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瘦叟《古州传奇》序文两则

精品 瘦叟《古州传奇》序文两则 ——(一)一位有独创性的民间作家 (二)古州魅力无穷期 绽放异彩正逢时


作者:草堂瘦叟 进士,762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14发表时间:2010-03-24 07:52:31

(一)一位有独创性的民间作家
   刘峻骧
  
  
   刘沂生,是一位极为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虽然二十多年前他的文章曾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并摘发于《人民日报》,他依然默默无闻地耕耘着,过着培桃育李的艰辛生涯,并不为世人知晓。
   他自幼胸怀作家梦,踏上教育征程之后,便埋头耕耘,将自己的作家梦抛到了九宵云外。退休之后,他已年逾花甲,竟然壮志复萌,用十个月的时间一气呵成七十余万言的章回体回忆录《犟牛本色》。其后,便思如泉涌,又用半年多的时间撰著了人物传奇《魏嵋传》。
   魏嵋,山东省青州市东圣水村人。他是孙中山的结义兄弟,追随孙中山,捐资献身,参加兴中会、同盟会,以六十岁的高龄率其子女投身于辛亥革命,扬马立威,为推翻帝制、创立民国立下卓功。当共产主义思潮漫入中华后,他又倾产以动,率其子女成为先行,在山东大地上撒下燎原火种。魏嵋身系国、共两党,却又无任何党派之私,实属伟大的民族英雄。然而,像这样的英雄人物,却落得历史无记,党史无功,被人们淡忘了。刘沂生这个奇人,却不顾党史无载之嫌,硬是凭着一股犟劲,依据可靠而又充足的资料,将魏嵋的传奇人生,用传奇笔法,撰就出十余万言的《魏嵋传》,还历史一个真实,还魏嵋们一个公正,热情地讴歌了一个普通国民对历史进步所作出的伟大奉献。
   刘沂生在撰写《魏嵋传》时,引用了我于1980年出版的传记文学作品《王尽美》中的几段文字。为了致谢,他来信与我联系,结为初识。巧的是,我们不仅是同乡,还是同年、同月生,又出身于同一门学科,并且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脾性。随即,我们便成了一对至今尚未谋面的朋友。
   人虽然尚未谋面,沂生老师的三部著作,即章回体回忆录《犟牛本色》、人物传奇《魏嵋传》和传奇集成《古州传奇》,却一一摆在了我的面前。他的作品的确出手不凡、独具一格。文如其人,字里行间充满了憨气和犟气,表现得耿直而又无畏,还不乏浓郁的浪漫色彩。纵观他的为人与作品,誉他为奇人、奇才、奇文章不为过也。
   刘沂生的一生作为,贯穿着一条不随俗流、不拘故格、不畏艰难,敢于走自己路的主线。
   他的大半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弟子们公认,他们的老师,凭着教材娴熟,基本功过硬,教学方法不落俗套,自成一体,却又能在一个地区独领风骚,成绩不斐。
   文革“浩劫”过后,人们依然余惊未息。面对教师地位低下,教育事业萎靡不振的现状,刘沂生不计个人安危,于1984年挺身而出,撰写了《欲纠无策空叹息——令人震惊的教育前程危险信号》,向社会发出“救救教育,救救教师”的强烈呼吁。摘文刊于《人民日报》上,陈云为此曾作过“尊师重教”的重要批示。
   一个走下讲台、临近古稀之年的老人,竟能用短短的三年时间,先是爬格子手书,后又拼命习学电脑,一气呵成《犟牛本色》、《魏嵋传》、《古州传奇》三部共计百余万言的作品。这份毅力,这份文思,这份功效,也是寻常人难以达到的,堪称为一个奇才。
   总之,以我之见,刘沂生老师,是一个有独立人品、独立个性、敢于直言、有独创性的作家。
   我称刘先生为独创性的作家,在题目上还加了“民间”二字,是希望为他的作品争一个评台。
   2007年1月20日——21日,我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之邀,担任第八届山花奖学术著作奖的评委,有些著作的定位就通过争论。如藏族学者的《西藏美术史》、舞蹈学院教授的《宗教与舞蹈》,都是很有开创性的著作,却都遇到宫廷和民间孰轻孰重的评价问题。
   说到作家与作者的称谓问题,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个问题。1984年在北京创立了中国俗文学学会,首先就遇到雅与俗、民间与专业的争论。那时侯,不少创作、发表,或研究民间文学、大众文学、俗文学的朋友,只被称为作者,只有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或“省级”协会的人才可称为作家。我对此甚为不平。由于早在1982年1月14日的《光明日报》刘楚材兄就发表了题为《一位有特色的作家——峻骧和他的创作与研究》评论文章,1988年又由《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和北京作家协会主席管华介绍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因而为朋友们说几句话,可以不避为己争名之嫌了。故此,我曾在会上宣布,只要能写出好的作品,不管它是什么体式,就可以称其为作家,用不着非得加入什么协会。这就像卖酒的称酒家、开店的称店家一样。当时,我甚至于“愤青”地说:“称‘家’就比称‘者’高一头吗?我看并不尽然!‘家’有什么高贵的,青楼自古称为‘娼家’,也高贵吗?”
   1989年3月,在中国俗文学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上,我被选为副会长,并且兼任创作委员会主任。那时侯,我很想把国内的俗文学创作力量团结起来,创作出一批具有《三言》、《二拍》、《三国志通俗演义》水平的作品。但是,随着九十年代大众传媒的发展,雅、俗界限已经很难分辨,尽管第三届大会后我仍然担任副会长及创作委员会主任,但已很少开展工作了。因为自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情缘魔劫》于1989——1991年在《深圳特区报》上连载之后,由于科研任务的繁重,我已无暇创作了。1985年在北京文联刊物《文艺欣赏》上连载的《晚清奇侠传》被腰斩后,我都无暇续完。37万字的《情缘魔劫》,当时曾有两家出版社要为我出版,我却没有时间剪报整理成章,因为我自1987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后,又接受了与他人共同主编的国家课题《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的任务,种种内务、外务,使我完全中止了创作。本想退休后重理旧章,写一些安抚自己感情的文学作品,由于接受了国家艺术科研重要课题《中华艺术通史》的原始卷主编的任务,又失去了文学创作的自由。为此,我甚感怅然。
   缘于上述种种因素,我对刘沂生老师退休之后能如此勤奋地写作,甚为羡慕,甚为佩服。
   2006年4月,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俗文学第五次代表大会,我作为顾问,在大会上发言的论文是《开拓俗文学研究的新领域》,讲的是传统木偶、皮影戏文学剧本的拯救研究问题。因为当时我还没有发现现代俗文学创作的新领域。后来,我收到了刘沂生老师传奇体式回忆录《犟牛本色》,令我忽然发现了俗文学新生的一线曙光。若能早一点发现,它将是我讲的绝好内容。
   随着现代电子出版手段的普及,大众写作已成为可能,特别是像刘沂生老师这样有才华、有精力的年轻老先生,定能成为新时代、新俗文学创作的生力军,定能创作出崭新的当代“三言二拍”来。他们的作品,恐怕比那些公然嘲笑“文坛顶个屁”的少年作家的作品高贵得多,民族文化含量也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吧!这也是我不揣冒昧,给刘沂生老师之书作序的原因之所在。
   我本是不敢为自己不熟悉朋友的作品置啄的,但刘老师的请托却不好、也不愿推拒。
   书归正传,还是再来谈谈他的新著《古州传奇》吧。
   俗文学是通俗文学、民间文学、大众文学、口头文学的总称,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母。在我国,远古的歌谣、神话,先秦的寓言、以及明清的章回小说、俗曲、笑话、新民主文化革命时期的新秧歌剧、及少数民族的史诗等,都属于俗文学的范围。
   传奇体式,即是俗文学中的一支劲旅,深受历代读者的欢迎。唐朝的文学作品中,已经不乏短小精悍的文言传奇故事。宋朝的话本,开创了古代白话小说,无名氏的《碾玉观音》,即是宋话本中的佼佼者。明代大家冯梦龙,汇集、整理优秀话本为《醒世恒言》、《逾世明言》与《警世通言》,更是传奇作品的大观,亦是明清文学史的必读典范。
   刘沂生的处女作《犟牛本色》,大胆地用传奇体式记述自己的平凡传奇。他在在描绘自己的人生足迹时,自然地融个人、家庭、单位、社会于一体,深刻、如实地再现了数十年史实,客观上能让你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给人以教益,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愉悦,是一部独特的,文学色彩浓郁的记实小说。
   刘沂生的《魏嵋传》,一改传记文学的传统写法,有意加重它的文学色彩。客观地讲,《魏嵋传》在传奇笔法的运用上,较之他的《犟牛本色》又进了一层,不少章节的传奇色彩相当地浓厚,颇具吸引力。然而,它总归是记实文体,不能过于追求传奇色彩。
   《古州传奇》则不然,作者调动传奇文笔的种种技法,吸收当代小说的诸多技巧,奇峰叠出,有血有肉、波澜起伏,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这些传奇作品,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既可阅读,也可演唱的新文体,为当代传奇创作趟出了一条新路子,拓开了一片新天地。
   青州,是东方古州,已有五千余年的辉煌历史,曾是历史上齐国与南燕国的都城。我的故乡安丘,即坐落于它的核心腹地。为此,我将晚年创建国学修身的工作室以“云门礼苑”名之。云门之谓也,即取寿比南山的青州云门山和轩辕黄帝的祭祀乐舞“云门大卷”也。这是一个不才游子对故乡的向往和怀念。
   刘沂生的《古州传奇》,用他独具一格的,诗文并茂的传奇笔法,采集青州民间传说为底本,经过艺术深加工,融古今轶闻于一体,收世事盛衰于笔下,对青州的许多重要景点、众多历史人物,以及诸多奇闻异事,都有浓墨重彩地描述和演义,可谓地灵人杰一担挑,让读者既获处世智慧,又得稗史文乘的趣味,从而开卷有益,怡身悦脾增智。
   谁若不信,不妨读读刘老先生的《古州传奇》,让它带你在时空的邃道中来一次漫游吧。
  
   二零零七年元月二十五日
   《中华艺术通史》出版座谈会归来于云门礼苑
  
  
   (刘峻骧:山东省安丘市人,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誉为齐鲁才子。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作家、东方人体文化学创立者,曾连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及创作委员会主任,现在仍被聘为俗文学学会顾问。)
  
  
  
   (二)古州魅力无穷期绽放异彩正逢时
   ——记我的家乡与我的老师
   李方民
  
   说起我的家乡青州,心中总有一种充满自豪的感觉。这种感觉,源于对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热爱,亦是家乡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地域风情的神奇魅力使然。文化的基因是渗透到骨子里的,作为青州人的自豪感也似乎与生俱来。当我离开家乡、遥望故土的时候,它会更加强烈,离家越久越强,相隔越远越烈,且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随着家乡的发展而发展。
   作为中国的古九州之一,青州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这里孕育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人类早期文化,是“东夷文化”的发祥中心。她自古为中国北方的名城重镇,在明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是山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风情。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造就了青州灿若繁星的奇闻、奇事、奇人、奇景。
   被称作东方第一州和海岱明珠的古城青州,“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风光秀丽,名胜荟萃,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不仅拥有云门摩崖石刻、驼山石窟、玲珑山魏碑及范公亭、仰天寺等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而且孕育了王曾、钟羽正、邢玠、赵秉忠等彪炳史册的文官武将、文人才俊和贾思勰、燕肃、唐赛儿等具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民族英雄、起义领袖,像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灿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也曾惠政此地,留下许多世人传颂的故事。
   有关青州的精彩传说,在文学历史名著中屡见不鲜:《三国志》里的“黄巾军”、《水浒传》里的“三山聚义打青州”、《醒世恒言》里的“李道人独步云门”及《聊斋志异》中数十篇涉及青州的优美故事,都是引人入胜、脍炙人口的篇章。然而,对于文化积淀深厚的青州来说,这些文学名著记载的只是此地众多故事传说的九牛一毛,更多的传奇故事却是流传在民间。我可以自豪地说,青州的每一条小巷,每一座宅院,每一棵古树,都挂满了数不胜数的传说故事。作为一种文化记忆,这些故事传说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不断传承的。
   民间文学,是一座挖之不尽的宝库。而今,在我们青州,有一位笔耕不辍、执着于民间文学创作,拼命挖掘民间文学宝库的老人,他,就是我的老师刘沂生。
   刘沂生老师,算是当代青州的一位“奇人”。
   说他的“奇”,首先是他教学上有“奇招”。
   刘老师早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他在教书育人上很有独到之处。20多年前,我在青州二中(当时为益都二中)文科班复读时,他是我的语文老师。1980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由于物理和化学成绩不理想,结果名落孙山。但我的语文、数学、政治成绩还不错,这样就在原先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于维屏的鼓励下,于当年十月份转到由刘沂生老师担任语文课的文科班里学习。
   弃理改文,对我是一个挑战。家境的贫寒、周围人的不解与家人的期望,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对历史、地理的一无所知,当时的农村中学考理科是不学历史、地理的。经过于老师的斡旋,班主任同意我可以不参加数学和语文课的学习,或者可以在课堂上复习其它课程。尽管如此,刘老师的课还是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欲不听却不行。
  

共 1034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两篇序文,对《古州传奇》作了较精准的绍介,充分表达了刘先生不随俗流、不拘故格、不畏艰难,敢于走自己路的本色,一位教学认真、创作个性、敢为天下言的老先生,活灵活现,跃然眼前。【编辑:夏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3024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03-24 07:52:49
  两篇序文,对《古州传奇》作了较精准的绍介,充分表达了刘先生不随俗流、不拘故格、不畏艰难,敢于走自己路的本色,一位教学认真、创作个性、敢为天下言的老先生,活灵活现,跃然眼前。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草堂瘦叟        2010-03-24 08:25:46
  谢谢夏老弟的点评。过誉了。
   刊发文章在《最新文章》栏目没有显现,不知为何故。
刘沂生,笔名瘦叟,现代传奇作家 。出版《犟牛本色》、《魏嵋传》、《古州传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六部著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