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一封无字介绍信(纪实文学)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国大地军阀割据,民生凋敝。随着国共两党合作失败,国民党大肆逮捕镇压共产党人,不少刚建立起来的共产党组织遭到国民党和军阀的破坏。为了救民于水火,恢复和成立新的党支部,不得不转入地下。当时,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发展革命,避免国民党和反动军阀的迫害,不畏艰难险阻,抛头颅洒热血,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有一封无字介绍信的故事至今流传。
1928年冬,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天气格外的冷。国民党残酷统治下的中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不久,冯玉祥在陕西“清党”反共,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西安陷入白色恐怖之中。陕西省西安市中共党委也遭到破坏,至此,陕西省的革命组织基本瘫痪。为了尽快回复机构,优秀的共产党人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躲避敌人围剿。
也是在这年冬天,年仅17岁的张邦英从民立中学毕业,当时他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在西安上民立中学期间,邦英看到外国势力在中国耀武扬威,横行霸道。老百姓在军阀和国民党的残暴统治和压榨下,日子过得十分贫苦。诚实善良,思想进步的邦英和学校里的其他进步青年,立志将来一定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奋斗。中共西安民立中学党支部书记张汝慎先后介绍邦英和曹雯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他们又和民立中学的十几位进步学生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邦英冒着严寒打算回到家乡耀县(现在的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干一番革命事业。当时,耀县的土地被几个大地主瓜分,贫苦农民很少有土地耕种,多数都是租种地主的土地,日子本来就过得非常艰难。军阀来到后,为了穷兵黩武,搜刮军饷,强迫农民大面积种植大烟(鸦片)。一时期罂粟在耀县地区遍地开花,到收获的时候,更是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放弃了种粮食,本来日子就艰难的农民,更加可怜了,为了吃饭有人甚至卖儿卖女。县城里到处是乞讨的人们,有的饿死路边也无人收尸。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民立党支部决定在最贫困的耀县地区开展革命运动。
寒冬腊月,党委决定派家住耀县的邦英和曹雯回乡配合老党员冯鸿儒,在当地成立新的党小组,他们也正渴望着为党和国家效力。但是邦英和曹雯并不认识冯鸿儒,怎样才能成功介绍他们认识呢?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搜查,智勇双全的老党员张儒慎,无意中听老乡说有一种神奇的药水写在纸上后,药水一干,什么都看不见了,想看的时候再用同样的办法将药水涂抹在纸上,字迹就恢复了。他回家一实验,果然灵验。这给了张儒慎灵感,“何不用此方法传递消息呢?”他拍了拍脑袋。于是,他搞来药水,小心翼翼地把介绍信写在一本旧书的空白处,干了之后,纸上并没有留下痕迹。他把那本书作为信物让邦英带给冯鸿儒。
时间正值年关,耀县到西安两地做买卖的商人很多,学生打扮的邦英和曹雯随着商人从西安上路,躲避着警察,走了几天几夜,装着赶回家乡同官(铜川市旧名)过年。
刚进入耀县地界,就有守城门口的军阀士兵的盘查。好在他们行李很简单,邦英穿的是长棉服,背着一个很旧的小布包袱,里面是几本旧书和一些简单的洗漱用品。那本写有介绍信的旧书就混杂在里面。
傍晚,快到检查站时,听到几个站岗的士兵恶狠狠地大声吆喝着,说是要搜查土匪和共产党人。并且轮流用刺刀挑开进城百姓的行李包裹进行检查。当轮到邦英和曹雯时,两人很害怕,心,“噗通,噗通”地跳着,差点就要跳出嗓子眼,感觉周围寒冷的空气都要凝固了,但他们还是努力装出镇静的样子。
“往哪走?!站住!包袱拿过来!检查!” 只见一个高个士兵走上来大声呵斥。
另一个嘴里冒着酒气的矮胖子士兵走过来,看到他们是两个瘦弱的学生,毫不客气,一把将布包夺过去,两个匪兵瞪大轱辘乱转的眼睛在里面翻找,想看看有没有共产党的证据,或是啥值钱的东西。结果把几本旧书仔细地翻来翻去,并没发现什么。又看着是两个文弱学生,不是他们想象的,长得青面獠牙,像江洋大盗似的“共产党”,就放他们走了。
几个愚蠢的土匪兵做梦也不会想到,证据就藏在旧书本里,两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从他们的眼皮底下进城了!
躲过了搜查,邦英和曹雯终于松了一口气。
进入耀县城,二人看到一片破败景象。冷风吹着口哨,嗖嗖地刮着,卷起尘土和枯枝败叶,搅得天昏地暗。风刮在脸上,象刀子划似的,又冷又疼。
他们不敢耽误,冒着严寒按照党委指示,来到耀县西街城墙外一条黑咕隆咚的小巷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西行50米后拐入一条向北的巷道,又往西走了30米,才找到冯鸿儒的藏身之处,一个亲戚家的面坊,邦英将旧书交给冯鸿儒。早有思想准备的冯鸿儒,当天晚上在油灯下用药水回复了那封介绍信。当他激动地看到党委的介绍信,知道上级让他带领成立地下党组织时,兴奋地一晚上没睡好觉。
后来三人经过周密协商,很快在耀县西街面坊成立了中共耀县第一个党小组,直属省委领导。冯鸿儒为党小组负责人,公开身份为面坊帮工。张邦英、曹雯后来分别在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和南街女子小学任教。在学校任教期间,邦英和曹雯在进步学生中积极进行革命宣传,通过讲“三民主义课”和师生交谈等方式,宣讲革命道理,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同时,和社会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紧密联系,在他们中间宣传马列主义。
就这样,足智多谋的共产人通过一封无字介绍信,秘密建立起中共耀县第一个党组织——西街党小组,标志着一支新的革命力量登上了耀县的政治舞台。在白色恐怖年代,它像星星之火,照亮黑暗的耀县大地,鼓舞着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取得革命的胜利。
(根据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文史资料第七辑《永不退色的记忆》第2页《张邦英回忆》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