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探索揭示奥秘(随笔)
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如探索人生道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大千世界奥秘无穷,社会发展繁复无限。人类要生存发展,主宰万物、驾驭社会,就要不断地探索,在探索中揭示奥秘,以科学的方法寻求方向、开拓前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是一部不断探索前进的演化史。人类的生存、繁衍和昌盛,是依靠不断的探索和创造取得的。如果没有探索、研究和创造发明,也就不会有劳动工具,人类也决不会走出原始人穴居的洞穴,成为地球的主宰。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只有不断地绽开探索之花,结出揭秘之果,才能发展强盛,自立于世界之林,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风采。
我们,祖国的独立解放,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以及个人事业的成功、学业的进取,无不维系探索这种精神,这条金链。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革命最危难的时刻,毅然举行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是革命史上空前伟大的探索;我党倡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社会发展史上卓越无比的探索;我国探测浩瀚星空、潜入海底、广泛勘察、解难释疑、施行改革、发明创造,这是科学发展的探索。安徽18位农民首创“包产到户”,这是农村改革开放前奏的探索:1978年11月24日,凤阳县犁园公社西岗生产队18户农民,集中在一间寒风萧瑟的茅屋里,召开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秘密会议,在死亡动力的逼迫和推动下,3个曾当过乞丐的干部——队长、副队长和会计,“铤而走险”,要在小岗村搞“包产到户”。经过激烈的争论,求生的农民终于选择了冒犯“王法”之路——搞包产到户。为了保护3位干部,立下保证:如果违法判刑,“甘愿把村干部的孩子抚养到18岁。”几经风雨,历史终于肯定了安徽凤阳人的勇创探索精神,“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随之在全国农村应运而生。探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这是人生征途的必然,它并非神秘莫测,它贯穿工作与生活,时时与我们相伴,只要你珍视它,坚持躬行,就能出智慧、长才干、结硕果、创奇迹,以科学的方法获得发展。
探索,是托着你理想飞翔的翅膀,是点燃你睿智的火花,能触发你创造的灵感。通过探索,从多方面寻求答案,解决一个个疑问,攻克一道道难题,从而把理想变为现实,把事业推向成功。探索,犹如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永远激溅着欣喜的浪花,滚滚向前;探索,好比一面猎猎飘扬的战旗,永远鼓舞着勇士们冲锋陷阵,前仆后继。探索者,从不把自己停留在任何一个句号上,而是携带着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与追求,跋涉在永无止境的创新路上,去创造人生的灿烂辉煌。在此举一个“敢教人才揽新月”的例子:唐朝年间,期盼幸福生活的人们在胶东半岛福山区境内,建起了一座塔寺,用以祈求五谷丰登。两千年后,渴望富足的人们把党支部书记吕道龙推到了塔寺庄的最前沿,让他担起了实现一个古老理想的神圣职责。吕道龙考古问今,上下探索,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让塔寺庄富起来,必须要有人才,要搞工业!为此,他一身土气闯进了北大、清华,奔波辗转联系好,回到庄里便打点一批年轻人的行装,将他们送到中国最高学府去深造。随后,又将一批退休的技术人才从外村请进庄里。一支技术队伍渐渐拼凑起来了。不要小看了他们,吕道龙带领他们生产出了被评为省优的锅炉产品。1986年,吕道龙在繁华的城区建起一座高档次的“西苑宾馆”,靠从这个“天窗”网络到的人才与获取到的信息,他又办起了散热器厂等几个企业。他麾下的企业迅速发展到10多个,塔寺庄一时成了福山区的首富。就这样,办企业、办学校,以科技实现了塔寺庄人两千年来古老而美好的生活理想。这就是不懈探索,不断进取的结果。
探索的支柱是理想。理想,是信念的结晶,永远在心灵深处闪光;理想,是前进的路标,永远给人以鼓舞与力量。有理想追求,有人生抱负,才会开足勘探的钻机,去奋争,去搏击,即使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不回头,不退缩。俄罗斯科学家利赫曼为了探索天上雷电的奥秘,不惜生命,触电身亡。瑞典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在试验中被崩得伤痕累累,几次死里逃生。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为探索与证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日心学说),推翻天文学上流传了1400多年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心学说),与反动教会、神学势力,进行了殊死的抗争。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一书,直到他弥留之际,才终于问世。“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为开创我国的兵工事业,“把一切献给党”,不惜生命搞研制,先后被砸坏左腿,炸瞎左眼,炸断了右脚和四根手指,全身伤痕有100多处。现代科学家彭加木为考察罗布泊无人区,成为不归的探索者……
探索,揭开科学的面纱,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掀起了生活新的一页。理想,支撑着探索的钻机,开拓前进;探索,为理想安上了奋飞的双翼,鹏程万里。美国的爱因斯坦说:“我从事科学研究是出于一种不可遏制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别无其他动机。”波兰的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
探索的根基是学习。只有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前人的成果,提高自身素质,才有条件去探索、创新。前人为我们积聚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我们进行探索,首先有个学习与继承的问题,而后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牛顿发现“力学三定律”,正是在学习先人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牛顿说:“如果我比迪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假如牛顿不去研究汲取先人的成果,就难以获取这一轰动世界的发现。我国革命前辈肖楚女被称为从“跑堂”起步的理论家。肖楚女很小的时候家里就破产了,13岁就不得不出外谋生。当过茶馆的“跑堂”,做过报社的报童。当报童时,他每天给中华大学送报,常常利用这个机会听课,有时因此忘了送报,老板不久就解雇了他。后来,他转到一家酱园当徒工,白天做工,晚上读书或写作,疲倦了,用冷水洗洗脸,驱去瞌睡后继续学。由于潜心学习,博闻强记,他以惊人的毅力,自学完了当时中学的全部文、理课程。1922年入党后,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写下近千篇论文。毛泽东称赞他说:“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教书主要靠他。”
探索的动力是质疑。爱因斯坦说:“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古人说:“学贵有疑”。提出疑点,可以发人思考,给探索创新以无比的诱惑、万分的激情、百倍的灵感和巨大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前人的成果绝不会是永恒不变的。要求得新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就要敢于与善于质疑,富于与勇于幻想。创新者和改革家,往往首先是个幻想家。要大胆解放思想,确立改革的锐气,对书本知识、前人之说,不可不信,不可一味因循。只重复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很可悲的。凡事应该开动脑筋,深入探讨,多问几个“为什么”?问得越多,解决得越彻底,就越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探索到事物的奥秘,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我们应有的作用。
毫无疑问,探索的道路总是艰难曲折的。但创新的契机,往往都在荆棘丛生之中,在巍巍险峰之上。确定一个探求的目标并不难,难的是不管遇到什么艰难曲折,都能坚持到底。没有矢志不渝的开拓和追求,休想在科学之树上结出丰硕的果实。有句格言说得好:勇敢的开拓者把脚印刻在沙漠里,安逸的徘徊者把足迹留在沙滩上。沙滩与沙漠虽然只一字之差,但却能考验一个人。有志探索创新的人,需要经得起种种考验。没有经受十次百次的失败的决心与勇气,谈探索、改革与创新,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失败是考验,同样,成功也是考验。在探索获得成功面前,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处之,切不可自我陶醉,不可被掌声、鲜花、捧场之类迷住双眼,松懈继续前进的斗志。俄国的巴甫洛夫说:“科学要求每个人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希望你们热情地工作,热情地探索。”
朋友们,干革命、搞建设、攻科研、学文化,多么需要具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啊!美国的玻恩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就是有一批献身科学、探索科学的优秀人才,这是真正的国家和民族的栋梁。”愿你们以蓬勃的朝气,奋起理想的翅膀,去争当一名勇敢的探索者,探求人生之路,探求科学知识,探求学习方法,探求如何创造人生价值,在探索中采撷成功的花束,献给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
成功的大门由勤奋的钥匙开启,生命的琴弦靠不懈的探索拨动。你想成功吗?就从你脚下迈起吧,万事万物奥秘的面纱正等待你去揭开!
(2023年9月14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