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难忘教师节光荣匾(随笔)
天高云淡,金秋送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细算下来,自1985年首次设立教师节起,今年已是第39个教师节。
提起教师节,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年教师节发放的奖品,想起了四年前在王屯乡前南孟村见到的那块首届教师节发放的教师节光荣匾。
2019年6月16日,一个周日的上午。闲着没事,我应邀陪文友兼老乡徐东风去王屯乡前南孟村看望他的高中老师。我俩本想骑单车去,又担心天太热,遂让东风的儿子志远开车送我们。临出发前,东风又特意为老师买了哈密瓜和香蕉。随车去的还有志远的女儿团团,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大概二十分钟左右,我们到了前南孟。东风兄要拜访的是他高中教语文的田修广老师,后来得知,在前南孟村田姓是大姓。田老师家在该村正大街靠东边路南,是一座普普通通的乡村庭院。
见我们来,田老师很高兴,热情地迎我们进屋。老人家那时已八十多岁了,但精神很好。志远在街上先行倒车,没跟着进院里。原来,东风那次去主要是为田老师送打印好的书稿。接过水果和厚厚的一沓书稿后,老人家慌着给小孩子拿零食吃,为我们倒水,弄得我有点不好意思。在路上通过东风介绍得知,读高中时田老师对他照顾有加,他日后能走上文学道路,多亏田老师昔日的谆谆教导和悉心指引。虽说他的这个田老师年岁已高,但平日里喜欢写点文字,笔耕不辍。写得多了,想出本书留作纪念。之前,遂委托他在城里的学生东风和敬中帮他整理打印出来一份样稿。
待坐定后,田老师与东风在一旁亲切交谈书稿的事。后来田老师又聊起了当年他在高中时教学的情形,扯起了几个得意门生。看他们师生聊得津津有味,明显感到他们师生情谊非同寻常。毕业几十年来,东风还不忘老师恩情,实在难得。我一时插不上话,端着茶杯环顾了屋里四周。由于田老师家是南屋做正屋,即当地人称的阴宅,正屋光线有些暗,家里陈设也很简朴,没有高档的家具。最后,我被门后挂的一块玻璃匾所吸引。那是当时农村常见的一块长方形普通玻璃匾,目测长约70厘米,宽约40厘米。看了上面的内容却让我吃了一惊,原来它竟是当地首届教师节的奖品。只见匾正中偏上绘有吉祥图案,一个大大的红囍字,字下环绕着牡丹花和梅花,左右各有一只喜鹊,正是花开富贵、喜上梅梢,寓意美好喜庆。图案下方写有八个大字:人民教师无尚光荣。右款为:教师节留念,落款为:王屯乡政府八五年九月十日,绿底红字,格外显眼。没想到这块玻璃匾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三十八年,真是难得。见状,我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做个留念。心想,田老师真是个有心人,这么多年了还留它作纪念。
半个小时后,我们起身告辞了。在东风的提议下,我帮他和田老师在院里拍了一张合影照。田老师再三挽留我们吃了午饭再走,被我们婉拒了。临走,东风不忘叮嘱田老师道,等您校对好稿子了,给我打个电话,我当时候再过来取,争取早日将您的大作印好了。您不用再一个人去城里了,不安全。田老师连连称谢,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
回来的路上,我还在想那块玻璃匾。记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是啊,人民教师,无上光荣。从那块看似普通的玻璃匾不难看出,田老师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敬畏。试想,在三十八年前,当田老师上台领取这块奖品的时候,他内心的喜悦一定难以言表的。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像他一样众多教师的褒奖。其实,教师节的奖品并不贵重,但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种意义深远的象征。我猜想,田老师一家人对这块玻璃匾非常珍惜,以至于成了家里最好的装饰品。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那天的前南孟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
三尺讲台书华章,一片桃李尽芬芳。其实,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几十年,与田老师一样,桃李满天下。记得在首个教师节,父亲得到的奖品不过是一个由乡里发的搪瓷茶缸而已。后来,那些年教师节的奖品不外乎台灯、雨鞋、被单之类的日用品,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却非常实用。虽说如此,也是一片心意,精神奖励大于物质奖励,起码是当地尊师重教的象征。
时过境迁,如今的教师节奖品与以前的相比早已今非昔比,但唯一不变的是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诚然,“人民教师、无尚(上)光荣”玻璃匾,已成为了历史记忆,它见证了社会对教师的尊重,记录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同时,也希望田老师家的那个意义非同寻常的教师节光荣匾能有一个更好的归宿。
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