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我的老师,我的忘年交(散文)

精品 【东篱】我的老师,我的忘年交(散文)


作者:夕泠 童生,54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28发表时间:2023-09-20 06:35:20

早在2014年,我决定去一趟成都,一是想欣赏成都的风景,二是探望久居成都的阿姨。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想去看望与我从未谋面的老师——黄稼,他大我整整四十岁,不仅是我的良师,还是我的忘年交。
   那是青春萌动的岁月,在这个美好的岁月里我爱上了新诗,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写好,闻说《星星诗刊》函授班在招生,于是我就报名参加学习。函授学制两年。那时学习不像现在可以上网课,用微信联系。函授教材是邮寄的,学生和老师是通过书信的形式,写诗,批改。学生写的诗邮寄给老师,然后老师批改好再寄回,这样一来一回也就是“授业解惑”了。学习的质量一方面是老师的教诲,另一方面是靠自觉程度。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学生,报名是报了,只是第一年忙于其它课程学习就没写几首诗,所以到了第二年选老师的时候犯愁了,都是未见面的老师,到底选哪位呢?也不知哪位老师更适合我,一拖再拖,后来干脆听天由命吧,反正也不用考试,总归能结业的。就这样,凡是没有选课的学生都被分配了,我就由黄稼老师来教。这一年我比较认真,觉得不能再荒废时间了,时不待我,既然喜欢,那就写吧,于是端正了学习态度,紧接着就写了一首习作寄给老师,没想到老师很快就回信了,在原来的诗句上圈圈点点,有添加,有删除,改动的字词还特地作了说明。然后说用这样的词汇是不是更好?老师总把思考留给我。第一次感到老师是亲切和蔼的。就这样一来一回学到了很多新诗知识,一首习作《墙》寄去,老师点评说有进步,已发《星星诗刊》以资鼓励。这一年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不能和“学霸”比,但也不再是“学渣”了。《星星诗刊》上还发表了几首诗,文字变成铅字,这是文青们的梦想,别提有多开心。一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和老师说再见的时候到了。
   结业那年,每个学生都收到了一本同学通讯录,至今还藏在我的书柜里。因为是油印的,纸张已经泛黄,字迹已然模糊,但是它留住了美好的青春理想,留住了老师诲人不倦的品格,定格了那一段再也回不去的年华。
   两年学习结束后,和老师的联系却没有结束。自那以后常和老师通信,我写诗,老师修改,也谈一些看了某部小说的感想,当时我很爱读小说,常常读到半夜都不睡觉,好几回都是父母夜里起身来提醒我。当然也再唠一些家常,好像还在“函授”中。老师也会把他写的诗稿寄我,多数是他们学校内部发行的一些刊物。还有老师的个人诗集《最后的竹花》《绿得发黑的水际》等,全都是新诗。就这样一来一往交流不断,不知不觉中老师成了我的忘年交。直到1993年,老师来信说他将随女儿去美国定居。赴美前夕,老师赠我一首《念奴娇》:“姑苏小妹,入娄门、买得梅花三节。纤蕊沁香前梦绕,何处天涯离别。涵碧凝眸,绮年心事,漫与东风悦。醋坊桥畔,可怜灯火如雪。辗转跋涉人间,红楼金碧,儿女伤情结。夜雨潇湘焚稿罢,剩有梅魂高洁。多艺吴媛,墨妍意远,一羽云天阔。剑池应见,箫声圆了眉月。”
   当时收到赠词,感慨良多。我并未以词回赠,只因当时不懂平仄更不会写古韵。老师倒是问过我,有没有兴趣写古诗词?怎奈我天资不够,才学疏浅,觉无从学起。老师去了美国后,就断了联系。我想也许人生总在相聚与别离中吧,“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以后的日子是断断续续写过新诗,也有变过铅字的,只是写诗的心情在忙碌中渐渐式微,要为稻梁谋也就冷落了诗情。
   时光转到2010年,当时进入和讯博客网,见博友们都能写古诗词,深深影响了我,于是我对古韵产生了兴趣,也想学写。想到当年黄稼老师问过的那句话,一直绕在耳际。于是自学加请教,学到了很多知识,至今我依然认为和讯博客是我文字的启蒙。那年的秋天,在家整理东西,处理一些信件之类,无意中读到老师的那首赠词,把我带进了回忆里。以为是翻篇了,怎知记忆的痕迹很难抹去。读着老师信上的旧字迹,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博文《地平线那端的怀念》来表达对黄稼老师的思念,同时附上了一首和词《念奴娇》:“展榕城信,见旧痕洒向,窗前秋色。指点新诗,留彩句,异国终成他客。十八沉思,千回念想,不料今宵拾。池中莲子,小舟谁泛青涩。纤纸洇透沧桑,昔魂何处有?缠绵枝碧。欲见无从,唯祝福,多少情思难觅。塔影姑苏,川音蜀道里,黯然无迹。从来难梦,一声清韵岑寂。”(老师是福州人氏,故称榕城,后居成都)
   我用一首迟到了18年的和词,赠给住在地球另一面的老师,虽然我们一直未曾谋面。老师毕竟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也许此生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如今,写首和词,权且自斟自饮一回罢了。
   人生就像舞台,你以为是落幕了,却不料迎来的是高潮。剧情反转是常有的事,人生中遇见一次就足矣。博客发出不久,有一位博友给我留言,自称是黄稼老师的朋友,他告诉我,当初老师是去了美国的,但是并没有在那儿定居,早已回到成都,还住在四川师范大学的校舍内。看到留言,我心中五味杂陈,心想,老师还能记得我吗?已经是18年前的事了。不管怎样,我问他要了联系方式。他说已把我写的博客打印给老师看过了。当时我的心情确实很复杂,好几次拿起电话又放下。终于有一天我鼓足勇气,拨通了老师的座机。听到的是老师热情洋溢的问候,听到的是老师爽朗的笑声,让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立刻安稳了下来。当时没有微信,老师也不会用手机发短信,于是我们又开始通信。每当我到邮局寄信的时候,工作人员的眼光总很特别,在那个手机开始盛行,短信满天飞的时代,竟然还有人用这样原始的方式交流。而且站在邮台前的,看起来还是一个年轻入时的女子。他们又如何得知,寄去的不仅仅是诗词印刷品,也不仅仅是问候语,还有一份久违的情怀。我也问自己,真的是用梦想去追回光阴的记忆?还是我生来就是难以融入社会的异类?就这样通信两年多,再次收到老师的诗集《榕之姿》《绿荠集》,从信中得知老师没有在美国定居,是因为不能适应美国文化,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安度晚年。从信中得知,老师到过苏州,只是匆忙间把我的地址弄丢了。其实老师来苏之时,我已搬家,若有地址在身恐也找不到我。从信中得知老师的眼底黄斑病变,已几乎看不清文字。得知这个消息,我决定不再写信了。闲时就去个电话问候一下,让老师多休息再勿辛劳。后来才知,1957年老师身陷左祸服苦役,由于炼锌和刻蜡板,视力剧降,最后落下这个眼病。
   时间将定格在2014年的国庆假期,我决定去成都的一周前,和老师还有师母都通了电话,告诉他们我要到成都,并且等我到达后再联系他们,我要去拜访他们。当时他们很高兴,从电话中就能听出来。10月1号晚上我到达成都,入住在杜甫草堂旁边的旅店。本想隔天就去拜访老师,怎奈电话没有打通,我想他们可能有事外出了,所以就另作了安排。只是接下来的几天都没有打通电话,我觉得好奇怪,电话没人接听,就证明家中无人,于是就试着晚上打,一连几天都是忙音。眼看假期快满了,马上就要回苏州,若见不到老师,那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了。我左思右想,是不是按地址直接找到四川师范大学的校舍呢,回头一想,若老师不在,还不是白忙乎吗?不行。我这人急的时候往往会生智,我突然想到老师寄过一本书给我,是他朋友洪先生的诗作,上面有洪先生的通讯号码,当时,老师还让我联系认识一下,只是我这个人不好交友,就一直没联系,不过号码倒是保存在手机中。免得打电话有些唐突,我就给沈先生发了个短信。不料洪先生马上回复了,答应帮我找一找。可是后来的短信上说也没联系上老师。这下我真的急了,请求洪先生一定要帮忙找到老师。就在准备回苏的前一天清晨,终于有了老师的消息,洪先生说他转了几个弯联系到了老师的小女儿,原来老师住在他女儿家,而且还病倒了。我揣着地址就出发了。
   当我站在老师女儿家门口的时候,她对我说,老师正在社区医院针灸。于是,我就连忙赶了过去,在社区医院门口,头探了一下,试图寻找老师的身影。只见一位慈眉善目的婆婆迎面走了出来,她对我微微一笑:“你是从苏州来的吧?”我马上明白了,是师母。师母拉住我的手,细细地端详着我说:“黄老师,一周前突然病倒,是脑梗进医院抢救的,刚出院就转来社区医院针灸。现在病情有所好转,但是说话还有障碍。”听完此言,我恍然大悟。我不知该如何表达此时的心情,看着师母是这样慈祥,仿佛在哪里见过似的。师母拉着我的手一同走到了老师身边,对老师说:“你的苏州小诗友来看你了。”只见老师艰难地侧过身,用激动的眼光望着我,点了点头,说不出话来。看到老师憔悴的样子,我一阵心酸,眼泪差点儿落下来。
   我告诉师母是如何寻来的,师母告诉我老师是怎么病倒的,原来老师一直在编一本自己的诗集,诗集刚出版,是太累,就病倒了。老师的针灸结束后,我和师母把老师从病床上扶起来,然后我们挽着老师的胳膊,向家的方向走去。很短的路,却走得十分艰难。
   我万万没有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和老师见面了。
   老师从书案上取下一本诗集《黄稼诗词钞》赠我,师母在一旁说,就是为了出版这本诗集才病倒的。是啊,老师已过耄耋,应该晒晒太阳,喝喝茶,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却不料还在为文字奋斗,不由心生景仰。这本诗词集,是老师一生心血,古韵袅袅,情意绵绵。见老师想说话,却无从表达,只是打着手势。此情此景,我就多说了些,尽量不冷场,老师只是不住地点头,有时用笔写一写,就这样无声胜有声。我们聊了很长时间,有的话已不用多说,用手势用眼神,用笔划一下,彼此都懂了。一晃午饭时间到了,师母说留下来一起吃饭吧,我婉言谢绝了。握着老师的手,握着师母的手,暖流已经遍布全身,我得马上离开,不然眼泪要禁不住了。
   走在路上,漫无目的。一阵无奈,一阵心酸,一阵热泪。来之前,想好了要和老师畅谈,要追忆当年函授的时光,要询问老师去美国后遇到了什么不适,要好好倒一倒这几年彼此的经历,还想向老师讨教如何写好新诗古韵,很想赞一赞成都的美丽风景,更想请老师和师母一起吃一顿美餐。只是,这一切已不可能。
   “秋风起兮黄叶飞”,一片枯黄,在风中飞舞,然后沉寂在路边的栏杆下,还能“把栏杆拍遍”?一丝凉意顿然漫过心头,人生的况味便浸染在这秋风里,“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翻开老师所赠的诗集,读到老师对其母亲的眷恋,尤为动容。老师的母亲于1949年由闽赴台,照顾其姐生育,谁知一直没能回到祖国,直到1970年长眠于台。所以老师常用新诗旧词来表达自己深切的愿望,愿海峡两岸能够早日统一。读这份深情,不是眼泪可以诠释。
   时光远去了,才知诗心从未离开过。那诗那词,始终守候在摇曳的心灯下。当我走过成都的宽窄巷子,回身望去,宽宽窄窄的记忆落了一地……
   作于2023/9/16,首发江山文学,于9月19日
  

共 42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生所遇,不计其数,但能够引以为友的就不多,成为忘年交的更是少之又少。作者夕泠遇见了,此生有幸。他是成都的黄稼老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作者喜欢新诗,于是报名函授,缘分把作者给了导师黄稼。书信往来,请教与授业,就这样一年的时光结束了,作者收到的是一本不曾谋面的同学通讯录。翻开通讯录,一段诗意的年华就被打开了。两年的函授时间结束,黄稼老师语作者的联系始终未中断。邮寄习作,回赠诗集,黄稼老师赴美前有词相赠,令作者感慨万千。对于古诗词,作者自觉功夫不足,从此和老师也断了联系,写诗的兴趣也就放下了。埋下一颗种子,总是会发芽,作者进入博客世界,于是对古韵发生了兴趣,想其和黄稼老师的相处,想起那首词,作者作《念奴娇》以和。没想到,一词激起浪花千朵。一位博友告诉作者,因为各种原因,黄稼老师又回到了成都生活。去看看黄稼老师,去和一首诗相会,这是多么迫切又幸福的事。但好事多磨,拨打家中电话,没有人接听,原来黄稼老师因身体患病,在社区医院针灸治疗。看到黄稼老师如此,作者忍不住泪水滂沱。但诗依然是师生的共同话题,一个一辈子爱诗的老师,还在为他的诗集忙碌着。人生多少遇见,可能随着岁月的脚步都抛在了脑后,而作者与黄稼老师的遇见,充满着诗意,有着特别的意义,现在来看也是新鲜的。两个人靠什么联系在一起,真的是很神奇的,多少师生关系,哪怕是面对面的,多少年都淡漠了,而函授途径的师生关系却连结得如此紧密,我想,唯一的原因就是找到了共同点,那就是对诗有着一往深情。这篇文章写得婉转曲折,写出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有得恩师的欣喜,有重新拾起诗歌创作的美好,有始终牵挂的情怀,有尊师的美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段故事,更有一种精神,怎样坚持自己的爱好,怎样等待一段久违的友谊,怎样将情感升华,感受人生的动力。文章写得很厚重,有辞彩,更有情感的砝码,沉甸甸,意浓浓。文章的文学性很强,在叙述过程中,那些美妙的字句,给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向往。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无论宽与窄,都无法盛下那段记忆。很令人沉思。人生可能就是这样,遇见美好,总是不舍,会追随一生。愿我们多些这样的美好吧。力荐佳作,赏读为快。【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920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20 07:06:37
  一段难得的文学之缘,一次令人伤感的见面,两地人,文学书,忘年交,这些词语足够精彩!喜欢诗词,喜欢文学,把半相识的两个人拉在一起,于是发生了感人的故事。太美了!请欣赏夕泠老师的新作。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问候秋祺。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夕泠        2023-09-20 12:54:44
  是啊,一段诗缘,一直埋在心中。黄稼老师是历经坎坷之人,却依然正能量满满,世间确实不多见。能够见面了平生心愿,是欣慰之事。毕竟当时老师年岁已高,见面能有几回呢。感谢怀才老师的编按,如此深长。人生于世得知音一二,便是快事。不奢求。来东篱遇见怀才老师,感知东篱的温暖,也是没想到的。这也将是永远的回忆。遥祝老师秋安!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20 07:11:46
  黄稼老师的《念奴娇》赠词,夕泠老师的和词,都十分精彩,喜欢古韵的朋友可以好好欣赏。绮年心事,漫与东风悦——风有意,风也无意,直教人无奈。从来难梦,一声清韵岑寂——本想就此放下对黄稼老师的思念,哪知故事有了反转。这篇散文,文学性极强,感人细节很多。感谢夕泠老师的精彩创作。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夕泠        2023-09-20 13:06:03
  感谢怀才老师对文中诗词的解读。说真的,黄稼老师古韵新诗,在我看来,很少有人与之比肩。虽然比他出名的人很多。他对事物的领悟看似不着痕迹,却能深深打动人。诗中“漫于东风悦”,悦与说通假,读来很有想像空间。再次感谢怀才老师的解读,每一次遇见都是缘。祝福老师平安!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9-20 07:16:49
  老师在文学的路上,能遇到这样一位恩师,实属三生有幸。文中的故事非常感人,叙述从容,切换自然,文采及感悟不俗,足见功力非凡。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秋安,如意!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夕泠        2023-09-20 13:09:54
  韩老师说得对,遇见一位恩师,实属三生有幸。如同老师之前的那篇文字《我的亲人老师》同样打动了我。感谢老师欣赏留墨,遥祝韩老师秋祺!
4 楼        文友:岚亮        2023-09-20 07:56:52
  那时候,是文学的理想年代,全国各地的文学杂志社几乎都办有函授班,一是满足广大文学爱好者之须,二可增加收入。像温州文联的《文学青年》也在办函授,而且弄得风生水起。但每个人并不是都像夕泠老师一样幸运的,遇到了那么好的老师。如此良师,确实令人感怀。一段美好的回忆,质朴的的师生情,质朴无华的文字,写得好,拜读点赞了!
回复4 楼        文友:夕泠        2023-09-20 13:19:48
  岚亮老师说得对,那时候确实是文学理想的年代,有很多文学青年,做着文学梦。文学函授也有很多。那是一个没有功利性的时代,所以我有幸遇见了恩师,用一根诗线牵系着。感恩这样的相遇,将是一生美好的回忆。感谢岚亮老师的点赞。岚亮老师是散文大家,一直很感佩老师的才华。遥祝老师秋祺!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9-20 10:54:40
  夕泠老师有幸,能偶遇这种真挚师生情。世上的真情多少种,像这种毫无芥蒂,敞开心扉交往的师生关系不多。这也应是函授为媒吧。想当年我参加过高教自考,和函授有些类似。不同的是我这个全凭自学,没有指导教师。说远了,您这也算一份缘吧。问候老师,快乐秋祺!
回复5 楼        文友:夕泠        2023-09-20 13:31:00
  感谢郑老师来关注小文,其实当初的函授是不讲毕业的,只是兴趣所致,很多文学青年都是怀着这样的梦去读的。不为生计不为文凭,只为一种情怀。只是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入,这样的函授就起来越少。最后连《诗歌报》,《散文选刊》之类的都停刊了。 只是回忆留了下来。郑老师所读的高教自考是另一种,我也自学过。读书确实能人让明智,宁静,淡泊。郑老师是经历丰富的人,精神世界也是丰盈的。遥祝秋安!
6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9-20 11:28:07
  乘客下车去办事,等候的空闲时间,一片噪杂声中读完了夕泠老师的文章,忍不住说己句。夕泠老师真是幸运的。一生能遇到一个这么好的老师可以交心的,纯净的忘年交,而且还见了面,不是谁都有这样的幸运。虽然老师身体抱恙,内心伤感,但一生一次的相遇相交,永远值得珍藏!问候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夕泠        2023-09-20 13:38:53
  感谢月亮老师在百忙中关注小文。拥有纯净的忘年交,是幸运的。所以我一直是感恩的,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这是美好的回忆。月亮这样忙碌,还写文稿,如果没有一枚爱文字的心,又如何能做到。在此遥祝月亮快乐平安!
7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9-20 11:55:06
  因诗而结缘,是多么美好的缘!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又是多么幸运!夕泠老师和恩师之间的故事令人感动!说到忘年交,我也有一位忘年交朋友,从年龄上,她是我的奶奶,虽然存在巨大的年龄差,但并不妨碍我们之间的友谊,我认为,灵魂是没有年龄的。怪不得夕泠老师的现代诗和古韵诗词写的那么精彩!原来是名师出高徒。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夕泠老师,遥祝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7 楼        文友:夕泠        2023-09-20 13:45:28
  如菊说到我心里了,灵魂是没有年龄的。所以我和老师的交流是忘记了年龄的。夕泠不才,只是有感而发,多谢如菊老师的夸赞。如菊思想丰厚之人。遇见是缘。问好如菊,遥祝秋安!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9-20 13:36:39
  读罢,我只想说世界很大,世界也很小,世界很小但终究也很大。人生很长,人生也很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见自己想见的人,真的很必要!好文,感动!祝福好人!遥握问候夕泠老师,秋祺!
回复8 楼        文友:夕泠        2023-09-20 13:47:53
  做自己想做的事,见自己想见的人,是快乐的。感谢李老师的理解与支持。遥祝老师秋安!
9 楼        文友:枫桦        2023-09-20 13:37:02
  我最初学习写作,也是参加了函授,学了多少且不说,有老师的回复,便觉得是对自己的最高褒奖了。老师的文学之缘,让人感慨,能遇到这样的人,是万幸的。一颗文学的种子在心底发芽,得益于恩师的教诲。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9 楼        文友:夕泠        2023-09-20 13:54:24
  感谢枫桦老师的点评,确实人生之缘吧。当时函授也是一颗诗心所驱使,不曾想遇见恩师。一生的记忆,美好而隽永!问好枫桦老师,老师文采斐然,很是感佩。遥祝老师平安快乐!
10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9-20 16:31:57
  夕泠老师与未曾谋面的老师,绵延不断的情感经历让人动容。踏上诗词之路,走在文学路上,遇到这样的忘年交,这是一生的幸福。尤其18年后的和词,烂漫、温馨、让人感动。从文字里可以看出,夕泠老师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人,在文学路上深耕不辍,诗词散文很成就,令人钦佩。在情感上,重情重义。找老师,看老师,是一个知恩必报的人。尤其千里迢迢来看望病重老师,那份真情。难得可贵。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情节生动。好文拜读学习!问好夕泠老师,祝秋安!
回复10 楼        文友:夕泠        2023-09-20 20:50:25
  谢谢吴老师的夸赞,遇见恩师是我的幸运,更加珍惜这份缘。只是夕不才,没有在文学路上走下去,为工作生活放弃了很多。只是有一点吴老师说得对,我年轻时酷爱工作,对情义尤为看重。感谢吴老师,我们已是老朋友。遥握问安!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