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创作风景(散文)
写生风景,是画家的术语,就是创作风景,是将风景搬到画板上,艺术地再现风景。我不是画家,我要用文学情怀来为一座“福园”创作风景,给福园加注灵魂,让风景以不一样的姿态摇曳在园中。这个创作,开拓了我文学创作的视野和领域。
一
那条街叫“幸福街”,那片草木杂生、怪石横卧的荒地,要建成一个公园,叫什么?
社区的李书记电话问我。
我曾为我所在的小城市的街道公园起过名,熟知这个地方,也是这个理由,我必须回答。
“你是江山文学的咖……”还有这么一个理由,她把“大”字省略,知道我不喜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邀请你先逛还没有成型的公园,留下你的第一步。”江山文学让我有了一圈光环。尽管我一再强调,不是“咖”,而是“卡”,是来给未来的福园打卡,她还是一再激发我的创作风景的热情。
我要做一个角色的转变,从一个不劳而得的风景观赏者,折回到一个创作风景的人。我喜欢这个角色。如果那个公园建成,看着笔下勾画的蓝图能够成为风景,那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那片荒地,刮一场“头脑风暴”,在风暴里诞生一个精致的公园。上午做梦,下午就寻梦去。
什么是“幸福”?幸,是庆幸,这个时代有着太多令人庆幸的事。“福”是每个人永远的追求,是人生的主题,竟然公园藏在幸福街里,那就叫“福园”吧。一个老者听到我这样说,凑到我面前拉我的手说,我孙女叫“福园”,你怎么知道?能够让每个人和这座福园摆上关系,多么好。这是福园收纳的第一个故事。
二
我要让那些卧在草丛里的石头说话。唯有汉字可以一字胜千。
园子北首是物业的小板房,屋前一石,就雕刻“福”字吧,物业为居民的幸福而存在,这是物业的工作主题,也是警示语——我为居民幸福做了什么?每日迎面“福”,天天好心情。对面的粉墙绘一张“抱福图”,写上“福入园”。喜欢这个“抱”,是愿望,也是劳动的价值,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幸福的美好而亲切的态度。
幸福不是藏在单元里,放在逼仄的房间,而是居民和乐相处。一块浑圆的大石入了我的眼,就刻一个“和”字。粉墙书“和为贵”,加绘一幅牵手图。“和为贵”出自《论语》,纷争可以和解,不同观点可以和谈,生活可以合奏,日子可以和美。这是“福”的应有境界,也是要义。绕石步道,环绕成圆,诠释着什么是“和”。
公园东侧是军休老干部的小楼,一块正对的巨石早就有“寿”字入眼,留下永远的祝福吧。粉墙上再书“龟虽寿”,满福齐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仿佛听到了曹孟德在这里吟着妙句华章。
有些植物,并非是随地落籽而生吧。一株葱茏的大杏树应该是老干部为表达幸福而栽植吧。遮天蔽日,虽不见杏果了,但杏香仿佛还在,两人可合抱住,李书记笑道,小心杏子打头呢。微雨飘来,淅沥透枝叶,真的落在头上了,突生灵感,就在杏树抱住的那块石头刻上“杏福”吧,粉墙要记住这场霏霏杏雨,书“杏梁燕”。想起了张辑的填词《杏梁燕》,有句曰“把千种旧愁,付与杏梁语燕”,“杏梁语燕”,这是春天的征候,每一个春天都会如约而至,春天就是幸福的代名词啊。我想到那些转业老军人,扶杖移步,相约北梅(杏树代称)下,叙曾经金戈铁马事,闻“雨红杏花香”。(宋祁《玉楼春》)“杏”与“幸”谐音,莫非这杏树的存在早就为了占着幸福的位置?自然之物,各种植物,总是隐释人意,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这些,苏轼的《蝶恋花》吟“杏子梢头香蕾破”,太写意了吧,此时杏树参透了幸福的含义,破解了人间的文化。
园子南首散落着两块“不成器”的石头,本想来个“双石”造型,弄个“好事成双”的寓意,突然挖掘机擎着一块“废石”装车,要丢弃,我便拦下,就放在“双石”一侧吧。再没用的石头,一旦陈列在公园,那就有了风景的身份,让石头改头换面,以崭新的姿态面人吧。我告诉施工的工人,按照你们的想法,把三块石头弄一个造型。三人为众,三石成磊……这是多么丰富的寓意啊!灵感来自大众,把创作的权利交给人民,就有了风景的生动。那就在石头上刻一个“趣”字吧,幸福必须有趣,“趣”为石之语,最有趣的是灵魂。怎样理解幸福呢?幸福也是一种趣味,不以金钱物质定义幸福,这是最深刻的幸福观,幸福怎样来的?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三石起磊,这是创造幸福的造型啊。孤零零的石头是沉默的,三块石头可以发声。真的是奇怪啊。我常常想,我们为什么要相聚一起,就像江山文学有风景各异、特色鲜明的社团,就是为了形形色色的作者选择相聚。只有如此,才有了文学的声音,是珠联璧合,是玎玲铮铮。三石相叠成风景,百八文友起社团。
有趣的创作,永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走进自然,融入生活,哪怕是再怎么平常的东西,一旦进入审美视野,都会溢出内在的意义。创造风景的是劳动者,我至多可称为创作风景。我羡慕那些把蓝图变成风景的人。
福园有趣。对面的粉墙书“福园趣”,配上“幽圃平堂累岁成,芒鞋筠杖日经行”的句子,无论晨昏,不管阴晴,就让这两句诗的作者陆游唱着平平仄仄的调儿,伴着那些游园的人们吧。
活动的圈子,如果不能太大,不能天旷地野,我们可以创造精致,携着诗意,带着诗情,流连其间,可以生出多少美好的意象,生发多少雅趣啊。暖心的风景从来都是自己创造的,即使我不能像福园的居民日日游福园,但这处风景的背后有一个我,我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多么美妙!这个时代不会让每一个人落伍,我参透了这句话的蕴意,创作风景,就是与风景同行,或者说是先行一步。
或许,那些游于福园的人,还会从这个“趣”字趣景里发现新的意趣,幸福,就是遇见有趣的事,可以沉浸其间,享受美妙;遇见有趣的人,坐在“趣石”上闲聊一刻,叙叙家常,唠唠往事。幸福,就是不断挖掘生活里的趣味,用以修饰感情,趋于完美。
站在每一块有主题的石景前,那个人就成了融入风景的部分。风景,不必倾国倾城,但要倾园、倾心。倾,不是靠风景的特别造型,千奇百怪的样子,那是风景的躯壳,应该把人文的气质和灵魂注入其间。
三
“孝”,是“老少文化”的核心观念,也是幸福的最美指标。粉墙之内,军休老干有百户,他们曾血染沙场,如今安享晚年,最期盼的就是儿女孝顺。我常常扎堆老年人圈子,听到的多是他们说自己儿女怎么孝顺的事,我想,他们也有不能满意的,但从不流露,做儿女的各有难处,老人很理解,他们的满足,不是儿女在孝道上可以止步的理由啊。
一面粉墙白壁,应该写上“孝”的经文梵语。于是我连夜创作《孝赋》——
生我者父母也,养父母义难辞。地有经纬,人循孝悌。初投肉身于世间,今化愚顽成灵犀。善自涵滋以始,报以孝敬而颐。于是乎,拥天远地阔,何在于泣血缟綦;顺轮回岁更,无奈乎人伦情依也!
呜呼!古来孝悌,皆为叹词。出师一表,演忠字为觕义;陈情一诉,动圣心以粉齑。披肝而得仰慕,掏肺以见呼吸。慈母举针,子去而愁怀细密;郯子奉乳,情温使猎者啜泣。今日福临,福园填词。红舍俨然,家藏万千孝事;垂暮怡然,温柔二两足矣。传承可延续好时日,厉行能求得美邻比。
以长唯尊,礼之斐文;以敬为先,孝之大伦。珍馐奉双亲,云迢而投目以见缤纷。欢颜待孤老,霖滴而垂泪以表天恩。
福祉可期,孝必先至。福园游足,步入咫尺。
福园啊,不仅仅盛着葱翠的草木,还装载着福文化,文化是种子,落地生根。我多么希望,孝为种子,在儿女们的心中,长成葱郁的风景。
二十四孝是孝道的经典,于今的意义在于温古而厉行,我选择了子路“百里负米”和陆绩“怀橘遗亲”两个故事,绘成图画,配以古诗。一城之中,相聚三五里,可能一年杂事烦扰,或者心情不佳,三五很远,想想子路,不远百里,当下米面丰盈,什么也无需捎带,但要怀着一颗关爱之心。怀揣一橘,不舍得入口,想到家中母亲。如今的日子,一橘算什么?我们可以坐在茶几前,剥橘皮以为情趣,却想不到给老人剥个橘子,问父母吃橘子的味道。幸福啊,不必珍馐,小兜提篮,一份心意,心意才是幸福的要素。鱼肉有味,并非肉质怎么好,在乎的是谁人登门相送。幸福常在每一个细节,我们常常忽略的就是细节。
社区依托福园,要在这里选址办一处“福园文化驿站”,要收藏那些幸福事件,这是多么有创意的啊。李书记告诉我说,要让那些老人,感受福园的温度,即使岁月不留,也要让他们带着爱意和幸福而走,绝不带着抱怨和失望而去。把“福文化”做得这么深入人心,我由衷地佩服。
四
一天要拿出福园设计文案,我说,就怕难产。可能是福园文化具有催生的特点,果真让我创作出风景的崭新版本。
没想到文思如此敏捷,迟钝被甩在了后面。入园的时候,还为难,李书记鼓励说,王勃席间占赋,曹植七步成诗,袁虎倚马可待……哪跟哪啊,羞愧。思前想后,原来,一个“福”字有着无尽的诗意,可以打开茅塞,唤醒灵感。在幸福的背景下,不仅收获快乐,更收获了风景。
李书记的思路够敏捷的,她早就想好要置一面长石,刻上幸福的歌赋,让人们在幸福街的赋文里漫步。
欣然接受。我愿为幸福讴歌,愿为这个时代的幸福泼墨。
太多的人,都是风景的观赏者,而我能成为创作风景的人,少之又少。我有了双重的身份。创作风景,是把自己对美的理解植入每一个地方,每一处风景,抹掉背后的我,呈现出一种经过创作的精致风景。我历来认为,风景本不平庸,原来是没有被我们激活。让风景存在于人民的精神空间中,成为精神的一部分,这是创作的要义。风景语言和情感语言,这是原态和创作的不同。
当福园建成,我会在福园留下一个摄影。我是站在福园风景身后的人,有一首歌唱感谢站在风景身后的人,没想到,我也在歌词里。福园有四季,风景之后的我,永远心装着不老的风景,永远在风景的旋律里。
2023年9月2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