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旧时光】善良的大嫂(散文)

精品 【晓荷·旧时光】善良的大嫂(散文)


作者:陌小雨 进士,6080.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49发表时间:2023-09-24 08:49:54

【晓荷·旧时光】善良的大嫂(散文) 如果说,一个女人能将善诠释得淋漓尽致,那么大嫂必然是其中一个。大嫂是上个世纪初,军阀混战时,出生在偏远山区的一个农家姑娘。大嫂十来岁时,她就嫁给了我的堂哥,三十多岁有了一儿俩女,日子过得很幸福。大嫂人很勤快,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集体的时候,都是挣满工分的人物,是斜坡村里出了名的女性壮劳力。那时大嫂四十多岁,正是力气巅峰时。
   大嫂并不是我家亲大嫂,而是隔壁邻居。大嫂家和我家有很大渊源,她老公蒲庆山的曾祖父蒲启茨和我曾祖父蒲启强是两兄弟,是高祖父蒲承先的儿子。蒲启茨是大哥,清朝文人,在官府衙门里谋着一份差事。蒲启茨的儿子没什么作为,到了他孙子蒲德懿这一代,又继承了家里的财力,成了当地土匪的小头目。蒲庆山死的时候我还没出生,等我出生了,大嫂也老了,有了六十多岁,长出了白头发。
   蒲德懿虽然是土匪,却不危害乡里,他主要是去外地作案,抢劫货商。而斜坡村的竹子寨也因他的庇护,基本没有什么土匪来寨子里作乱。唯一一次有争议的是,流窜至此的外地土匪驻扎于竹寨子的水井附近,把整个水井的女人都祸害了。竹子寨分家时有四系,水井、寨上、坎上,阿包,人口大约在五百左右。当时蒲德懿只保护了寨上、坎上,阿包三个地方的寨民,没有保护水井的女人,这让他没少受人诟病。蒲德懿没有去保护水井的寨民,是因为水井寨民有人得罪了他。据县里解密卷宗记载,有蒲德懿警告其它土匪的原话:“阿包、坎上,寨上的人,你们一个也别动,其它人我不管。”就因为这一句话,寨上、坎上,阿包得以保全,而水井却遭了殃。这件事放到今天来讲,也不好评判,毕竟他没有这个义务,不是官府中人。退一万步讲,他也保护了竹子寨近四百人的安全,免遭匪害。在这一点上,他是有功的。土匪进寨的时候,大嫂就求公爹,让他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寨子里的人,不要让那些土匪乱来。蒲德懿也答应了,说会去打声招呼。奈何大嫂的公爹还是走了私心,漏了水井的寨民。事后,对于公爹没有没保护好水井的寨民,作为儿媳妇的大嫂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背地里去尽量地帮助水井的寨民,让他们不至于太过记恨她的公爹。她就是这样默默地为家里奉献着,为子孙积德。
   如何评判一个人的功与过,有时很矛盾。但大嫂的一生都是功,她没有仗自己的公爹是土匪,而嚣张跋扈。相反她还劝公爹向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自己身边的寨民。大嫂的丈夫比较胆小,家里公爹不在都是她做主。她忙里忙外,尽心地操持着这个家。对于寨里其他不好说话的寨民,大嫂都是用善和去帮别人做事感化他们。大嫂其实是个童养媳,她嫁过来的时候,丈夫还是个襁褓中吃奶的婴儿。由于俩人的年龄差距,所以大嫂到了三十多岁才生出大儿子,随后几年又生出了一对女儿。剿匪的时候,蒲德懿本来可以不用死的,但他确实死了,衙门里来的红头文件太迟,他被保长带着水井的几个寨民给拉去斜之溪枪毙了。蒲德懿死后,大嫂将他偷偷葬在了大深山里的一个山脚下,孤零零的只有一个坟。许多年过去,蒲德懿的坟墓也没有被人扒,这和大嫂的善脱离不了关系。而对于我们一房的人来说,也不允许其它人这样去做。
   在建国后,对于一个有土匪的家庭来说,多少会受到一点影响。五八年的时候,村里施行记工分制,大嫂家被定性为富农,儿子读书也成了问题。尽管如此,村里也没有谁为难他们,大家都和眸相处着。村里对大嫂家的好,全是冲着她的那份善良。大嫂家和我家共一个堂屋,摆老太都是在一个堂屋里进行。这个正屋五家人都有份,各占着一间或者几间。我家只有一间,用于煮饭烧菜招待客人,住房在另一边有半栋。由于都是邻居,所以我和她家走动得比较多。尤其是大嫂的小孙子跟我玩得特别好,没事就去她家里蹭吃蹭喝,填饱自己饥饿的肚子。大嫂家比我们家富裕一点,她家干活的人多,有三个劳力。而我家,爷爷英年早逝,奶奶改嫁,姑妈也嫁到了县城,日子相对过得贫困。
   蒲德懿很满意他家的这个儿媳妇,不仅人本分、善良、智慧,干活还是一把好手。虽然蒲德懿是个土匪,却是个相对寒酸一点的土匪,并没有像影视剧里的土匪那样豪宅一大堆,良田万顷。他也没有娶几个老婆,还是一夫一妻制。当然他家有点钱,买了一些地,比别人家地多,又叫地主。蒲德懿家是一个没有长工的地主,种地都是靠自己。好在大嫂很勤快,加上有时掏钱雇请寨子里的人去帮忙,地里的庄稼倒也能忙得过来。大嫂知道自己的公爹是土匪,经常把命拽在裤腰带上,就给他讲道理,让他不要干伤天害理的事,给儿孙积点德。蒲德懿知道自己这个儿媳不仅贤惠还很聪慧,也采纳了她的建议,尽量不伤及人性命。特别是身处这个乱世年代,蒲德懿自己也知道,迟早有一天会被清算,所以他都很克制自己,没有到处为非作歹。也因为此,寨子里多了这样一个土匪头子,多少对其它土匪起到了一点震慑作用,让他们不敢胡来。
   大嫂家富裕很多,平时也会接济寨子里的其它村民。她知道大家都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在那个年代里,生产力特别低下,种的粮食都不够吃。每到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寨民就得去借粮。而大嫂是寨子里的地主儿媳妇,家里粮食相对比较多,且人很好说话,所以大家都去跟她借。大嫂也不吝啬,只要家里有多余的粮食,都会借出去一些。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偿还的家庭,大嫂都没有让他们按时还,而是让他们继续借下去。
   土地承包制后,大嫂家粮食多一点,就用来酿制甜酒。每次我饿的时候,她就让我拿来自己的碗,然后偷偷地从她家坛子里挖两勺放到我的碗里,让我拿去泡凉水喝。大嫂不敢光明正大地给我拿许多吃的东西,毕竟谁家都不容易,家人也会说。她若给我吃的东西被她儿媳妇看见了,就会说她。我不记得多少次自己偷偷摸摸地跟在大嫂屁股后边靠近她家的甜酒坛,也不记得几次被她的儿媳妇看到,然后大嫂在背后偷偷抹了许多眼泪。
   大嫂很会种地,她在外角坡种了一块地瓜。地瓜长势很好,入了初秋就能挖来吃。挖地瓜的时候,大嫂的小孙子就会叫上我,和大嫂一起去挖。大嫂种的地瓜又大又甜,剥开皮就可以吃。两个地瓜吃下去,肚子就被填饱。我们全家人都很喜欢大嫂,因为辈分原因,父母都是以孩子的身份叫她“大嫂桂芙”。按辈分来说,我和大嫂的老公是同辈,她叫我父亲得叫叔。因为年龄原因,大家也不追究什么辈分关系。
   谁家有点事,大嫂都会去帮忙,用自己的双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力求把事情做好。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而这个时候大嫂就会大显身手,将糍粑捏得圆溜溜的,大小刚好。捏好的糍粑,把它一个个放在木板上排好,再压上一块木板,然后大嫂就让我站上去跳。糍粑经过我来回一跳,一个个压出了扁扁的圆,甚是可爱。做糍粑前都要蒸一桶糯米,糯米软软粘粘的,特别香。看到我嘴馋的样子,大嫂就会从木桶里抓一把糯米饭,放到我的手里,然后催促着让我快吃。看到我吃得满嘴都是饭粒的萌样,大嫂开心地笑了,急忙给我擦去嘴边的饭粒。
   糍粑做好了,晾几天,就可以泡在水缸里储存起来,等到过年时食用。但大嫂会提前从水缸里捞出几个糍粑,放在炉火上的糍粑架上烤,然后分给在场的小朋友吃。有时候大嫂会煮一锅甜酒,然后将糍粑切成小块丢进去,等到水煮开了,甜酒也就煮好了。大嫂从碗柜里拿出几个小碗,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几个小伙伴喝得津津有味,不停地舔着唇边,将碗底也舔了个干干净净。甜酒有很多种吃法,用糍粑煮甜酒,是甜酒最美的味道。不仅是因为甜酒好喝,更重要的是糍粑能管饱。
   八十年代,家家都很困难,我家刚好少一个人的地,父母拼死拼活,一年产的粮食也不够一家人吃。尤其是父亲朋友特别多,经常有人来我家吃饭,粮食就更不够吃了。为了能挺到九月份,我家都是米饭和杂粮掺和一起吃。可即使如此,粮食还是有缺口,不够吃到稻米成熟的时候。没有吃的,就只能跟村里其它家借。借粮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不知道如何开口。在那个年代里,谁家都不好过,也没有多余的粮食。丢脸还是其次,关键是人家也没粮食借你,只能空手而归。好在大嫂很善良,硬是从她家的口粮里挤出一点白米,借给我家。有时候父母不好开口,就让我去借。我就屁颠屁颠地拿着一个升子往大嫂跟前一站,她也明白我家缺粮了,就用衣摆将升子盖住,偷偷地将她家的米借出来,还不敢让人看到,像做贼一样偷自家的米。
   我家和大嫂家其实关系有点紧张,我妈和她儿媳妇两个人有点不对付,平时会拌点嘴。她们俩吵架的时候,两家人就开始劝架。其实关系紧张的也就她们俩,其它人还照常生活,照常来往。两家父母一吵架,挺尴尬的,叫人都有点生分,气氛很怪。不过邻里邻居的,吵吵合合也没多大仇恨,很快又和好如初。
   大嫂没啥爱好,就好喝一口酒,每天会喝个一二两。我家有好菜的时候,会叫上大嫂一起过来吃。她辈分小,父母也没当她小辈,而是像对待长辈一样对待她,给她碗里夹肉,给她敬酒。每次大嫂在我家一坐,就好久,会说起以前的事,说我爷爷奶奶的一些趣事。在我家火炉炕上,大嫂总是夸我聪明懂礼貌。一看到大嫂在夸我,心里就美滋滋地特别开心。我很喜欢跟大嫂待一块,跟她亲近,像对待奶奶一样喜欢她。我没有见过我的奶奶,我将大嫂当成了自己的奶奶,每次都会甜甜地叫她一声“大嫂”。
   然而天意弄人,大嫂没多久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我才七八岁。大嫂临死的时候口里全是唾液,全身骨瘦如柴,脸色苍白。大嫂去世时是在半夜,她儿子叫醒了我们,父亲第一时间就跑了出去。我一听到响声,也跟着起来了。当我听到他们叫喊时,第一时间就感觉是大嫂出事了。我衣服还没来得及穿好,就急匆匆地冲进了大嫂的房间里。我进去的时候,大嫂已经不行了,根本不能说话。
   当棺材停放在堂屋里的时候,大嫂已经被儿媳穿戴整齐,由儿子背了出去,放进了棺材里。他们说,人死后不要看亡者的脸,会晚上做噩梦,可我却全程都目睹了大嫂被装进棺材的印记。我没有做过噩梦,反而是梦到大嫂慈祥的面孔,她在亲切地叫唤着我的小名,给我东西吃。道场做了七天七夜,我也守了七夜的灵。前三天我是一直没合眼,硬扛了三天。第四天的时候,我背靠在木壁板上,居然睡着了。要不是摔倒于地,我还能继续睡下去。
   转眼大嫂就去世了三十来年,三十来年里,心中一直有个梗,想给大嫂写一篇文章,祭奠她的善良。然而一直纠结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敢轻易下笔。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写下了对大嫂深深的思念……
  

共 41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字中记叙了一位有着特殊身份的大嫂的往事。大嫂是我的本家,也是我的邻居。她是童养媳,是土匪蒲德懿的儿媳妇。从蒲德懿的日常作为来看,他也算得半个义匪,因为整个斜坡村的五百人,就有四百人得到了他的荫蔽,但蒲德懿的土匪身份也注定了他的格局。他心胸狭窄,个人恩怨心重,以致斜坡村的“水井”一支女人受到祸害。大嫂是个眼明心善的人,她从中斡旋,以化解水井一支对自己公公的仇恨。大嫂的付出虽然没有避免公公被枪毙的结局,但公公的墓地终究得以安然无恙。善良的大嫂在能做主张的日子里,尽可能分出自己粮食接济别人,在有儿媳干预的情况下,也以各种或隐晦或明里的方式对我的照顾有加,哪怕被责备了自个儿委屈得偷偷抹眼泪也无怨无悔。就是这么一位可爱、可敬的大嫂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让我感怀、挂念。全篇文字用平实的语言,娓娓的述说,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美好的女性形象,传播了正能量。一篇不错的散文,力荐共赏!【晓荷编辑:至简至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92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09-24 08:51:10
  感谢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一位善良的大嫂,问好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9-24 14:10:47
  感谢枫姐姐的精彩按编,问好老师,敬茶敬茶!
2 楼        文友:劳神        2023-09-24 10:11:17
  大嫂形象丰满,侗乡风情浓郁!拜拜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9-24 14:11:57
  谢谢老师点评,这个地方有点特殊,属于侗乡里的苗寨。给老师敬茶!
3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3-09-25 00:35:20
  佳作连连!
回复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9-25 20:54:06
  谢谢老师鼓励,敬茶敬茶!
4 楼        文友:何叶        2023-09-25 20:29:57
  恭喜精品!小雨真棒!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9-25 20:54:22
  谢谢社长鼓励,敬茶敬茶!
5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09-26 06:06:47
  恭喜小雨获得精品!
回复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9-28 16:30:28
  感谢老师的鼓励,敬茶敬茶!
6 楼        文友:宁再军        2023-10-27 01:43:56
  七八岁能记住那么多,难得。
诉心声 宁再军 七绝 淡淡人生淡淡烟,鸿鹄壮志触心弦。 身微穷奋冲霄汉,金棒纷飞敌众仙。
回复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2-20 17:44:10
  感谢老师鼓励,敬茶敬茶!
7 楼        文友:海燕来了        2024-02-03 19:39:17
  拜读学习老师力作,受益匪浅。文章深情感人!深切怀念勤劳善良,可亲可敬的大嫂。立意高远,视角独特,构思巧妙,布局合理。语言精炼,简洁有力。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可窥斑全貌。女人因可爱而美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