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微型小说 >> 【菊韵】强区长(微小说)

编辑推荐 【菊韵】强区长(微小说)


作者:周世鼎 白丁,4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34发表时间:2023-09-24 16:57:20
摘要:介绍孤儿小强解放前后思想行为的巨大变化,讴歌了解放军和新社会。

【菊韵】强区长(微小说)
   小强是个孤儿,七八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留给他的只有两间茅草房和一位双目失明的奶奶;为了活命,他只好每天领着瞎眼的奶奶满庄子讨饭。庄邻见他们可怜,无论到哪家多少都要给一些。这样艰难地过了两年,奶奶也去世了,两间茅草屋里只剩下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村长可怜他,帮他找了户人家,对他说,村东头张大伯虽不富裕,小日子还过得去,老两口膝下无子,一个闺女染瘟疫死了,你去给他们当儿子吧,也算互相帮助,都有依靠了。于是小强来到张大伯家。
   这张大伯是个勤恳节俭的庄稼人,他给小强做了一身新衣服,对他说,你来我家,我包你衣食不缺,但是你要好好劳动,学做庄稼活,不要怕吃苦。他每天带着小强下田劳动,割草、放牛、锄田、拉车,从早到晚手脚不停。小强虽然自幼艰苦,乞讨为生,但却是自由自便惯了的,一个月干下来他觉得吃不消,又不便说明,夜里趁张大伯老两口睡熟了,他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换上原来的破衣偷偷溜回自己家。第二天,张大伯发现小强走了找到村长,村长狠狠批评了小强,要他还回张大伯家。小强说什么也不肯回去。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乞讨生活。
   穷人孩子天照应,乞讨生活虽然艰苦,但小强也慢慢长大了,十五六岁便长成个头。他不好意思再讨饭,便在村里帮人干活打工。可是农村不像城市一年四季有活干,到了冬天便没人找他干活,于是生活又陷于困顿。富贵生淫心,饥寒生盗心,他只好靠偷盗维持生计。一开始偷鸡摸狗偷庄稼,渐渐便偷猪偷羊偷牛。乡亲们也由可怜他转为愤恨他,捉住就痛打一顿,捉不住就在庄子上指桑骂槐地骂他。为了自卫,他找来两三个像他一样的孤儿,在庄中使枪弄棒,扬言谁骂他是贼,他就放火烧他家房子、杀他家人。如此一来,村里人害怕了,即使被偷也不敢指骂他了。孤儿小强竟成了庄中一害,人说人恨。
   也是物极必反,有一次小强竟然把张大伯家的耕牛偷去卖了。张大伯明知是小强所为,但自己年老力弱,家里没有青壮男丁,奈何不得他。没了牛怎么种地?再买一头,再被他偷去又怎么办?想来想去无计可施,一气之下上吊死了。张大娘哭得死去活来。这下事情闹大了,全村人沸沸扬扬,纷纷指责小强。众怒难犯,小强害怕了,后悔了,惶恐之下一逃了之,恰好遇到南下的解放军,他便参了军。
   当时正是解放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国共双方都在调兵遣将,一决雌雄。参军后的小强在党的教育下阶级觉悟不断提高,彻底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深感对不起家乡父老。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很快由士兵班长排长升任连长。一九四九年夏,正当他指挥全连战士乘胜追击奋勇杀敌时,一颗炮弹击中了他,醒来发现躺在医院里,右臂没有了,他痛苦极了。第二年他转业返乡。县领导照顾他身体伤残安排在县城工作。他坚决不肯,说我自幼是孤儿,是家乡父老抚养长大,自己不思报答,反做了许多伤害他们的坏事;现在有机会了,我一定要回到家乡,好好为家乡人民做些好事,以补偿对他们的愧欠,报答养育之恩。于是他回到家乡做了区长。
   当时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由于土匪和国民党残余势力捣乱,社会治安混乱,民心不稳。他立即在全区组织基干民兵迅速剿灭匪患,保证了土改工作顺利进行。接着他带领家乡人民治理淮河,兴修水利,使家乡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人们骄傲地称赞他:“我们的强区长”。
   他多次回到自幼居住的村庄看望乡亲们,检讨自己以前的错误,请医生给重病在床的张大娘看病。他对张大娘说,我偷了你家的牛,害得张大伯上吊去世,我很难过,也很后悔,才决定参军。我曾是你们的儿子,因为怕吃苦离开了,现在我回来了,仍然是你们的儿子。他给张大伯造墓立碑,碑上书“先父张公之墓,儿小强敬立”。一年后张大娘不治而逝,他披麻戴孝亲自护棺安葬。
   强区长拖着伤残之躯在家乡辛勤工作了三十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之初才去世。临终他再三交代子女把他安葬在家乡的土地上,他要亲眼看着家乡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共 15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讲的是,孤儿小强,从小历经苦难,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一天一天长大;却又染上好逸恶劳、偷鸡摸狗的恶习,成为当地一害。偷耕牛竟然偷到了有恩于己的张大伯家,害的张大伯上吊而死。受到刺激的小强,逃离家乡,参加了解放军。在党的教育下,他阶级觉悟提高很快,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羞愧万分。他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很快成长为一名坚毅的基层指挥员。在一次战斗中,他光荣受伤,失掉了右臂。他舍弃城里的优渥生活,自愿回到家乡,带领民兵剿灭土匪,兴修水利,建设美好家园……他以父子之义为张大伯立碑,以母亲之礼,为张大娘养老送终……他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奋斗了半生,临终前,还嘱托子女,把他安葬在家乡的土地上,他要亲眼看着家乡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读了这篇小说,让我想起《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知错能改,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无论时候早晚,总能有成就。佳作,推荐欣赏。【责编: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3-09-24 19:32:45
  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