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丽莎(散文)
一
丽莎和我住在同一座公寓,我住三楼,她住一楼。丽莎看起来大约六十多岁的年纪,一头美丽的卷发,如波浪翻滚的金色瀑布,流泻在她瘦弱的肩上,一双蓝色的眼眸,若一溪深邃的幽潭,泛着晶莹明澈的光泽。虽然青春不再,但从她白皙的皮肤、高挺的鼻梁,以及轮廓分明的脸庞,依然可以窥见她当年的风采。
这座公寓共有四十八家住户,虽然同处于一片天空,共居于一座楼宇,但熟稔的少,不认识的多,唯有对丽莎,印象最为深刻。
真正认识丽莎,还是在今年的夏天。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下班回家,远远就看到楼前的停车场上,一个瘦瘦高高的身影,手里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弯腰清扫地上的落叶,一缕缕金色的光线,透过层层叠叠如绿伞一样的树冠,在她的身上绘出迷离若幻的彩色图案,一幅美丽的剪影映入我的眼帘。
我的脚步不自觉停了下来,我的目光也被她的身影深深吸引,如果她只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工,就不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因为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没有专门的街道清洁工,只有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我的脚步就像被一条隐形的线索牵引着,不自觉朝她的方向走去。她正在把散落在地上的落叶和石子用扫帚归拢到一起,准备扫入一个小铲里,也许过于专注这份保洁的工作,她似乎并未察觉我的到来。我生怕惊吓到她,在她身旁不远处悄悄地停了下来。
她这才注意到我,立刻停下了手里的活,站起身来,转身看着我。我笑着和她打招呼,并对她义务为我们这座楼打扫卫生表示感谢。她面带着微笑,做出友好的回应之后,轻描淡写地说:“我这是锻炼身体呢,你看,这是我儿子给我买的计步器,现在显示一万步了,相当于走了差不多五公里,今天的运动量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她淡若清风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对于她来说,好像为居民楼义务打扫卫生,根本算不上无私奉献,顶多是举手之劳顺便的事情,也让我对“无私奉献”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交谈得知,她的名字叫丽莎,已经退休,有一儿一女,先生三年前去世,她和儿子一家一起同住,住在一楼103室,让我闲暇时间,去她家喝茶。寥寥几句,便感受到了她的真诚、善良与亲切。
初次遇见,丽莎便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感觉她的身上有很多闪光的特质,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清,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丽莎的身上一定有着动人的故事。
二
过了一些日子,我下班回来,一踏入公寓的大门,就看到丽莎坐在一楼的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书,在低头读书。同样喜欢读书的我,情不自禁走到她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她抬头看到是我,把书放下,开始和我交谈。
我问她读的是什么书?她把书的封面展示给我看,我一看,封面上是一个蒙着头巾的女子,有些面熟,经过仔细辨认,认出是特蕾莎修女,我对特蕾莎的事迹还是熟知的。她以仁爱闻名海内外,创立了仁爱修女会,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穷人、孤儿、无家可归者,以及临终者,是一个悬壶济世的活菩萨。
我和丽莎开始聊起特蕾莎,丽莎对特蕾莎修女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仁慈善良的心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认为,从一个人喜欢看的书,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所以我对丽莎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丽莎,你退休前做什么工作?”我好奇地问。
“我是一名心理辅导医师,为那些酗酒和吸毒人员做心理辅导。”丽莎回答道。
“你做的工作很有意义。”我对她说。因为我知道,吸毒人员和酗酒者不仅危害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给社会的安定带来极大的隐患。
她听到我的赞誉,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宛若一朵盛开的花朵。
但丽莎接下来的话,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难以置信。她说,她曾经是一个酒鬼。
我想,从酒鬼到心理医生,这是多么大的转变!就好像从魔鬼变成天使,又好似从奴隶变成将军,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她是如何变成一个酒鬼?她又是如何救赎自己戒除酒瘾的?又怎么成为一名心理医生?一连串的疑问,让我心生疑窦。
“丽莎,给我讲讲你的人生经历吧。”我对她的经历充满了好奇。
丽莎沉默了一会儿,开始给我讲述了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三
丽莎二十二岁那年,孤身一人,从1600公里外的萨省,远离故土,来到了温哥华。初来乍到,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刚搬来的第二天晚上,她就遭遇了一场地震。她躺在出租屋的床上,首先被“嘎吱嘎吱”的窗户震颤的声音惊醒,待她睁开眼睛,感觉床在摇晃,天棚的灯也在摇晃,窗户不停地震颤,感觉整个房子和大地都在颤抖。她吓得缩成了一团,心惊肉跳,失魂落魄,浑身瑟瑟发抖。地震差不多持续了三十秒的时间,感觉犹如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地震过去之后,她哭着打电话给父亲,说要回家。父亲安慰她说:“你才到那里,怎么能轻易放弃?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挺过去就好了。”
父亲的话,让她下定决心,要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生存下来。于是她开始寻找工作。凭借她上学时所学的知识,她很快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在血液化验室做了一名化验员。她工作勤谨,再加上省吃俭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她就买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二十年分期付款,那是一座带有花园的别墅。她还养了一只小黑猫、一条大黄狗、一匹栗色的小马驹,那时候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过得优哉游哉,逍遥自在。
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她那时候年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经常和朋友聚会狂欢,一次次狂欢之后,她的酒量渐长,慢慢地,她发现,红酒和啤酒已经不能满足她了,她开始喝白酒,而且喝的度数越来越高,酒量也越来越大,这形如水、烈如火的酒,就成了她的情人和知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情深意笃,难分难舍,她成了一名真正的酒鬼。
谁愿意与一个酒鬼交往?男朋友与她分手,好友与她疏离,她感觉孤独、寂寞、空虚,她开始借酒消愁,经常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上班时,神志不清,醉眼迷离,由于酗酒,她经常迟到,在工作中也经常出错,负责人给予了几次警告,但她已经深陷酗酒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最后因为酗酒,到底还是被公司开除了。
被开除后,她将自己与外界隔绝,每日陪伴她的,只有酒,每天醉生梦死,浑浑噩噩,直到一天,她由于还不起房贷,最后房子被银行拍卖,她失去了遮风避雨的房子,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在她最落魄的时候,她的一个朋友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把她接到了家里,并试图帮她戒除酒瘾,那段日子她感觉身心备受煎熬,对于一个酒鬼来说,戒酒并不容易,她有时候趁着朋友上班的时候,偷偷去酒坊买酒,朋友下班回到家时,闻到一身酒气的她,彻底失望了。对她说,由于酗酒,她已经失去了工作,接着又失去了房子,她还不知悔改,如果她再喝酒,连朋友也不要做了!
朋友的话,就像一声惊雷,石破天惊,一下子惊醒了她,让她开始反省自己,她因为酗酒,失去的太多了,不只是失去工作,失去房子,她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胃口和肝脏经常隐隐作痛,她想,她再喝下去,不但会失去这个患难的朋友,也会因酗酒而死去。
当丽莎和我说到这里,我看到她的眼里闪着泪花。丽莎的话,让我想起了我的二伯父,二伯父晚年因为酗酒,性情大变,脾气暴躁,经常骂人,二伯母脾气好,百般规劝,但二伯父执迷不悟,不仅伤害了亲人,而且最后因酗酒而引发了胃癌,英年早逝,令人叹惋!
丽莎接着说,她开始下定决心戒酒,她要解救自己。她最后凭着顽强的意志力,终于戒掉了酒瘾。这时候,她已经三十二岁了,她想,不能无所事事,需要学点什么,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自己活的有意义。
有人说,人的生命如同滔滔洪水在奔腾,如果不遇到岛屿和暗礁,就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
她经过慎重的思考,决定去做个心理咨询医师,去帮助那些酗酒和吸毒的人员,因为她深切体会到,无论是酗酒,还是吸毒,危害太大了,不仅危害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更能摧毁一个人的幸福人生。
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她重返学校,学习心理学。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学习,终于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心理咨询师。
这些年,经过她心理辅导过的吸毒者或者酗酒者,数不胜数。她就像一阵和煦的春风,吹散了天上的一朵朵乌云,吹醒了一个个沉睡的灵魂,有很多人在她的帮助和鼓励下,成功地戒除了毒瘾和酒瘾,回归了家庭,回归了社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丽莎就像一束光,闪烁着动人的光焰。
从丽莎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真正开悟和觉醒的人,身上自带光芒,不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四
三毛说,我始终认定,爱,是人类唯一的救赎,它的力量,超越死亡。
我问丽莎,在她的工作生涯中,有哪些人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退休后,她依然还能记忆犹新。丽莎沉思了一会儿,开始给我讲述了如下的故事。
那天清晨时分,一位母亲领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进来,少年面容憔悴,目光呆滞,无精打采,母亲一脸焦虑,眼神中对丽莎充满了期待。经过询问得知,少年本是一名高中生,因为结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染上了毒瘾,从此,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一落千丈,最后被学校开除了学籍,他的母亲不想儿子就此沦落,希望丽莎能救救她的儿子。丽莎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母爱圣洁的光芒,丽莎的心受到了强烈的触动,她决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这个少年。
丽莎开始和男孩谈心,并把自己坎坷的经历讲给这个少年听,告诉他,浪子回头金不换,不怕犯错,就怕执迷不悟,希望他能悬崖勒马,戒掉毒瘾,重获新生。男孩说,戒毒太难了,他尝试过,感觉如万箭穿心,生不如死。丽莎又询问了他的母亲,他母亲说,看儿子戒毒时在地上打滚,痛不欲生,她实在于心不忍,所以戒毒一次次失败。
丽莎对他的母亲说,现在必须家长配合才行,为了少年的前途,必须要意志坚强,否则,他一生就毁了。丽莎鼓励少年说:“你心里一定要有强烈的信念,相信自己能戒掉毒瘾,也只有你自己才能救赎你自己的灵魂。我相信你能行!加油!”少年看着这丽莎信任的眼神,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丽莎经常去少年家探望,仿佛那个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因为这个少年太年轻了,丽莎要尽最大的努力挽救少年,让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在丽莎、少年和少年的父母的共同努力下,少年终于戒除了毒瘾,少年的母亲紧紧握着丽莎的双手,喜极而泣。
又过了几年,丽莎在超市遇到少年和他的母亲,此时的少年,举止儒雅,意气风发,和当初那个吸毒少年判若两人,有着天壤之别。少年给丽莎一个热烈的拥抱,感谢她帮他度过了人生的低谷。少年的母亲告诉丽莎,少年戒毒后,重返校园,刻苦学习,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已经毕业,如今事业有成。
丽莎看着这对母子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丽莎又说起一位年轻的母亲,因为吸毒,连女儿也不管不顾了,据该女子的姐姐说,她三岁的女儿,由于经常挨饿,面黄肌瘦,骨瘦如柴,她的姐姐心疼妹妹,更心疼那个小小的外甥女,于是带着妹妹来找丽莎求助。
丽莎苦口婆心劝慰这个年轻的女子,让她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戒掉毒瘾,给女儿一个美好的未来,并给她希望和鼓励。这位女子最后不仅成功戒掉了毒瘾,而且和丽莎还成为了好友。她的女儿如今已经上高中了,学习成绩优异,相信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丽莎以一颗向美向善的心,让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人的灵魂得到救赎,就像《悲惨世界》里的那位仁慈的米里埃主教,以仁爱良善之心,救赎了一个个悲苦和迷茫的灵魂,包括那个苦役犯冉阿让,让这些人重获新生,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
莎士比亚说,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支撑生命的安全力量。
丽莎退休后,开始做义工,每周二和周四,她都会走路二十分钟,去社区给那些吸毒者和酗酒者做心理辅导,乐此不彼,每当看到那些戒除毒瘾和酒瘾的患者,她感觉特别开心,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问丽莎,帮助那些吸毒者或酗酒者成功戒掉毒瘾和酒瘾的秘诀是什么?丽莎说,除了爱心,就是给予这些人以希望,帮助他们走出人生的低谷和迷茫。
丽莎每个周六和周日还会去当地的监狱,周六去女子监狱,周日去男子监狱,去给这些犯人做心理辅导,给予他们心灵的抚慰,给予他们重生的希望。
昨天下班时,看到丽莎,正从公寓走出来,她告诉我,马上要去女子监狱给那些女犯人做心理辅导,看着丽莎急匆匆的背影,让我心生敬佩和感动。
丽莎能够战胜自我,跌倒后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并勇于面对过去,令人敬佩!她通过自己的人生教训,疏导更多深陷泥潭中的人,以一颗慈悲仁爱之心,努力把他们一个个拉上岸,给这些人指点迷津,使之脱胎换骨,重获新生,化茧成蝶,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丽莎的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的真善美,闪耀着绚烂动人的光辉。
丽莎为这些处于黑暗和低谷中的人,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燃起他们人生的梦想和希望,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丽莎就像一个灵魂的摆渡者,为社会的美好与和谐不断努力着,奉献着。
双节来临之际,我在武汉祝如菊老师节日快乐,在国外生活,注意自身安全,望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