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白马山的传说与名片(散文)
一
癸卯年八月十四,太阳只剩下小半拉脸,留下最后一丝光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老杨开着黑色轿车沿105省道直行,路过华英村时,坐在副驾驶的江大师提醒老杨“右拐,慢点……”
我的身体随之右倾,眼前三座坟墓蓦然出现,我汗毛直竖,江大师急忙说,这是肖利三革命烈士家族墓,一个是肖利三的妹妹肖琳和妹夫李守宪。一个是红军老战士肖利三,另一个是红军肖文安烈士。他们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英雄在这里守着,守着一座山,守着一道风景的入口。我没有恐慌,英雄墓不同于那些随地竖起的墓碑。我马上投去一线崇敬的目光,在心中打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是军人出身,对前辈更有着崇拜之情。
今晚我们聚会的地方——白马山村,同时也是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
革命先烈们,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死,其死重于泰山,与青山同在,与大地永存,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20分钟后,我们到达白马山村村委会广场。
村里肖书记在村部大门迎接我们,书记名肖维,兰心蕙性,做事风格细腻。身高足足有一米八,年龄不到40岁,穿着简洁大方,身上流淌着肖氏家族列士的血。
江大师说,他2000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至今。村民一致称颂他是一个不图名利、信得过,低调务实、大胆创新、以村为家、以村民为亲人的的好书记。
肖维早就伸出粗壮有力的右手欲与我们握手,我们急忙打开车门下车,一阵寒喧后,他便领着我们沿新铺设的柏油马路向白马山方向走去,池塘边一艘机驳船,“突突突”,水花四贱。书记介绍说,是螃蟹养殖户向池塘投置食料。他很自豪。我明白,这是村子扶植的产业。
一面池塘,塘边树木摇曳,水静如镜。我多么希望传说中的那个“白马”映入其间。
二
因为我第一次来,肖书记便热情介绍白马山村的历史变迁,讲述白马山的传说,肖书记眉飞色舞地说,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众多庄户人家,其中有个姓李财主,因为他与官府沾点亲戚,便仗势欺人,横行乡里。有一天,李财主家地里高粱苗,不知被什么牲口啃成了秃茬。
李财主怒恼极了,便叫来一个老长工,要他日夜守在地里去捉住牲口。
老长工哪敢怠慢,夹着一条破草蓆蹲在地里守候,一连几天什么也没发现什么,到了笫四天,天刚蒙蒙亮,他忽然发现高梁地那边有一个白影晃动,就悄悄走过去,见一匹白马啃青苗?他扑了过去想捉住白马,可是白马化作一团白雾飘走了。老长工惊呆了,是神是鬼,还是一匹马吗?
老长工心里很着急,他知道抓不到白马,李财主不会饶他的,不仅不给饭吃,还要扣工钱、挨打。
白马没捉住,李财主听后大怒,就带几个男人来高粱地里一看,果然见是一座大白石马,李财主围着白马转了转,叫几个小伙计用棍棒敲了敲,那白马纹丝不动。
李财主又叫来石匠,砍下白石马的头。
石匠来了,他看了看白石马,不忍心下手。李财主吼道:“快动手呀!”石匠这才拿起铁鍾钢凿,朝石马的脖子处凿了几下,不知为什么,马脖顿时流出鲜红的血。李财主仍不解气,从石匠手中夺过铁锤,猛地朝马脖子砸去。听到“当”的一声,石马头应声落地,一股鲜血从断裂处喷出,喷得李财主浑身上下都是血,四周也飘散起浓烈血腥气。
李财主回到家里,怎么冲冼都洗不干净,从此李财主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没过几过天就惨叫了一声,呛出一口鲜血,便腿一伸,上了西天。
李财主死后,当地庄户都说这是恶人遭报应。
俗话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每天行一善,心善的人总会得到菩萨眷顾,福德无量。这些说法,其实都是对着李财主的所为说的。人已经死了,总结出血的教训。
老长工暗自高兴,但他觉得蹊跷,就去高梁地,趴在断了头的石马身上流起眼泪。眼泪滴在石马头上,忽然白石马的头动了一下,“嗖”地一下又长回到脖子上了。
老长工惊喜地看着,白石马摆了摆头,一声长啸,纵身一跃,飞上不还处的一座山丘,山丘很快变成一座山峰,马蹄落地,发出一阵如擂鼓的声音。
从此以后,这里庄户都称这山为石马山。这个村就叫白马村。
白马村,如果只是因为一匹白马得名,也就没有了多少意义,而这个村老师有着传奇故事的,这些故事就是教人行善施仁,这是白马村的文化。中国文化纸博大精深,不仅仅是已经被我们解读出密码的文物,还有着像白马村这样的普通村落,甚至一个名字,都沾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民俗文化,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牢固地扎根村民的心中,不亚于一部大书。
三
每个地方的地名都是它的一张名片,反映了这个地方的民俗风情,历史典故。
肖维接着说,白马山村就是这么来的。今天时间太晚了,我们就不上山了,山上还残留着几处战壕,几处烈士墓。
据前辈们叙述,1942年夏季,侵占武汉及外围的日军,为“强化治安”,派邹平凡的伪二师,李宝莲的伪十一师向汉阳、汉川、黄陂、孝感等革命根据地大举“扫荡”。为了打通天汉湖区与洪湖的通道,恢复襄南的工作,1943年8月,襄河地委和三军分区组建中共襄南工委和襄南挺进支队,彭怀堂任工委书记兼支队长,每人配有一支驳壳枪,一支马步枪,队上还有两挺机枪,称之为“双枪支队”。
支队从马囗顺利渡过襄河,到达汉川、汉阳两县交界的高庙,被蔡甸马口方向的日伪军突然包围过来,彭怀堂考虑四周是山,回旋余地大的形势,觉得支队人数少,易于隐蔽,准备以巧退敌。他们连夜用红布做了几面大旗插在山顶上,以壮声势。
次日清晨,敌人看到山上红旗招展,以为有新四军大军在此,就胡乱放了几枪,跑回原地去了。
肖维讲述战争故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现象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痛苦和损失。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对战争的感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生活,更加重视和平的保护和维护。
白马山,是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曾经的传奇故事,相比这里发生的革命故事,已经黯然失色。真正的红色开启,是一次次中国革命者浴血奋战的故事。
在山边的石凳上坐了下来。一抬头,便望见灰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仿佛是一个金灿灿的月饼,它是无边无际天空里最美的点缀。池塘上空,偶尔有不知名的鸟儿掠过。我放眼池塘,很想看到一个没有什么故事只有安静祥和的田野水景。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唐代王维《欹湖》里的诗句,给这里一个生动的写照。
明月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微风吹过,使人很惬意。
我们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路灯全亮了,广场上的人也更多了。
白马山的传说,那么奇特,但比起这里的革命故事,还有今天的故事,还是逊色不少,有的只是引人行善的启迪,而烈士的故事,才让这片土地有了更鲜艳的色彩。在这红色的土地上,乡村在“振兴”的口号下,又出发了,村民们要以丰收的成色来为这片土地增色。
相对于白马山的故事,我更喜欢今天的这张名片,写着与时代一同奋进的字迹。
2023年中秋,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