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煮半壶秋雨当酒,邀你一醉方休(随笔)
雾都的雨,昼夜缠绵,从中秋至国庆相继不断。
秋雨,夹带一缕萧瑟的风,冷落不了秋的热度,我听见雨声似乎在说,对旅人柔情的问候。
节日,我不敢去旅游,生怕自己的满鬓银发,一夜之间染白了秋。
因此,我离开人们熟悉我的故乡,选择陌生一隅,独处在陋室之中,在网络里畅快淋漓地翻阅秋天的故事。
从故事的镜像中,我虽然阅尽了人间烟火,也通读了因疫后时代的旅游暴火。眼看节日的街上,如潮水般的游客,印象城食客暴满,成了佳节中的风景。
我从网络的喧嚣声中静下心来,努力读取那些行吟在秋天里的诗句,从故事的初始,无论怎样翻阅也读不到结尾,就像秋雨一样无穷无尽,永远也没有看到雨后的晴天。
老伴说:今年双节,没有外出旅行,是一次正确选择。我们虽然宅在家里,却与儿孙们小聚,也是人生中的一件乐事。
每到傍晚,儿孙们各自回家,闲暇之余,我凭窗而立,大街上的车水马龙收入眼底,那些精彩的流动岁月,历历在目。
俯瞰楼下的步行街上,行人不断,穿梭其间,走马灯似的人流,无意间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情。
秋雨,将雾都渲染的有了色彩,多了诗意,朦胧的城市生出三分萌达,七分神秘。我独自坐上轻轨,漫无目的地穿行在城市每一个角落,目眺窗外,嘉陵江的水虽然浑浊,却不失浩荡的气势,她的映衬,让山城美的不可方物,让我一时间青春回归,诗意喷发,信口拈得一首一字诗,诗曰:“一半山水一半城,一半朦胧一半真。一半游人一半景,一半秋雨一半晴。”
昨日,我与儿孙们走进重庆市规划展览馆,迫不及待的我,翻开“四时多云,山水之阳”的故乡,家乡的山水,让我感觉特别亲切。
于是,我点击屏幕,将龙缸、张飞庙、三峡梯城、普安世界级恐龙化石群四张云阳名片次第打开。从古至今,从今至古,我仿佛在这个古今的循环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一个千多年前的云安盐都古镇,见到了万商云集的盐业鼎盛时代。又目睹了汉高祖刘邦,在云安射猎发现白兔井,从此开启了云安盐业的兴盛之门。
蓦然回首,山城模型中的那一排排吊脚楼,伫立于山水之间。在十八梯处,我似乎聆听到挑二客的吆喝声。目睹理发匠的动漫,还有重庆人围炉吃火锅的镜像……远古的印象不断地在眼前展现。
我逐一观摩大厅里的大足睡佛、千手观音,武隆古道上的四合院,万州大瀑布,梁平双桂堂,合川钓鱼城,酉阳桃花源,涪陵水下白鹤梁,忠县石宝寨,奉节夔门,巫山小三峡,开州汉丰湖,丰都鬼城,彭水阿依河……让我尽兴的游了一个遍。
我站在南岸的观景台上,用全景模式拍下了细雨薄雾中的莱福士,江北的大剧院。我还用诗意的角度,选择性的剪裁出城市里最美的风景,亲自动手剪一片白云,用来装裱她的灵魂。
秋雨,虽然给旅行者带来诸多不便,但在无意中为秋天带来更多的诗意。菲菲细雨,袅袅轻雾,隐藏了城市的繁华,迷离了江河的清明。
朦胧的雾都景色,将我的灵魂紧紧地攫住不放,任思绪在城中穿越,任车流人流江流在诗笺中流动。我忽然从惊梦中醒来,将朦胧意境中游弋的诗句,定格在某一瞬间,精剪出山城最美的诗画。
每到深夜,细雨不断,淅淅沥沥,别有韵味。
深眠中的我,无意识听到从步行街的雨棚里,传出划拳行令的喧闹声,盖过了秋夜的雨声。
此刻,不知是谁将我从更夜里唤醒,突然我脑海里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用秋雨酿酒,灌醉自己笔尖下的诗句,让她以醉态的方式舞蹈起来,张扬起来,动感起来。让诗与画,画与舞,舞与自然,自然与天地融为一体,成为绝唱。
连续几夜,我时常在梦里听到秋雨的滴哒声,雨声击打窗棂,带着韵律节奏的雨声,像一首刚出炉的诗经,在深夜朗读整个秋天。好一句“一场秋雨一场梦,半城云绕两朦胧。”
此刻,看见山城的景色变幻莫测,为之目不睱给。我默默地、近距离地偷拍她的美丽。于是,我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凭栏而坐,煮半壶秋雨当酒,邀屏幕中的你一醉方休。
秋夜,秋雨,人静,更深。我在半梦半醒、似醉非醉之间,吟得一首《步月•秋夜(施岳体)》,词曰:
细雨桥都,听无风烈。路灯点亮城阙。向空叹也,盼广寒宫切。道穿轨、夜色渐浓,朝天处、水波重叠。思晴后、烟浪碧流,引涛歌曰。轻舟江面阔。谁又奈何吾,犹喜双节。醉遥冷境,彩虹追高铁。桂花酒、同饮红尘,奈何是、化云成蝶。三更夜、秋韵醉吟桂月。
2023.10.02.于嘉州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