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本性难移(赏析)
原回目【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如果只能用一个成语来评价本回(98回),我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在本回,当宝黛钗的三角关系尘埃落定,他们发现事与愿违后,本性难移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走向。
——题记。
一
当黛玉从傻大姐口中知道了,自己不是宝哥哥的成亲对象时,她受不了这事与愿违的打击,在宝玉和宝钗拜堂成亲之时,一命呜呼魂归离恨天。关于她的死因死法,本人在解读本回前两篇文章里已经做了分析,补充一点:黛玉之死,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礼教毒害外,就是她的本性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林黛玉的本性,应该从她的前世是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说起。仙草因受神瑛侍者也就是那块补天弃石的甘露浇灌,幻化成人形修成女体。游离在离恨天外,因未报灌溉之情,五内郁结一段缠绵不尽之意。这件事被警幻仙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神瑛侍者凡心炽热要下界历劫,警幻仙姑就想起了绛珠仙草,准备安排她也跟着神瑛侍者下凡去还了这浇灌之情。绛珠仙草的对神瑛侍者缠绵不尽之情,主要是感恩爱慕和不得亲近等几味杂陈的。可是,神瑛侍者当时心里炽热,并不是为了绛珠仙草炽热的,因为他心里但凡有仙草的位置,是可以去离恨天外去见仙草的,用不着去下凡历劫的。所以,当警幻仙姑一问,绛珠仙草就回答到,我并没有甘露还他,只把我这一生眼泪还他吧。
由此可以看出绛珠仙草的本性,为情感比较丰富, 容易多愁善感,注重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就是好感情用事,显得小家子气和语言犀利,但是又自尊自爱缺少反抗精神顾大局遵守规则。
绛珠仙草下凡,转换了维度时空和身份,她的骨子里的那种本性依然存在。表现在下界,就是林黛玉在童年时期母亲和父亲先后而亡,使她成了孤女不得不寄住在外祖母家中。这个对应的是仙草应该是生长在花园和草原上,在三生石畔生长其实就是背井离乡了。神瑛侍者浇灌,对应的是下界贾宝玉对林黛玉初次见面就心生欢喜,对这个妹妹格外亲近。这一亲近,黛玉也就对他比别人上心。发展到了长大后,两个人私定了盟约。
明清故事小说里的男女感情戏,大多就是公子小姐一见钟情后,干柴烈火生米煮成熟饭,这个时候双方家长同意就皆大欢喜,双方家长就私奔、殉情、或者活活被拆散反正就是悲剧了。《红楼梦》难能可贵是跳出了这个套路,把贾宝玉的情和欲分开了写。贾宝玉在第五回梦游太虚幻境时,在梦里懂得了男女云雨之事。又和袭人实战过了。说明宝玉是有那方面欲望的,可是他和林黛玉始终没有越雷池半步,这里有宝玉的尊重女性的原因不假,主要的原因还是林黛玉的本性自尊自爱能守住女孩子的防线。因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私定终身了就是有伤风化。黛玉的父母双亡,苦于没人出来跟自己主持大局时,她宁肯背地里煎熬,患得患失,也不肯生米煮成熟饭木已成舟,用既成的事实,来争取自己的婚姻。这和她的前世,幻化成人形,腹內郁结缠绵不尽之意对应。
讲到这里不得不穿插一个“迷案”,就是第一回里,神瑛侍者凡心炽热,他是要为谁下凡历劫呢?曹翁在《红楼梦》写作上,用了一种不写之写的手法,一些看是含糊不清模糊不清的问题,其实都是间接的给出了答案的。要破神瑛侍者凡心炽热下凡历劫的案子,有两个线索。一,是要有个比他早下凡的,值得他倾慕的人。神瑛侍者一看,那个人已经下凡了,他也要追随。二,看看还有谁交代了她的前世身份?三,绛珠仙草是知道了神瑛侍者并不是为了她下凡的,才会酸溜溜的说,把一生眼泪还他的。有了这三条线索,再从书里寻找答案就很容易了。
神瑛侍者下凡后就是贾宝玉,贾宝玉为谁心口炽热吐出一口鲜血?秦可卿呗!而且贾府的人里,除了宝玉黛玉就是交代了秦可卿的前世是警幻仙姑的妹子。
有不少读者以为宝黛爱情,是从黛玉第一次进府就开始的。其实不然。那个时候,宝黛关系就是纯纯的亲情友情,因同跟贾母一起住过,感情比别人深厚走的比别人近乎。
林如海病了,黛玉回家,秦可卿生病,是同一时间段的事儿。林如海秦可卿两个人死后,黛玉第二次进贾府,宝玉见黛玉出落的比别人风流别致娉婷袅娜,内心悸动,开始对黛玉的感情产生了质变成了爱情。这些线索证据里,隐藏了曹翁关于神瑛侍者凡心炽热为谁下凡的答案。
插播这个迷案的目的,就是要证明,在天上时,绛珠仙草知道了神瑛侍者和警幻仙姑的妹子两个的关系后,并不是怨恨警幻仙姑的妹子,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争风吃醋。而是选择了委屈成全,下凡把一生眼泪还他。
警幻仙姑给秦可卿下凡安排的剧本是让她用美色迷乱贾氏宗族的男人们使贾家伤风败俗名声不堪而败落,用焦大的话就是扒灰养小叔子。她要事情败露了,才上吊死的,可是秦可卿悟性极高听了焦大的粗话,就知耻而后勇,洁身自好,后参悟了缘起性空,提前回到了天上升了职。
这时,剧本安排神瑛侍者接受绛珠仙草的还泪报恩模式。也就有了宝黛爱情。
当宝黛爱情被封建礼教拆散后,黛玉的表现,又和她的前世本性一样,明明腹內郁结了缠绵不尽之意,却不发泄出来,悲愤欲绝却在宝玉面前表现的一脸笑意。回到潇湘馆,病倒后,贾母来看她还装着不知道宝玉宝钗要举行成亲仪式。
如果,林黛玉的本质能改变一下,发泄出来,当着宝玉的面大哭大闹一场,使宝玉清醒过来了,让宝玉去跟贾母王夫人贾政闹。这几位,尤其是王夫人,已经失去了贾珠元春,就剩下宝玉这个儿子了,她可以不在乎黛玉的死活,不可能不在乎自己亲生儿子的死活。宝玉一折腾,就像当年紫娟撒谎欺骗宝玉说黛玉要回家了,宝玉就疯癫了一样,王夫人她们就会妥协说无论如何也不让黛玉回家。就会有一个不同的结果。
可是,林黛玉秉承了前世绛珠仙草的本性自尊自爱,她收起了对宝玉的爱,对贾母等撒谎,装着自己的病和宝玉无关,说着体贴贾母的话,又焚烧了诗稿和旧物,以为这样就能抹去曾经美好的回忆,最终还是忍不住对宝玉的爱恋和思念,留下了半句话“宝玉,你好。”,魂归离恨天。
二
薛宝钗的前世书里没有明确交代,咱们先从薛宝钗的家庭环境和基因来看她的本性。
为了证明家庭环境和基因,对一个人的本性是有绝对影响的,我先举个例子:
我曾在天涯社区遇到一位叫云小香的网友,据她说她小时候也就是大约三十几年前,最爱吃她奶奶做的饺子,因为味道比她妈妈做的好。可是,她妈妈和她奶奶吵架了,她妈妈就不让她到奶奶家去,和跟奶奶说话了。一天放学,她看见奶奶端着一盘饺子站在路边等她。她好想吃奶奶的饺子,又怕被妈妈知道了骂,撒腿就跑,听见奶奶在后面端着饺子喊她名字,她就跑得更快。把奶奶抛下一段距离后,她回头望去,看见奶奶站在那里擦眼泪。这样的家庭环境耳闻目染,导致这位网友把跟她妈妈和她奶奶吵架学的那套带到了论坛。今年四月天涯社区关停了,她到了一个小论坛,虚张声势打着在天涯社区如何如何的名号,进了一个版块当版主,结果还是不懂得尊重网友尤其是年龄和资历比较老的网友,喜欢玩小圈子针对异见,一个人用两个马甲做恶等把在原生态家庭里的她妈针对她奶奶的那些做派和遗传了她妈的泼妇基因本性,在那个小论坛的版块暴露无疑,不到一个月就被网友给倒下去了。
薛宝钗的本性形成,和云小香网友的本性形成是一样的来源于原生态家庭。
薛家从祖上紫薇舍人起就经商,是名副其实的商贾世家,到了宝钗父亲这里,生意仍是兴隆,领着内务府的帑银做着皇商。
商人,谐音“伤人”,是重视利益轻视感情,哪怕是在对待子女教育上,也是不讲亲情和感情的。他没有做到认为儿子女儿都是孩子,儿子笨点,格外的花点精力,跟女儿宝钗讲一遍的课程,跟儿子薛蟠讲三遍五遍十遍,把两孩子都培养的一样优秀。也没有遵循当时社会上所提倡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忽略对宝钗的教育。他为什么会对女儿的教育格外上心?说白了就是跟商贾的祖师爷吕不韦学,唯利是图到了可以利用自己身边的女子地步。薛父重点培养女儿宝钗,就是指望她能有一天飞上枝头变凤凰,薛家人也能跟着鸡犬升天。
有这样对儿女们的教导,都是冷峻无情的,只以商人的眼光有利可图来衡量谁值得投入精力培养谁不值得培养的父亲,受他重点培养的女儿宝钗,想没有利益至上的本性可能吗?
也正是有这种利益为上的理念,薛宝钗一出场就是有追求和目标的人。贾家的三春史家的湘云林家的黛玉邢家的岫烟李家的纹儿绮儿等女孩,个个钟灵毓秀长得水嫩又有文化和教养,却没有一个一出场就说是要待选秀女的。唯独薛家宝钗,有这个追求,说明两点。一是宝钗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本性起了作用,她有人往高处走的目标,想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二是薛蟠打死了冯渊,留在金陵,应天府尹就是做做样子也得把他拘捕的,薛家母子三个进京是这个原因。可是,进京的由头要是实话实说,是为了薛蟠避祸,就丢人现眼了也会被当地官员轻视而捉拿薛蟠了。对外声称是送宝钗进京待选秀女。一下子,就把出走避难这件事情说的高大上了。由此可见,商贾之家,不仅是在赚钱上唯利是图在社交也是。
可惜,薛宝钗选秀女这件事情落空了。怎么落空了?曹翁书里没有交代,因为《红楼梦》第一回就言明了,这本书的宗旨是为闺阁昭传,作者通过第一人称我,表达了对这些见识举止皆在我之上的女子的欣赏赞叹之情,可是作者也明白人无完人金无赤金的道理,他笔下的这些女子小瑕疵直写,大的关节,曹翁就会采用不写之写手法。
曹翁在宝钗落选上有两个隐藏的原因,他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只得采用不写之写,一是因薛蟠的官司没有处理完,薛家人不好进京,在路上耽搁时间过长。没有给薛家人充足的时间在京城里通过关系运作宝钗选秀女和受薛蟠的负面事件影响。从后来,元春都身为贵妃了,宫里的夏太监等还来贾府以借钱为名索要银两,可是看出要想进宫也是有潜规则的。可能有读者会质疑我的这个观点——这里的潜规则不就是花钱吗?薛家不差钱,钱能办的事都不叫个事,直接拿钱去砸不就行了。要知道,主管选秀的人并不是谁来送钱都收的,他也得看送礼人的背景。薛家说好听的叫商贾世家,其实也就是比小商小贩有规模上档次而已,而在官宦阶级眼里也还是底层不入流的。薛家在金陵地界好使,那是因为仰仗贾家王家在京城当官。金陵的地方官要巴结在京城的当官老乡,怕得罪了他们被在朝堂上说坏话而影响仕途而给薛家面子。也就是说,薛家要运作宝钗进宫当秀女,得靠贾政王子腾出面引荐才能送礼成功,不然,光有资格参选,没有把握搞到内定名额的。那么,贾政王子腾为什么不去帮着薛姨妈薛蟠引荐主管选秀女的人呢?就是因为薛蟠打死了冯渊。封建社会也是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这点在薛蟠失手打死当槽儿张三时,被关押判刑就是证明。为什么冯渊案没有及时关押薛蟠?一是因为薛蟠第二天就带着母亲妹妹离开了金陵。为什么他要走的这么急?就是也怕被抓。二是金陵当地官员,给足了四大家族面子,不然出了人命当时就得把薛蟠刑拘。后来应天府尹空缺,这里原府尹让薛蟠逃离了金陵已经是徇私舞弊了,贾政王子腾欠人家的情了。从贾雨村第二次复出是贾政的关系,安排的职位看,贾政是有能力买官跑官的,那个原府尹放任薛蟠逃脱,冯家的亲戚当时会追究这事的,原府尹不好再直接出面乱判,贾政王子腾就采用了冷处理方式,帮原府尹升迁了,应天府没了主事官员,拖了一年多,把冯家亲戚的情绪给拖没了,这时贾雨村到任,提出多给冯渊亲戚们补偿费,冯家没有直系亲疏,那些远方亲戚就不得不接受了。那么,贾政王子腾为了外甥薛蟠的案子,背后做了这么多功课,心里肯定是不待见薛家人的。他们并不知道宝钗的品行,只是从薛蟠的行为,认为薛家对子女缺乏教养。不知道薛父重点培养了外甥女,怕外甥女也是个骄奢不争气的人。把这样的人送进宫,一旦宝钗犯错会被牵连,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贾府元春已经在宫里。那时她还没有被封贤德妃也是个秀女。同行是冤家,在后宫里更是如此。贾政要是帮着托关系把宝钗送进了宫里,宝钗就和元春一样的级别了,薛家有钱宝钗又比元春年轻,势必会成为元春升职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所以,对于宝钗要进宫选秀女,贾家是不会支持的。从薛姨妈住贾家而不住王家看,她和王家的王子腾等亲密度没有王夫人近乎,那么,王家一看贾家对于宝钗选秀女都保持中立态度,他们也就袖手旁观了。
最明显的不写之写情节,就是第七回,不是病包子的薛宝钗突然病倒了,还病了好几天。宫花要是普通,薛姨妈就不会派周瑞家的送给三春凤姐和林黛玉,因为贾家的小姐媳妇,吃穿用度非比寻常,就像凤姐后来看到傻大姐捡的绣春囊说的那样市面货,她是不会用的一样。也许有人会说,宫花会不会是薛蟠采买送进宫的?薛蟠采买,自己家的货物也就不止只有一盒,惹得薛姨妈当个稀奇不给香菱莺儿等人戴,要拿来送给贾府的小姐们戴了。宫花的出处,是薛宝钗落选宫里赠送的安慰品。这个安慰品,就是再珍贵,对宝钗都是一种讽刺和打击。所以,薛姨妈不留这些宫花,更有可能连让宝钗过目都没有直接让周瑞家的拿走送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