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齐鲁】难忘的人生画面(赏析)

编辑推荐 【齐鲁】难忘的人生画面(赏析) ——简评唐恩明散文集《远山在呼唤》


作者:余懋勋 童生,56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5发表时间:2023-10-19 06:07:56
摘要:在唐恩明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人生轨迹,从他的个人经历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和激励。我作为他的文友,经常有机会在一起参加文学活动,探讨写作方法与技巧,体会更是深刻。人生有得必有失,人生有失也有得。这是读了《远山在呼唤》更容易理解的道理。

唐恩明是一位散文作家。近日收到他的散文作品自选集《远山在呼唤》,我心里非常高兴,怀着喜悦的心情读完了书中的所有作品,进一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这一辈子走来的心路历程。因为,他的文章透露出质朴和坦诚。
   唐恩明退休前在轨道交通部门干了四十年,因为工作需要更换了二十余个基层单位,人生阅历十分丰富。八十年代初中期由于领导赏识,他不仅为单位写了不少工作总结和通讯报道,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诗歌和散文在报刊上发表。他九十年代调到大机关上班,主要任务是写公文,因为本职工作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业余文学创作暂时搁浅。后来有了时间,他又开始文学创作。虽然他不是天才的作家,可是他对生活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汇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而且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有了今天的成绩。唐恩明文章的真正功力,在于写实,在于处处自然,不事造作,在于情景交融,人地相当。这样的特点在他的散文中处处可见。
   唐恩明的文章,反映出他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再现了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质,他的坦率真诚,为文的平易诚恳,在困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只要你认真阅读和深刻理解唐恩明的散文作品,就会更好地理解真善美,心灵会得到净化。
   唐恩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成长,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直到今天,苦乐人生成就了他从小就努力追寻的文学梦想,总算实现了他自己的一个心愿,自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远山的呼唤》收入了唐恩明创作的散文37篇共14余万字,分为《童年记忆》《驿道歇宿》《梦萦小站》《真情延绵》《穿越时光》《远山呼唤》六个小辑,其中许多作品里有作者的人生履痕,有对生活的思考,有对亲情的展现,有对乡愁的怀恋。作者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用清纯的文笔,叙述着心中的爱憎,没有哗众取宠,没有虚张声势,自然率真地表达心中集存的情憬,有一种平淡的美。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旅行。人生也好,社会也好,实际是放大了的旅程。从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到壮年,直至退休后的老年生活中,唐恩明都有记忆深处的东西掏出来变成笔尖下流淌的文字,反映他的阅历与体验,展示他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
   唐恩明是勤奋的,用勤能补拙四个字概括他的写作很恰当。他做事是认真的、执着的。他认定的事情,就能坚持下去。大凡舞弄文笔的人都知道,写作既要几分灵气,更需要几分勇气。他读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写中篇,虽然遭遇了退稿,但是他在心底埋下了文学的种子。可能正是因为道路崎岖,坎坷不平,反而激起了他的勇气和志气。在不断遭受挫折和冷遇之后,他仍然执着地从事这个迷人的费力难讨好的苦差。唐恩明在丰富多彩又忙于奉献的晚年生活中,交出一份既让自己满意又受文友关注的答卷,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尤其值得称颂的是,文集中不仅有大量反映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的散文,还有反映我们这个新时代精神的作品。他在散文《大凉山的向往》中,叙述了他调到国家级贫困地区的甘洛县工作的经历,真实地记录了他为回应社会各界人士渴望了解成昆二线高速铁路建设进展,自己亲自驾车到建设工地探访,询问项目经理工程进展情况的故事。他“希望自己的点滴作为,能够缓解凉山留守儿童的艰难环境,抑或能够抚慰大山深处彝族老人忧伤的心灵。”
   散文《向着泸定地震灾区进发》记叙了作者经历的七次地震,他对每一次地震都很关注:第一次是1974年河北邢台地震,那时他才10岁,什么都不懂;第二次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也感到很迷惑;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地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地震中,他都亲自投入了抗震救灾工作。其中,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不仅自己在社会各领域参与捐款,还组织本单位职工捐款,负责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工作;在2013年芦山地震中,协同成都一家公司向灾区捐赠了300台电热饮水机;2019年宜宾地震发生后,他在领导岗位坐镇指挥职工排查安全隐患,关心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在收入文集的所有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散文《油枕•脚丫•小灰屋》。父亲常年坚守着一间小灰屋、四架道岔显示信号机、一架预告信号机、一架进站信号机、一盏煤油信号灯,在设施简陋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忠于职守,中午吃饭都要靠家里人送去。作者给父亲送饭时因为人小腿短,只能侧转身学着螃蟹在距离很大的枕木上迈步,在炎炎夏日里没有穿鞋的双脚被晒烫的沥青烙起一排排水泡。这情景让读者想到的不仅仅是作者父亲的艰难困苦,还会引起读者对我国当时铁路部门落后状态的思考。
   散文《猫耳梁,我童年的一道风景线》叙述了作者四岁以后就渴望上学读书的急切心情。火车站家属区的哥哥姐姐都进了学校,没人陪他玩了。由于寂寞难耐,他总是在每天夕阳西下时登上小山坡“猫耳梁”,眼巴巴地向远方眺望,看见学校放学了,就飞奔直下去迎接哥哥姐姐。主人公渴望上学读书的心情真实而又感人,作者的主观情绪在这篇散文中渲染得淋漓尽致,深深地感动着读者。这篇散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人生片断,文中提到的《乌鸦喝水》《狼来了》《猴子捞月亮》《猴子掰玉米》等故事都是读者熟悉的,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唐恩明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人生轨迹,从他的个人经历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和激励。我作为他的文友,经常有机会在一起参加文学活动,探讨写作方法与技巧,体会更是深刻。人生有得必有失,人生有失也有得。这是读了《远山在呼唤》更容易理解的道理。宠辱不惊,得失不计,苦乐人生,微笑面对,愿作者在文学创作中不满足于现状,在写作的内容、风格和技巧上有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不断超越自我,让手中的那一支文笔更加老炼精熟,让自己写出的作品更加绚丽灿烂。
  

共 23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编觉得,对于作者的一部作品集的了解,首先就要了解作者。因为,一个作家的作品,几乎是脱离不了自己人生经历的,那些烙印都会在创作中得到体现。所以,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篇文章的开篇,作者首先对唐恩明老师几十年的人生和创作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因为唐恩明老师那些丰富的阅历和创作的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散文自选集《远山的呼唤》的问世。对于这本书,作者做了简明扼要的内容框架介绍,并且列举其中的几篇作品做了精彩的论述和点评,令人印象深刻。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貌。通过这几篇文章的推送,让我们了解到这部书的整体内容和思想,不仅仅了解到了唐恩明老师的人生经历轨迹,更从这些经历中感受到唐恩明老师对人生对写作真善美的追求,坦率真诚,平易诚恳,乐观向上等等,让读者陶醉其中,得到心灵的慰籍和灵魂的升华。这篇赏析充满亲和力,自成风格,值得一品,编辑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10-19 06:11:44
  那次散文学会的活动参加过一次,小编有幸见过唐恩明老师。感觉他是一个平易近人充满亲和力的人,加了微信好友后,朋友圈经常有他的点赞。唐恩明老师总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别人,很不错的一个人。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成敏        2023-10-19 06:56:31
  非常精彩的文章,语言精炼,文笔深厚,值得学习共赏,感谢老师赐稿问好遥握!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