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蓉城】东门市井旧菱窠,蓉城难忘李劼人

编辑推荐 【蓉城】东门市井旧菱窠,蓉城难忘李劼人 ——游成都东门市井


作者:途乐客 白丁,23.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5发表时间:2023-10-22 07:33:56
摘要:成都的现代史,中国的文学史都不可能迈过或忘记李劼人!

东门市井旧菱窠,蓉城难忘李劼人
   ---游成都东门市井
   在2019年9月底听闻锦江东门市井开街了,十月初就与老伴去参观游览。作为老成都人,住家也在东门狮子山下。得益于喜好文学的邻居,当时就读四川师范学院的冯二哥,在60年代,就带我等几个中学生,去过李劼人故居菱窠。
   记得经过野草丛生,有煤炭灰铺撒,下雨依然很粘鞋的黄土道路,就看见被蒺藜和竹林丛篱笆包围起来的菱窠。院子里有小楼和平房,小池塘边栽柳树、桃李等果树,还有小菜园。后来菱窠作为收费展馆时还曾去过一次,3元还是5元,好像有小茶馆可以喝茶。
   在中学阶段,有幸拜读过李先生三部大作,不过学识浅薄,领悟不高。下乡后再读死水微澜,感觉作品对四川成都风土人情,人物刻画,语言表达,形象入骨,有很深的印象。近现代川中本土作家,影响最大、最值得纪念的应是李劼人、巴金和郭沫若和流沙河先生。
   东门市井是建在李劼人故居菱窠前,通过老公馆建筑、过去的集市广场、铺板小馆、老式茶铺、凉亭水榭,挑担卖豆花、掏耳朵、打铁等雕塑,重现李劼人先生笔下的老成都市井场景,让现代人体会过去成都市井文化悠闲有味道的生活,成为了锦江天府文化窗口之一。
   2019年10月初去时,人不多,过街楼下面的下沉式集市上空挂满夸张装饰的彩色油伞,却很少开张的铺面。茶馆里面的人少得数的出来。欣喜的是不断有人参观毗邻菱窠“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纪念馆前有有成都著名文人流沙河2012年的著笔题字。
   今年5月初又去了东门市井。建筑设施如故,而楼阁餐馆酒旗茶幡高悬,盖碗茶茶馆的竹椅木桌前杯盘满座,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像乡镇赶场了。品尝小吃,喝茶晒太阳,陪朋友摆龙门阵、打麻将,或杯茶呆坐半天,有点像老成都品味时光悠闲的市井慢生活了。
   说起李劼人,老成都人耳熟能详,或略知一二。他祖籍湖北黄陂,其先祖“湖广填四川”而来。1891年生于成都,原名李家祥,经历辛亥革命。1912年以李劼人为笔名发表讽刺拉选票的小说《游园会》,是新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比鲁迅《狂人日记》还要早六年。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后致力于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组建过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1924年回国任《川报》主编,任教于成都大学。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编辑室的风波》。
   1930年愤于军阀迫害,辞去大学教授,亲自掌勺,开起小雅菜馆,在文人圈中影响极大。
   1933年秋,举家迁重庆,出任卢氏民生公司的机器修理厂厂长,由文学教育转向实业兴国。1935年回成都,任嘉乐纸厂董事长。当时四川军政界的大佬孙震、邓锡侯、田颂尧、董长安也是其股东。此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
   1936年春,日机轰炸成都,李劼人从城内疏散到东郊沙河堡狮子山乡间。在一菱角堰边修筑了黄泥墙、麦草顶的住所,在门楣上题上“菱窠”两字。直到1959年,李劼人用稿费才将菱窠翻建成一正一厢的阁楼,直至1962年去世。现为李劼人故居纪念馆。
   李劼人当过老板和官员,但文人本质未曾改变。他力主将杜甫草堂、望江公园、百花潭、青羊宫等加以维护和修培。创作的乡土史诗小说《死水微澜》、《暴雨之前》、《大波》和翻译10部数百万字中长篇法国小说,奠定其具世界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地位。
   李劼人是地道的成都人,围绕成都的写作,弥漫着浓郁川西乡土气息,在新文学中独树一帜。郭沫若称其为“小说的近代史”。在美、英等国,李劼人不仅是作为文学家被研究,而且是作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被跨学科研究。
   他一生收藏甚丰,他辞世后,家人遵其生前遗嘱,于1963年初,将先生收藏书籍、字画、报纸、杂志等全部捐赠给国家。仅各种古籍线装书即有1168部16007册。至今存放在四川省图书馆古籍线装书藏中。
   纪念馆展出有如左宗棠、康有为、李调元等珍贵名人字画,皆是先生多年珍藏的一小部分,足以让人更深认识先生的高尚品德,宏大胸襟。他给家人留下独立、进取、厚爱的家风。晚年曾撰联:“敢有文章惊天下,莫叫鹅鸭恼比邻。”正是他磊落光明的人生写照。
   巴金说过,过去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成都人不应也不会忘记他,世界也不应忘记他。喜爱文字的成都人,不到菱窠和东门市井,说不过去。喜欢文学的外地人,到成都不到菱窠和东门市井一游,则会留下太多的遗憾。
   正是:
   笔下恢弘文微澜,西蜀乡土涌大波。小雅掌厨成嘉乐,高品何惧世坎坷。
   途乐客2022.0502游
  

共 18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文章欣赏和阅读。而是读完之后对认知的提升和升华,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下转换生活角色,人的大智若愚的精神不会泯灭,正确的思想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虽然一路上过程非常坎坷,但成就显示生命的高尚与价值的存在。感谢赐稿蜀秀蓉城,祝游览愉悦,创作快乐!【编辑:上官蓉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蓉儿        2023-10-22 07:37:41
  几个月不上后台,太忙了,深感抱歉!今年由于大环境的压迫下,各种行业的不好做,加上年龄的偏大,应聘岗位多半是没有好的岗位,这几个月我就像文章中的主人一样,开起了小饭馆,这可是个苦差事,每天起早贪黑的我的觉真的不够睡,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今天礼拜天,有一点点时间,马上又要去筹备中午的饭菜。
2 楼        文友:途乐客        2023-10-24 13:08:58
  谢谢上官蓉儿好评!对社会做过很多贡献的人,我们不应当忘记,而应当学习,宣传,让后代学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