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爱与恩(小说)
一
五爷是常各庄最老实厚道的人。
因为排行老五,他是全村人的“五哥”“五叔”或者“五爷”。他的四个哥哥都娶妻生子,只有他自小老实窝囊,打了多半辈子光棍。他父母在的时候,他和父母一起轮流在几个哥哥家里吃饭,父母过世后他就自己单独过日子。当年土改的时候,他们家占了李家地主的一所大宅院,一共五层大瓦房,兄弟们每人一层,最后面的一层三间大瓦房就是五爷的。
五爷十几岁就扛活当长工,没上过学一个字也不认识,也不善言语。在生产队干活,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从不偷奸耍滑。别人耪地为了省力气,只用锄尖轻轻地滑破地皮,他却总是把锄头深深地刨下去。当年曾经流传顺口溜:“干部富,会计肥,十个社员九个贼”。因为粮食短缺,秋收的时候大伙儿都会往衣兜、裤腿甚至鞋里藏一些粮食,下班的时候带回家。干部们为了防止社员们往家带粮食,安排民兵在村头站岗,挨个检查社员们的衣兜、裤腿,但是五爷却从没有往家里拿过一粒粮食。他除了抽几袋旱烟,没有其他任何嗜好。五爷的脾气出奇的好,小年轻们拿他开玩笑,他咧嘴“哈哈”一笑,多深的玩笑话他也不会恼怒,一辈子的老好人。
他四哥的儿子当上了村里的革委会主任,搞“忆苦思甜”的时候,革委会主任把自己的五叔拉到台上,五爷一个劲推辞:“不会说,不会说!”
“就说你给老李家扛活的事。”
“扛活和现在生产队一样,每天就是种地、耪地。”
“说说扛活的时候如何挨地主的打骂。”
“打骂?哪家东家敢打骂扛活的?说话口气重一点都不行,今年你敢骂扛活的,明年他一个人也雇不到。”
“说说扛活时候吃的饭。”
“说起吃饭,东家家里除了上了年纪的老太爷,其他人都和扛活的吃一样的饭,每天棒子勃勃高粱稀饭,饭像饭菜像菜,每年四月庙会、八月十五猪肉炖粉条往饱了吃,如果长工们把肉吃光了,还要补第二顿哩。哎呀,李家少奶奶可真不错,过完节以后还悄悄给我碗里埋上两块肉……”
“别说这些,说挨饿的事。”
“说起挨饿,最厉害的是五九年哪,每天每人二小两,饿得人……”
“快、快下去吧,什么乱七八糟的。”
二
五爷的忆苦思甜成了小年轻们调侃他的话题。
“说说,少奶奶为什么往你的碗里埋肉?是不是和少奶奶相好?”
“可别这样说,人家少奶奶可是正经人哪。”
“那么多长工,为什么少奶奶单单照顾你,是不是和少奶奶有一腿?”
“别满嘴驴粪球子,不理你们了。”
五爷虽然没有念过书,却深谙“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的老理。他拙嘴笨腮不会和人吵嘴,只能任凭别人调笑,这让大家更加肆无忌惮,实在没办法,他只好远远地躲开。有时开玩笑李家少奶奶就在一旁,大家照样拿这个话题调侃五爷。谁会在意一个地主婆的感受呢。
有一天晚上,地主富农们没有开会交代问题,趁街上人少的时候,李家少奶奶这个地主婆从后门悄悄溜进五爷的家。第二天五爷找到几个哥哥,和他们商量他要结婚,要娶的媳妇竟然是李家少奶奶这个地主婆!
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当革委会主任的侄子:“你一个贫下中农怎么能够娶地主婆?你的阶级觉悟哪儿去了?”
五爷的几个哥哥和其他侄子们却全都赞成。尤其是侄子们,按照老辈人留下的惯例,五爷没有儿女,将来要过继一个侄子来养老送终。如果娶了李家地主婆,会给五爷带去一个现成的儿子,养老送终就不会再麻烦侄子们。
几个哥哥有另外的理由:“你五叔如果打一辈子光棍,百年之后是不能埋进咱们家祖坟的,你五叔活着时候打光棍,难道死了之后还让他当孤魂野鬼?”
“但是李家这个地主婆不但成份不好,她原来的丈夫跑到了台湾,她还是逃台家属,贫下中农怎么能娶这样的女人?五叔要想结婚也要找一个成份好的。”革委会主任据理力争。
“找个成份好的?说得容易,就你五叔这个窝囊样子,成份好的谁跟他?忘了当年有人给你五叔介绍咱们村的杨寡妇,她宁可跟老神仙那个老地主勾搭也不同意嫁给你五叔。”
“都说李家媳妇的丈夫跑去了台湾谁看见了?他是五几年才跑的,那时候咱们大陆早就和台湾断了来往他怎么能跑过去?说不定早就在什么地方死了。”
“你现在是革委会主任,是咱们村的‘大拿’,成份问题还不是你说了算?再者李家媳妇的娘家也是贫农,跟了你五叔,你把她的成份改成贫农不就得了。”
革委会主任的几个伯父和他父亲你一言他一语和他理论,堂兄弟们也跟着起哄:“你不让五叔结婚,以后五叔就归你养着吧。”革委会主任没了办法,只好同意五叔和李家媳妇结婚。
三
五爷立刻体会到侄子众多的好处。
为了给五爷收拾婚房,侄子们都来了,裱糊顶棚,用白灰粉刷墙壁,很快就把五爷的三间大瓦房里外收拾一新。五爷这所房子正是当年李家媳妇住的房子,等于她又回到原来的住所。
结婚那天,全村人都来看热闹。按照农村的习俗,娶寡妇的婚礼要在下午举行。那天下午,李家媳妇略微打扮了一下,她先来到村头的大柳树下抱了一下柳树,然后坐在树下大哭了一场。抱大树是为了把身上原来死去丈夫的晦气留给大树,让大树当个替死鬼,果然,那棵大柳树第二年就死了。按说这些习俗都属于“四旧”,但是村里人又不知道“四新”该怎样去做,还是照搬“四舅”或者“四姥爷”的老法子吧。
家里有了女人就是不一样。结婚以后,五爷从穿着上有了很大改观,虽然还是打补丁的旧衣服,但是补丁却缝补的整整齐齐。五爷原来脚上的鞋子总是丢帮掉底,时常用麻绳绑在脚上,现在也穿上了实纳帮的新鞋。吃的方面改观更大,原来五爷自己蒸一锅饽饽要吃上几天,平时总是吃凉饽饽喝凉水,娶了媳妇之后,每顿都是“饭是饭菜是菜”,哪怕是地里采来的野菜,也要有干有稀、有菜有汤。
五爷的媳妇很会做人。每当做些好吃的,她都要给前面住的几个哥哥家每家送一点。她做针线活的手很巧,抽出时间给几个哥哥家的孙辈人裁剪、改装小衣服,给侄媳妇、侄女们裁剪衣服,后来宽裕了她买了一台缝纫机,几乎把全家族缝衣服的事都包揽过来。她说话和声细语,很会揣摩别人的心思,哪个兄长家里婆婆和媳妇吵架,她去调解几句就让剑拔弩张场面冷静下来。她的作为很快得到了全家族的认可,成了全家族最受欢迎的人,大家满嘴“五婶”“五奶奶”喊个不停,就连最最革命的革委会主任,对原来的地主婆不由得也叫起了“五婶”。
全村人都赞叹,别看五爷打了半辈子光棍,最后娶了个好媳妇。
四
五奶奶跟五爷结婚之后,村里立刻把她的成份改为“贫农”,她再也不用和那些地主富农一块开会交代问题,也不用晚上义务劳动干到半夜,她在生产队每天的工分也由地主份子的每天“五分”改成妇女壮劳力的最高工分“八分”。
改变最大的是她儿子强生。
强生自小顶着个“地富子弟”的头衔,在生产队劳动不敢言不敢语,每天只能玩命干活卖苦力气,生怕多说一句话给自己招来麻烦。他妈妈改嫁之后,他也随着母亲来到五爷家,虽然他对五爷还按原来的称呼叫“五叔”,但是在外人面前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不再是“地富子弟”,成了贫下中农的后代,而且有一个革委会主任的“堂兄”,生产队长马上把他的工分提到男劳力的最高工分十分。民兵连长拍马屁更不会落后,让他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而且是基干民兵,背上了三八大盖。后来生产队长又让他当了赶大车的“车把式”。“车把式”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干得上的,当时农村流传的顺口溜:“一等人,赶大车,鞭子一摇一块多,红事白事随便喝”。车把式等同于多半个生产队长。
俗话说“人心无举”。
这一年村里开始征兵,强生对他妈妈和五叔说,他想参军当兵。
五叔对这个半路捡来的儿子从来都是百依百顺,他马上找到当革委会主任的侄子,让他把强生送到部队去当兵。
当年在生产队干活的年轻人,女的要想改变生活状况是嫁一个好人家,男的唯一出路是去部队当兵。每年的招兵指标下来,都会争得不可开交。体检、政审大部分青年都合格,最后让谁去由村里的革委会说了算。
强生想当兵的事让革委会主任有些犯难:“虽说村里把强生的成份改了,但是当兵都要通过政审,等到人家调查出他是逃台人员的亲生儿子,政审是通不过的。”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不会改一下他亲爹逃走的日期?就说他四几年就跑了,强生是五一年出生的,是你五叔的亲生儿子。”五爷的几个哥哥纷纷给革委会主任出主意。
当年的革委会主任在村里的权势非常大,他说话、办事几乎没人敢反驳,更没人敢像现在这样到处举报。他按照家里几个长辈人想的办法,真的把强生送到了部队。
后来村里的原妇女主任办成随军家属去了部队,革委会主任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让自己的“五婶”,这个原来的地主婆、现在的军属大娘当上了村里的“妇女主任”。
李家媳妇的身份变迁让村里那些地主富农四类分子羡慕不已,他们背地里悄悄议论:“要想翻身,赶快嫁人”。
五
强生在部队表现非常好,不几年就被提干,转业后在县城给安排了工作,在城里他分了房子、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像别的老人在农村的家庭一样,他把妈妈接到城里看孩子。原本他把五爷一块接到了城里,五爷住了几天就自己跑了回来。
“城里的楼房太憋屈,哪有家里敞亮,咱住不惯、住不惯。”
强生和他妈没办法只好依着五爷。好在县城离得不远,每到星期天,强生一家人都会回到老家,给五爷带回来大包小包吃的、用的。临走的时候,他妈妈还要包很多饺子、蒸好多馒头,足够五爷一个星期吃的。怕五爷吃凉东西,强生给买了电热壶、电蒸锅,插上电马上就有热水、热饭。
村里人都说:“五爷的命真好,娶了个知疼知热的晚老伴,又白拣了个孝顺的儿子。老天爷不瞎眼,厚道人总会有厚道命。”
六
人总有撒手西归的一天。
五爷跌了一跤,马上就有出气无进气,躺在床上神志不清。侄、孙辈的人赶紧给城里的强生打电话。还没等强生到家,五爷就已经不行了。他口齿不清地念叨:“白活了,这辈子、白——活——”侄、孙们说:“你有妻有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也很孝顺,怎么白活了呢?”五爷已经听不清别人说的话,他只管自顾自地叨咕:“白来——一世,一辈子——没、没摸过女人——”说完他脑袋一歪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过了几年,五奶奶也寿终正寝,临死时她只给强生留下一句遗言:“我死后,把我和你五叔埋在一起。”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我认为最亮眼最有想象空间的是五叔断气前的那句话“一辈子没摸过女人”这句话足可以让读者想入非非一会儿。
小说结构安排合理,可读性极佳。
遥祝老师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