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香雪斋和他的书签(书评)

编辑推荐 【流年】香雪斋和他的书签(书评) ——一个默默无闻的草根写手的几张书签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7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2发表时间:2023-10-26 21:11:55

朱思润,重庆云阳人,1941年生。自号“香雪斋”。在年前,我曾经撰文:思润前著“西窗诗”,后注“香雪斋”。文海惊涛,诗余有成。也许,这“香雪”二字有点女性化,其实这香雪大抵是取自“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境。这应该是他晚年古风诗韵创作的一个新标签。
   先生有古诗集《巴蜀吟稿》(非刊号,古风新诗合集)。此书与朱先生题词赠送三峡刘星,扉页上题“艺谭友谊厚,书道新韵深”字样。作品以年代为线索编撰,主要作品范畴来自教育、奉节生活等。其中写云阳作品若干,有《鸡日游张飞庙》,其中妙语是“千年尚可为铜镜,一日何须当卜翁。”写云阳磨盘寨有“坐堂相问询,土氏十世延。举谱观史册,兴废皆慨然。”等句,这些诗句实写而生气,虚就生慷慨,贵在真情真意,不妄。
   在2009年先生又结集了一卷自选诗辑,美其名曰《云浦诗卷》(非刊号)。这一卷显然立足于云阳(云安)和万州(浦,蜀汉时期万州古称南浦),而放眼于时政、文旅。见闻虽然浮光掠影,但是作为一个草根诗人也书亲历见感。平仄诗押古风韵,出彩真意心中情大抵如此了。先生期待“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在书中撰写有《诗吟“云阳八景”》抒情了云阳古镇老八景,倒是可以存目。写云阳龙脊石到也切合,比如“古韵刻石历漫漫,今情放眼浪悠悠。”巧妙切合了川江水浅龙脊浮,腊月风暖飞凤峭的壮景。云阳张飞庙前凤凰山麓的那种清闲、清冷、清爽、亲切、亲和的自然和人文的彼时彼物的那种“休闲时光”。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可惜了龙脊石黯然深潜水底,古刹张飞庙已经整体搬迁,这里风景依旧,但是人去楼空,即使怅然,也全然没有了诗意。在曾2023年初云阳老城的人民广场上临江之石壁上已经是巨柳清扬,而江山清风徐来,又建筑了游廊,倒是可以缅怀五分惆怅,三分记忆,两分童年故事……
   掩卷而叹息,在该专辑里诗风古韵里最接地气的还是下面的篇目让我耳目一新:比如《打桩歌并序》六十句,《腐翁行》歌行体凡100句,《瞽俩口街头卖唱六十韵》,《寄言街市卖蛙者三首》《扁担歌三首》《都市风景五首》等。这类作品从题目上看,更是贴近了生活,关注了“他人”,跳出了单纯的“小我”,流露出一个诗人的初心和格局。格局扩大,与细微草根初见诗心,委实难得,其实在他的这一卷里也不多见,这也许是诗人的“良心发现”。对于此类诗人,或者说当代的文学人,诗句倒是有了,可是只见辞藻之瑰丽,语句之平仄,最难见的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发现”。当文学在新时代里逐渐小资、逐渐边缘化;逐渐脱离了创造性,脱离了人们性,脱离了初心的时候,文学作品成为一只奢侈的“玩物”。在新的年代,文化人和文学人在红尘的势利的包围圈圈里,让文学和创作落寞了。
   为他人写作而不是创作,创作的本质是创造一种属于文学特质的艺术作品,基于文字之上,来自生活之中,融于思想深度的。所以,我看见与他看见,走马观花是表象,基于一个小小的困境而偏颇与视野的遮蔽的渺小。为他人写作是文学人的悲哀,被编辑,出版,名义,利益,失去了写作文学的初心。文字浮光掠影,看见也仅仅是一孔之见的看见,犹如盲人摸象,既是格局也是卑微,既是苟且生活也是命运折磨,失去了独立的人格,文字成为游戏。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本书多数作品系唱和应酬之作,虽然可喜,但是却难得见妙语佳句。除此之外,该书也体现了一个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敝帚自珍之状,收录有自由诗,词曲赋也并列,显然侧重全面,未免不精。倒是云阳《老城赋》颇见功力和故乡情。实记虚写,林林总总,描绘了老城云安之悠久历史,概述当代七十年剧变……其中“朱门高阁不见,黄榕古树异乡。举目观四隅,沧桑齐涌上,千年繁华之城邑,始成萧条之僻壤。”倒也耳顺,有古风之味。
   此卷存王永湘作序,朱思润有《自序》,在196页也不存留当时初交朱思润的作品,题目叫《赠刘星》,其中有言“江峡后浪超前浪,雏风清音胜老音。”云云,看落款是2004年。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二十年的成年旧事。不过,作为回应,在先生追悼会上,我倒是代表云阳诗词楹联学会做悼词。虽然当时仓促,但也不负诗心,而今,不胜唏嘘——那一段古风诗韵的故事了。
   在2015年,我受邀参与了朱思润编写《杜甫客居云安诗译注》(正规出版)的部分内容,对“诗画”杜甫云安诗颇为赞赏,其中朱老师用现代诗翻译杜甫云安诗敬佩。这本书在2017年云阳诗朗诵文化义工团队组织的“诵读云安诗”的现场——三贤寺内在场签名赠送,场面一时火爆。想必云阳诗文化的精华会这样代代在云阳传诵。后来,我专门写了一文谈这一部书籍的文学评论,并且被收录于文后,足见其用心良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该文中,我其实也间接地谈到了该书的不足和可以更好的思路,而先生能够兼容并且在正规出版该书的时候选入,这就是一种“胸襟”,一种真的文人敢于剖析和认真的那种态度。现在附上原文片段——
   就朱思润老师的选注本,注释的语言明了,有考证之缜密,有白话之清新,有通透之阐释,有通俗之文意,既照顾了诗意本身的艺术性,又兼顾诗歌本身的思想性。在“背景介绍”栏目中破题解读、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突出了诗歌的人文性。更可喜的是每一首诗歌都有朱老师亲笔的山水画。画面具有朴素之美,勾勒飘逸俊秀,切合诗意诗趣,可以说是一画一诗,深谙杜诗底蕴。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见三峡刘星《文艺批评:诗情云安,杜鹃情》。
   总之,思润先生为人谦和,学识智慧,诗恋挚爱,拳拳一生,怀杜鹃之情,诵时代之风,关怀后学,有师德之行,有兼容之诚,砥砺前行。而今斯人已远,徒留诗签三五卷,更有字画墨痕浅,徒有香雪书中仙。在我的客栈内,我最珍藏的作品里就有朱先生手书的翰墨联对,取自大唐云阳诗人李远的名句: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
   也许,这字画大抵就是留在笔者心底的“香雪”吧!三峡刘星写于虚拟的“棋艺文化客栈”,是为记。
  
  
   2023年9月20日星期三。三峡刘星写于重庆云阳。

共 24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香雪斋,是重庆云阳诗朱思润人的雅号,也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诗意填充了晚年,在这座清净的庙宇中生出清丽典雅的诗集,令作者欣赏敬佩,围绕此展开对文学的思考,以及文学圈中存在的诟病并批判与指向。作者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有担当的作者。在文中,作者虽没有具体详细地介绍作者的诗集,但选择性地描述一样窥见一斑,足够去想象深思笔下延伸出来的内容。朱思润是一个有故乡情结且有独立思想,真正为文学付出的人。作者笔力丰厚,词句运用自如,使得文章意蕴丰厚,回味无穷。佳作,流年推荐阅读!【编辑:清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3-10-26 21:16:02
  佩服老师的博学,文中可见老师对文学的虔诚与恭敬。我们应像朱老师那样,写出文学性作品,而不是为了写而写。编发有迟,望老师包含,祝愉快!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