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美东黄昏观感(散文)

精品 【东篱】美东黄昏观感(散文)


作者:灌园痴叟 童生,71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5发表时间:2023-10-28 08:40:52
摘要:新泽西州风光优美,号称是美国的花园州。作者于秋日黄昏徜徉于海洋城海边,浮想联翩……

目前,我在美东生活。
   风景因地域不同而有别,情感因国度不同而不一样。中国人的思乡情结,走到那都不会断。尤其是在黄昏时候,思考更加活跃,是不是想家了?
  
   一
   十月的美东,白昼与夜的较量,已明显节节败退。才下午五点,夕阳已经羞赧地躲进西边的云层,仿佛给暗夜主动让出了取而代之的主权。
   霞辉已染,凉风渐劲。虽然是在有花园州之称的新泽西州海边,极目所见,却也是车辆稀疏,游客寥寥,少了夏日的熙熙生气。
   一出停车场,就看见路尽头横着木制台阶,和两侧装着扶手,也是木板铺就的缓坡,直通向上面的海岸小街,
   去过几处美东海边,在滩涂上埋桩架梁,再铺上木板,或填土铺石,人工打造一条如陆地般宽阔平坦的海岸长街,这似乎已经成了多数海滩统一的标配建制。长街的一侧是栉次鳞比的商家店铺,另一侧,就是总也不消停的大海了。靠海边的街畔,都是木制栏杆,隔不远就竖立着一个尽显西洋风味儿的铁艺灯柱,和一对儿有典雅造形灯罩的照明灯。
   大海的能量尽人皆知,规划长街的设计者,当然不想与龙王爷结怨,于是又在木制长街的栏杆外边,留出近百米宽的滩涂沙地,以供大海情绪欠佳,和潮涨潮落时,能有一个大一些的余地空间,兴波掀浪,尽情发泄。
   东方式思维毕竟根深蒂固,虽身处西方,但所见所闻,也自然不知不觉就与国内的海边景点作了比较。从基础设施的保养维护方面审视,显然远不及国内的焕然一新,甚至光彩照人,但也有基于人性化考量,也还是有值得称道和借鉴的地方。我两样都想得到。
   攀登海岸长街的木板台阶,垂直度并不高,也无坡度,但在旁边还是占用了比较大的地方,建了一个“之”字形,拐了一个弯儿的缓坡。叫人立马想到,这是专门给残疾人或腿脚不济的人,一点一点地腾挪,或者坐轮椅直接上去,无障碍的绿色通道。由此及彼,我想起了独乘纽约公交车经历的情景。
   那天我头一次乘坐跨海线路的公交大巴,一个坐轮椅的耄耋老者在中途上车,我当时脑子就画了魂儿,只一个女人推,还有汽车脚踏板儿与马路的垂直落差,能搬上来吗?谁想我杞人忧天了。
   那个白人司机停稳车走出驾驶室,先把靠近车门口的一个顺着摆放的三人座席贴着车壁立起来,又不知动了什么按钮,就见车门口一块方方正正的脚踏板儿,瞬时向外翻转,稳稳当当地搭在了马路边的道牙石上,落差瞬间成为坦途,轮椅被轻轻推进了车门。推到立起的座席腾出的位置时,司机又俯下身把座席角上前后两个钩子挂在了轮椅的两个轮子。如此一番操弄,轮椅便被固定得纹丝不动了。整个过程,满车的乘客不急不躁,无一人抱怨。身临其境,我这个异乡人的心中,也油然升腾起融融暖意……
   在平民的世界,人性都是一样的,想起国内,这样的画面也不少,相比美东,更在于细节,一个微笑,一句寒暄,都值得回味,因为我们的设施已经很完善了,剩下的功夫就在任何相处上。
  
   二
   然而,眼前登上长街,刚刚由人道衍生的木板斜坡,联想到那丝丝温暖,却不料被迎面的一个女人给完完全全劫掠了。
   这是一个随便束了束满头金发,身材高挑的中年白人妇女。瘦削的面庞,粉黛不施。上着短袖薄衫,下穿露着脚踝的紧体瘦裤,倚靠在灯柱旁边,面向通道在吹着长笛。不知是什么曲子的笛声,被阵阵秋风分割得若断若续,成了呜呜咽咽的悲声。活动着的十指,吸气时耸动的双肩,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又感觉更像一枚细长的柳叶,在愈刮愈紧的秋风中瑟瑟抖动。而在她的脚下,却赫然放着一顶翻过来的帽子,帽子里是几张散乱的一元钞票。
   “这么冷的天,这么少的客,还在守株待兔地乞讨,太不容易啦!”
   “怎么能说是乞讨呢?也许是在以这种方式赚外快呢!”我和女儿起了争执。
   说到乞讨,美国式乞讨与国人头些年常见的,那种穿着破衣烂衫装穷卖惨,磕头如鸡啄米,或拉着把破二胡吱吱嘎嘎的职业乞丐完全不同。他们一般与常人无异,没有技能的,常常就是默默席地而坐,面前只摆放着一个期待人们施舍放钱的器皿或帽子。甚至还有一边抽着烟,一边摩挲着宠物狗的绅士淑女。若无器皿或帽子,其文明和优雅,你根本无法将他们与乞讨二字连在一起。
   这是一个物质渗入骨髓的国度,一夜间破产或失业,还不上银行贷款,就会失去房子无家可归,就极可能流落街头乞讨。曼哈顿中城号称世界最热闹的时代广场周边,摩天高楼大厦之间,一到夜幕降临,人行道上就会出现一个个纸板儿隔成的“小孬目”,身下也铺着纸板儿,都是衣着体面的男男女女,就这样旁若无人地露天蜷曲而卧。
   而身怀才技的人,则常常游走于地铁站台,或流串于车厢之间,以乐器演奏,或狂歌劲舞吸引经过的人们驻足。自然,最重要的是,前面肯定摆着盛钱的器皿。见过黑人刚劲的街舞,见过墨西哥人的手风琴独奏,也见过广东人高胡拉出“步步高”的广东音乐,还有北方华裔“扬鞭跃马送粮忙”的欢快笛声,但前面的帽子或器皿,则一定是必备的道具。
   女儿又列举了她在曼哈顿中央公园,曾见过白人女孩儿和华人男孩儿星期天,脚下摆着盛钱的琴盒,大提与小提两把提琴合奏,赚取外快的情景。
   或许,他们当中,并不乏以这种方式作为赚钱渠道或挣外快的人,随处可见的华裔演奏家们,可能就属于这种类型。因为纽约流离失所的人群当中,从来都鲜有华人。这可能与我们这个民族,“要饭也要有一个杵棍儿的地方”的文化生存理念有关。但欧裔美国人,多数却并非如此。
   又回到了眼前这个吹长笛的女人身上,我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家有隔夜粮,居有安乐窝,又何至于独立寒秋,在如此清冷的海边,孑然如寒蝉凄鸣,迎着如此瑟瑟逼人的秋风炫艺赚钱呢!自知可能无人光顾,却仍翘首横吹以盼施舍。此景此情,我的心中全然被一种悲凉凄楚覆盖了。
   我只能说,这是一个惊人眼球的世界!
  
   三
   “快翻篇儿吧,这个话题太过于沉重了,难不成你们比范仲淹还厉害,先天下之忧而忧,都忧到美国了?”老伴儿换了个频道。
   “哎,哎,你们看,那边有人夹着冲浪板上来啦!”我扭头一看,又看到了一道奇葩式的风景。两个白人小伙儿,每人腋下都夹着冲浪板上了海岸长街。这么凉的天,却都是一身夏装。跨栏儿背心和紧身短裤,紧绷绷凸显出壮硕与骁勇。臂膀上那满满的纹身,更发散着一种英武之气。
   美国民众对于体育运动的青睐,无处不在。那种热情,那种痴迷,那种疯狂,不亲眼目睹,决然想象不到。无论是哪所学校,只要是操场上举行篮球、足球、橄榄球,或其它项目比赛,铁网围墙内外,都有摩肩接踵的人群,人头攒动地雀跃欢呼,为运动员叫好。公园里的绿地,更能常常见到,三四岁的孩子刚会步履蹒跚,就跟随着父亲玩橄榄球。难怪国际体育赛事,他们总能收获那么多的奖牌!
   那两个冲浪人,把我的视线完全引入了大海。暮色中的大海好像并不开心。稍远处,墨绿色的海平面,含蓄深沉,像一个正在运力发功的长者,极有规律地吐故纳新,一起一伏地鼓动着自己的胸腹,发散着内心的郁闷;近处的海浪,又似一排不安分的毛头小伙儿,一次又一次,一波又一波,抖着雪白的银珠,向着海边冲刺。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前仆后继地与沙滩搏击。
   在多少年前,我就在思考,我们的人民还在每日辛勤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福利,而西方世界却在“潇洒”。想起近年来我们的景区,那么多的人流,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获得的进步,工作和休闲,应该是生活的旋律,我很相信我们的国人会在二者之间找到最和谐的平衡。
   我脱下鞋,赤脚奔向海边。沙滩虽已没有了夏日的温度,稍微有了些凉意,但此时的我却非常兴奋,完全放下了一个古稀老叟的四平八稳,尽情地放松着自己的身心,目不转睛地跟踪着冲浪者的英勇壮举。看他们驾驭着小小的冲浪板,一会儿被抛上了波峰浪巅,一会儿又被裹入了波谷浪底。我擎着手机一拍,俩人怎么成了两个小黑点儿,啊呀!恰在此时,天空出现了一只海鸥,扇动着银白色的翅膀,盘旋在冲浪者搏击的海域,像是在以优美而又强健的舞姿,无语地鼓励着人世间的勇士——拼搏吧!大海会为你们喝彩,世界会为你们骄傲!
   暮色渐浓,黄昏的乐章已经进入了尾声。一抬头,却惊人地发现,原本悬浮于空中,与大海上下呼应,像极了波汹涛涌的厚厚云朵,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羽化成一片片黛紫色的薄云,驯顺安然地飘逸在晚霞绚烂的天边,似乎是在与身后一直没有露面的太阳缱绻絮语。
   空寂寥阔的海滩,使我的思绪恍若随着瑟瑟秋风飞驰起来。窃想此时,躲在云雾帐里已经养精蓄锐歇息好了的太阳,一定又朝气勃勃,在地球的另一边喷薄而出,以万丈光华照耀着那一片宽广美丽的土地,照耀着白山黑水,照耀着滔滔松花江,更照耀着我心中那一方最柔软、最温暖的天地——梦萦神怡的桑梓家乡……
   还是离不开家乡的温度,黄昏,一点儿冷,打了个寒战,裹紧了自己的衣服。借着异国的黄昏,我去梦见我那有温度的家乡吧。
  
   2023年10月于纽约
  

共 35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美东见闻,确切地说,是一篇怀乡之作,怀乡的情绪,隐隐而断续。美东的海滩,人造着长街,一遍布满了栏杆,风景异于国内,留出的海滩沙地为了给大海发泄,作者被这种人性化设计吸引,有所感慨。细观,那个“之”字形的坡道,也考虑了残疾人出入的方便,作者以此想到以此乘公交车所见,一位坐着轮椅的耄耋老者,被魔术般地投放在车厢,并被固定好。尤其是那些乘客,耐心地对待这个人性化动作的完成。这一点,是人类文明的闪现,也是值得我们沉思和借鉴的。世间万象,在这样的风景地,也有极不和谐的画面,一位金发女郎,如豆腐西施一样,在瑟瑟的秋风中吹着乞讨的笛子,眼前放置着一顶乞讨的帽子。这是美国式的乞讨,与中国前几年出现的乞讨者有着不同,在他们看似优雅的乞讨方式的背后,却是美国社会金融至上左右着人们,人就像一个陀螺,说不定什么时间就面临着乞讨的生活,所以那些被金融打倒的人,在街头只能蜷曲成一堆存在。当然,也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赚取外快,但在这些人群里却鲜见华人,这和中国人的生活理念不无关系,打拼和奋斗,才是中国人的白色,即使再穷,第一考虑的生活出路绝不是乞讨。翻篇吧,去看看自然风光,看看那些追求健康的人们吧。冲浪者,还有那些为他们欢呼鼓劲的观众,也许,从这样的画面里,可以得到一份好心情,毕竟生活之外,人们太需要与自然融合。作者被感染了,也脱下鞋子,在海滩上追逐着那个画面。夕阳悄悄地落下,要歇息了,此时的作者想起东方的家乡,流露出思乡之情。欢乐,掩饰不住内心的柔软。作者善于观察,从风景中提取素材,不仅仅为了向我们介绍美东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每个画面都寄予了作者的感情,或淡淡的哀愁,或深度比较,将两种文化放在一起做了碰撞。黄昏,是一个最让人生出归家情绪的时刻,在美东,有最美的黄昏风景,但到底是不能留住热爱家乡的作者,无法寄放感情。让我们感到,风景和感情,并非是一对可以相互依存的东西。作者长于叙述,在叙述里,文字游弋有度,或对文明的思考,或对风景的认可,自然流出,但笔锋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主题。表达精致,抒情深蕴,不事张扬,从容婉转,显示了作者描写和抒情的特别功夫。读这篇散文,一定要重点关注作者在“摘要”里说的四个字——“浮想联翩”,从风景和事件之外,去拿捏,去深思。力荐佳作,赏读深思,感谢作者在遥远的异域给我们带来的别样风情。【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110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28 08:47:03
  美东亦秋,秋色的海滩,风光如何?作者并不在意了,而是那些海滩的人性化的设计,给了作者以启发,或许这也是比风景更需要关注的东西。瑟瑟秋风里,怨笛在乞讨,透过女子的身影,让我们寻找乞讨的原因吧。鸥鸟巡飞,小伙子冲浪,作者赤脚追逐,追逐到哪里?东方的家,太远,但心向桑梓,又是那么切近。请欣赏深度佳作。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纷呈,不断给东篱带来深度佳作。遥握,问候秋祺,思乡之情,难以着地,建议痴叟老师今天做一顿地道的东北猪肉炖大粉吧。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28 09:54:37
  中国,已经好多年不见乞讨者了。我记得,那还是20几年前,我曾出差山东诸城,晚上行路,在街头被一帮子乞丐围住,我只能掏出点零钱施舍一下,赶快逃离。我的确无法理解,在已经这样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还存在着不和谐的东西,有时候我归于好吃懒做,可能肤浅。如今,中国社会的管理已经很干净,街头不见乞讨者,我听说,每个地方的民政部门都要妥善安置,组织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获得温饱。这是社会的进步。在美国,乞讨的背景可能很复杂,乞讨并非因为生活太差,可能有着诸多因素,复杂不好,人性收到玷污,绝不是人类社会的正常样子。而这些,可能在美国,也是恶疾,难以根除。我还是要歌颂社会主义好。暂时的不富裕,可能不如美东,但我们在追赶,追赶是旋律,比哀嚎乞讨的乞求怜悯的声音好,我这样看。看法很赞同痴叟老师的,“要饭也要有一个杵棍儿的地方”,内敛而守住人性的底线,是过去中国社会那些乞讨者的样子,生活文化,国与国有差别,我觉得,这些乱象应该得到整治,否则社会便生恶疾。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10-28 11:49:40
  怀才老师自己高产质优,几乎是拨珠撷璧一般写出了那么多上乘精品,又如此迅捷精编投稿,提点来稿文章筋脉,高屋建瓴建设性地推出编按,让痴叟每每都深受启发和鼓励,真是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感激的同时,也想提请老师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过度劳累。说到此文儿,痴叟已有深深感觉,与东篱诸君,文如泉涌,文采斐然的散文写作水平相差很远。情思不够敏捷,联想也不丰富,文字还不够灵动。所以就只能匍匐在地,多接地气,实实在在地写了。不过本人愿心悦诚服向诸位老师和文友学习,力求能有些许新的进步。
4 楼        文友:周丽纯        2023-10-28 12:48:44
  异国他乡的海,他乡的黄昏,他乡的人,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的面前。虽然在观赏美景,字里行间却给人思念家乡之感。我也从家乡来到海南,站在海边观景,也常想起家乡的雪,所以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有景有情,笔法成熟。学习了!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5 楼        文友:夕泠        2023-10-28 14:35:02
  灌园老师三则美东见闻,绘景之时把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深藏其中,在最美的风景里寄托着对家乡最深切的爱。为老师好文点赞!老师文中所提公交大巴的人性化设计,我觉得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此设计我在日本旅游时也见过,让我大为赞叹。社会总是在进步中,相信有一天我国也会有这样人性化的设计。问好老师,遥祝秋安!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0-28 16:22:06
  这个海边的黄昏非常丰富,有对卖艺者的同情和猜测,有对冲浪者的赞赏和艳羡,有对家乡的怀念和向往等等,文章推进,层次清晰,叙述从容,语言精美,主题逐渐升华,犹如欣赏了一幅美丽的摄影图片。好文,拜读学习,祝老师异乡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10-28 17:53:33
  此文写得情景交融,韵味独特。异域风情再美,也留不住作者爱家乡的心啊。全文飘散着淡淡的愁绪,笼罩着画卷般的文字,动人心弦,美不胜收,感人肺腑。大赞,问候老师秋安!
8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10-28 18:00:45
  时差十二点,情重几多言。痴叟何幸运,诸君阅小篇。字字珠玑语,谆谆锦绣谈。惟当再努力,耘耕效陶潜。十分感谢周丽纯老师,夕泠老师,韩格老师阅评。各位老师的誉评,痴叟有汗颜之感。诸君都是东篱蕴馥播香的高手,散文写作每每惊艳令人叫绝。谢谢几位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啦!
9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0-28 18:10:23
  拜读老师佳作,思乡情浓。老师身在异乡,眼中景,笔下人,无不联想到家乡,人景情交融在一起,写法巧妙,拜读学习,遥握问好老师,唯愿老师身体健康,万事胜意,创作快乐!
随心而有趣的人
10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10-28 18:20:52
  隔洋问罗莲香老师秋好!你的作品文若芳名,篇篇都清丽芬芳,每每都觉开卷有益。每次去美东海边,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大洋彼岸的家乡。尤其到了已逾古稀之年,愈发品出为何古之文人墨客,有那么深厚的乡愁情结。想家乡就自然会将异国所见与故国乡愁联系一起。拜阅了罗老师和诸多老师的美文,更觉此篇拙作仍有继续推敲修正的余地。只能再接再厉了。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