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春天到了,看“燎疳”去!(散文)
日子一过了正月十五,就低着头,黑着脸地往前走,不管时间的快慢了。昨天,突然义兴村的朋友在群里发“燎疳”的邀请,蓦然间才发现一晃到了正月二十三,也是正月里最后的狂欢节——“燎疳”节!
想着两年没去义兴村了,心里有点痒痒,找了几个朋友:新林、乐勤、爱云一块去。一看都是女人,想着再找个男同志壮壮胆,于是爱云叫上她同学路老师,几个都是同事,也是好朋友。
因他们几个都没去过,知道大约一个来小时的路程,几个人都兴冲冲地嚷嚷着要走着上山去。下午下班,饭都没顾上吃,就往“涵洞口”走去,那儿是去义兴村的必经之路。到了“涵洞口”,有去陈炉古镇的公交车,路经过义兴村,我提醒大家有车,但是都正在兴头上,一致反对坐车。
经常远足的路老师对铜川的地形十分熟悉,他说带大家抄近路能节省时间。于是,我们没有从大路走,而是从桃园煤矿东边的宜古村上去。
很久没去宜古村了。沿着整洁的青石台阶上去后发现“宜古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铺的青砖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村道和广场整齐有序。家家户户的房子都翻盖一新,门口都种着树木。要不是看到“宜古村古驿道”几个字的大牌子,恐怕认不出是过去的“宜古村”了。
出了村子,沿着宽阔的“村村通”路兴高采烈大约走了十几分钟,到了去陈炉的大路上。义兴村就在这条路的半道上。由于心急,我们向一位大叔打听还有多长的路程,被告知“再有一会儿,上个大坡就到了。大概有六七里路。”只有六七里路!大家一听很有信心,一边聊着天,一边开心地走着。
义兴村燎疳活动近几年已经形成规模,并且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燎疳”,不少城里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也是这几年才知道。其实“燎疳”,是西北地区传统春节的节庆习俗,广为流传,深入民间。以至于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的民谚。此习俗遍布于宁夏的银川、灵武、盐池、中宁、中卫和固原,甘肃的平凉、庆阳、白银和陕西的铜川农村、彬县和陕北延安市宜川等市县,还流传于山西的蒲州、吉县,山东曹州等地。相传“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燎烧,才能驱散病毒。在陕西农村,“燎疳节”要持续三次,正月十五是“头干”,是燎干中的小火,孩子们成群接队地挑灯笼串门子。过去,花馍、豆包是稀罕物,只有嘴甜、会给爷婆说吉祥话的俊男靓女才能接到这种“赏赐”,同伴们一家挨一家地燎干,吃百家馍。正月二十三正式燎疳。每年正月二十三日晚上,才是真正燎疳。据说燎疳的习俗也许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神的崇拜,相信依靠火的威力可驱邪除魔,保佑家人平安,庄稼丰收。按照乡俗,那天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备好足够“燎疳”的柴禾。
在陕西农村,每年年底,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逐渐进入新年。一直到正月,好像每天都在过节,初一春节、初五“泼污节”、初七“人七节”,十五“元宵节”,正月里最后的节日“燎疳节”,也叫“燎干节”,那才算真正地把年过完了。
“燎疳节”是怎么来是?相传,玉皇大帝因故要惩罚他的子民,派火神火德星君下凡烧百万之家。火德星君是关公的前身,心疼百姓,只惩戒了百家万家恶人。为了应付差事,便给其他百姓出主意,在这天晚上,家家门前放一堆火,男的女的在火上跳过来跳过去,这样他便可以向上天交差,说已经把百姓们统统烧死了。现在正月二十三的燎干节,就是这样传下来的。
我们沿着大路一直轻松欢快地走着。二月的铜川,春,已经将甜蜜和圆润挂在枝头,连风也转了方向,软化了。行道树已经返青,蓄势待发,只等着一场春雨,舒展出嫩叶来。临近傍晚,虽然是阴天,和暖的东风吹拂在脸上,十分舒服。一路上大家心情舒畅,非常高兴。两侧行道树大多是杨树和柳树,高高的杨树上,光杆的枝条时不时挑起个大大的喜鹊窝,映衬在淡蓝的天空中,像树杈上支起个锅,十分好看。偶尔会有一两只喜鹊朝我们“喳喳”地叫着,好像是在致欢迎辞。听到喜鹊的叫声,大家又谈论了一会儿喜鹊。路的两侧大多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苗已经长得绿油油的,在春风里翻着碧浪,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路旁也有大铁门围墙围起来的工厂,零零星星也有几户农家,房屋盖得都是整洁有序。
随着越走越近,我们把天也慢慢走黑了。天,由开始的蔚蓝,逐渐变成灰暗,黄昏迈着轻盈的步子悄悄走来,月亮不知不觉挂上天空。大约走了一半的路程,远远就听见隐隐约约的锣鼓声,想必“燎疳”已经开始。果不其然,当我们快到达义兴村时,老远就看见警灯闪烁,村道两侧停满汽车,大概都是远处来看热闹的人开上来的。由于今天是重要节日,附近村民家门口早早点起红灯笼,堆起“燎疳”的柴草。顺着锣鼓声,我们还没进到村委会广场,就听到婉转的秦腔和着乐器大声地唱着。进去一看,果然是人山人海,村广场四周彩旗飘飘,中央堆起三大堆柴草,柴草就近取材,是附近山上干枯的荒草、枯树枝、落叶、秸秆、枣刺等。每一堆柴草里还夹杂着胳膊粗的木棍,大概是想让火烧的时间长点所加的“硬柴”吧。
在三堆柴草的前面,是穿着盛装的社火队、旗袍队,葫芦丝队、唢呐队等队伍。在最前方,是祭坛,祭拜火神的。一个枣红色的方桌前面,挂着一大张鲜艳的红纸,纸上写着“供奉火德星君神位”。桌上摆着祭品:一个红色大食盒,里面放着花馍,花馍蒸成各种形状,主要以十二生肖为主,还有其他动物形象,像兔子、刺猬等,栩栩如生,十分好看。食盒前面放着个香炉,里面插着三柱香。食盒左右两边各摆着两只花碗,左边里装着大米和水,右边的装着白面和空碗,装空气的当然是空碗。供奉米、面、水、空气、火,分别代表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都是人类必须爱惜、珍惜的。
此时秦腔表演也结束了,接下来是一位村民自告奋勇地出来说给大家说要演唱一首陕北民歌,开场白用陕西方言说:“额给大伙唱首陕北民歌,要是唱滴不好,大家就鼓鼓掌,鼓励一哈!唱滴好大家就叫声好,表扬额一哈!”一听到这话,人群爆发出热烈掌声。接着她亮起嗓子唱了一首陕北民歌,果然唱的声音嘹亮,很有味道。
广场周围满是围观的人群,人山人海,中间还有小孩子跑来跑去打打闹闹,热闹非凡。人们一边看着节目表演,一边互相打着招呼、大声谈论着这次活动,也畅谈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期待着“燎疳”活动赶紧开始。人群中除了义兴村村民,大多数是十里八乡跑来的乡亲们和山下城里来看热闹的人们。也有些是各协会成员,像作家协会、诗词协会、葫芦丝协会、旗袍协会、摄影协会、驴友协会等等。广场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的人嫌在下面看着不过瘾,干脆跑到周围房顶上,结果,房顶也挤满了人。电视台的记者架起几台摄像机和发射器,也有用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再就是大部分人手里拿着手机、相机,不停地来回跑着拍摄。
因为天黑点火才有感觉,到晚上七点正式开始。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前面的节目已经表演得差不多了。等到陕北民歌唱完后,村长宣布燎疳活动开始。首先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身着喜庆的红色民族盛装,站在祭坛两侧,左边的那位代表村民烧香祭拜火神,然后右边的老者组织点火。紧接着,六个手拿火把的小伙子上台,由老者把火把点着,围着柴草堆跑上几圈之后,每堆柴草由两个火把点燃。当火把在不同的方向接触柴堆的一刹那,三堆柴草立刻火光冲天,火花四溅,熊熊燃烧起来,火苗像刚出浴的火龙蹿出,哔哔索索,噼里啪啦作响。燃烧出十几米高的巨大火焰,火苗随风变换着各种姿势,一会儿像翩翩起舞的仙子,起舞弄火影;一会儿像衣带翩然,摇头晃脑吟诵的古代诗人,浅唱低吟;又一会儿像正在比武的勇士,骑马舞剑……最让人吃惊的是右边那堆,竟然有一刻燃烧出一个小和尚诵经的模样,让人眼前一亮!在火光冲天,亮如白昼的广场,人群里立刻沸腾起来,掌声四起,有的小孩子高兴得叫喊起来。紧接着社火队、秧歌队、葫芦丝队、锣鼓队等一起表演起来,锣鼓喧天,震耳欲聋。
每堆火快烧尽之时,会有村民用长叉子添柴。期间有四位村妇,端着供桌上的祭品:米、面、水、空气,围着火堆把祭品撒进火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有几位妇女拿着红纸剪的“疳娃娃”扔到火堆里去烧,代表着“疳”病毒已被烧死。又有几个妇女拿着菜刀、笤帚、擀面杖围着火堆,在火上燎,祈求家家和睦,生活幸福。在火焰快烧尽时,一群群年轻小伙子,排着队从火堆上纷纷跳过,也有老者和胆大的孩子,嬉笑着从火堆上跳。还有人把衣服脱下,在火上燎。名曰:“燎干(又叫:燎疳)”,认为一燎百了就会干干净净、百病不生。也是为了让火燎去一切晦气、烦恼和不顺,希望来年顺顺利利。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期待,但是,生活里也有太多的不顺利,于是,让火神帮忙燎灾、驱瘟,祈求这一年的福安。
在跳完火堆的同时,村长和德高望重的老者,站在拥挤的人群中给大家发供品——十二生肖馍馍,再加一根细竹棍。拿到馍后,把馍扎在竹棍上放到灰烬中烧烤,烤到焦黄、喷香,掰开趁热吃。今年的馍馍和往年不同,是很有营养的豆包。据说吃了燎疳火烤的馍,消灾去病,身体健康,大吉大利。我们几个也赶紧领了馍,放火里烤焦,全然不顾馍上粘了灰烬趁热吃了,感觉味道真的不错。吃完馍,大家纷纷围着火堆从上面跳过,我在一旁给大家拍照。
燎疳快结束时,几个年轻人用铁锨把灰烬纷纷扬起,灰烬里未烧完的火星在空中飞扬,随风飘荡,像繁星,明亮耀眼,煞是好看。根据飘扬在空中火花形状,人们预测当年什么庄稼丰收,俗称“扬五谷花”。据说扬起的火花,像什么农作物的花形,这种农作物在今年就定会丰收。如果像麦花,小麦丰可以治疗“红眼病”。随着“杨花”活动完成,“燎疳”活动结束,这一天也结束了,算是真正过完了“年”。
火,在人们的心目中,又是一种难以逾越的险阻。人们常常用“水火无情”、“上刀山,下火海”、“火焰山”等等来形容它。因此,火又是一种艰难困苦的象征。只有勇敢的人们,才能征服它,掌握它,运用它。因此,“燎干”中的飞跃火堆,就是人们向大自然宣战的宣告。其实每次“燎干”让人感觉是一次天性的释放。人们创造了“燎干”习俗,“燎干”又启迪人们继而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
有《风入松》曰:
春风和暖润山乡。古木围庄。
义兴村里迎宾到,彩旗飘、锣鼓铿锵。
豫剧动听嘹亮,秦腔婉转悠扬。
黄昏临近众人忙,火照村庄。
欢歌笑语纷纷上,焰冲天、保佑安康。
祛病消灾祈福,盼来四季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