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刨树根(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暖】刨树根(散文)


作者:清风垂柳 秀才,132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1发表时间:2023-10-30 17:59:19
摘要:是啊,小时候的乐趣确实很多。一件小事就可以开心一整天,比如看着父亲刨树根,就觉得很有趣,自己也跃跃欲试。现在很想去体验田园的生活,但是生活又不允许。真想一夜回到童年啊!再去帮父亲刨树根。

以前,生活条件差,做饭全靠柴火灶。用柴火灶做饭,燃料少不了,所以当时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柴火垛。一般燃料都是庄稼秸杆,如玉米秸杆、棉花秸杆、麦秸等等。秋收的秸杆要用一年,但是家里地少的,柴火就不够烧。柴火不够烧,怎么办呢?这也难不倒勤劳的劳动人民。
   小村东地种了很多大杨树,每年叶落的时候,都会有人去扫落叶。扫来的树叶,晒干堆在一起,是上好的燃火之物。除了扫树叶,坟地里和路沟里的野草,在秋后晒干后,用镰刀割来,拉回家也可以用来燃火。
   家里已经很多年不种地了,所以也没有柴火垛了。虽然天然气已经普遍使用了,但是每到过年,还是觉得用地锅做饭好吃。所以,母亲每年过年回来,都会去东地坟地里,割干草用来烧锅。由于无人管理,东地树林里和坟地里的草能长一尺多高。还有很多从大树上落下来的种子,长成的小树条,在干燥后,用来烧火,火焰非常好。我家车库里,还堆了很多母亲割来的柴火,因为过年那几天根本烧不完。过完年,一家人又各奔东西了,所以就攒了一堆柴火。今年过完年,母亲出去打工比较晚。清明节放假时,我们还陪母亲去东地割了很多柴火,存放在车库里自然风干。风干后,等过年时又是很好的的柴火。
   由于家里不种地,父母对柴火很重视。以前,盖新房做家具和门时,剩下了很多边角料。这些边角料,都被父亲收集起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了楼顶的阁楼里。除了这些边角料,还有很多锯末。锯末虽然没有劈柴好烧,但是也能作为燃料。这些边角料和锯末,马上就存放十年了。装锯末的蛇皮袋都已经风化了,一提就烂,但是这些柴火还没有烧掉一半。时光真是匆匆而过啊,转眼已经十年了,当初做家具的场景,还犹如昨日。那做家具的木匠师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是木匠,但是还挺博学。当时正值寒假,我在家每天看他干活。休息时,他还跟我探讨历史和圣经的故事,还告诉父亲我的历史学得不错。跟他聊天,让我长见识。
   虽然现在家里攒了很多柴火,但是在以前柴火更难得。树叶落时,很多人都会去扫,所以谁先扫是谁的。当时除了树叶是重要的燃料,树根也是不可多得的上好的柴火。以前,村周围种的全是树,基本每家都会有几棵。这些树,基本以杨树、槐树居多,还有少量的桐树、柳树、榆树。后来,村外的树基本出完了,也就是砍完了。树砍完后,树根也都会刨出来晒干,然后再劈开做燃料。当然,谁家的树根谁家刨,别人是不能刨的。
   村南头的河堤上也种了很多的杨树,树之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因为这是公家种的树。河堤上的那些树,在我记事起,就已经很粗了。上小学那年,大概是农历十月份的时候,地里已经种上了麦子。河堤上的大杨树突然全砍了,说是要种新树苗。但是,公家只要树干,不要树根。大家听说这个消息后,第二天,都扛着铁锹去河堤上刨树根了。父亲听说后也去了。
   那段时间,每天一大早吃过饭,我们去上学,父亲带着母亲就去河堤上刨树根。因为是公家的,所以谁先刨是谁的。河堤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全是刨树根的人。那条河的名字叫枯河,属于蔡河的支流,是在一九九八年发洪水时挖的。河堤上的树,是为了锁住土壤,防止河堤水土流失。
   我们放学后,经常不见父母回来,我和妹妹就去河堤上找他们。那天,我们到河堤上,看到父亲在河堤大西头刨树根,已经出了我们村的地界了。到地方,看到父亲正在坑里刨树根,那个树根外围的土已经被清理干净了。看到父亲刨得那么轻松,我也跃跃欲试。
   “爸,我帮你刨一会儿吧。”
   母亲在旁边说:“你看着你爸刨着怪轻松,其实难刨得很。”
   父亲看我想试试,就把铁锹给我了。我拿着铁锹,使劲刨才刨掉一点儿土,而且树根盘根错节,非常难刨。刚刨一会儿,就已经满头大汗了。父亲看我刨得没有多少成效,笑着说:“来吧,还是我刨吧,赶紧刨完好回家。”
   刨了大概有十天,河堤上的树根就被人刨完了。等刨完后,再一块拉回来。拉树根那天,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齐出动。父亲开着拖拉机带着马车,我们坐在马车上,去河堤上拉树根。因为是初冬时节,天很早就黑了。
   东边的夜空,升起一轮冷月。月光如银,清冷地洒在河堤上,使夜晚显得更加冷了。趁着月色,我们从西头开始装车。因为父亲刨了很多树根,先从西头装车,装着向东走就可以直接回家了。
   刚刨出来的树根,水分还是很大的,所以非常重。爸妈抬起来,我和妹妹在旁边辅助。把第一个树根装上车,就已经很费力了。我们边装车边休息,大概将近两个小时才把二十几个树根装上车。装完车,我们都已筋疲力尽了。
   父亲把拖拉机上的大灯打开,我们坐上车,拉着一车的树根就回家了。一路上,月光伴随着拖拉机灯光,照着我们回家的路。虽然气温已经很低了,但是装了两个小时的车,身上已经不觉得冷了。只是车行驶着,带着微风,风偶尔钻进衣领内。使汗水凝结,不禁让人打个冷颤。
   拖拉机直接开到东地的柴火垛旁,把树根一个个从马车上卸下来。卸车比装车轻松多了,只要用铁锨一撬,树根就从马车上滚下去了。我们卸完车回到家,已经将近夜里十点了。累了一晚上,夜里睡得很香,梦里还在装树根。
   那二十几个树根,不能直接劈柴火,因为水分很大。它们在东地放了一年,经过一年的日晒、自然风干,第二年年底,已经干透了。父亲把它们挨个拉回家,借了一个大劈斧,挨个劈成可以烧火的劈柴。这劈斧不像平常的斧子,要比平常的斧子大很多,而且把手很长,是专门用来劈树桩、树根这些柴火的。劈了几天,父亲才把那些树根劈完。这些树根我家烧了两三年呢,劈柴只用来蒸馒头和熬肉,平常做饭用不着劈柴,因为烧不完。
   去年过年,东地的一颗槐树死掉了,父亲就把它给锯掉了。但是,树根没有再刨,毕竟现在柴火够烧,而且还有天然气,没必要再费大力气去刨树根。只有在以前日子清苦,天天烧柴火的时候,才会去刨树根。现在,已经没人再去刨树根、扫落叶了。
   母亲去东地割树条子和草,也是在家闲着没事,想找点事干。一可以打发时间,二又可以用来烧锅。这种田园生活,我和妻子也很向往。
   妻子说:“现在感觉没有小时候有趣了,以前干什么都觉得有趣,现在天天上班觉得很无聊。”
   是啊,小时候的乐趣确实很多。一件小事就可以开心一整天,比如看着父亲刨树根,就觉得很有趣,自己也跃跃欲试。现在很想去体验田园的生活,但是生活又不允许。真想一夜回到童年啊!再去帮父亲刨树根。

共 25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刨树根对于农村的记忆里,是非常常见的。树根不仅耐烧,而且还不占地方,只要将树根劈开整齐地码再一起,就能给家庭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小编也是农村的,不过小编家的树多,品种全,最不缺的就是树根。在老师的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地里位置深处中原北方,树木植被相对较少,可用木头燃料相对贫乏。不过即使如此,勤劳的劳动人民还是想着办法地寻找燃料,就比如割草,刨树根。文章娓娓道来,给我们讲述了作者家乡不种田后的农村生活,父亲去堤坝刨树根的记事,一家人人快快乐乐地把树根拉回家的场景。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农村生活的向往与回忆。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0-30 17:59:41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1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10-31 08:10:09
  谢谢小雨老师,老师辛苦了!敬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