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暖】\"学庸论语\"之书声琅琅在九江茶市6号楼二楼\"九江市儒家文化研究会\"传承回荡 (随笔)
10月28日上午,在摩罗先生建的九江国学群里,弹出了一段读国学的文字信息。一位姓谭的先生在文字里推出消息,今天下午2:30,在九江茶市6号楼2楼,有一个2个小时的国学读书活动,而且附上了门牌号:"九江市儒学文化研究会"。
周六,刚好我来到了儿子身边。一想到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还只是以前求学阶段学了点毛皮,以后鲜有接触,今天有两个小时的读《学庸论语》的机会,而且一过马路就是九江茶市,真的是机不可失。吃了中饭,休息了一会儿,2:00就前往九江茶市,从德化路所在九江茶市向西大门进入,靠南一路走过去,把茶市一条街走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群中出现的门牌号。于是掉头又从茶市靠北一边再找。同时又给上午加了微信的谭先生去了信息,问读经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我一边走,一边讲:"茶市6号楼,茶市……"这时一起过来的曦孙就手指前方,说爷爷在哪里,顺着曦孙手指的方向,在茶市一个靠北的过道上方,醒目地写有6号楼,我一时真的惊叹于少年之精明,还是少年郎好。
上了二楼,在长廊上一直往东,迎面碰到谭先生刚走出门外说:"这个地方好难找啊!"我回道"是啊,谭先生好!难找,终于找到了。"门的上方写有"九江儒学文化研究会"和群里照片一模一样,里面靠左边一个长条沙发,右边两个大办公桌并排而立,,对门一个大的长条形桌子,已经面门而坐上了人,墙壁上有孔子像,还有孔子第x代孙孔墉任的名字,满满的儒家氛围,书香气。
还没有到2时30分,陆陆续续来的人就开始一齐读经"学庸论语"一一"半部论语治天下",大家一起读经,翻到了第七十二页,读完这课后,谭先生等稍事诠释,又翻到了前面去讲经、释经、论经。他坐的书桌上有两本厚厚的黄色精装本,一大一小,正是李懿恒修士所编的《终极论语版》。
在读经的的时候,谭先生讲到圣人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时的三个月,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民风;讲到内求仁容易,外求仁被动;讲到巫马期讲到鲁昭公娶吴女一事,孔圣人度量大,自承己过。苟有过,孔子的过人之处,不怪别人,只怪自己的可贵品格。
在释经的时候,谭先生讲圣人孔子在于歌,音乐舞时会一起演奏;"反"的时候会重复,再来一遍;"和"的时候,会虚心向人请教。31讲时,不足的地方,仰视人家;32讲时,"文,莫,吾犹人也,躬行";文化知识,做一个君子,没有做到,要身体力行;33讲时,孔子学生公西华讲"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做不到的,不能去传授,引导别人";34讲里,孔子笃信天命,重病的时候,弟子为其祷告,沐浴更衣,焚香跪拜;34讲时,读经人谈到"人来到世上,都是被动的,受苦的。如天篷元帅犯了天条,赶下了天界,来到了凡间一样。"人要敬俸祖先,做事一定要用心去做,敬鬼神而远之。还谈到如今寺庙商业化,不读经的事。35讲:"奢侈,不恭顺。"不能奢糜浪费,要寒酸,勤俭,不越礼。讲到如今吃个饭,十个人一桌会剩下一半,浪费一半的不良现象。
后来在研习讨论期间,谈到孔子身世。有关"野閤"之说,私生子的说法。孔子是66岁父亲与15岁孔母所生私生子,野外苟合之说,做了澄清。事实上孔子的父亲是鲁国三大武士之一,很有名望,高大威猛,手能托举起城门。他一直没有生个儿子,后来生了一个又是残疾。孔子的母亲家里又知书达礼,当时孔子的外公生了三个女儿,问谁愿意嫁给66岁的孔子的父亲。小女儿就讲:"听从父亲安排。"就这样,一个15岁女子就和一个66岁的人走到一起,属门当户对,有父母之言,明媒正娶的。怀了孕以后,孔子的父亲就把孔子的母亲安置在沙丘一个别墅楼阁里待产,生下了孔子。一些别有用心的就用"野閤"再到"野合",说孔子是私生子,从身世出生上来诋毁他。
后来我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孔子学说其中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亡。"其间我还对孔子的"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提出了质疑!谭先生讲,这也是曲解了孔子,圣人的意思。他讲圣人的本意君王要做好君王自己,臣子应摆正臣子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必须的。他还讲到就像现在这样,你去给老板打工,就应该听老板的是同一个意思。
还有孔圣人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对孔圣人学说一知半解的人,用来损人的口头语。事实上,谭先生讲这里的小人是指小孩,女子是形容女人比较感性,像以前的女子学校,因材施教,也是对女性尊重。孔子的本意不是如今一般人理解的小人,即阴险奸诈,卑鄙无耻,品德低下的伪君子,这是对圣人意思的曲解。
后来一起参与读经的人,讨论的话题越来越热烈,涉及面也越来越广。读经者各抒己见,还谈到孔母知书达礼,孔子三岁就能"诗、尚、易",15岁学成,能传播教学尧舜禹周文贤王的贤德。还讲到子贡讲孔圣人的"温良恭俭让"等。
最后还谈到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以"君子之诛",杀了少正卯,不是歪理之邪说的排斥异己,为了一己之私,而是少正卯违背了周天子制定的祖宗家法,妄议国事等,以及他所鼓吹的异端邪说,是个侫臣。但是他也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只是他是述而不作的伪君子,他的学说非常有蛊惑力,以至于后来有他的弟子故意去诋毁夫子的一些言论。
国学,四书五经,孔圣人《学庸论语》这些中华文明文化瑰宝,璀璨夺目,丢不得,也丢不起,这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上的魂。丢了它就会乱象丛生,丢了它就会像丢了毛泽东思想一样可怕,后患无穷。这就是文化自信,这就和如今国家层面弘扬,畅导的道德核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还有社会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又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一致的。
一位读经者讲的,如今放眼都是"钱钱钱",唯独恰恰丢掉的就是一个""德"字。谭先生讲,国学的普及,重拾文化自信,就像九江国学群群主摩罗先生,还有《论语终极版》的作者李懿恒修士等国学精英讲的,相信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国学之兴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