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凡】一方水土(散文)
在我心灵深处,始终葆有难以忘怀的记忆,那就是故乡的一方水土。
绵绵的江水,静谧的池塘,古朴的村舍,广袤的田野,如同旧时光里的一幅幅缱绻的画面,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然浮现在梦中。梦醒之后,我都会披衣起身,站立在窗前,遥望故乡的方向。这一刻,思绪不再平静。我知道,心已经飞回故乡。
因为思念,所以才会努力从记忆的回廊中找寻故乡的点点滴滴。那年,那月,那人,那事,就如同反复流转在生命长河里的珍贵影像,让我每次想起时,心中都会充满了刻骨铭心的思念。没有人会忘记过去的一切,就像没有人会遗忘自己。尽管时光不会倒流,往事也已经走远,可故乡的一切仍然如缕缕春风,温润我一颗波澜跌宕的心。
人们常说,故乡是一本需要用时间为笔来记录的书,那么回忆就是最好的书签。
我出生在北方,故乡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方。在我小时候和父亲回故乡的岁月里,总是感觉与水息息相连。故乡的村庄,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长江南岸,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南方水乡。这里紧邻长江,属于长江分洪区的范围。村里的房舍古朴简陋,前面有院落,后院有鸡舍鸭舍。最令我喜欢的是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有大大小小的池塘,就像点缀的明珠一样。听父亲说,这些池塘都是每一次长江分洪过后遗留下来的。村外,种有一望无垠的庄稼,绿油油的。随着微风吹过,一阵阵绿色的波浪涌动,就如同江水的波涛一样赏心悦目。
出村走不久,就可以到达长江边。我每次和父亲回故乡探亲,都会选择在秋冬之交的季节。这时气候不很热,并且长江的汛期已经过了。长江两岸是高高的长堤,用于阻挡长江发水时对两岸村庄的侵袭。站在长堤上,放眼望去,长江的江面很宽,水流很缓也很静。只有不时行驶轮船的汽笛声,才会打破了江水的沉寂。父亲很喜欢长江,在家乡的日子里,除了在家陪伴身体不好的奶奶之外,就会带我到长堤上,一边走一边看江水。父亲还给我讲述他小时候在家乡的生活情景。那时候,村里灌溉农田的水全都来自长江水,甚至村民们的饮用水也有一部分来自它。在父亲的讲述里,我感觉长江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两岸生活的人们。
当然,父亲也会讲长江分洪时发水的情景。在父亲的话中,我知道长江每次发水时,都像凶猛咆哮的野兽,无情地冲击和撕裂着长堤,并且不顾一切地想要冲毁村庄和农田。每次长江汛期来临之前,如果需要分洪泄洪,村里的人们都会去附近地势较高的地方,居住在简易帐篷里。等到江水退去后,才返回各自的家,然后重建被江水冲毁的房屋。我那时非常不解,就问父亲,既然长江发水泄洪这么可怕,人们为什么不搬走呢?父亲只是说了一句,这里是大家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都早已习惯了,就不想搬走了。当时我年纪小,不理解父亲的话,直到多年以后,我长大了,并在沈阳成家定居,已经习惯了北方的一切,并且融入极深的感情后,也理解家乡人不愿意离开村庄的深意。我想是因为故土难离的缘故,因为这里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故乡人心中一道难以磨灭的乡愁和亲情。
父亲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他性格温和,很少发火,我想应该是受了故乡水土的熏染。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平时总是带着笑,对待所有人都是十分和善。父亲年青时离开故乡,去北方求学,后来就在沈阳定居,一别就是几十年。父亲很思念故乡,也一直惦记故乡的亲人。平时话不多的他,每次讲起故乡的往事,总会滔滔不绝,而且眼中也常常带着兴奋。故乡的一切就好像在他心中落地生根,永远都不会忘记一样。也许是因为受到父亲的耳闻目染,也许是因为血脉亲情的缘故,我从小就对故乡心生向往,并且也充满了深深的感情。
在故乡的童年时光,总是让我充满欢乐,也让我记忆犹深。除了和父亲去长堤看江水之外,我更喜欢老屋门前的池塘。由于常年生活在北方的缘故,我对于故乡典型的田园特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的池塘不大,四四方方。虽是秋季,但池塘周围依然青草茵茵,偶尔还能见到各种小花,红的、白的、粉的,就像一颗颗小星星,点缀在绿色之中。故乡少风,平常时分,池面是静谧的。站在池边,都能看到自己的倒影。池中有浮萍,浮萍下常见黑色的只有小拇指大的小鱼,成群结队地游。我最喜欢的就是捕捉这些小鱼。我都是跟随大伯的两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大哥二哥,用自制的小渔网捉鱼。小渔网不大,只是一截长树枝,前面固定一个网兜做成。小鱼十分机警,一看到有人接近,都会惊慌失措地四散游开。我年纪小,只顾用小渔网胡乱拍水,却捉不到一条小鱼。我有些沮丧,好在两个哥哥会捉鱼。他们先把小鱼赶到一片狭小的区域,然后看准时机,快速下网,就能捉到好几条小鱼。对于这些小鱼,一般都会放在塑料瓶或者玻璃瓶中,然后拿回家放到窗台上观赏。有时,我也会和村中的小孩子一起玩。我们用扁扁的石子打水漂,或者一起拿渔网捉鱼。整个村子上空都会荡漾我们欢乐的笑声。那时,我拥有的是一颗爱玩的心,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还会在嘴边露出浅浅的微笑。
故乡多雨,哪怕是在秋冬季节,每隔几天就会下一场雨。在我的印象里,北方的雨都是急雨,就像一位脾气暴躁的粗鲁汉子,尽情地喧嚣着倾盆而下的肆虐。而故乡的雨多半是绵绵细雨,柔柔的,就像一位温婉缠绵的少女。那雨滴,仿佛是少女洒落的点点泪珠儿,如同珍珠般落下,滴在屋檐上,洒在田野里,也溶在池塘中。下雨时,天色是阴濛濛的,雾霭很重。水汽笼罩之中,大地就像弥漫一层薄薄的烟波。站在窗前,向外看去,远处的房屋树木若隐若现。四外一片宁静,耳中只有雨打浮萍的声音。在雨中,世界仿佛定格了一样,视野中的一切就如同一幅淡妆素雅的水墨丹青。只是偶尔路过的打着伞的行人,才能成为画中唯一流动的风景。此时,村庄就如同一位安详沉睡的老者,静静地等待着被雨后的喧嚣所唤醒。
如果说儿时对于故乡的记忆是划过童贞的际遇,那么多年后再次返回故乡,让我更加对故乡感到亲切。村庄还是原来的模样,只不过两个哥哥都已经去县城工作,老屋中只留下奶奶、大伯和伯母。此时,我已经长大,可能受到爱看书的熏陶,再加上用心学业,我已经不再爱贪玩。趁着父亲在家中照顾已经病得下不了床的奶奶,我闲暇无事时,便会四处走走。长江边是我爱去的地方。站在长堤上,我喜欢看江水缓缓向东流去,也喜欢听水拍岸边的声音。看着,听着,心中总会不经意间就产生一缕涟漪,感觉长江水仿佛已经与自己的血脉紧紧相连。与此同时,思绪也会不自觉地升腾,并随着江水慢慢飘向记忆的远方。或许此时,只有当轮船经过时,汽笛的鸣声才会打破我的思绪。有时,我的目光还会久久定格在轮船上面,并一直目送它慢慢消失在水天之间。
除了去长堤,我还喜欢拿着一本书,搬一把竹椅,坐在老屋的屋檐下,一边轻轻嗅着泥土混合鲜花的芳香,一边细细品读书中精彩的内容。每当读累时,我便会抬起头,看看池塘四周青青的草,或者走到池边看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有时,我还会看到村中小孩们捞鱼的情景。他们拿着自制的小渔网,欢快地在池边奔跑。那装着小鱼的瓶子和阵阵的笑声,总能让我的心海不自觉地荡漾起来。想着曾经的往事,我不由得莞尔。那时,我如他们一样的玩耍,也如他们一样的童年。
在故乡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每次我和父亲返程时,我都会觉得故乡好像真要离我远去一样。村庄不通火车,我和父亲都会乘坐客车去武汉,然后再坐火车回沈阳。大伯一家都会准备很多家乡特产,并送我和父亲到村口,然后送我们上车。随着客车渐渐驶离村庄,我不由得回眸,目光再一次定格在渐渐远去的村庄上面,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在故乡的多少个日夜里,亲人、屋舍、江水、池塘,就像一幅幅鲜活隽秀的画卷,让我感受着家的幸福和温暖。这里虽然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村庄,但毕竟是亲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让我每一次不经意间在梦中与它擦肩而过时,都会感觉这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永远密不可分。
随着奶奶的去世和大伯一家搬去县城居住,我再也没有回到故乡的村庄。再后来,老屋被转手卖给了亲戚,如今就连大伯都很少回去了。随着岁月飞逝,我感觉故乡的村庄仿佛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但是故乡的一切在脑海中却越发亲切。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变迁和社会高速发展,我想故乡的村庄或许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可它带给我的美好回忆却亘古难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深深知道,这方故土,是故乡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这条江水,是故乡人的生命之源。它用博大的胸怀,哺育一代又一代故乡人。故乡,那是我最情牵的地方,哪怕光阴流逝,无论身处何方,始终是印刻在心灵深处一道不可磨灭的痕迹,随时都会唤起我从前的点点滴滴,让我心潮起伏,也让我难以忘记。
这方热土,这条江水,曾经给我留下了多少往日的欢乐,也珍藏了多少美好的时光。它总是悄然出现在我的脑海,并温润着我的心灵。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一份难以割舍的眷恋,随着岁月流逝,愈久弥香。在这份记忆中,有故乡的一草一木,也有故乡的淳朴亲人,让我每次深情地回味时,心中都萦满了甜蜜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