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暖】城里的月光(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暖】城里的月光(小说)


作者:车成彧 秀才,119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1发表时间:2023-11-06 14:21:23

暮色四合,喧闹的城市在夜半终于慢慢地沉睡,明晃晃的月光静静地流淌,悄悄地倾泄在阳台。缪鸿辉静静地靠在躺椅上,半眯着眼,看向遥远的夜空,月光如水,洒落一地。此刻,他忘记一切,自顾自地陶醉其中。虽然,接近知天命的年纪,但他依然痴迷这月光,就像儿时一样,躺在一望无际的原野里,在月光下,任思绪飞扬。
   一
   缪鸿辉仿佛就是为肩负某种使命而生的。他妈告诉他,在他出生的头一年,他家祖坟冒了青烟,湾里人都说这可不得了,他家要出大人物了。他妈本来已经生了六个女孩,曾跟他爸发毒誓说不再生了,可听湾里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神乎其神,慢慢地改变了主意。十个月后,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似乎更加验证了当初的预兆。一大家子更是把鸿辉宠上天,他爸妈专门跑到镇上学校请远房表舅的大儿子的时任校长帮忙起了鸿辉这个亮堂的名字,鸿辉鸿辉,光彩夺目的意思,寄托了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家族重任。虽然,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但家里大小事都不用他操心,更不用他动手。
   “你将来是干大事有大出息的人,这些让你几个姐姐做就行,你好好读书,比什么都强。”只要一闲下来,鸿辉爸妈都会满脸期待地叮嘱他。
   “什么是有出息的人?什么是干大事的人?”刚刚上学的鸿辉似懂非懂地问。
   “就是不像我们,成天与泥巴打交道,只会在土地里刨食,有出息的人呀,都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在城里生活,住高高的楼房,走水泥马路。那里的月亮都特别圆特别亮,晚上出门都不用举灯笼打手电呢……”鸿辉家住在山区里,凭着道听途说或者听广播得来的点滴信息,加上自以为是的合理想象,很少出门的鸿辉爸绘声绘色地描述他想象中的城市。
   承载着家族和全家人的期盼,鸿辉从小就知道刻苦学习。家里大事,父母包办,小事六个姐姐包揽。每到深夜,望着窗外的月光,鸿辉就会憧憬城市生活,有一种逃离山沟,跳出杂乱、偏僻和暗灰,跻身城市变幻多姿而沸腾火热生活的迫切。
   月光相伴,寒来暑往。鸿辉长成了白白净净的大小伙子。学习成绩从小就拔尖的他,高考更是一路过关斩将,不负众望考上化工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省城的国有化工厂。化工厂位于百年老工业基地,众多化工企业聚集在这里,重化工、制药、建材、电镀、冶金等产业聚集,大大小小的化工厂多达100多家。这里曾产出过该市建国以来第一块肥皂、第一桶油漆、第一根火柴,一大批响当当的企业毗邻而立。在这里上班的每个人都满脸自豪,优越感满满,幸福感满满。虽然,这里离闹市区还有近十里地,但这足以让鸿辉兴奋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
   经委把他们这一批毕业生集中送到化工厂,厂长跟他们集体见了面,见面会上厂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是大中专毕业生,是工厂的未来和希望,将来工厂里的大事难事,像设备改造、工艺升级、质量提升等等,都指望你们啦……”在那个大学生稀缺的年代,鸿辉被寄予厚望。会后,后勤科单独把鸿辉领到离厂院墙旁边的筒子楼,给他在三楼靠近洗漱间安排了一间单身宿舍,其他大中专生则是两人合住一间。从此,鸿辉终于在城里有了一个窝。
  
   二
   鸿辉明白,这是厂长给他这个所谓高材生的特殊照顾和青睐。“领导给咱脸,咱得兜得住,豁出命也得干出个样子。”鸿辉暗下决心。厂长本来安排他到技术部,他主动申请从第一线干起,不仅和一线工人一起三班倒,而且其他人休班时,他总爱跑到别的工序帮忙。大家好奇:“别人挤破脑壳往科室挤,这个大学生是不是有些傻,偏偏往工人堆里钻。”每当听到大家议论,鸿辉总是笑笑:“我愿意从一线干起,这样心里踏实一些。”
   鸿辉尤其喜欢上夜班,因为闲暇时,可以喜欢静静地欣赏月光。他经常给父亲说,城里的月光其实不比山区圆,也没有那么明亮,城里亮堂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灯光。有时,他走在厂区的道路上,影子一会儿被拉长了,一会儿又缩短了,再被拉长,又被缩短……恍恍惚惚,鸿辉感觉自己也在发光、发亮。
   三年过后,鸿辉成了行家里手,生产线上有什么大事小事拿不准时,大家都喜欢问他。厂子里有什么攻关项目,厂长最先想到他。私底下,厂长也不忌畏自己对鸿辉的偏爱,逢人便夸:“怎么样,这小伙子不错吧,当初我就很看好他。”鸿辉像个铁人,干起活来像个拼命三郎,问题不解决,吃不下,睡不着。
   一次,产品质量出了问题,车间主任带着技术员把前后工序梳理了几遍都查不出原因。鸿辉怀疑问题可能出在成品环节,不顾设备红热高温,就要钻到机器旁近身察看,吓得安全员连拉带拽,狠狠地骂他。鸿辉表面认错,可一有机会又偷偷靠在机器旁,靠近观察。热浪烤得他面部发红脱皮、工作服发出焦糊味。在他的不懈坚持下,产品质量问题得到解决,事后还完善了各种保障措施,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职工和安全员感慨说:“这是鸿辉拿命换来结果啊。”
   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好,工资、奖金、各种福利水涨船高。过年过节,鸿辉总是大包小包往家带,除了各种荣誉证书,还有米面油和肉鱼蛋,生活物资,应有尽有,看得湾里人眼馋,大人回家就以鸿辉为例,现身说法,教育自己家的孩子:“你们啊你们,好好看看人家鸿辉,人家就是有出息,人家单位发的东西都吃不了,人家家里人穿的衣服都是鸿辉厂子发的……”,于是乎,鸿辉成为老家大人们教育自家孩子脱口而出的“别人家的孩子”。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充实;生活,在粗茶淡饭在生香。忙碌的日子让鸿辉每天都过得饱满充实,无心闲暇烦恼,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厂的生产经营中。35岁那年,厂长力排众议,提拔他为技术部主任兼厂长助理。已届不惑,他业务上驾轻就熟,精力充沛。产品质量过得硬,产量不断攀升,已经排到了全国前几位。效益不断攀升,化工厂利用企业积累加上职工集资,把单身宿舍改造成四栋带电梯的住宅楼,顺理成章,鸿辉从筒子楼搬进了带电梯的二居室。房子变得宽敞了,他和媳妇商量把他爸妈也接过来,感受一下城里的生活,享受一下晚年生活。
  
   三
   媳妇满口答应,她知道鸿辉爸妈对他这个幺儿子倾注了不少的心血,她也理解羊羔跪乳的道理,加之,二老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也该享享清福了。那天,鸿辉从厂里借来桑塔纳,笔直开到老屋门口。他爸妈还有点犹豫到底进不进城,舍不得养了几年的鸡鸭,放不下种了近二十年的责任田,还有和和睦睦的左邻右舍。鸿辉和媳妇连哄带劝:“爸妈,鸡鸭和责任田这些我们已经和小姐姐她们商量好了,小姐姐她们住在隔壁湾,一概由她们来打理,你们放心好了。如果你们想回来看看,我们随时送你们回来,现在,交通也方便,开车来回不到三个小时。”老两口终于被说动心,鸿辉赶紧拎上他们的换洗衣物,鸿辉媳妇迅速打开车后门,把老两口扶进后座。桑塔纳离开时,左邻右舍发出一阵阵啧啧赞扬声。
   晚上闲下来,鸿辉喜欢搬把椅子坐在阳台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和爸妈唠着闲嗑,惬意而满足。
   企业在扩张,规模不断变大;城市也在摊大饼,化工厂慢慢地“嵌入”闹市区,工厂逐渐被高楼大厦包围。40岁生日那天,鸿辉对他爸妈和媳妇说:“我这辈子大概就这样了,也没成什么大成就。”他妈笑笑说:“不管在山里还是在城里,只要踏实肯干,就很了不起,你一个山里娃,能够在城里上班,还住上这么大的房子,还当上了副厂长,你就是妈心里了不起的大人物。”
   鸿辉不由得笑了笑,说到“大人物”,他总感觉似乎将要发生点什么。
   周边乡镇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乡镇企业改革,这股风什么时候吹到化工厂,他隐隐约约感觉应该不远了。隔壁镀锌板厂已经改了,政策就是三个字:“退”“转”“变”,国有资本全部退出或退出控股地位,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职工改变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转变为社会人或者股民。按五百多元一年买断工龄,厂长带头,不到两万元钱买断了他的干部身份。
   化工厂将要改革的风声吹得越来越紧,国有资产要出售的消息早就传得妇孺皆知。那天,厂长把班子成员召集在一起,宣布了三个重要消息,一是经委已有明确意见,化工厂的改革重组工作要逐步纳入议事日程;二是改革前期工作由缪鸿辉副厂长全面负责;三是生产经营不能停,其他副厂长分工作出相应调整,希望各位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云云。
   之后,两个多月里,化工厂的门槛几乎已被各路人马踏破,有前来考察的,有刺探情报的,还有来挖人才的,光是表达想要收购国有资产意向的就不少于15家单位。鸿辉每天都要陪同这些单位考察调研,据他所知,这15家单位很多是战略投资者,真正涉足化工行业的只有2--3家。
   在通天证券投资部的引荐下,华克美达高层亲自到化工厂考察,同行的还有京都大学化工学院的知名教授,他们对化工厂的盈利情况及产品销量十分满意,并向经委和化工厂坦诚地表达了收购意向。
  
   四
   华克美达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与化工厂在产品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如能成功收购,可以拉长产品链和市场链,华克美达对收购化工厂蓄谋已久,丝毫不回避自己对收购化工厂的必胜信心。化工厂的产品是医药企业的上游产品,从事高科技、生物医药产业的汇星集团更是用心良苦。为收购化工厂专门成立了化工投资部,聘请审计和化工专业的两位博士设计收购方案。自此,汇星集团同化工厂频频接触,甚至给化工厂中层以上干部讲课,介绍汇星集团的业务、销售网络、资产状况、企业理念以及在业界的领先地位等。
   远洋集团同样志在必得,其中国区“特派员”多次拜会化工厂,他们还抛出丰厚的待遇“预订”化工厂的管理层,特别对鸿辉开出了高薪的邀请。有人吐露,远洋集团作为外资收购国有企业,通常会由当地有关招商部门牵头,甚至,手里有时还拿有政策性批文。在他们眼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汇星集团。
   改制重组,何去何从?有意收购的企业络绎不绝,干部职工人心浮动。等待、观望情绪日渐高涨,每个人都在盘算着自己在这场大变革的命运之船将驶向何方?
   “儿子,听说你们工厂要卖了,你这不老不少的,怎么办呀?”鸿辉妈隔三差五就会担心。
   “妈,你放心,改革重组不是简单地就把工厂买了,它会经历很多复杂的手续和程序,政府和企业会给我们一个妥善的安排。”
   “怎么个妥善法,听说,从厂长开始,你们一千多人都要买断,都要下岗了!”
   “妈,那是买断工龄,方便转换身份;也不是下岗,是变了身份再上岗。”
   “我不懂你这些什么这身份那身份上岗下岗的,我只问你,你以后还是不是干部?听说,昨天你们有些老职工堵了厂大门,在厂门口闹事,围着你,要你给他们一个说法。”
   “爸妈,不管以后是不是干部,凭我的为人和技术,你们不要担心我找不到饭碗,你们也不要有回老家的小心思,无论怎么改革,我都可以养活我们全家,并且,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鸿辉不停地给爸妈吃着定心丸。
   真正的对手被远洋集团他们轻视了。实际上,早在班子会议之前,厂长私下授意鸿辉将改制申请递交到经委,他们的方案是管理层联合战略投资者收购国有资产,将企业转为民营公司。一个月后,经委默许化工厂由管理层收购,国资办安排派驻审计组对化工厂开始清理资产,对职工工龄、技术职称、挂靠企业的处置、人员分流等均作了详细安排。
   清产核资、人员分流,企业50余年沉积下来的问题千头万绪,作为改革重组负责人鸿辉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安危。面对改革这块硬骨头,他仍然坚持原则和标准,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让大多数员工对企业改制和存在的困难得以理解,改制的起步工作顺利推进,改革生产经营三不误。
  
   五
   鸿辉每天与厂长碰一次面,这天,厂长把他喊上,说是去各车间走走。厂长从青工开始干起,青工、班组长、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副厂长,直至厂长,大半辈子都交给了化工厂,化工厂的老员工新员工没有他不熟悉的。见厂长带着主管改革的副厂长来到车间,工友不约而同地围了上来,职工想在他们面前表达自己的热切愿望,几个元老级的老职工声泪俱下说:“我们祖孙三代都在化工厂,生是化工厂的人,死是化工厂的鬼,无论化工厂怎么改,我们绝不离开。”大家纷纷表示不想离开企业,愿意把买断工龄的钱作为股子钱投入到新的企业中。鸿辉知道这些老员工与厂长一样,对化工厂抱有某种特殊的感情,那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情愫,那里有他们与企业共进退的热忱与执著。
   那天晚上,厂长特意把鸿辉留下来,去到工厂侧门的露天大排档,叫上两瓶啤酒,端起酒杯,厂长没有急于举杯,他用左手指了指天空,鸿辉不明就里。厂长开了口:“鸿辉,你看今天的月亮圆不圆?亮不亮?”鸿辉抬头向空中望去,月亮圆溜溜清澄澄的,月光如水,倾泻在大地上,把大地照的如同白昼一样,让人心情特别宁静。

共 95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很励志的一篇文章,一个农村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勇学习,考了个好大学,被分配到国有化工厂里上班。父亲从小就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光宗耀祖。而也正是父亲的激励,鸿辉成功住进城里,看到了城市的月光。鸿辉没有忘记二老的教诲,把他们也接进了城里。在工作上鸿辉很努力,深得厂长器重。后来国有转私有,政策发生了大变革。为了这几千名员工,鸿辉和厂长力挽狂澜,保下了化工厂,让工厂华丽转身,成了股份有限公司,利润成倍增长。然而因为污染问题,企业又面临关停。最后商议,决定搬厂,不仅又保住了化工厂,还解决了城市污染与安全问题。文章娓娓道来,让我们见证了一次城里的月光是有多美,在这月光下,鸿辉的光辉一直普照着。非常不错的一篇小说,小说人物刻画鲜明,内容丰富饱满,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1-06 14:21:45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车成彧        2023-11-06 16:30:33
  感谢小雨老师的辛勤编辑,敬茶一杯!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