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暖】走进朝阳饮马池有感(散文)
走在辽宁朝阳西郊饮马池的乡间小道上,仿佛回归了宁静与自然。远去了城市的喧嚣,摆脱了人群的拥挤,也忘却了名誉和利益的追求与煎熬。浑身上下,有一种难言的轻松感,整个身心浸润在欢愉之中。据说,当年乾隆回奉天祭祖,途经此地,被当地的山青水秀所吸引,又见百姓安居乐业十分欢喜,便命随从停车饮马。故此,当地人将村名改为“饮马池村”。
此时,正值金秋之际,是一个令人开心的收获季节。奔劳大半年的农户,望着累累硕果,那份子高兴劲儿,简直是难于言表。我虽然不是他们中间的一员,但是我完全能够领会那种怡悦的心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耕耘的汗水,才能真正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饮马池有两宝:一曰红枣;一曰葡萄。两者皆堪为上品,给这里的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朝阳红枣的色泽、外观、口感,均优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枣果。每年采收之季,云集着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争相收购,致使朝阳大枣声名远播。此地的大枣有五品:入朝是贡品、赠友是礼品、平日是食品、治病是药品、保健是补品。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凡是充满喜庆的日子,或是祝贺纪念的活动,相送相敬的食品中必有红枣。农村男婚女嫁,取“早生贵子”的吉利,少不了红枣和桂圆。这里的大红枣,已经融进了文化元素,成为文化礼仪的载体。
饮马池村的葡萄种植历史也颇为悠久,而且农民的种植技术相当成熟。每当秋高气爽,上千亩的葡萄园进入了成熟采摘期。巨峰、红提、玫瑰香、无核白、美人指等等,可谓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甘美的葡萄,已经成为助力当地庄户人家增收致富的品牌产业。走在一处处姹紫嫣红的葡萄架下,就仿佛进入了芳香斑斓的迷人画廊。在美好的田园风光中,嗅着浓郁醇厚的果香,亲身体验一下采摘璀璨晶莹的香甜葡萄,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
当我走进亲家的农家小院,心中油然荡漾着一股说不出来的亲切感。三年前的葡萄苗,如今已经爬满了架子,并结出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只是那只看家狗大黑,由于年纪太老的缘故,已经寿终正寝了。我很钦佩它的忠于职守,一辈子兢兢业业,为主人看守着门户。但也悲哀它的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那一方咫尺之地。它甚至于不习惯走出自己的老窝,去看一看外面的天地。倒是那只曾经在我身边待了一个多月的泰迪摩卡,虽然也步入了老年,却还在顽强地活着。它是自由之身,屋里院外随意走动,只是显得有些寂寞孤独。我发现它常常像个小老头似的,独自寞寞落落的走出院门,朝东边的那条小路走去。后来我才明白,原来那边住着一条小黑狗,应当是它的红粉知己吧!
亲家母很热情地欢迎着我们。听说她前不久身体欠安,至今还没有完全康复。她跟我的老伴儿很投缘,像一对老姐妹似的,有着说不完的家常话。亲家公还是那样的硬朗。红朴朴的脸膛上,闪着一双睿智的眼睛。笑起来的时候,更显得那么样的和蔼慈祥。这是一个闲不住的庄家汉子,六十出头的年纪,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那结实的身板,就是在劳动中锻炼出来的。与他相比,我便显得太文弱了一些。
尽管我也上了年纪,却自吹自擂,硬要跟亲家公去下地干活儿。可我知道,自己的身子骨太过薄弱,根本经不起田间的劳作。那天话说出了口,要下地去挖红薯,把个老伴儿急得不行,她是真怕我扛不住啊!可巧,天工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那下田间务农的雄心壮志,自然也就告吹了,老伴儿当然是一阵欢喜。我暗想,兴许是老伴儿的爱心感动了上天,这才轻描淡写地飘了几滴星星雨,为我遮掩了吹牛逞能的尴尬。说句老实话,我是真的想去地头耍活耍活,可我也明白自己是真的不行了。当年在工地上干土方活儿,抬着百十来斤的土筐子硬往坡上闯的劲头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老态臃肿,腿脚不便,不似当年的精气神,只得服老啦!
我不过是一介布衣草民,没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抱负。却懂得“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道理。颠沛流离的大半生,疲于奔命。而今,老之将至,除了乖乖地顺随自然的变化,乐安天命,颐养天年,还有什么样的心事放不下呢?
当年乾隆爷路经饮马池有感,一时心血来潮,即兴赋诗:“背靠青山面对河,山光水色共婆娑。农家自有农家乐,何必沉浮苦奔波”。说得真没错儿!看那些作威作福的达官贵人,一世英明显赫,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到头来,又有几人摆脱了贪婪,逃脱了膺惩,保住了清白?倒不如平头百姓,无欲无求,六根清净,不去遭受那份“沉浮”之苦。“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已矣乎!似我这等清闲之身,四方乐土,想去就去,想来就来,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