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大师的模样(散文)

精品 【晓荷】大师的模样(散文)


作者:牟敦乐 秀才,1121.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9发表时间:2023-11-10 13:16:37

微信群里,朋友转来2023年11月8日徐矿杯第八届煤矿文学乌金奖颁奖的视频,再一次聆听了大师刘庆邦的教诲:由于作家的反复书写,煤矿由物质赋予了精神的内涵。
   不由想起了7年前,曾经有一次近距离接近刘庆邦老师。
   那是在2016年6月的一次学习班上。这次学习与以往不同,是按照上级通知,参加在京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培训班。想着这次会遇到那些我仰慕已久的大牌作家。但拿到学员通讯录的时候我有些失望。这个学习班只是由央企的铁路、煤炭、电力行业的作家组成的,六七十个人的样子。浏览了学员名单,大多数都不认识,或者说是名气比莫大叔、贾大叔小那么一丢丢。但有一个名字赫然在册---刘庆邦,这就足以让我兴奋不已了,这回总归也能见到真人了。
   刘庆邦是北京市作协副主席,是早年从煤矿走出来的大作家,今天的作品依然以矿区生活为主,所以就把刘庆邦编入煤炭行业的作家出席学习班,因此得以有机会见到他。按他在当代文坛上的地位,是不该按行业作家来划分的。
   在一段时间里,我把能找到的刘庆邦的作品几乎都找到了,说好是专攻短篇小说的,后来却是长篇、中短篇小说齐头并进。近年来出版了不少长篇著作如《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黑白男女》等,但我还是更喜欢他的那些短篇,因为我也试着写些短篇,刘庆邦被冠以“短篇王”的称号。
   他获鲁迅文学奖的《鞋》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短篇。由《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展示出撕心裂肺的人性,令人震撼与战栗。这部片子在外面获得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在美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外获得了二十多个奖项,也是通过这个电影知道王宝强人家老早就厉害了。
   我喜欢刘庆邦的小说,是因为其情节的真实感,像《鞋》自不必说。我喜欢他的另一个小说是《黑庄稼》,感觉同样是那样的真实----“剖析了人性的单纯与复杂、脆弱与坚强的多面性”。但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去看刘庆邦的作品,有时会让我越读越迷糊,大多数时间分不清是虚构还是写实。
   我也学着写小说,却是不知道怎么写,尤其看到刘庆邦的众多作品后,就有一件事情想弄明白,小说是按着真人真事写呢,还是虚构?关于这一问题我最后集中到了一个点,只要弄清了这一点,我就明白刘庆邦是如何写小说了。刘庆邦有一个小说叫《听戏》,写的是他的一个姑姑,喜欢看戏,描写的细节之逼真,情节之传神,我想小说写到这个份上,绝对不是凭空虚构的,如果刘庆邦是真有这么一个喜欢听戏的姑姑,我就一切都明白了,小说是该这么写,如果他没有这么一个亲姑姑,我也就明白了,小说该是另一个写法。我就想让有机会接近刘庆邦的人,帮着问一问,是不是他真有这样一个姑姑。
   终于有一次,一个朋友在短信里说正和刘庆邦老师在一起,我便提出了这个在心中疑惑已久的问题,让其帮着问一问,朋友迟迟没有回复,后来朋友说,没能开得口问。这让我不悦,既然对写作如此酷爱,为什么就不能当面问一问呢?朋友似乎有些为难,说,有好些人围着他,都在说一些问候的话,没人说写作与作品,就咱问这一话题,有些突兀,没张开口。朋友的回复,无奈让这一悬念只好再继续下去。
   晚饭要穿过一个游廊,到另一侧的餐厅去,与同来的两位文友结伴前往。一进餐厅看见一个背景,便认出这是刘老师,敦实的个头,灰白头发,头顶已是稀疏,比我的想像以及照片上看到的人要苍老。刘庆邦与站着的几位熟悉的作家寒暄着,衣着朴素,再普通不过了。我走近了看着他,心中却是按捺不住惊奇,看起来有些弱小的身躯,却是凝聚着如此巨大的文学能量。我上前问了声:刘老师好!我的问候,声音高且拖得语调长,错把他当成一个耳聋眼花的老人了。刘老师似乎没怎么看我,礼节性地与我握了手,低声而绵长地说了一个字:好。随后再也没有说什么,我也便知足地退到后面去了。
   我认为刘庆邦老师会在主席台上,像开大会那样,只会远远地望着他,听他讲课。没想到第二天上课时,惊奇地发现他的座位就在我的旁边,在第一排,我与他分坐在过道的两侧,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老人家。
   上课前,刘老师便提着一个白色的布兜提前来到礼堂,从兜里小心地抽出本子,摸出水杯。然后打开本子。虽然提前来了,但他是坐不住的,不停地有人请了他照相,一旦站起来,便坐不回去,与他合影的人一波又一波,刘老师背对着大屏幕,似乎不由自主地站着与大家合影,看不出表情有何变化,就那么站着,直到会议主持人到了台上,开始敲话筒了,大家散去,他才得以回到自己座位上去。
   杯子里的水喝几口,然后把课桌上茶杯的盖子拿掉,再把茶杯里的水小心地续进自己带的杯子里。在取下茶杯的盖子时,刘老师双手小心地捂着盖子轻轻地放在课桌上,并且一直用手罩着,直到盖子稳稳地仰在桌子上不动了,双手才拿开。动作之轻缓,似乎在放一个玻璃球,怕它一下子会滚到地上去。这样一个小心翼翼的老者,是如何写出惊心动魄的《盲井》的?桌子上放置的矿泉水几天来自始至终没有动过。
   下课的时候,见刘老师接完电话,我鼓起勇气,把事先准备的签名本捧到刘老师桌上,我说,刘老师,我十分敬仰您,您的作品我几乎都找到看了,您能给我签个名吧?我提着的心,慌慌的,怕他不耐烦,拒绝我,或是潦草地签一下,因为在这之前我要求与其合影几次。还好,他似乎并没有认出来,只是低声地,哦,了一声,再也没有多说一个字,便在我展开的本子上认真、缓缓地签上了他的大名:刘庆邦。此时心情是惊喜的,他没有拒绝。合影、签名,都有了,足足满了我的虚荣心。
   吃晚饭的时候,同事朝着刘老师吃饭的桌子望了望说,大师没来,我看了他的位子,果然空着。另一同事说,估计有请,并说,有请他也吃不多,上午他吃饭,饭菜把盘子底才刚刚盖过。接着这话题我与同事说,上午找他签名时,说了一大堆仰慕的话,他却没有半点反应。同事说,他天天听这话,不新鲜了,就像有人问你吃了吧?喝点没?第二天他来了,吃饭排队的时候,我刚好我跟在他身后。自助餐很丰盛的,牛腩炖栗子,葱爆羊肉、油焖大虾,猪蹄子,羊爪子,好吃的多的不得了,看见他只是在盘子里放了两小块火腿,两筷子青菜,一点点面食,真是连盘子底都没盖下,怪不得看起来瘦瘦的,这么多好东西放着都不吃,想不通。
   我与另外三位同行参加此次学习,看到煤炭行业庞大的作家队伍,看到大家对刘老师是如此敬仰,便知他在煤炭作家队伍心目中是有着什么样的分量。据说在全国350多万煤炭职工中,所到之处人人亲人一样敬着。是的,对于煤炭,对于作家,他已赋予了精神的内涵。19岁便进入了煤矿,经历多少矿难,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人性的险恶,内心蕴藏着巨大的文学金矿。
   离学习结束越来越近了,尽管与刘老师有这么一次偶遇,但始终是无法与刘老师请教小说写作上的事,离得近了才知道与他的距离有多远,也就明白了上次朋友没能启齿的原因。当然在后来的写作中,我也认真地学习了刘老师关于小说写作中虚与实的理论。
  
  
  

共 28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刘庆邦老师的仰慕和相遇在这篇文章中描写的详实生动。作为文学爱好者,遇到心仪的文学老师,渴望交流和取经的心情何等急迫。作家刘庆邦的文学成就,写作技巧不仅在煤炭界作家群中享有盛名,在中国现代文学家中地位也非同一般。一次学习班的培训上,作者有幸又一次与刘庆邦老师相遇。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于刘庆邦老师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有着细腻深刻的描写。通过这些观察而生出的感想对于一个潜心写作的人来说可谓有着独特的感受。由此展开,或许所有挚爱写作的人对于文字追求时的想法可能都有共情。一次相见,终身难忘,虽然未能完全达成和刘庆邦老师深入交流,可是相遇的收获其实已经颇丰。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佳作力荐赏阅。【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11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3-11-10 13:19:29
  对于一个心目中十分仰慕的老师,作者在相见时的细致描写实在传神,不是怀着深情岂能写出此等境界。佳作学习欣赏了,点赞!
2 楼        文友:暗夜百合        2023-11-12 00:36:53
  问好文友,祝创作愉快
曲中影,酒中情。莫诉忠良。
3 楼        文友:何叶        2023-11-17 11:13:47
  恭喜精品!老师真棒!期待更多精彩!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