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蒸馒头(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暖】蒸馒头(散文)


作者:清风垂柳 秀才,132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5发表时间:2023-11-11 14:04:23

中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别,导致各地的饮食文化也大不相同。“南稻北面”是最大的区别。自古以来,南人吃米,北人食面。中原地区多平原,适合种植小麦,所以多以面食为主。
   豫东地区基本全是平原,小麦种植量更大,所以,豫东地区主妇的白案功夫,都很了得。白案食物,要以馒头为主,面条为辅。蒸馒头,是豫东地区每个主妇必备的厨艺。以前,本地流传着一个老规矩。新媳妇儿进门的第二天,婆婆要考验新媳妇儿的白案功夫。当天一大早,婶婶大娘都会来到家里,和准婆婆一起考验新媳妇儿的厨艺。其中蒸馒头是必考的,蒸馒头的首要步骤就是发面。发面之前要和面,和面有三大标准,就是“三光”。所谓的“三光”,就是和好面之后,手、面盆、面团都要是干净的,达到这三个要求,才能合格。和面合格了,才能够蒸馒头、做面条,这些功夫都到家,才能达到准婆婆的满意。白案功夫合格,才算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儿媳妇的首要标准。当然,现在这个规矩早就不存在了。别说有一定的厨艺了,现在有些女孩子,连最简单的煮粥馏馒头都不会,更别说发面蒸馒头了。而且,现在要是谁家娶个儿媳妇,婆家能当公主养着,哪里舍得让媳妇儿下厨呢?只能说时代不同了,新时代男女平等。
   我们小时候,市场上还没有卖发酵粉的。当时发面都是用自家做的发酵粉,一种方法是用“酵子”,另一种是用“面头”。“酵子”是用麦麸粉掺水做的,晒干后可以当做发酵粉。“面头”是每次蒸馒头时,留下一个馒头剂子,放在面缸里任其自然发酵变酸,等下次蒸馒头时就可以用了。母亲蒸馒头比较喜欢用“酵子”,那是因为母亲觉得虽然做“酵子”麻烦些,但是蒸出来的馒头比“面头”好吃。
   小时候,吃的面粉都是在磨坊现磨的,是纯天然无添加的。虽然蒸出来的馒头,没有用现在添加了增白剂的面粉,蒸出来的馒头白,但是馒头的味道却比现在的要好吃很多。以前的馒头很有嚼劲,而且带着淡淡的麦香味。现在馒头店里卖的馒头,虽然非常白,看着让人很有食欲,但是吃起来,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母亲讲,以前她和父亲刚结婚时,还没有和爷爷分家。当时除了爷奶,还有三个姑姑,一家七口人,每天负责做饭的只有奶奶和母亲。母亲说,当时每次都会发一大瓷盆的面,一次蒸一大锅的馒头,七口人都是壮劳力,食量很大。蒸一锅的馒头,只能吃一天,所以要天天发面蒸馒头。一家七口人,每天光做饭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即使母亲怀我的时候,挺着大肚子,也要每天负责发面蒸馒头。怀我七八个月时,母亲挺着大肚子无法蹲下,一直站着腰又受不了。母亲就把面盆放在一个树墩上,母亲跪在地上和面。照样是每天和面、发面、蒸馒头,吃了饭还要刷锅。当时正值麦季,吃了饭,母亲照样要挺着大肚子,下地收麦子。干一上午农活,中午回家还要和面擀面条。当时没有压面条机,更没有卖现成面条的,吃面条都要人工擀。母亲负责和面、擀面条,奶奶烧锅。虽然擀面条,用那种很长的擀面杖,但是也还要分两次擀,毕竟有那么多人吃饭,一次是绝对擀不完的。
   后来,有了我以后,爷爷提出来要跟父亲分家。分家后,我才几个月,每天也就需要做父亲母亲两个人的饭,母亲这才不用每天都做那么多人的饭。不过,蒸一次馒头,最多吃两三天,因为一天三顿,至少早晚两顿吃馒头,中午一顿擀面条。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地里都靠母亲一个人。看着母亲那么辛苦,所以,我六七岁时,就学着帮母亲做饭、做家务了。小时候,做饭很简单。母亲有时下地回来晚了,我和妹妹就简单熬点红薯粥,馏几个馒头。当时很少吃炒菜,基本都是吃蒜泥,酱豆这些简单的菜。虽然会做简单的饭,但是蒸馒头还是不会的。每次看着母亲蒸馒头挺有意思的,就想试试,但是母亲不允许,因为我还小,揉不好馒头剂子,这样只会浪费粮食。
   有一次,母亲中午发了面,准备傍晚下地回来蒸馒头。但是,那天很晚了,母亲还没有从地里回来。放学回家,我看到母亲发的一盆面在那放着,而且母亲一直没回来。于是,随即就决定帮母亲蒸馒头。但是,我高估了自己。把面从面盆里全都拽到案板上,怎么揉都揉不干净,根本揉不成馒头剂子。正在我焦急的时候,母亲回来了。母亲看到我正在摆弄那一大团面,很惊讶又很心疼。说:“咦,我类小乖乖哎,你咋做起来馍了?”
   母亲看着案板上,被我摆弄的不成样的面团,又气又好笑。其实,我开始做馒头时,那团面还没有开透。又加上我一通摆弄,面团彻底变成了死面。没办法,母亲只好又在面团里加一点儿碱面,给我们做了一锅死面饼子。我小时候很爱吃母亲做的死面饼,因为加了碱面,蒸出来的面饼黄橙橙的,我喜欢叫它“黄馍”。这种加了碱面的死面饼,虽然有点儿硬,但是在碱面的作用下,有一股香味。小时候,我还经常让母亲给做“黄馍”吃。
   我学会发面蒸馒头,是在大学时期做兼职的时候。当时,是在一个卖汉堡的快餐店里做兼职,店里除了卖汉堡,还卖披萨。做披萨需要发面,老店长教给我怎么发面,告诉我水和面粉的比例。在面粉中加入牛奶、一个鸡蛋和少许的白糖,蒸出来的面饼更好吃。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了母亲,母亲尝试了一次,蒸出来的馒头确实比以前的好吃。从那以后,只要家里有牛奶,母亲每次蒸馒头和面时,就会加些牛奶和鸡蛋。
   工作后,一直住在单位,很少自己做饭,更不会去蒸馒头了。结婚以后,才正式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家,我和乖每天都会做饭吃。乖的厨艺比我的更好,母亲常说自己娶了一个好儿媳,什么美食都会做。虽然乖做菜比较好,但是蒸馒头没有我蒸的好。我教了她几次怎么发面,她也掌握了发面的技巧,蒸出来的馒头也很好吃。不过,前天她休息时,发面蒸馒头又翻车了,可能是因为天气凉了,发的面迟迟不开。她就把面盆放在烧了热水的锅里,没想到面好像被蒸汽熥熟了。她很生气,说自己发的面完蛋了。我告诉她别生气,别着急,再等等,实在不行就做死面饼。等我下班回去时,乖已经做好了一锅软乎乎的白馒头。面还是很给力的,最后还是开了。
   今天又该蒸馒头了,我负责发的面。乖负责蒸馒头,回家又可以吃又软又香的大白馒头了。

共 24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蒸馒头是北方每家每户都要做的事。北方盛产小麦,所以都是以面食为主,不过为了节约时间与粮食,大部分人家都是做馒头。“我”家人口多,都是壮劳力,所以每天都得蒸一锅馒头。那时母亲很辛苦,怀着我的时候不仅要下地干活,还要和面蒸馒头。后来爷爷提出分家,母亲就轻松多了,做一次馒头可以吃两三天。小时候,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我和妹妹也会做些家务活。而我有一次,母亲没回来,就试着做馒头,可结果面和硬了,无法做成馒头。母亲回来后,就加了点碱,做成了死面馒头。还真别说,死面馒头还真好吃。后来我去兼职打工,也学会了蒸馒头,并且教会了妻子。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让我们回顾了一次那个艰苦年代的生活与家庭间的温暖。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1-11 14:04:42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1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11-13 11:21:56
  小雨老师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暗夜百合        2023-11-12 00:35:21
  问好文友,祝创作愉快
曲中影,酒中情。莫诉忠良。
回复2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11-13 11:22:12
  谢谢老师的鼓励,敬茶!
3 楼        文友:范明秀        2023-11-13 10:38:15
  特喜欢清风老师的文章,读着特别亲切,就和自己的邻居一样。很生活很接地气,平常人家,三餐四季皆是爱,好温馨的感觉,敬茶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3-11-13 11:22:35
  范老师过奖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