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璞】勤劳创造世界(随笔)

编辑推荐 【文璞】勤劳创造世界(随笔)


作者:朱炳初 白丁,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29发表时间:2023-11-11 16:13:29
摘要:勤劳创造财富,勤劳创造人生,勤劳创造世界美好的生活。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体现人生价值,就应该辛勤劳动不息,奉献自己的能量给社会增添丰富的精神与物质,奋斗终身,才是人生最终目标!


   人间的字眼尽管无比纷繁,有的温柔、有的刚强、有的黯然、有的闪光,像溪水、像宝石、像云彩、像纯钢,但是,最神圣、最耀眼的还是“勤劳”这两个字。勤劳,它是引导人们到达理想境界的最可信赖的使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惟一途径,更是人类获取幸福的根基。勤劳增添财产,勤劳导致富裕,勤劳创造世界。
   勤劳是指努力劳动,不怕辛苦。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素有靠自己的智慧与双手改造世界、创造文明的传统,昔日的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与指南针的发明,就是前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当今的太空航行、深海探测、利器制造、科学创新,都是人们勤劳的成就。社会的进步,财富的丰盈,不会自然形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全靠人们的奋斗、勤劳去创造去抗争。
   有志推进历史发展、变革现实的领袖人物,潜心探索的科研人员,以及优秀的普通劳动者,首先是个不辞辛劳、忘我工作、竭诚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人。
   刘少奇同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工作。1945年党的七大前后,他窑洞的灯光通常要亮到天明;日本投降后,新的工作更加繁复,他总是和衣而卧,闭一会眼睛就又爬起来工作。
   周恩来同志为国为民操劳终生。1963年,周总理连续出访几个非洲国家时,有个外国记者十分注意他的行动,得出结论是“中国周恩来总理是世界上睡得最少的人”。在“文革”期间,周恩来平均每天工作18小时,常常几日几夜不合眼。
   李四光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71年李四光因动脉肿瘤破裂而逝世的前一天,还记挂着周恩来总理交给他的预报地震的研究任务,还记挂着人民的安危和自己未竟的事业。这天李四光和秘书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并一再嘱咐秘书,明天带全国地图继续研究。可是,第二天清早,当秘书带来地图时,李四光却与世长辞了。
   在为民造福的伟大事业中,有多少优秀人物,勤劳刻苦,不懈拼搏啊!孔繁森为改变西藏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为了各族群众的富裕幸福,他不辞辛劳,风餐露宿,走遍了阿里的山山水水,同广大群众一道艰苦创业。“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他的诗句,正是他勤劳为民风范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90年代,刘笑等20位农民,曾获得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及提名奖,他们以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带领农民发家致富这一史实,充分说明“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的古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勤劳的思想与行为,要从小起就进行灌输、陶冶与养成。在我们的青少年中,有不少人能注意锻炼与养成自己勤劳的习性,从学习到生活,不怠慢不懒惰,肯动脑,勤动手,使自己成为勤劳的人,品学兼优的佼佼者。但是,也有一些人,总有那极少数同学,从小就娇生惯养,学习不刻苦,生活不勤俭;碰到问题不敢攻,畏缩不前绕道走;该干的事情不主动,推三让四不动手;处处依赖他人,不愿付出,只想享受,如此等等,久而久之,必然成为落伍者,最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有句格言说得好:如果一个人辛勤,则无法判断他以后的成就;如果一个人懒惰,则完全可以断言,他会把有限的生命抛弃。
   勤劳,是成功之本。机遇固然重要,可是勤奋使人更有条件抓住机遇;惰性和投机取巧往往使人错过好机会。成功来源于毫不懈怠的辛勤劳动;成功永远不属于空想它而又不愿为它流血流汗的人。成功的花束,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浇灌。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就是说,精通学业在于勤奋,学业的荒废由于游戏玩乐;事业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事业的失败在于因循随便。说明学习文化知识,干事业做事情,必须勤奋刻苦,肯动脑筋。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说:“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劳,老必安逸。”年轻的时候,不勤劳刻苦,年老之后日子一定备受艰辛;年轻的时候,能够吃苦耐劳,年老之后日子一定过得很安闲舒适。说明人必须从小就勤奋学习,刻苦做事,这样,晚年才会幸福。
   前人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只有勤劳,才有成功的人生。事业上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天才。一个人只要有正常的智力,健全的心灵,如果能够勤奋工作,排除障碍,公平竞争,坚持不懈,就能取得胜利。才华是刀锋,勤奋是砺石。爱因斯坦的人生获得巨大成功。他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就说:除了1%的天分之外,99%都是辛勤的汗水。郭沫若说:“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茅以升说:“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这些先贤的遗训、至理名言,是很值得我们记取的。
   相信成功的人有非凡的头脑,不如相信他有惊人的毅力;相信智慧的人有高超的天赋,不如相信他有超人的辛劳。只有不断地荡涤惰性的泥沙,人生才能磨砺成一颗璀璨的明珠。天道酬勤。笨鸟先飞,依然可以早入林。所以,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你比别人勤奋多一点,每天都能比别人多进步那么一点点,日积月累,你就会获得成功。辛勤的双手和大脑使人出人头地。
   当然,坚持勤劳不懈的人,必是有宏伟目标引领、具有雄心壮志,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他们始终不渝的执着追求、竭诚为民的成就业绩永载史册。1994年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党魂》一书第673条《只有勤恳工作才能无愧党和人民》就很能说明问题:张振权是宁夏电力建筑安装公司的一名高级工程师,1959年,22岁的他大学毕业便被分配参与祖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从此与祖国边疆的电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青铜峡水电站、固海扬水工程,大武口——银川220千伏线路和甘宁联网330千伏线路等大型工程的建设,改装设计了8台大型机械设备,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工作中,他从不搞特殊化。去野外工地,虽然给他配有专车,但他从来不坐,而是同工人一起坐卡车。工人在野外安营扎寨,他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人们遇到了技术难题,他就同工人一起研究解决。有时缺少电焊工,他就去当电焊工;起重机工人少了,他就去干起重工的活。总之,他什么活都干。在石嘴山电厂工地,工人们扛枕木,搬铁件,人手不够,他二话没说,扛起就走,工人们感动地说:“张工一点也不像高级工程师,倒像个老民工,我们流多少汗,他也跟我们一样流多少。”张振权常想,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只有勤勤恳恳地工作,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建设出力,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3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没休过探亲假,也没有请过一天事假和病假。就是逢年过节,也很少和家人团聚。1989年,他30年未见面的父亲从云南老家来到青铜峡看他,年过八旬的老父亲见到他,就哭了,他也随之掉下了热泪。父亲连声说:“我见到你就行了,你工作忙,我也不多住,别误了你的工作。”父亲很理解、支持他,只待了四天就匆匆回到老家去了。曾有人问张振权:“老张,你的同学、老乡大都回云南了,你现在也快50岁了,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将来吗?俗话说,落叶归根,还是早点打主意。”为此,张振权写了一首诗,以诗言志,“大雁北飞,去不思归,生不足惜,死不足悲,扎根边塞,鞠躬尽瘁。”这就是勤劳者的无私胸怀,奉献者的高风亮节。
   是啊!坚守勤劳,必定有个心仪的目标,以此引领,锲而不舍,追求崇高,学蚂蚁啃骨头精神,像龟与兔子赛跑,毫不懈怠,惜时如金,踔厉奋发,远离惰性,不管疲劳,实现愿景,不屈不挠。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此,我想用自己退休后,以文化养老为途径,一路走来的体验作为例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年轻时就对文学感兴趣,退休后有了发挥兴趣的环境与条件,于是在校对亿万余字书籍、责编几千万字书稿的同时,认定著书立说为目标,多读书,多写稿,就会如愿以偿,留下人生的轨迹,彰显理想的目标。至今,在报刊、网站发表近800篇文稿。自1998年《青春寄语》散文集出版后,思维就难以停息,作文的兴趣愈发强烈,时常有感即发,不久三部文集陆续出版,总达148万余字,还不罢休,要圆200万字心愿,那就紧追不舍!理想的实现都是从勤奋中取得的,稍一放松,愿望就成泡影。我每天五点起床,趁着脑子清醒,思维激越,急就预设的文题,埋头创作,步步登高。去年第四部文集出版后,没有止息,在过去的16个月中著文186篇计52万余字,可择日出版。即使目标达到,也不可画上句号,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写作可以说是个苦差使,即使一篇千字小稿,从构思到成文发表,要精心细致思考,翻来覆去地打磨,没有勤劳的坚守是难以成功的。况且,对我这半路出家的半拉子“作家”来说,更是勉为其难,更加辛劳。但既是饶有兴趣,就迎难追逐,在难中取乐,迸发甘愿吃苦的心景。尤其想到,近些年来比我岁数小的战友,一个个撒手人寰,自感光阴紧迫,余年无几,就更想挥笔前行,以勤劳留下《耄耋心声》。况且,人来到世上,就应该像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所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样,才有意义。能够以勤劳奋斗终身,乃是人生最大的慰藉。只有人人勤劳,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朋友们,请记住:勤劳,乃是一座无形的桥梁,它把现实和理想连接起来,人们只有踏着它前进,才能到达灿烂的未来,才能获取人生的幸福。唯有勤奋,才能有所收获;唯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也唯有勤奋,才能与时俱进。努力吧!用百倍的劳动去耕耘理想,定能收获千倍的希望,创造出不凡的人生价值。
   (2023年11月12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
  

共 39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富有教益的随笔文章。勤劳创造财富,勤劳创造人生,勤劳创造世界美好的生活。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体现人生价值,就应该辛勤劳动不息,奉献自己的能量给社会增添丰富的精神与物质,奋斗终身,才是人生最终目标。文章引经据典,援引名人事迹,结合历史与现实,通过大量列举事实,指出勤劳乃是一座无形的桥梁,它把现实和理想连接起来,人们只有踏着它前进,才能到达灿烂的未来,才能获取人生的幸福。唯有勤奋,才能有所收获;唯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也唯有勤奋,才能与时俱进。努力吧!用百倍的劳动去耕耘理想,定能收获千倍的希望,创造出不凡的人生价值。文章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阐理透彻,很有正面引导意义,令读者产生共鸣。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3-11-11 18:18:58
  欣赏朱老先生随笔。勤劳创造世界,天道酬勤,文章掷地有声,催人奋进。读之热血沸腾,颇受教益。感谢朱老先生,向您致敬!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