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回归】童养媳(散文)

精品 【回归】童养媳(散文) ——我的母亲


作者:胸无大志 白丁,7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1发表时间:2023-11-12 09:35:50
摘要:母亲艰难的一生,让人心痛不已。

【回归】童养媳(散文) 记得哪位伟人说过: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剥削和压迫。母亲在家或外,自小到大,我想她是活在最底层的人之一。祖母指责,父亲歧视,队干部压重活,个别社员及隔家邻居也狗眼看人低似的蔑视小瞧。到我成年后,祖母对母亲仍然随便歪鼻子瞪眼。有了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一般都要安排给母亲。即使不安排,母亲也知道工作迟早放着等她,就自己主动去做。所以,练就了一副无论出门或家里,都很少与人辩论是非,争强好胜。她温顺柔弱,和蔼可亲,对任何领导或身份较高,甚至一起干活的同伴指挥,她都言听计从,不去推诿或拒绝。
   母亲除了除草,背粪,割麦子,上场打碾而外,关于服装裁剪,较可口饭菜的烧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并不是她愚笨或弱智,一是祖母对她疏远、歧视。二是自己没有认真学习的机会。像祖母剪裁领口随便拓一个饭碗,周围用土块勾描一条半圆形曲线,就是说祖母做出的衣服,不是前边下摆上翘,就是后面的衣襟漏风。如此拙劣的手法,母亲都没有掌握其中的要领。
   自从我们四五个兄弟姊妹出生后,缝制一家人衣服的担子,就压在了母亲的肩上。就是说,大家都不能穿着单衣过冬。逼到无可奈何之际,母亲就到村里去请求那些心灵手巧的阿姨帮忙。一两次,阿姨还勉强能替她剪裁,缝制。次数多点,即使别人不托故推辞,自己也不好意思麻烦对方,于是,就只能给人家做重体力活儿兑换。
   有一次,母亲端着一碗大米,看样子是要给谁家送礼。其实,我们地区水源枯竭,没有条件耕种水稻,因而,平常日子里,农民们根本吃不上大米。就是我们家的三四斤,也是单位上给职工过节日的生活津贴。
   妻子觉得奇怪,也不理解母亲怎么随便能拿如此珍贵的物品送人?于是,她就询问道:妈,你拿着大米去干什么?母亲就把拿礼物求人的理由,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妻子玩笑道:那你怎么不把礼物送给我,让我给弟妹们剪裁。
   母亲高兴地说:啊呀,我们家竟然也有了“裁缝师傅”。
   有一天中午,母亲急匆匆的从大门跑进来,去厨房端了一碗剩饭,狼吞虎咽的“三下五除二”就吃得饭碗底儿朝天。妻子见她浑身上下布满了尘土,剩余的饭菜全部吃完后,眼睛还骨碌碌乱转着搜寻其它熟食。妻子“打破沙锅问到底”似地说:“妈,整个上午不见你的人影,我以为出去闲逛,看形势根本不是这样。你好像是在哪里给别人家做活去了。”
   母亲从灶头上的大锅里,找出来的一块玉米面锅塔塔说:“后庄里的你阿姨,数十年一直替我剪裁衣服,今天她家打碾胡麻,我就去帮了一个上午的忙。”
   “帮了忙,竟然连一口饭也没有混上!”妻子当时愤怒地差点吼了起来。
   母亲见儿媳生气,就一边去屋里抱起孙儿,一边希望儿媳理解似地说道:“现在用不着的时候,就不能忘了人家,所以……。”
   “你这一生脚勤手快,从不会亏欠她人的情份。让人生气的是,这家人太不懂规矩!”母亲抱着孙儿在院子里笑嘻嘻地说:“忙完后,她要做饭,可我没有去吃。”
   我后来深思,母亲被别人小瞧或鄙视,有时候是自己太小瞧自己。欠了别人的东西或人情,总要想方设法,甚至加班加点,成双成倍的偿还。母亲不惜力,总认为没有财物,花点功夫,或出点力气又不累人。其实,力气和功夫也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在别人眼里她直不起腰杆的原因。
   生产队时候,每家每户都要上交生猪,说是自愿,其实完全是硬指标。有一年,我家一头较大的猪仔感染了猪肺疫而死亡。
   祖母见扔或埋了可惜,就指挥父亲把死猪儿的喉咙切开,用脚上下踩踏着挤出了一些黑色血液;再端来一两簸箕草木灰撒在猪儿身上。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杀”毒,像屠夫一样用菜刀大卸八块后,一家人才开始食用。
   就是这样的食品,都是祖母一手操办。从切割,到爆炒,到油盐调料的配制及把握火候等。母亲见祖母亲自上了锅灶,就懒得上去合作,祖母也不主动喊她过来学习。
   后来我十二三岁那几年,队里给我们家要分配六七千斤的湿玉米棒子。堆在院里怕淋雨,就全部倒在我们家一间房子大小的脚地上。玉米堆子几乎比土炕的边檐还要高出许多。偌大一堆玉米,必须在当晚睡觉前剥掉包皮,否则,陈放着容易发热或腐烂。
   吃罢饭,父亲背褡着双手,迈着轻盈的脚步,就出去村里几个要好的朋友那里聊天。祖母双膝跪在土炕上,看着母亲和我二人工作期间,还讲一些“陈谷子、烂芝麻”似的家长里短,但她从不出手帮助母亲干活。
   母亲不叹息,不抱怨,也不要求任何人前来帮忙。我虽然替母亲打抱不平,但慑于祖母和父亲的威严,也不敢说三道四。
   母亲懒得和祖母聊天,在我不停地软缠硬磨之下,就给我讲一些关于“后阿娘害先房,公子缠姑娘”之类的故经(故事)。劳动虽是吃苦,但听一些古怪离奇的人物传奇,也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剥玉米劳动强度虽是不大,但工作步骤却比较复杂。从撕破出红樱的那头包衣开始,接着一个手抓紧棒子,像母亲力大点就能直接打开。我人小力单,还要将棒子的根部压在膝盖头上,双手向下用力拉扯,才能剥得干净。待到金黄的玉米颗粒全露出来,才挑拣着留下较粗且牢实的三四块之后,再摘去多余的部分;将脱去包皮而笑嘻嘻的玉米棒子码垛在一起,等待父亲回来后再束成捆。
   父亲好像专门躲避一样,不到我们收工绝不回家。待到娘和我把玉米棒子垒垛一起,脚地下的包皮全部搬出去及地板打扫干净而后,他才慢腾腾地回来束捆。如果父亲来的迟慢,母亲就叫我连接玉米包衣绳索,她自己捆绑。不过,母亲捆绑的没有父亲的那样牢实。所谓扎捆,就是把有剩余包衣的玉米棒子,全部用绳子,十个一把样捆成捆而后上架储藏。
   剥了玉米皮,紧锣密鼓的工作还有,从玉米棒子上挼(剥)玉米粒。这项工作和剥包皮一样,虽是工作强度不大,但一粒粒剥下来,要簸去杂质,又要挑拣秕朽颗粒,又要装袋,其实不比剥玉米皮省力。
   挼干玉米粒比较顺溜。母亲拿着锥子在干玉米棒上引一或两道“线条”。我拿着玉米芯棒,上面横七竖八的胡乱搓揉几下就能顺利完成。一袋玉米,不到一两个小时就能装袋。
   湿玉米和干燥的棒子迥然相异。锥子搭上去,玉米粒就会流出许多奶油样的汁液,伤害后,会损失这一行的十之八九。为了防止浪费,只能用指甲皮竖着一粒粒剥动。剥一行柔软的玉米籽粒,比挼一个干燥的光屁股玉米棒子,还要浪费时间。这样的一袋粮食,要剥到后半夜才能大功告成。
   祖母看着我们工作,高兴时候就叫着我的名字:林木,给我也拿几个。少则七八个,最多十数个,如果太多,就喝斥我立刻停止给她添加。
   有一次,祖母山南海北聊天期间,竟然恶意指责母亲。母亲顶强了她几句。她就立刻溜下炕来,拿着玉米棒子向母亲的身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狠狠抽打。
   我见这一切,也不敢给祖母发火,就横在她们中间,意思是,替母亲挨打。可祖母却侧身避开我,抓住母亲的衣服,不停地撕扯着殴打。我抱住祖母的腰身,使尽了吃奶的力气,才把她推搡到了炕檐跟前。不想,她只一掌,我就失去重心一样,趔趄着把屁股蛋儿,坐在了母亲的怀里。即使这样,我奋不顾身的仍然没有退却。祖母见我横在她们中间不怕挨打,情绪似乎才有点安静。我乘着她迟疑的瞬间,使劲搂抱着硬是把她推上了炕头。
   当时让人百思不解的是,母亲为什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呢?
   我后来询问母亲。母亲说是:这样会打的更加凶狠。祖母骂或打着消了气,就自然会停止。
   那打伤或打残呢?我这样问她。她回答说:那也好,其实打死最好。
   母亲哭了,我也趴在她的怀里哭了!
   母亲这样的态度,最让人痛心疾首。其实,我不敢这样问她:你死了,我们四五个姊妹弟兄怎么办?
   最不能理解的是,母亲当然不能以下犯上,但也没有必要这样被动挨打。既然不能以下犯上,怎么就不去躲避,不去逃跑么?躲避和逃跑是弱或失败者的自由,这样的特权,谁也不能干涉。
   最可恨,最搞不明白的是,平常拄着拐杖,老态龙钟的祖母,发怒时候怎么那么勇猛,那么力大无穷,就那沉重的身体,我抱或推她的时候竟然岿然不动。
   按理说,穷困潦倒的祖母给自己收养儿媳,就应该把她像子女一样看待。然而,从母亲悲惨的遭遇说明,古代童养媳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还真不是歪曲事实。
   (原创首发)

共 31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时光真是离我们不远,作者的母亲是童养媳,作者还能把她如此深情地写出来,可见作者从小与母亲相守相依,耳濡目染的日子是多么沉重。这种生活,不仅培养了作者的善恶之分,也开阔了作者的观察视野。这份文字所提供的社会层断面写真,再次告诉人们:人性的善恶一直存在,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换了一种形态的包装而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远,只要有机会人人都可能作恶,所以,不完美的社会结构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性,从而让人间悲剧以不同的样式重现。作者今天能写下这些文字,是对那时的生活强烈控诉,也呈现了对母亲的深切疼爱。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111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3-11-12 10:06:48
  读大志的文章可以发现他的良心,这一点在当前的文学作品中需要发扬。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2 楼        文友:胸无大志        2023-11-16 09:15:17
  谢谢,南山老师润色。
常平
3 楼        文友:巧眉        2023-11-18 22:05:19
  每次看到作者有关母亲的作品,让我想起那个吃尽人间苦的母亲,我一直认为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能让任何一个人白吃苦,我好希望看到母亲苦尽甘来。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 楼        文友:胸无大志        2023-11-22 09:48:03
  谢谢巧眉老师点评,我也想写一写母亲苦尽甘来,但有时候命运最残酷,最无情,他折磨的就是像母亲这样一生穷困潦倒的人。母亲的一生似乎看不到任何有起色劲头。我正在琢磨下一篇。
常平
5 楼        文友:美蓉        2023-11-28 11:22:30
  那个吃人的社会培养出了恶婆婆。今天的社会风气又培养出了恶媳妇儿,看来是社会造就一切,只有美好的社会才能生成良好的风气,我们为善良的人所受的苦难而心有萋萋,愿您的母亲能安度晚年!祝笔耕不辍,佳品叠出!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