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十月的风骨是雪(散文)
对于冬,造物主自有用意。
斑彩错置的大地,还得一阵子朔风吹,枯草、落叶、飞雪……在这个季节都被唤来,如果没有雪,枯草和落叶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如果说枯草落叶是时光的落幕,那雪就是为这一次落幕注入了眼泪,这眼泪包裹着风骨。
明日既是立冬吧?我问自己,也提醒旁人。
是。啊呀!又是一年的冬天,季节令人惊叹的变换,又一圈子绕到了最后。季节从不何必这个日子,有人说这是涅槃的开始,也对,是要锻造出风骨来。所以,十月,既是金色的收获季,也是风骨酝酿季。
恍惚间如此宁谧,一句多余的语言也没有。
有些不舍,不舍那田野里的庄稼渐次由绿转黄,不忍听雁燕辗转南北为遗留身后的故园发出阵阵无奈悲鸣!尽管,极目瞭望,田坎金黄一片,满满皆是历尽风雨的收获和心悦。但是,为什么不再多几天?那夏的,秋的,一身戎装急匆匆从身边跨过,迈进更遥远的原野。我似乎看见,一个意象中高大的身躯和背影,在一个地方消散,而又从另一个地方快乐崛起。
过往,在生命中穿梭了几十年,岁月情愫带着不落忍的怨艾耐人回味,体感的时间却越来越慢,越来越沉重。大有将之摒弃的念头。
然而,冬天到了,这没什么稀罕,就像一熟人的名字而已。
虽谙熟,却仍让我感到它与往昔的不同。感觉到某种在细节上的,刻意求索而别出心裁的意味……单说那飞雪,盖上赤裸的旷野,悄然间,野外寂静,雪与山联袂,山谷里的树静穆起来,那平地或山坡上乱蓬蓬草的茎叶又一次在季节轮回中款款相遇,深情互拥,一吻成雕。于是,一切的一切被赋予了新的质感与内涵。这是冬天独有的诗意画境。那时的雪原上,皑皑一色,净洁如新。远望,白茫茫辽阔无际,好像不经意弄出了忧伤,在这雪地里一扫而光痊愈了。
心因此而敞亮了。冬之花,一年四季中自然珍贵的馈赠与滋补。
但我,偏爱听雪。爱那寂静中只一种有灵魂的声响,它是那么地不一般,不一样,让人怦然心动,又令我长久陷入深思。
最能体现风骨的十月在东北,他们有的开始窝在屋子里,任风雪包裹着暖,如果风雪没有风骨的力量,怎么能包裹住哪一屋一屋的暖呢。
把思绪拉回。在万籁俱寂中,伫立窗口,且听日暮时分落雪。
或许,那个时候我刚巧在村里,在旧土房的小窗前,怀揣坠坠的心思,被雪拥抱在这里。
鸟儿飞回栖身的巢穴。
风一阵紧似一阵扯动斗篷似的阴云。
在遥远的天边,夕阳余晖敛在深山背后。
那牛啊,羊啊,日复一日,沿着既定的老路回到棚圈,吆喝声即将凝息。
鸡、狗,吃过它们的晚餐,静等着什么……似乎无可预知的野外,在变幻莫测的天宇下,在那无痕的密云中包裹和酝酿。
村中老人,在马上亮灯的时分,暮色使他们心生倦怠,两眼迷迷瞪瞪似在瞌睡……这时间,拨开云团,从月亮底那一大片云图中纷繁落下,像月宫的玉兔把月桂摇了,人间便落了玉一样的雪。
雪来啦!
我的耳朵,似乎也长着一双眼睛,这和那不一样,它可以在想象中看见另一个虚拟的缤纷世界,能隔着远看见十月月亮上广寒宫日子的清淡与落寞,嫦娥相思,桂花凋零,宛若落雪。
我屏住呼吸,听玉殒声响。
如沙,如粉。从万米的高空夜幕一路追随伴着歌舞。
那落地的呢喃,深情而细腻。那是挣脱镣铐扑打泥土的破涕。是怀念。
窗外,院子里,村庄,山野和无垠的地平线,袒露胸怀的朴素大地是如此渴望,在这渴望中,毕竟要缔造一段冰雪奇缘。心,狂跳着,羞涩如含苞欲放的花儿,在夜的苍莽中揞揜。
簌簌的,又有吧嗒吧嗒的滴落声,那双呵护的手,带着春天般的温暖张开,将初雪儿融成一滴一滴的水。
化作飞溅的珠泪,听来,轻柔而难过。
雪大了。小土房周围满满的。
云,像只巨大的漏斗,任精灵洒落。
天空像艘更大的船,在结了冰的蓝色河面上,倾覆了数不清的珊瑚翡翠在人间的田野里。
再听不见那水滴,许是冷了!那雪,渐渐地,轻轻柔柔地堆起来。
一团团的,像打开的绒伞,继续落着。
顷刻间,世界从上至下,从里到外,被纯洁的白色埋了。
夜晚,失却了原本的颜色,发着银白耀眼的光芒,始终被一种飒飒的声响贯穿着。
人间变得无暇,成了最纯洁的宝地……
还有一种意境。落雪有声。更明显的声音是踏雪有声。簌簌而落,学的骨骼发出碎裂的声音,但没有痛苦,只有落地的释然,似乎大地就是为了医治雪的,雪所以来。踏雪,雪的风骨,被踏碎了,甘愿的,连雪都喜欢倾听自己碎裂的声音,因为雪懂得碎了之后,就是一个春天的炸响。
春是雪的风骨堆叠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