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苕窖(散文)

精品 【晓荷·暖】苕窖(散文)


作者:陌小雨 进士,6080.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03发表时间:2023-11-14 19:07:15

【晓荷·暖】苕窖(散文) 苕窖对许多农村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农民用来储存粮食的地窖。虽然名为苕窖,有时却也拿它来储藏着其它粮食,比如土豆、南瓜,萝卜等。不过苕窖主要还是用来存放番薯的地方,番薯产量高,有时地里收成好,能装到苕窖口。
   一想起苕窖,就想到当初在斜坡村的那些快乐的日子。那时是多么的无忧无虑,过着很知足的生活,不会像现在一样,对什么都充满了欲望!
   苕窖是挖在离家近的地方,方便存取。通常是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苕窖对土质要求很高,最好是挖在那种黄颜色的土层里。黄土粘性高,结实保暖,不容易发生渗漏。还有黄土中富含黏土,在所有土层中是最不容易坍塌的一种地质结构。就如在北方的窑洞,农民都是选择在有厚黄土层处开挖,以避免土质疏松带来的安全隐患。再一个,黄土层里的石头较少,多是一些软性红石,能节省许多体力和缩短工期。在西北偏僻的山村,许多农民砌房子也多用这种土质,还有以前工厂里的砖瓦烧制,也是用这种土材。
   我们那的苕窖和许多地方不同,形状和大肚皮青花瓷很像。从窖口到窖底大约有三四米深,全身光溜溜的,窖壁很光滑,能装很多东西。窖口是用杉木树皮编制的四方形盖子,能遮挡雨水淋入。不仅如此,在窖口周围还有四条长方形青石板横卧在旁边,将地势拔高了几公分,这样路边流经的雨水就不容易倒灌进去浸坏里边的农产品。每一个苕窖,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勤劳人民雕琢的艺术品。苕窖,就这样静静地卧立在乡村里,为着老百姓默默地付出着自己的光和热。
   每到秋季丰收的时候,我家都会去地里将番薯挖回来,将一担担个大饱满的番薯放到苕窖里储存起来,以备平时使用。番薯被挑到苕窖口旁时,得借用木钩一担一担地吊到窖底。若直接从窖口倾倒下去,这么高的距离会让许多番薯摔破皮甚至开裂,去不了多久就会生霉腐烂。我们那挑番薯都用大撮箕挑,撮箕上有竹子做的挑架,是一根粗大的竹子破开一半,中间用火烧软拧成麻花状,再分别固定在三个不同位置分别受力。挑番薯回来时,也得将番薯藤一并挑回家,那可是猪的好饲料。番薯藤都是装在番薯上边,一直装到架顶,留一点缝隙穿过扁担即可。吊装番薯撮箕下去的时候,得将番薯藤拿出来再吊,番薯藤不像番薯那样怕冷需要保暖,给猪煮一顿就解决了。农村大撮箕屁股后边都有一个竹制吊绳,是用来倾倒东西时使用的装置。在倾倒撮箕里的番薯时,只需用木钩钩住竹吊绳轻轻一拉,番薯就一个个地滚落了出来,欢快地跑向苕窖里的每个角落。我们家的番薯产量高,每年都能装到苕窖口。
   番薯又名红薯,也叫苕,主要是拿来喂猪的。当然人也会吃。特别是主粮大米不够吃的时候,就得掺和着番薯一起煮,填补粮食的短缺。我们那种植的番薯有三个品种,红红薯、白红薯,紫红薯。红红薯可以生吃,味甜。紫红薯可以蒸煮,也可以烧烤。紫红薯肉质好,经过烧烤,味道软糯香甜。不过紫红薯相对于其它品种,个头就要小许多,一般家里种得少,主要是给人吃。在三种红薯中,白红薯产量最高,味道生吃不如红红薯,蒸煮烧烤比不过紫红薯,是猪的主要食源。
   我们斜坡村家家户户都养得有猪,对番薯的需求量很大。但也不是每顿都给猪吃番薯,这样根本经不起消耗,也填不饱猪的大肚皮。番薯主要作用是给猪补充营养,让它长得快一点。所以,为了喂猪,就得每隔几天去一趟苕窖取番薯,以满足猪的那张大嘴巴。取番薯时,刚开始不用梯子,直接跳下去就可以,距离不是很高。可随着番薯的消耗,量也在肉眼可见地沉了下去。等到番薯堆消耗超过一个人的距离时,就得把人吊下去装。通常这种情况都是我和父亲去做,我抓住木钩,父亲慢慢将我放下去,再放两个箩筐下来。装满番薯后,父亲又一个一个地将箩筐吊上去。当然父亲也会将我吊上去,我可是他的宝贝儿子,总不能扔在苕窖里过夜。等番薯堆中间见底的时候,就可以用到木梯子了。木梯就是一根木头,在木头上边每隔三十公分砍上一个台阶,一根木梯就做好了。有木梯的时候,就只需要一个人去取番薯。不过父亲每次去取番薯时,我都会跟在其后,看着他忙忙碌碌,陪他聊天。
   去苕窖里取番薯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番薯快要见底的时候,距离有点高,会摔伤人。最重要的是苕窖窖口有杉木树皮覆盖,里边空气不怎么流通,会缺乏氧气。以前就有村民因缺氧而晕倒在苕窖里过,要不是其他村民发现得快,估计他早就去见阎王了。通常我和父亲去取番薯时,都会让苕窖口敞开一阵再下去,这样空气中的氧气就会下沉到苕窖里。
   挖一口苕窖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首先得确定地方可不可以挖,看看土层是不是黄泥地。挖苕窖前得举行一个祭祀,这是千百年来斜坡村的一项重要仪式。得请风水师,让他看看这地方能不能挖,如果他说不能挖,就得移选其它位置。请风水师不仅要好酒好菜招待,还得给他封红包,买一包烟。红包是用一块红布层层包裹着,不像现在那么发达,可以用一个纸片代替。
   风水师将位置确定好后,村民就开始开挖,用锄头一点一点地往外刨土。其实挖苕窖也有一个窍门,如果你的烟酒菜红包到位,你挖苕窖的地方就会好挖许多,不会像有些村民尽挖到石头。挖苕窖需要用到许多工具,锄头、大撮箕、钢钎,木钩等。苕窖挖出来大致形状后,就要修正窖壁,让它光滑得没有石头颗粒。修整窖壁最好的工具就是大木锤,一锤一锤地将土锤结实,锤圆滑。而对于窖底,得铺上一层油纸薄膜,再在上边铺上土,用木锤敲牢实。以前古时候没有油纸薄膜,就用木炭垫在下边,再铺上木板,然后再覆土敲结实。做完这一切后,还得在苕窖里烧稻草,让苕窖烤干燥,去除掉里边的湿气。如果稻草不够,就用山上的干木材放到里边烧,直到苕窖彻底干透为止。
   苕窖处在寨子里,也是一个安全隐患。有些农户为了图方便,盖子往往做得不是很扎实,就铺了几张树皮上去,承载不了什么重量。平时村里不止是牛羊路过,屁大点的小孩也会在旁边玩耍。有时牛走在废弃的苕窖上,或者不结实的苕窖上,会一脚踏空掉下去。牛掉下去可是件大事,弄不好会摔断牛腿,这将给家庭带来莫大的损失。而牛一旦摔断腿,就意味着它不能再继续耕作,只能沦为屠宰场的肉类。一头牛对于农村来说,是家里最值钱的财富,轻易不敢让它受伤。小孩子掉下去还好,身子骨轻,基本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不过最怕的是掉到里边没有什么氧气的苕窖里,这可是最危险的事情。不过住户都在周边,只要用力喊,大人都能及时赶到。除了有时大人都出去务工了,小孩就凶多吉少。不过村里小孩基本都是几个在一起玩,一个人掉下去了,另外的几个人就会找来木钩,将他拉上来。我小的时候,也见过玩伴掉下去过,不过都被我用木钩拉了上来。农村孩子天生力气就比较大,几个小孩拉一个小孩没啥问题。如果年龄太小的,就只能听天由命,祈祷奇迹出现。
   苕窖承载了农民的许多使命,让农民有了放东西的地方。不过苕窖每年都要维护一次,就是在番薯快要用尽秋收在即时,得给苕窖里生一盆火,让苕窖里更干燥一点,这样有利于新番薯储存,不会因为潮湿而腐烂。火盆里大都是使用木炭,如果没有木炭,就用火种烘烤。烘烤过后的苕窖也得开窗透气,让里边的二氧化碳跑出来,不然人下去就危险了。
   我们家的苕窖是后面开挖的,之前那个老苕窖因为渗水就废弃不用。新苕窖很漂亮,比其它村户的好用多了。苕窖有时会因为个别番薯生霉腐烂而气味难闻,这时就得下去寻找,将那个腐烂的番薯丢掉。以前在那个老苕窖时,父亲就没少干过这事,有时我也会下去寻找,处理掉坏了的番薯。新苕窖就不一样了,有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常年处在太阳光底下,被烘烤得干透无比。
   如今几十年过去,我家已经不在斜坡村住了,那口苕窖也不知荒废成什么样了,是否依然如当初一样有着旺盛的烟火气息,里边干滑爽透,有人打理?随着村人越走越多,不免心生悲凉,以前熙熙攘攘的村落仿佛变得越来越安静。父亲常说,想回到斜坡村去,去看看那里的土地,然后将苕窖装得满满当当的,让谷仓也丰满起来,一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只是如今这念想也只能在口中说说,农村那栋破旧的房子已经不能再住人。对于父亲的执着我很理解,年纪大了,农村人都有一种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无论走多远,最终都还是想回到出生的地方,然后埋在那里,和祖祖辈辈一样,世世代代都守着那片土地。如今我的年纪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了父亲的想法,想回到斜坡村去,去看看那口苕窖,是否依然如初……
   回想起这一生在城市里的摸爬滚打,还是很留恋待在农村的那些日子。那时多舒畅,没有像现在的压力那么大,成日奔波劳累,还有许多苦恼。在农村,只需吃饱穿暖,就能将日子过下去。只是想想,如果再回去,不知那口苕窖是否还能认得出我!也许苕窖已经不在了,被填充了许多岁月的沉积。
   但总有一天,我想回去,去把自己的人生再走一遍,去把家里都整理得干干净净,让它恢复原来的样子,像手机恢复出厂值一样。也许吧!也许有一天,那口苕窖会光彩夺目,会生出一片阳光,照耀着余生的温暖……
  

共 35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红薯,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食品,特别是烤红薯应该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美食。在物质匮乏生活艰难的年代,红薯曾经成为功臣,解决了许多人的温饱和饥饿问题。作者文中详细讲叙了红薯的贮藏方法是用红薯窖保存。然后详细的描写了红薯窖的选址、开挖以及保存取用过程。红薯普通、高产,既可作为人类的口粮,又是养猪的极佳饲料。其中红薯藤也是非常好的饲料。作为生存艰难时期,红薯发挥的作用可谓巨大,而为了保存它所付出的劳动过程同样令人难忘。随着时光流逝,今昔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遥远的乡土,曾经苦难的生活,与红薯窖有关的一切人和事都成为回忆,这些在艰难岁月里留下记忆却是永生难忘。作者用极其朴素的语言再现了传统农耕时代人们对物质收获保存的虔敬之心。而这也恰恰说明,越是苦难的生活越是能够让人懂得珍惜,知道感恩,通过辛勤的劳动所获得的满足和快乐是何等的简单纯粹。生活不是获得越多越快乐,而是懂得什么是快乐的本源才能够真正快乐。感谢小雨老师的精彩分享,力荐共赏。【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15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3-11-14 19:10:55
  苦难的生活虽然并不值得歌颂,可是苦难生活中所阐释的生活的本质永远值得缅怀、追忆!
回复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1-14 19:25:25
  感谢萧老师的精彩按编,按编真好,敬茶敬茶!
2 楼        文友:何叶        2023-11-15 20:11:30
  恭喜精品!小雨加油!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1-15 20:27:54
  感谢社长鼓励,敬茶敬茶!
3 楼        文友:萧垦        2023-11-15 21:37:35
  祝贺小雨老师,精品点赞,继续加油。
回复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1-15 22:43:31
  谢谢老师来访,问好老师,敬茶敬茶!
4 楼        文友:阔以        2023-11-15 21:54:06
  恭喜小雨老师斩获精品!
智慧到彼岸
回复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1-15 22:43:52
  感谢老师来访,问好老师,敬茶敬茶!
5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3-11-15 22:59:30
  恭喜小雨老师美文精品
6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11-16 06:39:13
  恭喜小雨获得精品!
7 楼        文友:竹伞行客        2023-11-16 11:24:01
  小雨老师用如此深情的笔调,将浓浓的乡土气息,缓缓道来,引人入胜,小时候的生活虽苦也甜,留住乡愁,回忆也是一种美好,佩服才情。精彩好文,劲赏之!!!
回复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1-17 11:43:07
  感谢老师精彩点评,问好敬茶!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