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钱江大桥(散文)
1988年11月,因为厂里要上新设备,我带队去杭州学习和培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虽然我16岁就去过苏州,但直到30岁才第一次去杭州,真是不好意思。
杭州好玩的地方很多,但我们只能用休息日和培训下课以后的时间跑跑。
第一天,我和两个徒弟乘早班车赶到杭州,报到入住后,就赶往钱塘江边,打算先看钱塘江大桥和六和塔,然后沿九溪十八涧直扑龙井村。
我最早知道钱塘江大桥是因为蔡永祥。读小学时,很多课文讲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
1966年10月10日凌晨2点43分,由南昌开往北京的764次列车向钱塘江大桥驶来。正在大桥执勤的大桥守卫战士蔡永祥借着列车的灯光突然发现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蔡永祥冲上铁轨把大木头掀出了铁道。蔡永祥用年轻的生命让钱塘江大桥躲过一劫。
钱塘江大桥从建造伊始就命运多舛,1966年的那根木头只是其中的一个插曲。
看看钱塘江桥的流水帐吧。
民国23年(1934)8月8日,钱塘江桥开始动工兴建;11月11日,钱塘江桥举行开工典礼。
民国26年(1937)8月14日,建设中的钱塘江桥遭遇到侵华日军空袭;9月26日,铁路桥通车;11月17日,公路桥通车;12月23日,茅以升接到密令,对钱塘江桥实施爆破,只留下残存的桥墩。
民国33年(1944)10月,日军修通铁路桥,但公路桥未修复。
民国36年(1947)3月,钱塘江桥临时通车。
民国37年(1948)5月,在茅以升的主持下,成功修复钱塘江桥。
民国38年(1949)5月3日,往南撤退的国民党工兵部队炸毁了钱塘江桥铁路桥的部分铁轨。
1950年4月,钱塘江大桥临时修复。
1953年9月,大桥六号墩修复,从此钱塘江大桥全面修复完工。
1954年3月,钱塘江大桥恢复使用。
钱塘江大桥北岸桥堍的月轮山上,有一座著名宝塔,名曰六和,取佛经“六和敬”之意。
登上宝塔,南眺钱江,一条巨龙越江而去,和煦的江风迎面而来。江水滔滔,流逝了无数春秋。一桥飞架,见证了民族的磨难和振兴。
印象中有一张六和塔和钱塘江桥同框的照片,一度还是杭州风景夫人名片。我也想去拍一张与桥和塔合影留念。但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拍摄地点。
钱塘江桥建成之后,总工程师罗英曾对茅以升说,你看“钱塘江桥”四个字的偏旁。茅以升一看,会心地一笑。原来这四字的偏旁分别是金、土、水、木,独缺一火。
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下令炸毁自己亲手设计和建造的钱塘江桥。炸桥时,茅以升说:“现在火来了,桥却被毁了。”
后来很多人试图去对“钱塘江桥,五行缺火”这个对子。“钱塘江”是专用名词,加上“桥”字,四个字含有五行中的四个元素的偏旁。很多对联,大多关注偏旁,而忽略了“钱塘江”是个专用名词。
我本人尝试对了一下:
钱塘江桥,五行缺火
土圣寺塔,四字皆土
土圣寺是山西原平的一座古寺,始建于唐朝,寺内有万佛塔。对联中的“圣”字繁体作“聖”,底下为“壬”字底下一横长于中间一横,读作“tǐng”,部首归在土部。无论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此联都属于工整。好是好,但总觉得有文人卖弄文字的脂粉气。
我忽然想起,钱塘江桥现在被称为“钱塘江大桥”,其中的“大”字形似火,有五行属火,这样“钱塘江大桥”的五个字就五行圆满了。
早年看过南斯拉夫电影《桥》,讲的是游击队历经艰难困苦,终于炸毁了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经的桥梁。每座桥梁都有自己的心脏——桥梁的中心平衡点。找到了桥梁的心脏,就可以用很少的炸药炸毁桥梁。影片一开始,游击队就想方设法从盖世太保手中解救建桥的工程师,并在工程师的帮助下,炸毁桥梁。
电影《桥》当中的那座大桥真实存在,名叫塔拉河峡谷大桥。桥头立有纪念碑,纪念那位自己建桥又亲手炸桥的工程师约科维奇。
约科维奇的桥一建一炸一修,茅以升的钱塘江桥要比约科维奇的桥多一轮,一建一炸一修,然后又被炸,又修复。
现在的钱塘江大桥已逐渐卸下了交通运输枢纽的重担,和六和塔一起,成为钱塘江上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