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又到玉米丰收时(散文)
一
金秋十月,禾谷熟,北方大地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田野里,一棵棵玉米秆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有的已经露出金黄金黄的玉米粒,颗颗饱满,就像黄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秋风吹过,金浪翻滚,玉米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提醒人们秋收季节已经到来。
玉米丰收的景象令人欣喜。但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眼看着成熟的玉米还没有收获,心里很着急。再加之那片玉米地前面种了一半的黄花菜,玉米收割机根本无法近前,只能靠人力收获了。于是我和哥哥、二姐相约一起,趁国庆节放假回家之际,顺便帮父母收玉米。
吃过早饭,我们匆匆收拾完毕,然后直奔玉米地。母亲虽年过七旬,但她依然精神矍铄,脚下生风,走在最前面。
硕大的玉米棒子,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分工合作,母亲负责砍倒玉米秆,我和哥哥、二姐负责掰玉米棒。哥哥性子急,力气大,他一把抓起玉米杆子,就开始掰起玉米,咔嚓几声,一个个玉米棒应声落地。
我们几个要数二姐干活最麻利,她占的行数也最多,掰得最快。只见她两手齐用力,像传接力棒似的,左右开弓。只听一阵“咔咔”声,玉米棒子像下冰雹似的被扔在地上,不一会儿,汗水顺着二姐的脸颊滚落下来,她也顾不得擦一下。
二
看着二姐不断晃动的身影,我的眼前浮现出小时候秋收的情景: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像蒸笼似的,我们一家人钻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忙着掰玉米。
那时母亲经常打头阵,她机智灵活,动作娴熟,干活速度快。玉米棒子接二连三被丢在地上,却看不见母亲的影子,原来她早已跑到前面去了。等她到达地头,额前已全是汗珠,衣服也被汗水浸湿,可她顾不得歇一会儿,又立即返回来接我和哥哥了。我和哥哥像遇见了大救星,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只有二姐,还在默默坚持,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脚步。
等母亲跟我和哥哥会合后,我们又开始追赶二姐和父亲来……我们几个你追我赶,互相帮忙,齐心协力。一上午时间,终于将两亩地的玉米全部掰完了。看着家人一个个都忙成了大花脸,我忍不住笑起来。
“哥,你就像黑猫警长。”我调侃着说。“二姐,你就像个大花猫。”我又止不住说。“那你像啥?”他俩异口同声地问。“像个小仙女。”我捂嘴偷笑。他们也跟着笑起来,连一旁拉车的父母也跟着笑起来。
“你就臭美吧!我看你就像咱家的小花狗。”哥哥笑着跑开了。我顺手折下一根玉米杆,跑着撵哥哥去了。玉米地里,只听见我们哥俩相互追赶打闹的声音。玩累了,我们就折下一根青玉米杆,像啃甘蔗似的,吮吸着玉米杆里面甜甜的汁水,感觉比甘蔗吃起来还过瘾。
我沉浸在遐想中,禁不住咂咂嘴,似乎嘴里还带着甜味,哥哥已经快马加鞭赶上来了。只见他一手握住一个玉米棒子,用力一拧,玉米棒子就顺从地从秸秆上脱落,他另一只手也不闲着,早已抓住了另一个,顺势一带,棒杆立刻分离。那些玉米棒,像是开会似的聚拢在一起。
我掰了一会,累得腰酸背痛,脖子和脸被玉米叶子划得生疼。再加之汗水渗出,裸露的皮肤如被马蜂蜇过似的钻心疼。我像霜打了的茄子,精神萎靡,踯躅不前。虽然哥哥和二姐给我只留了两行,可我还是远远地落在后面,像蜗牛似的慢慢挪动。二姐此时已经掰到地头了,她又开始返回来接我和哥哥了。
再看看母亲,用力挥舞着镢头。那些排列整齐的玉米秆,齐刷刷倒下。母亲虽然年过花甲,但干起活来劲头不减当年。
母亲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记得有一年,我们家种了五六亩玉米,全靠父母俩人掰完。那满满一蛇皮袋玉米,母亲扛起就走。那时装玉米的工具只有架子车,母亲将装满玉米的袋子扛在车上,等车装满后,又驾辕拉着,父亲在后面掀着。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力大无比,简直就像个超人,没有什么活能难倒她。
现如今,母亲干起活来还是那样利索,但自从去年发生了那场意外,母亲身体已大不如从前。镢头舞上舞下,母亲似乎有些疲惫,身体渐渐失去了平衡,一镢头抡下去也砍不倒一棵玉米杆,还要再来一下。
她的额头上布满汗珠,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脸颊滑落,母亲喘着粗气,砍倒几棵玉米杆后,就要用拳头捶一下腰。近几年,母亲腰疼的毛病经常复发,尤其天阴下雨或是干特别累的活,腰部就会疼痛难忍。虽然我们给母亲买了好多药,但时好时坏,让人心疼不已。
看到母亲累成那个样子,我赶紧夺过母亲手里的镢头,二姐也跨上前一步,扶着母亲坐在地头休息。哥哥也赶忙从三轮车上拿出一瓶水递给母亲。母亲望着我们几个,欣慰地笑了。母亲用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干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虽然苦点累点,但劳动中能让人体验到生活的不易,也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炎热的阳光照射在我们的身上,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衫。玉米叶子划伤了我们的手臂,但我们毫无怨言,仍然坚持着。
三
今年的玉米吸足了养分,长势良好,秸秆粗壮,玉米棒咧开嘴,笑得是那样甜,露出一排排金黄的“牙齿”,好像在向人们展示丰收的果实。
那一个个如棒槌似的玉米,仿佛承载着父母辛勤劳动的汗水。他们夏天将一颗颗玉米种子种在地里,耐心等待着它们出土、发芽、长大。给它们浇水、施肥、打药、锄草,每一项劳动对于父母来说都是那么的艰辛。浇水时,若是赶到后半夜,漆黑的夜晚没有一丝光亮,他们每人头顶一盏矿灯,一个在地的这头守候,另一个在地那头查看,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疏忽,水就会决口,流进沟里,或流到大路上。
父亲腿脚不好,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但他也顾不得疼,爬起来继续给玉米浇水。
打农药更是累人,父亲走路摇摇晃晃的,更别说背药机子打药了。这些重活累活往往会落在母亲的肩上。母亲身单力薄,背起药机子摇摇欲坠,仿佛一阵风都能将她吹倒。但她坚持不懈,直到打完为止。
尤其以前给玉米除草,他们总是趁着大热天去地里,常常累得汗流浃背。我有些不解,为什么他们要顶着太阳去锄草,母亲说天气越热,草才会被太阳晒蔫、枯死,否则,草生命力顽强,稍微挨着地皮,还会继续生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她必须将它们斩草除根,玉米才能茁壮成长。为了消灭杂草,他们只有顶着毒辣太阳锄地,哪怕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
玉米之所以长势这么良好,与父母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有苦才有甜,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慢慢地我们开始懂得:劳动最光荣。虽然苦点累点,但看到自己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很欣慰也很自豪,也最有意义。
四
经过几个小时的劳作,我们终于完成了掰玉米的任务。虽然疲惫不堪,但看到满满一大车玉米,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哥哥和二姐出于对我的疼爱,说啥也不让我背玉米袋子,只是让我捡拾遗留在地里的玉米。看着他们背着沉重的玉米袋子,弯着腰,一步一步地向三轮车走去,我的眼睛湿润了。
就在去年,母亲住院期间,哥哥和二姐在医院照看母亲。我一个人连掰带背又带拉将玉米运回家,当时累得我倒在沙发上就睡着了。父亲每次提及去年掰玉米的事,就心疼我的辛苦付出。
人心齐,泰山移,今年玉米大丰收,天黑时,我们终于把地里所有玉米拉回了家。看着一天的劳动成果,堆积如山的玉米静静地躺在院子的墙根处,我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喜悦之情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父亲边剥玉米边说:“今天多亏你们帮忙掰玉米,要不我们老两口不知要掰到何时?”
“以后就别种了,太累人。你们年纪慢慢大了,也该享受享受了,别太劳累了。”二姐接着说。
“好,明年就不种了。”父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晚饭后,月亮渐渐升起来了,月华如水,照亮了院子。我和家人们一边剥玉米,一边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温馨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次帮父母收玉米,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亲情的可贵,学会了坚强与忍耐,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力量。以后,我要帮父母多干农活,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幸福安度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