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世相】龙潜福地(征文·散文)
天空湛蓝,有几朵白云漂浮着,飞檐斗拱的五彩琉璃牌坊,矗立在一片金黄中,恢弘,壮观,美得让人窒息。
走过“寰海尊亲”牌坊,回头一望,反面写着“群生仁寿”,向前走,对面也是一个牌坊,两面分别写着“十地圆通”“福地金沙”,随人流向左拐,走过检票口,又是一个牌坊,两面各写着“慈隆宝叶”“四衢净辟”。原来,我走进了雍和宫的牌坊院。雍和宫有七进院,牌坊院是一进院。
走出牌坊院,是一条笔直的大路,也叫辇道,这条大道直通昭泰门,两边的银杏树高大繁茂遮阴。当年,这条大道,只有皇上能走,普通人是不能走的。今天,游客也能从辇道走,是不是与皇上平起平坐了?
摘掉墨镜,合上太阳伞,拢龙头发,整理下衣衫,我走上了辇道。银杏树黄灿灿的,在秋阳下闪着金光。蓝天,黄叶,红墙,这是怎样的壮美。
远远望过去,昭泰门右侧人潮涌动,走近才知,是游客在排队,长长的队伍转了好几道弯。
这么多人排队,要等多久才能进到雍和宫里?在网上预约参观票时,约了两次才约上,走到门口,又排队买门票,怎么到了这里还要排队啊?
我走上前询问,原来是排队领香火,雍和宫免费送香火。再望昭泰门,虽然人来人往,却可以长驱直入。
走进昭泰门,就是雍和宫的门院,一股香火的味道扑面而来。走过钟楼,走过东八角碑厅,就是雍和门殿了,也叫天王殿。
天王殿前人满为患,烟雾缭绕。大多为年轻人,有男有女,他们手捧香火,站在香炉前,虔诚地弯下腰叩拜,一拜、 再拜、三拜,然后直起腰,恭恭敬敬地把香火插进香炉中。据说,雍和宫求姻缘和子嗣最灵验。
红墙黄瓦,烟雾袅袅升腾,给如画的秋色增加了些许的仙气,让人恍惚来到了仙境。可游人太多,嘈杂声不绝于耳,我东让西躲,站也没地方站,唯恐碰上香火,烧伤了自己,根本无发走上前去。国庆长假都结束了,还这么多人。我转过身,无奈地退出人群,站在外围。
我去参观鼓楼,参观西八角碑厅,还排队转了转经筒,然后,就站在台阶旁休息。
坐在台阶上的多为白发老人,在他们之间,一位穿着袈裟的僧侣,格外引人注意。他二十岁左右,脸上白净,嘴边一圈黑色绒毛,披着红色袈裟,正望着天王殿出神。我先生问他,能不能与你合影?他笑着点头。我先生坐在他旁边,我给他们拍了一张合影。
年轻的僧侣,红色的袈裟,阳光的微笑,清澈的眼神,无忧无虑的,是多么的美好。
以往看到年轻僧侣,心中不免感慨,大好的年华,都在寺院度过了,也许是一辈子都要在寺院里度过,可惜啊可惜!而今天,我竟为他感到高兴,不用为失业发愁,不用为吃喝发愁,不用为养育孩子劳心劳力,又呆在“龙潜福地”,是个幸福的人。
雍和宫前身是王府,是雍亲王的府邸。雍正做了皇帝,就把这座宫殿改成了行宫,称为雍和宫。乾隆皇帝,也就是弘历出生于此,也成长于此。雍和宫走出两位皇帝,实则不一般,是“龙潜福地”。
弘历做了皇帝,就把雍和宫改成了喇叭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皇家御用寺院,国家最高级别的寺院,掌管着全国藏传佛教事务,是寺庙中的高大上。三个牌坊上的字,都是弘历的手书,可见,乾隆皇帝对雍和宫的重视。
雍和宫气势宏伟,带着帝王的气韵,一般寺庙里有的,这里都有,诸如天王殿,钟楼,鼓楼,讲经堂,密宗殿,等等。可与一般寺院不同的是。一般寺院或是汉传佛教,或是藏传佛教,都是专一的流派,而雍和宫既有汉传佛教,也有藏传佛教,是两大流派的融合。
雍和门殿,也就是天王殿,里面有大肚子弥勒佛,转经筒,雍和宫大殿前,有个铜铸的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
对于藏传佛教寺院,我并不陌生,四年前,曾参观过拉卜楞寺。
那年七月,我从兰州坐车去甘南夏河县,一路上,春光无限,如茵的草原上,盛开着油菜花,路边盛开着五颜六色的格桑花,让人惊奇,也让人欣喜。流火的七月,古城炙热难忍,热浪滚滚,整日呆在空调房里,这里却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怎不让人欢喜呢。
拉卜楞寺占地面积大,三面是草地,远处是连绵的群山,笼罩着雾霭,门前有条河,河水在汩汩地流淌。
走进寺院大门,是一排彩色的传经筒,人们边走边转。再往前走,一股酥油味就扑鼻而来了,还夹杂着燃烧松枝的噼啪声,再走过一座座土坯小院,才到了大经堂。寺院里,有许多披着袈裟的僧侣,有步伐蹒跚的老人,也有抱在怀中的孩子,他们都一脸虔诚,目不斜视,脚步坚定。
拉卜楞寺是我国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最高活佛的府邸,珍藏着一万多件的民族文物,还有佛教艺术品,这些宝贝,都制作精致,色泽鲜艳,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让人赏心悦目。特别是美丽的酥油灯,别具一格,让人爱不释手。
在拉卜楞寺,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那些白发阿妈,她们一脸疲惫,脚步蹒跚,却目光虔诚,有的在颤颤巍巍地转经筒,有的匐匍在地,磕着等身长头,一点点地向前。
从拉卜楞寺出来,我不再认为烧香是迷信,那是一种信仰。
信仰,是驱散黑夜的光,是苦难生活的期望,是去除病痛的灵丹妙药。
信仰,不但能约束人,给人力量,让人放下身心的重担,还能让人坚强地活下去。
西安的广仁寺,也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坐落在明城墙下,距离我家2.4公里,公交车两站路,疫情之前,我却从未进去过。
站在明城墙下,望着广仁寺的红墙、黄瓦,以及飞檐斗拱的庙宇,有种站在紫禁城下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让许多摄影师青睐。他们扛着三脚架,挎着照相机,拿着补光板,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领着穿着汉服、或穿着婚纱的一对对新人,来到明城墙下,广仁寺的墙外,拍摄婚纱照。为此,广仁寺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我也去过几次,是拍生活照。印象中,广仁寺大门总是关着,挺神秘的。
去年的一天,从广仁寺门口过,见大门敞开,烟雾袅袅,就和朋友走了进去。
一进门,院子里的五色彩条,使我恍惚来到了藏区。寺院深藏闹市,没有发展的余地,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般寺院有的,它全有,一般寺院没有的,它也有。它是我国唯一的绿度母主道场,唯一的精品千佛殿,是文成公主在长安的奉地,是陕西唯一一座藏传格鲁派寺院。
广仁寺建于1705年,是由康熙西巡陕西时,特命修建的。广仁寺是个驿站,是大喇嘛进京路过的行宫,是他们歇脚的地方。
寺院里烟雾弥漫,人头攒动,香火及其旺盛。各个殿门口,都涌满了人。据说,广仁寺祈求平安最灵验。
疫情过后,广仁寺一夜之间火了起来。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家人的平安了。我也想上前烧柱香,为家人祈福,却不好意思,怕朋友笑话。
那天在雍和宫,我们从天王殿旁走到讲经堂,雍和宫殿前还是人满为患,烟雾升腾,无法上前,只好继续向后走,走到永佑殿,法论殿,一直走到万福楼,都是烟雾缭绕着。
万福楼是雍和宫最大的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主色调为红色与金色,宫廷的颜色。据说,万福楼里供奉了一万多尊佛像,还有一个巨大的弥勒菩萨雕像,可我进不去。
万福楼,也叫万福阁、大佛楼。这座楼高大宏伟,三层高,由一个主楼和两边的副楼组成。主楼的两边,在第三层用长廊各连接了一个副楼,是歇山顶重楼式建筑,我第一次见。
走出昭泰门时,左侧又有许多人在排队,是在买手串开光。
雍和宫人太多,吵吵嚷嚷的,无法静下心来游览,大殿我几乎都没进去,也没看到什么,挺遗憾的。
可让我震撼的是,雍和宫的华丽与壮观,让我感动的是,香客们的虔诚,使我对烧香拜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烧香拜佛,无非是要寄予自己的期望,把自己的重担交付给神,让精神有寄托,无可非议。谁不希望日子过得好,家人平安,谁不希望,儿女都有出息。
雍和宫,这个“龙潜福地”,希望能有求必应,赐福于人们,让他们走出困境,走上幸福的大道。
今天人太多了,等我下次再来,一定要烧炷香,为家人祈福,保佑他们平安健康幸福。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