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南下日记(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南下日记(散文)


作者:乡音 布衣,31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8发表时间:2023-11-29 21:18:18


   今天一大早,我们从山东临朐出发,去往浙江金华和浦江。临朐县到浦江县,一南一北,足足一千公里。尽管路途遥远,车内传导的仍然是一种兴奋的情绪:此次南下的旅程,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要从故纸堆里,从老人口中,去寻找那些革命的、奋斗的历史。
   进入南方境域,顿感开阔,平畴沃野,一目千里。行在路上,越往南越感温暖,初冬之寒意已悄然走开。我的思绪也随着暖意,渐渐飘向了七十年前,落在那些“后辈称之为故事”上面。
   七十余年前,临朐县与浦江县结缘。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批山东省临朐干部开始下江南,支援新解放区建设,接管浙江省浦江县。这里,成为临朐南下干部的第二个故乡。他们为新区建设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洒下的有汗有泪还有鲜血。沂蒙山人旳勤劳善良,融于南方的聪慧包容,成就了浦江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团结实干的风骨。从那时起,一代代浦江人接续奋斗,迎来美好的明天。
   七十余年来,临朐人不曾忘,那些南下的沂蒙儿女,还有浦江的父老乡亲。南下干部亦牵挂第一故乡,史贤德等人的子女曾多次回临朐,寻找父辈出发的足迹。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把那些革命的故事、奋斗的故事挖掘出来,不管是带汗带泪或是带血,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延续下去,以滋养后之来者,是历史工作者的责任。不能让文物沉睡在大地里,不能让历史文化仅仅在专门研究历史人员的圈子里,也不能让革命传统仅仅停留在展馆中、史志里。让历史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任重道远,需要坚持不懈。
   路过安徽。目力所及皆山,植被茂密,间或有茶园层层,不知其味如何。山间有小村落,黛瓦或红瓦白墙,房皆二楼,翘角飞檐,颇为精致。人家散落山坳,偶见炊烟袅袅,正是人间烟火味。
   路标所指,桐庐、杭州方向。忽记从前所学课文有“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句,余皆不能记起。想是从富阳沿富春江乘船至桐庐,慢慢悠悠,任意东西,优哉游哉。无丝竹之乱,无案牍之劳,实为快事。
   抬眼间,车入横路头隧道,又入东山隧道,又入下青山隧道,又入……隧隧相接,有长有短,山势亦觉高大。夕阳西下,山间有薄雾飘渺,似在仙境。远山朦胧,只见其形。山势连绵,无突兀者。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金华县。
  
   二
   次日早餐后,首先去拜访王卓凡老人。
   老人的儿子带我们去金华文荣医院,去探望百余岁的卓凡老人。老人的儿子也不年轻了,是五十年代生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到病房见到老人家,说明来意,老人家十分高兴,连连说着谢谢、谢谢。
   虽然一百多岁了,但老人精神状态很好,并没有躺着,从我们去到走,一直坐着。我们走的时候,他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老人的床上放着一本春秋什么的杂志,他儿子说用放大镜看。可知老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趣。
   老人家当年是随南下干部大队分配到金华的。分配任金华地委秘书,但到金华地委报到的时候,又改任义乌县公安局局长。干部短缺,任务急重。他在地委一刻没停,直接到义乌上任去了。当时公安局的任务主要是剿匪。想必参加过不少剿匪战斗,胸前的一枚枚军功章,见证着老人家的功勋。而到浦江的八十多名干部,在历次剿匪中牺牲十人之多。浦江为纪念他们,建有专门的纪念碑。
   孔宪德老人亦有百余岁,他儿子在金华博物馆门口与我们见面,介绍了老人的情况。老人因身体原因,不方便与我们见面。在等待孔宪德儿子的空闲里,顺便浏览了金华博物馆,见识了金华的悠久历史和远古文化,以及与北方不同的出土文物。婺州窑瓷器名于宋,盛于明清,制作共七道工序,烧制的瓷器,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有高有矮,非常精美。金华火腿闻名已久,国人知金华,多由此知。记忆里还有金华的双龙洞,课文里学的,但没去过。不去也好,保留一份期待。
   午饭后,浦江县档案馆张馆长和党史研究中心吴主任陪我们到档案馆。浦江档案馆建于十余年前,占地28亩,办公楼建设的比较现代。首先参观了浦江红色文化展,全面展示了浦江的红色发展历史。在展厅有部分南下干部的照片,十分珍贵。张馆长自己解说。整个展比较平,以板面为主,中间有3个电视,放些口述历史。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县城同一个地方,七十年代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对比,充分展示其发展变化。看完展馆后,刘馆长问展馆花了多少资金。回答18万左右,资料全是自己工作人员抽空整理的,企业负责制作板面,尽量用简约、节省的方式办展。
   查档室有几排书架,馆藏的史料保证一套之外,余出的分类放在书架上。方便查阅、了解,也增加了书香味、档案味。按照南下干部名单,逐一查阅,存档资料不平衡,有的多有的少,也有没有的。干部履历表、干部登记表、党员登记表信息较全,比较好用,还有两个写了简单的自传,以及一些任职文件、人大代表登记表等,我们都要了。但这样查比较慢,还有一部分,让他们帮着查好,寄给我们。
   话分两头。张主任、刘馆长与老干部后代座谈,也了解到不少信息。应该说很顺利,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晚上回到房间后,想起饭间所说对家乡的感情,有一件事又冒出来了。
   有一年,和传忠主任到杭州,采访一位参加过临朐战役的老战士。他是随警五团南下的,后来转业到浙江一个学院任教育处长,什么学院现在记不清了。老人家在跟我们讲临朐战役的时候,眼里含着泪。他们团随野战军攻打北门,发起一波一波的攻击。没有攻击的部队躲在战壕里。因为下雨,战壕里的水没到脖子,只露出头在外面。别说打,在水里一直呆几天时间就特别难受,有时还饿着肚子。但这对他们来说,不是最难受的。难受的是,一个班攻进去了,没有出来,一个排攻进去了,也没有出来,一个连攻进去了,还是没有出来。已经牺牲了。讲到这里的时候,老人家眼角湿了。他说,我们转移的时候,是踩着战友的尸体,顾不上了啊。他擦了擦眼角的泪。
   听说我们要来,周杭军老人家很激动,早让他儿子买了各种水果摆在桌子上。老人家的父亲叫周立国,大峪村的,先参加的县大队,后随队编入警五团。南下后参过解放洞头岛等战斗,现在已经去世了。儿子叫周杭军,在杭州在军队时生的。
   上午喝的红茶,倒上后,我们没喝几口,下午就换成了矿泉水。可能他以为我们不喜欢喝茶,其实是我们先录像拍照,又专心致志的听他讲那些事,没怎么顾上喝水。老人家安排他儿子带我们吃杭州的特色,又去了岳王庙、灵隐寺,可以说热情备至。
   晚上在酒店住宿,我睡了一觉。醒来看到传忠主任在写东西,时间夜里两点半左右。我以为他在写稿子,就没打扰他。笫二天早上,我问他,昨天晚上写什么东东。他说,我被老人家感动了,感情的潮水就来了。传忠是性情中人,他说,我念给你听听。他写了不到两页纸,感情充沛,听得出是有感而发。具体内容记不住了,但有两点记忆犹新。一是老人家当年已经87岁了,但坚持送我们到楼下。最难忘也最感动的是,我们走出好几里路了。回头一看,他爷俩竟然还在楼梯口望着我们。于是,我们远远地挥手,再次道别。我俩在路上说起这事,感慨不已。二是在杭州两天多时间,从吃到住,感受到他对家乡人的浓厚感情。
   半夜醒来,听见滴滴嗒嗒的声音,细听,是下雨了。脑子里冒出两句话:半夜忽闻刷刷响,竟有冬雨敲客窗。
  
   三
   第三日,早上醒来,雨还在下。想起半夜的顺口溜,又续了两句:江南烟雨本迷人,疾走慢行品时光。心想,总该给自己找一些快乐的理由。
   然后,到对面的公园去了,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公园叫塔山园。对塔山这两个字比较熟悉,是因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塔山阻击战,当时打的非常惨烈。电影中林彪有一句词:“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公园不大,但江南味道,很是秀气。小雨淅沥,更显迷离。虽有雨,但山中廊桥不乏晨练之人。从地图上看到山上有应天塔,导航步行前去。山顶处隐约见塔。走近,周边是围墙,不到开门时间。因山上树木茂密、粗壮,只能从树枝缝中观塔。塔甚高大,转了一圈,均不能观其全貌,得句:曲径通幽处,宝塔山中藏。
   潍坊电视台拍摄四集纪录片《东安沂山》,沂山为东镇,拍摄东镇撇不开五镇的其他四镇,因此要拍摄其他四镇的相关资料。正巧我们在浦江,离南镇会稽山不远,电视台记者与张主任约定在会稽山碰面、确定拍摄内容。
   张主任研究镇山文化数十年,与各镇山所在地旅游局或管委会领导颇为熟识,提前联系好了,到会稽山后,工作人员接着我们进入景区。此山不甚高,雨停后雾气较重,远远望去,大禹神像耸立山巅,宛如在神境中。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大禹面对的方向,是他的家乡。大禹治水的故事,不知传诵了几千年,中国人不知者甚少,“三过家门而不入”流传甚广。大禹逝后葬于此,故名大禹陵,历代均有祭祀。
   此山无泰山之雄起,亦无华山之险陖,独具江南俊秀之美。尤其让我们惊奇的是,地上的小草,绿油油的,嫩嫩的,如三月初生,甚为新鲜。走在山路上,空气清新,纹风不动,耳畔鸟雀吹唱,颇感舒适,真是宜居之处。有会计发源地碑亭,翼然于湖畔;五镇联袂碑,伫立于路旁。古今相连,文脉延续,皆有心人为之。
   往上走有窆石亭。据说大禹下葬时用四块窆石,三块下葬,留一块在墓上,以志位置。窆石上有宋金明清民国等多个时期的题刻。可恶者,将前人题刻抹去,刻自己的文,实属破坏。
   大禹陵座落于翠竹之间,正前方为大禹陵碑亭,其院方正,青砖碧瓦,殿宇俨然。神像肃立,俯察人间,安世济人。殿两侧有历代碑刻记其事,康熙、乾隆、道光等清碑居多。碑为当地石质,硬度不一,有长青苔者,字迹亦漫漶不清。铺在地上的,同一种石质,经年累月之后,风化出不一样的美。
   大禹庙差不多风格,有赴朴初书写的对联,独有风骨。电视剧《西游记》唐太宗迎接唐僧取经归来,在此拍摄。此地气候湿润,花红草绿,又有庙宇静穆,台阶层层,实为佳处。庙侧有碑廊,内容、书法皆可观。有禹颂历代诗文,不及细看。南镇庙早年已毁,无踪。香炉峰下远眺,其势绵绵,云山雾罩。牌坊高大,对联佛语颇多,多具哲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会稽山,因大禹陵名闻千古。同样,兰亭,因王義之兰亭集序流芳千载。
   现在的文人,经常搞搞笔会、聚会什么的,谈谈诗词,聊聊文章,写写诗文。这不是现代人的独创,而是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千年前的一次文人聚会,酒酣耳热之际,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尊崇。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记得最深。而王勃的《滕王阁序》亦是在类似的状况下写的。阎督都摆了一场宴席,贺滕王阁建成,在坐的需写诗或写文,众人知阎督都心思,均推辞不作,独王勃不知,豪情迸发,留下千古奇文。
   不同的是,当时王羲之的书法、文学造诣已经声名远扬、声望正隆;而王勃为后生晚辈,文采虽佳,尚不为文人圈及官场所熟知,如他所叙“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康熙书兰亭序、乾隆赞兰亭诗碑立于景区,高六七米,显帝王之器度。正面康熙书法,背面乾隆书法,皆佳。不同者,康熙字端庄稳重,乾隆字潇洒倜傥。性情使然,字如其人。
   书法博物馆为原书协主席沈鹏所题。去博物馆路上有溪水淙淙,观山势有群山连绵之感,正应了右军所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馆内精彩纷呈,不一一记述。
   为避免明天旅途太赶,张总联系江苏宜兴的朋友,在他那里落落脚。张总朋友吴君明,江苏制壶工艺大师,济宁学院的兼职教授,可见其大国工匠之气。大师为人豪爽,似山东人,他让我们饱餐一顿丰盛的、独具宜兴特色的美食。饭后,又到其工作室骚扰,欣赏了各种精美的茶壶,品赏了宜兴红茶,了解了制壶工艺,搜刮了他早期的书刊并请他签名。
   忽见窗上奖牌上有临朐二字,是临朐县团委表彰他做公益颁发的;还有一幅奖牌,也是临朐县奖给他的。有缘,真好。
   几日之行,收获颇多,是以为记。

共 47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我”和一行人浦江县的合作交流的经历。笔者首先在开篇讲述了山东临朐和浙江省浦江县在历史结下的深厚友谊,浦江县是临朐县南下干部的第二个故乡,沂蒙山人旳勤劳善良和南方的聪慧融合在一起,成就了浦江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团结实干的风骨。从那时起,一代代浦江人接续奋斗,迎来美好的明天。如今,下一辈的临朐人循着先人的足迹,传承两县人民的传统友谊,开始了新时代的两县合作交流之旅。一路克服重重困难,穿山越岭,走隧道,行程千里,走进了浦江县,拜访了南下干部,已经是百岁老人的卓凡老人和孔宪德老人的后人,浏览了华博物馆,从馆长的口中了解了金华的悠久历史和远古文化,也查到了不少南下干部的信息,采访了一位参加过临朐战役的老战士。参观了具有江南味道的塔山公园,和会稽山景区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到临朐老乡——江苏制壶工艺大师,济宁学院的兼职教授吴君明家做客……笔者通过叙述到浙江浦江合作交流的经历,反映出两县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赞誉了南下干部为两地发展做出的无私奉献,笔墨细腻,脉络清晰,情节生动感人,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3-11-29 21:20:36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秋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3-11-29 21:21:11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老百        2023-11-30 13:32:53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