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宋玉的狂妄(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宋玉的狂妄(随笔)


作者:孟飞 白丁,5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4发表时间:2023-12-01 07:41:47
摘要:读史随笔


   宋玉(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22年),楚国鄢人,曾供职于楚顷襄王手下,为楚国士大夫。屈原的忘年交,战国一代著名辞赋家、诗人,传世作品有《九辩》等。成语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都是他在回答楚顷襄王的提问时创造的。秦始皇统一全国那一年,公元前222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宋玉前半生顺风顺水,很受君王青睐,中年后,楚顷襄王去世,新君楚考烈王上位,佞臣黄歇得宠并把持朝政,宋玉遭到冷遇,被驱逐出政界,郁郁不得志,开始了屈原一样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这一年,以屈原的骚体,写成《九辩》,舒泄其哀伤、愤懑、忧愁、不平的心绪,后来其《九辩》与屈原的《离骚》《天问》一起,被收入了《楚辞》,成为《楚辞》的代表作品之一。
   说宋玉狂妄,是站在敬仰的角度说的,因为宋玉有狂妄的资本。哀伤忧郁的《九辩》不说,毕竟是遭到打击后的发泄,在他遭受打击之前,我们看他的《风赋》《讽赋》《神女赋》,就知道这个人不但有才华,而且还有政治远见。他在《风赋》中,把风分成“大王之风”和“庶民之风”,明朝大学者孙矿说,《风赋》“命意造语,皆入神境,然却又是眼前、口头掉出,全不艰深费力,允为赋家绝技”,更重要的是,《风赋》中包含着治国理政的亲民思想,在宋玉的嘴里,更准确地说是心里,君王一定要亲民爱民,以民立国,他以风来既委婉而又隐含尖锐地讽谏楚王,其才华和风骨都属上乘。自然界的风是相同的,君王不能把吹到自己身上的风当作雄风,把吹到老百姓身上的风当作雌风。宋玉以风来讽谏君王,客观上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希望楚襄王不要再沉溺于养尊处优、淫乐无度的生活中。对于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有着明显的同情心,也对楚王满怀希望。这在某种意义上,比屈原的思想境界要高出了许多。
  
   二
   叙述宋玉的这些,是要看到宋玉有可以狂妄的基础。有了狂妄的基础,还要有狂妄的表现,他的表现集中体现在《宋玉对楚王问》上,这里表现的狂妄才是一个文人士大夫应该有的狂妄。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你那里得罪了百姓,为何他们说你不好呢?”宋玉回答说:“是的,有这么回事。但希望您能宽恕我的过失,让我把话说完。”
   接下来宋玉的一段话堪称狂妄的经典,世代流传,人人皆知,并被无数的人所尊奉。原文是: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翻译过来是:有一位来郢都唱歌的歌唱家,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百姓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千人。接着他唱《阳阿》《薤露》,跟着唱的百姓就剩下几百人了。后来他唱《阳春》《白雪》,跟着唱的只有几十个懂音乐的人了,最后他时而用商音高歌,时而以羽声细吟,其间杂以宛转流利的徵音,这时跟着唱的就只有几个音乐专家了。他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就越少。所以,凤凰拍击空气,直上九千里的云霄,背负青天,翱翔苍穹。而那跳跃于篱笆之间的麻雀,哪能像凤凰那样知道天外有天呢?鲲鱼早上从昆仑出发,中午在东海之滨的碣石上晒背曝鳍,晚上在孟诸大泽中投宿。池塘中的小鱼儿,怎能知晓海洋的浩瀚呢?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啊!在人中也有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高洁的人物有如美玉一般的品行,超世独立,而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我为他们说好话,他们都听不懂,又怎能理解我的行为呢?
   宋玉的这段话的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很明显是从庄子《逍遥游》和《列子·汤问》中转引过来的。其中的意思,楚王一听就会明白。从《风谏》中我们可以看到,宋玉确是在用讽谏的办法,冒着得罪君王的危险,在君王面前为百姓说话,但百姓却不说他好,这就是“曲高和寡”。而从《宋玉对楚王问》中可以看到,宋玉的回答,霸气十足,毫不客气,置眼前的君王于不顾,把自己抬到了凤凰、大鲲、阳春白雪的高度,这副狂妄之态,历史上很少有人企及。
  
   三
   狂妄必然要付出代价,不管你多么才华横溢,也不管你多么位高权重。暂时没有受制,是因为碰上了很少能够碰上的明白人,一旦楚考烈王和黄歇这样的人来到了你的身旁,狂妄的代价就要付出了,并且以狂妄的程度,来决定代价的大小,越狂妄,代价就越大,三国时期的祢衡、杨修都是证明。
   所以,宋玉被贬谪之后,心境就和屈原一样了,随着屈原调子,吟诵《九辩》:“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羇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用辞赋来发泄对奸佞的痛恨,对君王的不满,对自己的孤芳自赏,其狂妄的精神一下子也都不见了。文人的狂妄,原来是有条件的,可忆可叹啊,宋玉!
   如果没有宋玉那一段春风得意的狂妄人生经历,中国古典文学,也将失却一段光彩的。只说《风赋》《讽赋》《神女赋》“三赋”,堪称文学的榜样,雄辩之风,高难的蕴意,精彩的表白,铿锵的辞气,几乎后世无人可比。
   我就想,狂,应该属于张扬的性格,这种性格,适合写出奔放豪迈的词句,这是文气之基。而“妄”呢?我不喜欢解释成“虚妄”“虚无”,在宋玉的身上,“妄”是一种超脱现实的一种情绪,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能力。没有驾驭主题和感情的能力,也妄不起来啊。
   我甚至认为,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应该早于任何一种文学,浪漫的源头是不是就是“妄”,让想象飞驰,让感情恣肆,于是就有了天马行空的文字文采。“妄”也是一种格局,暂时超脱现实,架构一种崭新的意境,当然就使人耳目一新,是这个道理吧?
  
   作于2023.7.27,12.1首发江山文学
  

共 24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礼仪颇有新意的随笔,作者阅读宋玉,发现了他的“狂妄”,然后抽丝剥茧,表达了对“狂妄”的看法,可谓立意惊艳。作者从宋玉的《九辩》说起,列举了一些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说明他的作品在楚辞中的文学价值。可以说,宋玉的狂妄是有着资本的,以宋玉的“三赋”为例,宋玉的狂妄,有着值得敬仰的成分,起码他的感情始终贴近了百姓,对权力社会提出了反诘,相当于屈原,他的境界要显得更为辽远。作者以《宋玉对楚王问》的一段,来说明其狂妄和文思敏捷,堪称强有力的证据。他表达的是,一种高远的理想,一时间,并不为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尽管他的话多是从庄子和列子中索引过来的,也是用得恰切新奇。狂妄,总要付出代价,这一点,在任何社会都是定律。宋玉的政治上的狂妄,遇到了斩落他于马下的楚考烈王和黄歇,不能不说也是一个规律。所有的狂妄,最终只能自我消化,所以他的《九辩》也成了狂妄代价的发泄。怎样评价宋玉呢?没有狂妄,难有“三赋”,而且,狂和妄在文学表达上有着可取的东西,作者加以明辨,颇有道理。关于浪漫主义文学,作者从宋玉的狂妄来取证,更是新意突出。这是一篇颇具个性的随笔,文笔犀利,内容汪洋,观点不俗,且言之成理。评价历史人物,最忌的是人云亦云,最忌的是无病呻吟,写不出个性,写出个性,又怕有失史实。作者能够拿捏得这么精准,除了作者丰厚的史学功底,还有一种深度的思考精神。才气惊云,落笔成溪。力荐之。【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01 07:44:45
  知道把自然界的风分为雄风和雌风的那个宋玉吗?他是怎样一个“狂妄”的人,且看作者讲故事,给我们分析。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纷呈,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丰!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孟飞        2023-12-01 08:45:36
  谢谢您简练、新颖而又见地深邃按语,比这篇文章本身还要好!谢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