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结缘王阳明(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结缘王阳明(随笔)


作者:孟飞 白丁,5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2发表时间:2023-12-07 06:10:23


   上午十一点多,接到了快递电话,买的两本书寄到了,一本是梁启超等人写的《王阳明传》,另一本是周月亮写的《王阳明传》。
   拿着两本书,心里一丝快慰,不仅是因为买到了书,更为了一种巧合,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只是中国人的一个略称,全名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之所以有这一丝丝的快慰,是感到了“感谢”的快慰,梁启超写了《王阳明传》需要感谢他,周月亮写了《王阳明传》同样要感谢他,梁启超和周月亮就是所有那些古今中外著书立说,立言立德者的代表。
  
   二
   梁启超的《王阳明传》是已经读过的,那是去年的年初,在北京侄女的住处。这次到北京来不是玩的,也不是探亲访友,而是来看病的,一次已经绝望,安排完了后事,但犹在求生地看病。重病的袭扰,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思想的寄托,需要希望的萌生。可惜忙着来京看病,一本书也没有带,安静灵魂、寄托思想、萌生希望便失却了工具。侄女家里的书也不少,但大多是法学著作,虽然都是关于公平正义的学说,但这些为了遏制邪恶所诞生的学问,既不能彰显老天爷带来的公平和正义,同样也不能谴责老天爷带来的邪恶和灾难。在老天爷面前,人类的法律还不如保定高阳县出产的一卷手纸有价值。
   侄女了解我的心情,给我下载了一个微信读书软件,还给交了一笔阅读费,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手机图书馆,虽然对着手机阅读非常的不习惯,但有书读总比没有书读要好得多。
   梁启超的《王阳明传》就是这样读完的。整整八个月的时间,《王阳明传》就陪伴在我的病榻前。当身如刀绞,无法忍受的时候,我就想想王阳明皮开肉绽的四十大板;当锐挫望绝,恐惧孤寂的时候,就想想王阳明在龙场驿自备的那副石头棺材和他57岁的寿命;当暗夜寂寥,生命之火的光亮暗淡下来的时候,就想想王阳明“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的自警自励。当医生告诉我你治愈可以出院了,我竟然想到了王阳明谪戍期满,从龙场驿返回京城的喜悦。
   梁启超的《王阳明传》实际是四位大学者关于王阳明的论述合集。胡越的《生平》,王勉三的《生活》,释太虚的《王阳明论》和梁启超的《知行合一之教》。读完这本书后,有很多不解的地方,便又读了周月亮的《王阳明传》,至此脑子里有了对“心学”初步概念。
   这次买书,就是为了让电子书回归纸质书,以纸质书的状态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这样我就可以随时抚摸到他。我总是认为,只有纸质版的《王阳明传》,才能承载阳明先生的灵魂,才有与阳明灵魂对话的资格。
  
   三
   阳明的“心学”是“心血”浇灌后盛开的思想之花。“格物致知”、“心即理”、“致良知”,再到“知行合一”,这大约就是心学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阳明的每一步,都经历着生死考验,阳明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圣人,是因为他经历的磨难,是中国历史上直到今天的思想家中绝无仅有的,也是普通百姓中少有的。他的磨难可以概括为两点:疾病和灾难。他从小就有肺病,后来一直被病痛折磨,大的病情经历了三次,最后还是抵抗不住疾病而英年早逝。最后一次病重,他希望能返回故乡,结果还是未能如愿,回船行至半途,阳明长逝于舟中,终年只有57岁。
   至于灾难,更是惊心动魄,考取进士做官不久,就因为没有依附当时的权臣宦官刘瑾,而被迫害,谪贬到了渺无人烟的贵州龙场驿去做驿丞,并且一路派人追杀,最后伪造了投江自尽的现场才躲过了追杀。这件事记录在《明史》中:“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廷杖四十”已是皮开肉绽,还要发配到偏远的贵州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这个地方就是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不仅“苗僚杂居”,而且还“瘴疫横生”,刘瑾将他发配到此地,其实就是要让这里的条件自然地将其杀死。到达龙场驿后,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一度只以一具自己打造的石头棺材为栖身之所。好人必有好报,阳明来到此地,心痛边民的文化贫瘠,为当地百姓做了大量的提高文化水平的好事,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爱戴:“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如果没有当地百姓的帮助,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的。刘瑾被除掉之后,仕途形势好转,阳明才被重新启用,短短几年时间内,展现了他“知行合一”的超凡能力,成就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文治武功兼备的活圣人地位。但好景不长,很快就被疾病夺去了生命。
  
   四
   对阳明的哲学理论成就,我并没有感到意外。在明朝那个时期,资本主义的芽已经开始萌生,“知行合一”的思想一定会产生的,即便王阳明没有悟出来,李阳明、张阳明也会悟出来,但是,为什么就只能是王阳明呢?这就是天意,上天赋予他的责任。《明史》载:“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这里的“异人拊之”,说得是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更奇异的是,守仁5岁虽不会说话,一开口说话,就能背诵出祖父所读过的书。当然,《明史》的记录也有真伪,但阳明天生聪颖这是毋庸置疑的。遗传、环境、教育,三者的共同作用,造就了一代伟人。
   我所折服和崇拜的是阳明对人生的态度。不论是疾病还是灾难,都没有使他消极颓废,总是用一颗光明的心来面对黑暗,用一颗责任的心来驱除黑暗,用一颗勇敢的心来战胜黑暗,用一颗良知的心来普照黑暗。
   这样的“心血”浇灌不出“心学”之花来,天意都不允的,所以说“心学”理论体系,非王阳明建立不可。
   阳明出生在1472年的10月31日,我的儿子出生在1986年的10月31日,虽然相隔了500多年,每年为儿子过生日的时候,自然就想起了圣人的生日,在心中都会默默地敬上一杯,从心里感谢他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感谢他的“知行合一”思想陪伴我度过了绝望的病痛期。当然也谆谆告诫儿子,能够以圣人的“良知”情怀来看待世界,以“良知”心态来对待人生。
  
   作于2023.4.25,12.7首发江山文学
  

共 26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王阳明,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本文作者因疾病与王阳明“结缘”。去年,在“我”已经准备好了后事,但还有求生欲望的情况下去北京看病,侄女给“我”下载了读书软件,用手机读完了梁启超的《王阳明传》。王阳明的心学、知行合一的超凡能力让“我”获得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终于,“我”治愈出院。今年,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我”再次买的两个版本的《王阳明传》终于到了。两本,一本是梁启超等人写的,另一本是周月亮写的。“我”对这两个作者都深怀感激之情,他们是古今中外著书立说,立言立德的代表,感谢书中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陪伴了“我”的低谷期,让“我”能够以圣人的良知看待世界,对待人生,再次获得新生。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正能量满满,表达了人的精神力量是多么的重要。美文佳作,超赞!感谢老师投稿东篱,祝冬日吉祥,健康快乐每一天!【东篱编辑:红花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2-07 06:14:38
  文章语言精炼,内涵丰富,正能量满满,人是需要精神力量的。美文佳作,感谢老师投稿东篱,祝老师冬日吉祥!
回复1 楼        文友:孟飞        2023-12-07 09:27:54
  谢谢老师选稿!谢谢老师的稿评!祝编安!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07 09:33:17
  我特别喜欢读孟飞老师的随笔。这些随笔,并非无病呻吟那样,哼哼唧唧,而是透着深刻的见解。孟飞老师也身体有恙,北京治病,王明阳一生病魔折磨,世间罕见。于是有了这种外在的交集,对世界的态度,并未因病魔而改变,的确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样的生命,是要制造出来给谁去看的?王明阳绝对没有这个想法,只是默默地抗争罢了,在抗争中,我们多的是一种韧性,他多出的是良性,向善的情绪和思想,永远可以走得远。这篇随笔很有读趣,很多知识性的东西,被情感融化,变成了文学的东西,走进我们的世界。结缘,并非是认识,而是一种人生逻辑的建立。所以我点赞这篇随笔。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孟飞        2023-12-07 16:17:40
  谢谢!您分析得非常到位,读了您的小评,似有知遇之感,谢谢!祝祺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