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大李老李和小李(小说)
一
东方现出一丝亮光,省税务局工作的小李,开着白色捷达小车上了公路。
光阴,伴着泪水流失,转眼即逝,就从母亲去世的初春进入了夏天。在这痛失母亲的日子里,除去每天电话父亲外,每逢双休小李都要回老家与父亲呆上一天。悲伤、牵挂、奔波,折磨的小李疲惫不堪,长期得不到充足的睡眠。此刻的他,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双眼皮成了多眼皮,黑白分明,漂亮的大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顺子,”临终的母亲微弱地叫着小李的乳名,“答应妈,你要好好的妈才能放心。听,听明白了吗?”说到这里母亲剧烈咳嗽起来,完后喘息一会儿,好不容易缓过半口气来又说,“你要把你爸,爸,接,接……”
“妈——你醒醒啊!你睁开眼睛说话啊——”小李怎么也不肯相信,从发病到去世仅仅几个小时,母亲就能离开自己?!他椎心泣血,他捶胸顿足,他呼天抢地,直哭的天昏地暗,嗓子嘶哑,发不出声音来……
谁知,可怕的还在后头,母亲出殡前的几天里,父亲目光呆滞,没流露出一丝一毫哀伤的神色。那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令小李不寒而栗!
小李支撑着玻璃般脆弱的灵魂与肉体,在亲友的帮助下送走了母亲。也许是上苍怜惜他吧,从墓地回来的路上父亲突然清醒,悲悲切切恢复了神志。小李生怕父亲再出现闪失,与妻轮流守护,并劝说将他接到自己家里。可无论如何,父亲就是不答应:“回去吧。爸一个人挺好。”
“别说了,这辈子我都不会离开这个家的。”
“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肯定能照顾好自己。过好你们的小日子,别让爸操心就行。”
“你看看又回来了。告诉你顺子,你就是把天鹅说成只小鸡我也不跟着你走!听明白了吗?”
小李是独子,父亲三十七岁那年才有了他。父母对他虽掌上明珠般疼爱,但不失家庭教育,从不娇惯溺爱。小李也争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说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报考公务员,再到工作买房娶妻成家都顺风顺水,一路绿灯。儿子的优秀,也让父母忘却了艰辛,幸福满满。
打记事起,家中大事小情都是母亲拿主意:“这话说的,咱儿成绩是好,可也得报考重点高中才能够上好大学啊!”
“顺子,妈想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有时间赶过去帮你,平时就得依靠你自己,懂吗?人常说小子(男孩)不吃十年闲饭,你呀,也该自立了……”
“老头子,咱给儿子买个三室两厅的房子吧。装修、家具也要好的,礼数也得周到,娟子打小单亲,咱不能委屈了孩子是不是?”
谁料向来身体不错的母亲会突发脑溢血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想到这里,小李大声抽泣起来,颤抖着身体将车开到岔路下了车。
初伏的太阳,刚刚升起便火辣辣的。直晒得花儿萎缩庄稼打蔫树叶打卷人不敢直视。小李惩罚自己似的把消瘦的身躯完全暴露在日头之下,任凭汗水泪水雨点般滚滚落下,仿佛是在浇灌自己的灵魂,洗刷自己的情绪似的。
这时候,父亲那双直勾勾而呆板的目光,倏地涌到眼前。惴惴不安的小李,慌忙上车扭动了方向盘。
十点左右,小李进了老家小镇东马路。“嘀嘀”按几声喇叭拐了几个弯儿,来到自家的大门口:“你爸挺好。”
“谢谢张叔。”
“电话里不告诉你别回来嘛,这孩子,真不听话。”跟在张叔后面的父亲老李阴着脸唠叨。
二
出生农家寒门,通过招工进厂的老李妻贤子慧,家庭和睦。工作时他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单位家庭两点一线,按部就班,年年评模范得奖金。退休后为给儿子在省城置办楼房成家立业,他打更守夜干零活儿,直到儿子婚后才清闲下来。
那天,儿子儿媳利用双休,欢欢喜喜回来团聚。不曾想厨房忙碌的老伴儿不慎摔倒,扶起来便昏迷不醒,等120赶过来,她已经不行了……
猛不丁的丧妻,毁灭性地震似的可怕。不善言谈,内向的性格促使老李只想封闭现实逃离现实,可是,残酷的现实就摆在他的眼前!茫然不知所措的他浑浑噩噩,懵了傻了呆了……
那两天,老李的脑海浮现两种想法,一种是随妻远去一了百了;一种是为了儿子勇敢面对。乱麻般的思维搅和来搅和去,无头无绪地纠缠着老李的神经。好在每每诡秘出现,理智就会跳出来大声反驳,促使老李反躬自省,扪心自问。老李的五脏六腑啊,掰开揉碎翻过来再掰开再揉碎地痛,痛,痛……
我那叫不回声的老伴儿啊,前些日子,你总叨叨头疼,难道说,哪就是让你离开人世的前兆?我啊,真后悔没带你去医院好好检查检查,肠子都悔青了!可是老伴儿,世上哪儿有卖后悔药的?
咱儿孝顺。自打你走后,非要把我接去跟他们一起生活,可乡音难改故土难离哇,这里好歹有同事有朋友,去那地方人生地不熟多憋屈啊,还得,还得与儿媳朝夕相处,想想就别扭!
老伴儿,明知道你一走不回头,可我怎总是恍恍惚惚,感觉你买菜了去超市广场溜弯了……没准啊,过一会儿能回来。你说我这个想法是不是很可笑?
唉,你说来回五百多公里的路程,咱儿起早贪黑,没白天没黑夜,左一趟右一趟地往回跑,人瘦了一大圈儿。你省心了,可我,我心疼啊!有啥办法?腿长在他身上,实在是管不住哇。老伴儿,常说儿一家女一家,咱不能拖累孩子,给他添麻烦啊。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离开这个家的。
别看老李闷葫芦似的,犟起来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令老李想不到的是,儿子改变了以往苦口婆心的劝说,进门就递给他一张纸条:“爸,看看这上面写得什么?总不能让我再白跑一趟吧?”
“你看看你,满满一身汗!说多少回了爸好好的,不可能去你家,还跑来跑去的,也不知道图个啥!你张叔又不是外人,啥事不能明说,非得写在纸条上。不看!”
小李冲旁边的张叔眨了眨眼睛,伸出双臂从后面拥住父亲,然后展开纸条举在他眼前,这下好了,不看也得看。
“你小子真犟!”
“随根儿,随根儿。”
“非得这样?”
“别无选择。”
“好,就按上面说的,爸跟你走。你看看你,衣服湿淋淋的,真成个臭小子了。赶快洗澡上床补补觉,爸知道你准回来,拌好饺馅和了面,菜也买回来了。有你张叔帮忙,很快的。”
饭后,老李把钥匙交给姓张的朋友,收拾了几件衣物,临走不忘把“字据”装进内衣口袋,还不放心地捏了捏,生怕被小偷盗去似的。
三
老李刚到电梯口,一位高大魁梧,相貌英俊的小伙子笑盈盈地迎了过来:“您是东户小李的父亲吧?”
“是啊。”
“我就住他对门,也姓李。您就叫我大李吧。”
“噢,大李好。”大李那张热情洋溢的笑脸,片刻就化解了彼此的陌生。
“谢谢叔。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是真羡慕小李,能与父亲共享天伦之乐。这辈子,我是没这个福分啰!叔,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谁近也没咱两家近。我妻儿都在老家,这边也没啥亲人,叔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憋了闷了无聊了就去我那边,千万别客气。”
“谢谢你大李。”
“要不,要不这样吧,叔把大李也当成你的儿子,这样,我就具备了去小李那边蹭饭的理由,好不好?”
“好,好啊。”大李幽默诙谐,妙语连珠,逗得老李“扑哧”一声乐了。
“叔这是要出去?”
“嗯。顺子两口子上班刚走,让我在小区里边随便转转。”
“我正好没事,咱爷俩开车出去溜达溜达?”
老李微笑着点了点头。
算起来,大李比小李才大二岁。大李的这个尊称,是因身高块头大而来。你瞧,一米七五的老李与他走在一起,刚到他肩膀。
不过,大李可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读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只可惜因擅长蓝球被选体育生而忽视了文化课。没考上理想大学的他也没复读,高中毕业直接报名参了军。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大李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入党上军校并且提了干,复员分配在省武装部。因无住房妻儿在老家,大李还住在分配的单身公寓楼里。
最近,大李夫妻贷款买了房。钥匙一到手,他便紧锣密鼓装修,想尽早将妻儿接过来。为了离新房近方便照应装修,就通过中介搬到小李的对门。就这样,大李小李成了邻居。因性格投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小李突然丧母,勾起大李对过世双亲的思念。热心肠的他除去安慰,尽可能帮助他。他看小李几次三番接不来父亲,急得夜不能寐,满嘴起泡,就对老爷子的性格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对症下药”,想出写字据这个办法来。
九点左右,小李接到大李的电话,传过来父亲朗朗的声音:“顺子,你大李哥带我来景点玩儿,估计傍晚才能赶回去。下了班,别忘了准备饭!”
“好嘞!”小李喜出望外,发出母亲过世后的第一次笑声。
四
小李妻名叫娟子,幼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是跟着母亲长大的。单亲家庭的娟子打小俊俏懂事,在教师母亲的耳濡目染下,也更加善解人意。为了丈夫、公爹早日走出悲伤,她学煲汤学炒菜,悉心照料,端茶送水。就连他们爷儿俩下象棋看电视,也要拿上一本书在旁边守候。
老伴儿,咱儿有福气,娶了个百里挑一的好媳妇儿。对我也是嘘寒问暖,亲闺女似的。你说现在的儿媳,有几个这般贤惠的?老李经常这样想。
日子过得飞快,有一天小两口下班一进门,老李就说:“再有两天爸就回去了。这段日子,大李那孩子要上班要装修还要抽时间来陪我,太感谢他了。我也帮不上他什么忙,等过大年的时候,你们把他一家带回咱家,爸要……”
“啥?两天?”小李目瞪口呆,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没合拢。
“忘了?字条上写得清清楚楚,总共一个月的时间啊。顺子,不用你送,爸坐火车回去多方便。”老李说着掏出字条,“咱就按这上面写得,除去逢年过大节,不准你们往回跑。爸肯定能照顾好自己,你们就放心吧。”
“我,我……”小两口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望望你,一时不知如何来回答。小李与妻递了个眼色借口买菜,下楼就给大李打电话,讨教“妙计锦囊”。
五
第二天是星期六,老李从外面溜弯回来,看见儿子坐在沙发里,正看卖车广告呢:“这款功能就不错,模样大气还不贵,定了,就要它!爸,快过来帮我参谋参谋,哪种颜色最好看?”
“看车干啥?”
“买啊。”
“那辆新新的,还买?”
“爸,顺子说这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便宜处理呗。”娟子从厨房走出来,接了话。
老李想说:便宜处理?你们这是浪费!世上有这样过日子的嘛?可面对的是儿媳,话到嘴边只好咽了回去。没好气地回了三个字:“不知道!”
“爸,我有个一举两得,不卖车的好办法。想不想听听?”
啥好办法?吃饱撑得!老李没好气地瞪了眼儿子,懒得答理。
“把捷达送你,怎样?”
“费话!明知道我没驾照,还,还送给我?”
“没驾照咱学啊!爸,年轻时你不开过单位的大车嘛,这个是自动档,比那个好掌握多了!”
“马上就奔七十了,学车有啥用?”
“现在是老年社会,只要有信心,年龄不是问题。我同事他爸,七十周岁报名学车,算起来,爸比他还小二岁呢。爸,说实话我也舍不得处理那辆车,多可惜啊,可顺子就是听不进去。”儿媳边说边将早餐端了上来。
“后天我就回……”
“回不回与学车没关系。星期一咱先把名报了。”
“我……”
“从现在起,那辆车就归你了。呵呵爸,想过开自己车是啥感觉?好了好了,吃完饭咱就练习科目一怎样?”
“电脑里有软件,顺便让咱爸学学电脑,一举两得。”
老李阴差阳错地“嗯”了一声。
六
大李回来后,老李正在电脑上刷题:“题也太多了,多是选择题,还有拖拉机过桥洞的。你说现在马路上哪有开拖拉机的?早知道这么难,上班那些年有的是拿本的好机会!”
“现在的交通规则与原先不一样,学学也好。”
“我看,还得靠死记硬背,不容易啊。孩子,驾照到手叔请客。”
“好啊,一言为定!”
两星期后,老李科目一八十九分。老李来了劲,除去早晚出去,整天在电脑上刷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几天,老李以九十六分的好成绩过了科一。
老李急性子,不顾孩子们的嘱咐,一个人坐公交去驾校练习科二。因路途较远,回来已近中午,汗流浃背的他洗了澡直接躺在床上,小夫妻下班回来,还空着肚子呢。
小李再次请教大李。
大李得到领导允许后,把捷达开到武装部后院那片等待开发的空地上,利用早晚凉爽时间让老李进行练习。也许是没经过专业训练吧,老李科目二三次没通过。来回一耽搁,几个月就过去了。
时间像一把利刃,磨去了小李对母亲的思念,也磨去了老李的消沉。望着一门心思扑到学车上的父亲,小李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也更加感谢大李佩服大李敬重大李。只要父亲状态好,过不过关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