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诗词古韵 >> 【东篱】夏云峰·吟诗经情境(古韵/11首)

编辑推荐 【东篱】夏云峰·吟诗经情境(古韵/11首)


作者:榆社王跃东 秀才,287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4发表时间:2023-12-13 08:11:59

1、夏云峰·《伐檀》
   伐檀兮。置溪上、潺水清且涟猗。闻不稼还不穑,怎取食其!彼为君子,众亦惑、尔却奢靡。莫道是、丛中雨露,谁未沾衣?
   坐收且利嗟噫!每一忧、可恨之处波及。何不狩而不猎,岂止滑稽。于情于理,羞启齿、虚以逶迤。但愿共、红尘远近,芳草萋萋。
  
   2、夏云峰·《君子于役》
   秦人知。王国兴、君子于役无时。归里总闻杳杳,与月三思。夜长多梦,憔悴影、柳下听埘。石圈外、幽幽暗淡,鹊不临枝。
   鸳鸯枕上湿湿,且祈祷、几日一见班师。曷至亦疑亦惑,怅惘如失。雾云愁否?何厚厚、障目鱼池。风乍起、波澜隐现,凫水一只。
  
   3、夏云峰·《七月》
   看星云。太空外、七月流火于心。一载不分昼夜,日日耕耘。为侯之后,才有自、莫似呻吟。意在野、年年岁岁,只惋乡村。
   凡夫俗子清淳,叹如堪、但求长庇家人。多梦又将缈缈,未若惜春。田间何处?无小草、逸逸方真。命算几、孰能放下,叶落归根?
  
   4、夏云峰·《鹿鸣》
   听呦呦。鹿鸣矣、食野苹处无休。吾有客来舍下,鼓瑟之秋。以揖谦让,周礼在、乐道兼修。人者好、天然朴朴,本性何忧。
   楚人一笑孔丘,杜康酒、岂可消尽云愁。笙亦厚德载物,调调悠悠。一吹一兴,添个意、芳草刚柔。春又至、萋萋郁郁,能不回眸?
  
   5、夏云峰·《野有死麕(jūn)》
   踏山林。猎獐鹿、白茅一裹存心。凭以送则为聘,有女怀春。美如尤物,情意起、率性归真。羞涩下、嫣然笑似,泉水之音。
   宽衣且待寂深,吠声扰、所属非仅人身。何乃诱其放纵,忐忑无垠。怜香惜玉,禁不已、勿献殷勤。一诺在、天荒地老,才敢绝君。
  
   6、夏云峰·《玄鸟》
   别彷徨。久传道、天命玄鸟生商。殷土有多空旷?毓秀芒芒。美河山矣,能不忆、代代君王。自古数、风骚事事,闪耀东方。
   多情多咏华章,至今思、四夷来贡吾邦。即使帝国杳杳,总见泱泱。复兴之梦,从未远、凯凯飞扬。环看处、潮流滚滚,顺者则昌。
  
   7、夏云峰·《载驰》
   唱《载驰》。恍惚见、归唁女子忧思。凭岭向一方望,不许怀之。尔堪何奈,眉紧锁、且返躅踯。行在野、芃芃垄麦,隐马嘶嘶。
   大夫怎阻回时,百愁闻、莫如一悼心慈。谁鉴卫侯“使鹤?”败已迟迟。危亡而恨,听有诉、殃至宗祠。事未远、依依故里,但愿知失。
  
   8、夏云峰·《小星》
   彼小星。嘒嘒矣、三五闪在天东。闻道宛如草芥,命不轮同。默然云上,谁注目、夜夜朦胧。光弱弱、卑微渺渺,勿比蟾宫。
   一谈笔下人生,几相似、上帝何许空空。祈祷且能变否?卜亦心蒙。忧忧之外,无所有、薄尔重重。尽可叹、与时点缀,春夏秋冬。
  
   9、夏云峰·《将仲子》
   逢中春。将仲子、但求别逾闺门。能不莫折我树,岂敢钟心。恐萱椿忌,一对话、瑟瑟浑浑。且又念、多愁脉脉,空待佳音。
   私相来往忧深,自由时、奈堪媒妁无因。身在世俗过隙,总像飘云。千夫之语,尤可畏、花上蒙尘。便纵有、风情万种,言与何人?
  
   10、夏云峰·《有狐》
   传《有狐》。绥绥在、淇水之畔踟蹰。初见尔心忧矣,露叶窣窣。子无裳否?过野草、冷气扑扑。秋已暮、沾湿颤颤,只更孤独。
   回眸远岸飘无,引长思、不觉风起菖蒲。桥外柳烟漫漫,隐没鱼凫。空灵山色,寻掠影、啼鸟相呼。岂止慕、一幅梦境,云卷云出。
  
   11、夏云峰·《宾之初筵》
   一入席。满座见、主宾分列东西。山野海珍夺目,美酒着迷。乐声缭绕,舞女起、放浪无羁。骰令罢、飘飘欲坠,谁不嗟噫!
   有的醉似烂泥,有的醒、却闻群雀叽叽。一片岸然丑态,尽露失仪。斯文一落,癫算几、捅破遮衣。看庶众、孰能共飨?哪怕一滴。
  
   附:【夏云峰】正体
   中中平。中中仄、中中中仄平平。平仄仄平中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仄仄、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中平,仄平中、仄中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中平平仄,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仄、中平仄仄,中仄平平。
  

共 16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使用“夏云峰”这个词牌创作诗经意境的填词,并非一次了。这是北宋新声,调名本意即咏夏日的云团云层似奇峰骤起,多用以祝颂、节序、写景。若想读透这些填词,最好拿《诗经》原作对照。例如第一首,《伐檀》写的是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以及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作者尊重诗经的主题,加以渲染,添上了宋词的韵味,在斥责的口气里,加入柔软的抒情,将那种辛劳,写得令人心酸。例如“何不狩而不猎,岂止滑稽。于情于理,羞启齿、虚以逶迤”这个词句,将“不狩不猎”加以填词变化,嘲讽不劳而获者之都羞于启齿的荒唐,却又巧言以辩,嘴脸可恶。作者选择这种方式创作,尊重了诗经原作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又使原作的四言格式有了跌宕曲折的妙变,虽然改变了重章叠唱的技法,但多了缠绵悱恻的味道。踢踏成韵,如斗折蛇行,更如鼓点铿锵。这个功夫,可称了得,不仅要深切体会诗经各首的意境主题,还要掂量这些内容入词是怎样的节奏和韵律,实属不易。推荐赏读,细品揣摩。【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3 08:15:26
  一部诗经,是远古中国文学的发端,是源头的浮觞。诗经是以四言的形式歌咏生活的一部典籍,作者尝试以填词的方式,重新展示其意境,变得越来越唯美。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更深刻更精彩的传承。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3 11:44:59
  跃东老师的古韵创作,是弥补了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习惯读诗经,当然是原汁原味的,如果改变一下艺术形式,未尝不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长短句表达的跳跃美感,将铿锵变味跳跃,也是一种文学的进步。我是怎样看的。
怀才抱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