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敏思】我的姐姐   作者/袁琪

编辑推荐 【敏思】我的姐姐   作者/袁琪


作者:袁琪 白丁,1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7发表时间:2023-12-13 10:52:19

我的姐姐
   作者/袁琪
  
   回想起苦难的童年生活,往事历历在目。母亲因病而英年早逝,丟下了我们年幼的姐弟姊妹三个。是由爷爷、奶奶、父亲含辛茹苦拉扯我们长大成人的。再后来,又有懂事的姐姐来照顾我们兄弟两的生活。我永远珍惜我们儿时的这段苦涩而又幸福的生活时光,我永远记着姐姐的温暖亲情。
   1964年10月你结婚走后,剩下我和弟弟都在上学,你离咱家很远,而且那时的交通也极不方便。后来我和弟都参加了工作,所以,咱们姐弟见面的机就会很少,虽然有同样的心动,同样的怀念,同样偶然的相见,时间都很短暂,但时间和空间永远隔不断咱们姐弟姊妹之间的深情厚谊!
   人老易怀旧,回忆美好和痛苦的往亊,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闹饥荒的童年时代。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也就是1959年至1961年的大饥荒年,是人们最痛苦的灾难阶段,三年之灾、赤地千里、稀见炊烟,遍地饥号,人们都饿得面黄饥瘦。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我们受过的罪,你对我和弟弟的关心和照顾,在我的记忆里是永远无法抹去的。
   1958年农村实行公共食堂制的时候,每到吃饭的时候,都是你带我们去排队,去的迟了排到后面,打不上饭,去的早了就被那些不讲理的人欺负着叫往后站,有妈的孩子是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此话当真如此。我俩被他们呼三喊四的吆喝声吓的只是打颤,每次都在姐姐您的呵护下,才勉强吃个半饱。1959年后季食堂大灶就解散了,生产队把大灶平时加工米面剩余的糠和麸皮都按人口均分了,我们家六口人,大约分了一百多斤。58年公共食堂大灶制那年,因国家钢铁生产供应不上,铁源严重短缺,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因当时实行大灶制,所以,家家户户的做饭锅都闲置着,为了支援国家的钢铁生产和经济建设,大队就把村民们的铁锅当废铁集中起来交给了国家。虽然分了点口粮,却没有锅而无法做饭,奶奶只好用仅有的一个旧搪瓷脸盆,用土块垒架起来凑合着给我们做饭吃。后来爷爷变卖了他的眼镜,让父亲去买锅,不知道跑了多少供销社,锅都被村民抢购一空,父亲无奈只好在一个铁匠铺子花106元买了一口补丁锅背了回来这才垒起了灶台安上了锅。那时,我们吃的食物本来就匮乏,再赶上六零年的闹饥荒,可想而知,我们是如何度过来的。只要吃糠咽菜能添饱肚子,都算幸运。后来无粮连糠麸皮都没有了,野菜更难找了。由于家家户户天天采挖,野菜在地里都长不出来了,我们又开始在夜间偷揪生产队的苜蓿,后来揪苜蓿的人越来越多,苜蓿也不长了,地里的苦苦菜、蒲公英、棉蓬、蒿草······凡是能吃的野菜都叫村民连根都挖了。为了活命,父亲说榆树皮可以吃,就领着我们几个开始剝树皮,老的榆树皮父亲用锯子从上到下,一圈圈的把皮截断,然后再用铁镰刀从上锯口划到下锯口,一溜一溜地划成裂缝,然后撬开锯口的顶端,再让我们用手一片片往下撕,当我们剝完了这棵树,父亲又在那棵树下等着我们。这个剥树皮的消息被乡亲们知道后,几天都抢着剝完了所有的老榆树皮。父亲又带我们到没被人发现的沟壕里找小榆树,但小树皮都很薄,所以剝到的皮就更少了,再后来连一棵都找不到了,看到的都是一棵棵被人们剝光了皮露着白光光的榆树躯杆。奶奶把老树皮外的黑皮用刀子刮掉,然后全部晒干,用石碾子碾碎后再用石磨子磨成面。没有驴拉石碾石磨,我们姐弟就抱着木棍一圈一圈的推着着石碾石磨转圈子,让石碾轱辘把树皮碾碎,又在石磨子上磨细锣成面,刚开始推掀石磨石碾我们都不习惯,转几圈就晕的哇哇直吐,姐姐吐时我和弟弟推着转,我吐时弟弟和姐姐继续推着转,就这样不停的推着石磨转圈圈,磨盘淌滿就用锣儿锣,锣完了又倒到磨顶上用手慢慢往磨眼里塞,然后继续推着磨子转,如此返复,磨的面多了渣就少。有一次,姐姐和弟弟都不在家,我和奶奶在石磨子上磨苜蓿面,磨完奶奶让我把石磨抬起斜搁在磨柱上,再把磨齿粘的面用小刀一个一个齿的把面刮净,这样也能多收点面,于是我边刮磨齿,边用笤帚扫,一不小心,把上磨扇碰了一下,和下面的磨扇合到一起,我的手就被压到了磨齿里面,当时正好是冬天,手被冻僵了,当时沒感觉到疼,我用力一下子把手从磨齿拽了出来,霎时手指血肉模糊鲜血淋漓,疼得我哇哇直叫,奶奶急忙用棉花灰止血给我包扎,十指连心,这时疼的我放声大哭,无法忍受,昼夜难眠,因为无钱去医院包扎治疗,只好一天天的忍受着,盼着伤口快点好转,结果感染又流脓,疼痛更难忍,奶奶只好天天用盐水清洗,然后又用龙骨粉和清油涂抹,每次解包扎伤口的包裹时,我都疼的哇哇大哭,忍无可忍,奶奶只好用盐水把干硬的布条抹湿,一层层慢慢解开,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伤口终于愈合,但中指短了一节留下了终身残废。
   姐姐为了照顾我和弟弟,忙里忙外的干活,每顿饭不是菜汤就是榆树面片,但姐姐都舍不得吃,只喝点残汤剩水,而且吃喝的很少,一直让我和弟弟俩喝好吃饱。
   有一次,因断粮饿的我两眼发黑坐立不安。奶奶急中生智,突然想起了以前存洋芋的地窖,洋芋才吃完不久,看有没有落下的洋芋和掉下洋芋芽子什么的,洋芋芽子是洋芋身上长出来的,肯定能吃,于是,奶奶就用绳子把我掉下地窖里,叫我把里面的所有洋芋芽子全部捡到筐子里,再看土里能刨出落下的洋芋吗,全部捡到一起。于是我连刨代挖捡了一小筐,还刨出了大洋芋生的小洋芋,喜岀望外:这下有吃的了。奶奶把洋芋芽和小洋芋洗净,在开水锅里煮熟,拌上盐,看着很少,为了让我们都能多吃点,每人都分了一份,我急不可待地一下子就吃完了,但一点饱腹感都没有,只好喝了点水,但一直没见奶奶吃,我问奶奶时,她说我早就吃过了。不大一会儿,我就恶心呕吐,然后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苏醒后发现一家人东倒西歪的都躺在地上,只有奶奶一个人在流泪,我头重脚轻地走到奶奶跟前,问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奶奶边哭边说:“我闯大祸了,当时我把洋芋芽拌调后,看着很少,就没舍得吃,只尝了一口看熟了没有,都给你们分的吃了,没想到吃了不大功夫,都哇哇直吐,以后一个个都倒地不省人事了,我叫了这个喊那个,但都叫不醒,我这才意识到是洋芋芽中毒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奶奶该死。”我有气无力地说:“奶奶,您不要自责了,您这都是为了能让我们能吃口饭,才想的办法,谁也不知道这东西有毒,幸亏我们都吃的少,要么都没命了。”这时我和奶奶又连拉带拽,才把家人们都叫醒,一个个都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奶奶叫我烧开水,给每人喝了一碗,这才慢慢的都站起来,转危为安。
   第二年的春天,又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冬季储存的干菜都吃完了,又一次缺粮断顿来临,我们都饿的两眼发呆心里发慌,实在没有办法可想,父亲到外地找亲戚借粮未归,奶奶无奈,就叫上我,看向阳背风的地方有没有早出的野菜吗,我们来到阳坡地,发现了好多刚露头的白蒿头,奶奶说这叫茵陈,能配药肯定能吃,由于个头太小,我们碰见就挖,不大功夫就挖了两筐,回来后我帮奶奶洗干净,在开水锅煮烂后,奶奶调拌好分给我们吃,我吃了一口,太苦了,不愿意吃,爷爷说我口馋,偷偷把救急用的白糖悄悄地给我抓了点放进碗里,我还是咽不下去,免強地吃了几口,谁知道,家人们吃后又开始呕吐,吐后都睡倒了,和上次的洋芋芽中毒症状基本相似,这下子又把奶奶给吓坏了。后来我才知道刚出土的茵陈和艾蒿长的一模一样,不好辨认,才知道我们又是艾蒿中毒了。两次食物中毒均化险为夷,这都是因为爷爷奶奶的积德行善,才让我们免遇难。我亲身经历的食物中毒事故,差点丧命,没终生难忘。
   那时候,到处的野菜都被挖完了,饥饿的社员不得不挖一些从来都没有吃过的野菜来充饥,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奶奶接受教训,宁愿叫我们饿着,再也不敢叫我们胡乱吃东西了。那个年代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痛苦和记忆。后来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问题的指示信》和西北局对甘肃问题的十五条指示精神,安排了救灾返销粮,动用了生产队的储备粮,逐渐增加了口粮供应,当时使用的是十六两秤,(百两六斤四、八两是半斤)也就是每人每天毛粮八两,最后达到十两。(也有村民因为饥饿过度,而一次性吃的过多而发生撑死现象,我舅爷就是被洋麦面撑死的)但是靠供应的那点粮,有麸皮,糜子、谷子、洋麦等还是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于是到了春天,社员们自发的掀起了“小片开荒,”庄前屋后、大沟小岔,家家户户都在开荒种地。我们家也不例外,父亲带着我们,在庄前屋后的沟洼,给我们每人指定一片,生怕别人抢占开垦,我和弟弟力气小,一时半会也挖不了多少地,姐姐挖完了自己的哪片又来帮我和弟弟挖,边挖边把蒿草的根莖用耙子收集到一块儿背回晒干当柴禾烧,就这样,我们夜以继日的开荒种地,以糜谷为主兼种洋芋。每次回家姐姐都背着挖地收集的柴禾,天天如此,我们家垛起好多柴禾垛。姐姐因为自幼缺乏营养而又生活太累,个子也没有长高,如今回想起来,我们对姐姐亏欠的太多太多,姐姐拼命的干活都是让我和弟弟健康的成长。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加之那年的风调雨顺,农历七月我们就挖自己种的洋芋吃,秋天我们种的糜谷喜获丰收,终于解决了暂时温饱问题。我们高兴的连蹦带跳,喜出望外。奶奶和姐姐对我们后来的生活也做了详细安排,“农闲吃稀、农忙吃稠、午饭以粮为主兼加野菜、晩饭稀饭洋芋卟啦,”这就是灾年后奶奶的持家之道,预防荒年再度出现。
   姐姐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白天顾不上做针线活,经常晚上给我们做鞋。说起做鞋,我就仿佛又看见姐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的给我们纳鞋底。那时候的鞋底就是用穿破的旧衣服,拆成一块一块的碎片。用浆糊一层一层的粘贴到一起。晒干后照着纸鞋样剪好鞋邦和鞋底,多层加叠,用大针角线连接在一起,选好里面用料,用浆糊再粘好,用线绳或麻绳一针一线的纳,纳鞋底既费力气又费手。这样做的鞋底就叫“千层底”鞋,穿着舒服又结实。就这样,我们全家五口人的穿鞋都包揽在姐姐身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姐姐很快就结婚出嫁了,但她每次来坐娘家,都给我们每人带一双新布鞋。
   上世纪七十年代,离马岭街十多里路的关天沟,开采了多口油井,试油和采油过程中常常喷出一些黑乎乎的原油,井周围到处都是。有人拾回填入灶堂做饭,既省事燃烧的又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原油做饭很快成为一种新时尚。
   由于村里烧原油的不断增多,冒出大量黑色油灰,像雪花一样四处飘荡,落的头上身上到处都是,连麻雀都变成了黑色,用原油做饭的妇女大家可想而知。她们是怎么忍受的。
   姐夫常年在外工作,姐姐一个人,除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外,还要照顾公婆和拉扯孩子。再加上粮食短缺,做饭烧的柴禾更缺,每天天不亮姐姐就担着铁桶跟随邻居到关天沟去担原油,她们中有推小木车的、有用筐垫上牛皮纸装的、有的用编织袋装的,姐姐把担回的原油倒在院子里事先挖好的土坑里,盖上柴禾随取随用,做饭时用一个铁皮盆把原油端到灶火门旁,先点燃灶堂里的柴禾,再用铁勺把原油浇到柴火上,就呼呼地燃烧起来,只要定时用烧火棍搅和搅和就行了,烧完了再添,比烧柴火省事又省时间,而且还不用风箱扇火。用原油当燃料做饭又快又好烧,但就是不干净,黑色的油污粘的到处都是,而且,原油燃烧的时候,总有一种刺鼻的味道,特别是阴雨天气气压低的时候,整个村子都充满这种怪味,呛得人难以忍受,甚至剧烈咳嗽。油烧的时间长了,烟囱就被灰尘堵了,所以烟就从灶火门冒出,姐姐家的伙房熏的像炭窑一样黑,做一顿饭姐姐泪流满面,但为了老人和孩子,只好无奈的坚持着,等姐夫回来,把烟囱通利,还能轻松几天,后来姐姐也有病了,经在西安检查肺里沾染了尘埃,留下了心肺病根。不知不觉中姐姐公婆已风烛残年,每况愈下,尽管生活很困难,但姐姐却把仅有的一点细粮都做给老人吃,后来婆婆卧床不起,姐姐精心照料多年,使老人安祥地离开了人世。公公的脾气不好,姐姐从不惹他生气,老人没有牙齿,姐姐不论做什么饭菜,都做的非常软、烂,让老人吃的开心。
   公公去世后,孩子们都相继成家立业。姐姐却积劳成疾,不得不放下农村的家,跟着姐夫到城里养病,但姐姐还是闲不住,她给两个孙子洗衣做饭,一直伺候的上了大学。
   如今姐姐已经77岁高龄了,身体又不好,每年都得住院,特别是姐姐和姐夫在疫情期间住院,两个儿子忙里忙外,楼上楼下带他们做各种检查,女儿床前陪护问长问短,有这样的孝男孝女实属荣幸!
   姐姐你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又是一位好姐姐、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好奶奶。你尊老爱幼,用你那瘦弱的肩膀为儿女们遮风挡雨,病魔折磨了你半生,但你是很幸福的,因为你有一位关心体贴你的好丈夫和几位孝顺儿女儿媳。今年你又和儿孙们一起旅游,住豪华酒店,吃山珍海味,漫步青山绿水,展望祖国的大好河山,子孙共享天伦之乐,让你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温馨。所以,古稀之年,你一定要开开心心的生活,种菊南山下,夕阳无限好。
  
  

共 515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语言朴实,情感细腻,叙述翔实,看似一篇忆苦思甜的童年生活回忆,实则是对于姐姐淑娴美德的歌颂。整篇文章无不流露着作者对于亲人爷爷奶奶还有姐姐的那份浓浓的深情厚意和理解。正因如此,一位出生在苦难家庭,却能够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勇于担当,能够与命运抗争的优秀姐姐的形象便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敏思编辑:介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