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晓荷·暖】娘亲舅大(小说)

精品 【晓荷·暖】娘亲舅大(小说)


作者:阔以 童生,69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82发表时间:2023-12-15 15:14:3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这天是1月30日,落日披着霞光,挂在远处曲里八拐的巷道与楼房间。街道上人流渐渐多了,人们手里拎着沉手的年货,匆忙奔向回家的方向。顶在邓秋儿头上下坠中的日头,在他的眼里变了形,日晕弥散,如打碎的蛋黄,被高高低低的房屋,搅成左一片右一片,更像他家顽皮孩子邓小虎小时候的涂鸦作品。
   城里的日头与自己地里日头的模样,真是不一样啊,邓秋儿感慨万分。他想起站在自家的田垄上,看着无边天地的尽头,大地展开巨大超长的双臂,拥抱着红彤彤的落日回归,那硕大的艳丽火盘,将远方的大地,染成耀眼的赤红和金黄。在自家的田间,他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踏实自在的。他的指甲缝和全身裸露在外的皮肤皱褶里,洗不掉的黑黄色,是一辈子与土地融为一体,留下的印记,像一个人的胎记一样,在人群中一眼就可以识别身份。
   此时站在城里,邓秋儿心里溢满怯弱。猫在这条街的一角,他已原地打转了很久。他手中拎着两只老母鸡,每只都用一束稻草捆绑着鸡腿,稻草上面裹绕着一块朱红色的纸片。他的脚下放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了大半袋沾着红泥土香味的红薯、土豆、芋头。
   邓秋儿用浑浊不清的双眼抬头看着一个院子的门,大门里是一排排粉着雪白外墙的漂亮楼房。他的双手因寒冷,已失去了知觉。七、八个小时在路上的奔走,他的脑子一片空白。
   凌晨三点,邓秋儿摸黑起了床。昨晚他提前将养了一年的两只老母鸡,捉进干打垒的泥屋里,用大竹篓关着。他踩着月光,来到被柴火薰得墙壁乌黑的土灶房,把储存在墙角的圪塔儿薯、土豆儿、芋头,凡是模样好的个大的,全部仔细挑了出来,足足装满大半个袋子。五点不到,他背着蛇皮袋,拎着老母鸡,走了10公里路到镇里,等到了1个小时一班的农村客车,车子一路走一路停,坐了二个多小时到县里,再从县里转班车到城里。进了城,他又走了二个多小时来到这里。
   一天里,他只吃了两个在家里煮好的红薯。他实在太累了,身上风尘仆仆。他将蛇皮袋放倒,坐在上面歇了好一会儿。他歇脚的地方,是一个干洗店,老板早早关了店门,回家过年去了。
   等邓秋儿歇上一口气,抬头看看,头顶的太阳挂在西边的半空,他怕这时上楼太早。他没有文化,不会看表,也买不起表。经验告诉他,冬天太阳落山是下午5点左右。他猜想这个时间是城里人过除夕备办年货最忙的时候,上楼去怕是不太好。
   他担心身上味大,城里人不喜欢,口袋里的烟丝一天都没敢拿出来抽一口提神。他坐在蛇皮袋上又歇了约半个时辰,方才慢慢起身,仔细掸干净身上的灰尘。他松了口气笑了笑,缺失的侧切牙和好几颗磨牙漏进嘴里的凉气,让他打了个喷嚏。
   邓秋儿重新拎起老母鸡,背上蛇皮袋,朝白色的楼房走去。
  
   二
   潘建军和妻子万玲在厨房里忙碌着。煤气灶上高压锅的小顶阀,被锅内的强压力顶着,蒸气从安全顶阀处冒出,“丝丝丝”的冒气声响个不停,小小的安全阀在锅盖上面,上下左右晃动转圈,厨房里飘出香菇炖鸡浓郁的香味。高压锅边上的铁锅里,一条大鲤鱼被煎得两面焦黄,潘建军将姜丝、蒜泥撒进锅里,倒入料酒、酱油,趁着铁锅炝出的焦热气,再将一勺凉水倒进去,盖上锅盖焖着。
   灶台边案板上,放满了万玲配好的菜。外面餐桌上,摆放着还冒着热气的壳花生,是潘建军下午拌着粗砂石在锅里炒出来的。灶头上两个锅都占着,潘建军暂时手上无事,他走出厨房,看妻子正在餐桌上分装果碟。桌上的冻米糖块、花生糖块、芝麻糖块,是在楼下干货店,万玲现场看着老板熬糖、下料、出锅、倒板塑形、切片上秤的。万玲每样称了两斤,留待正月待客用。潘建军在这灶上空闲的时间里,帮妻子把装好的果碟,拿到厅堂的木茶几上摆放整齐。
   9岁的潘小红和7岁的潘小强,在晾台上玩得正欢。晾台半人高的水泥围栏,在日晒雨淋中,泛着青灰与褐绿。从水泥围栏镂空处看过去,院子外远处的屋顶,参差不齐高高低低的瓦楞在夕阳下,折射出黑金色的光。潘小强将父亲种的花盆移到围栏上面,将冲天炮的细木条插入花盆泥巴中,他手里捏着一根染成紫红色的香,点着了细木条上端,纸包着的炮仗引线,“啾…”的一声音长啸,细木头拖着一条白烟,冲天飞去,在八、九米的上空“澎”的一声炸开。两姐弟你点一个,我点一个,“啾”、“澎”声此起彼伏,驱赶年兽的年味渐渐向人们靠近。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潘建军应声开门,门外一个穿着半旧藏青蓝棉夹袄的老汉,脸上布满沟渠般密集的皱纹,双眼热切地看向他。
   “啊,是母舅啊,您来怎么没提前告诉我一声,我好下楼接您。您瞧,您还拿这么多东西。快进屋!快进屋!”潘建军热情地招呼门外的舅舅,帮他把东西拎进屋。
   “万玲,母舅来了,你赶紧出来。”潘建军朝厨房方向呼唤了一句。
   “来了来了!”万玲抱着装好的铁皮圆果碟盒走出来,里面每个小格里,已经放满了盐炒瓜子、五香瓜子、大白兔奶糖、红薯兰花片、多味花生。
   “母舅来了,您快请坐,我给您沏茶。”万玲热情地迎着邓秋儿,让他在沙发正中坐好,她将果碟盒打开,沏了一杯茶端来,茶叶里面加了茉莉花、两颗红枣,还有一小勺白糖。
   邓秋儿进了屋,感到浑身暖洋洋。他局促地看着外甥与外甥媳妇,连声说道:“我家小虎托外甥的福,在展览馆保卫科做上了临时工,按月有工资日子过好了。今年过年他主动留下来值班,我特意来谢谢外甥,放下东西我去小虎那住,陪他过个年。”
   “我来放下东西就走,”邓秋儿嗫嚅道:“不耽误外甥家过年。”
   “母舅大老远好不容易来趟家里,您老必须留下来吃年夜饭,母舅坐上!我给小虎保卫科打个电话,让他过来咱们一起过个年。”
   邓秋儿慌忙起身:“小虎在值班,可不敢叫他出来,领导知道了这工作非丢了不可。”
   潘建军闻言哈哈笑了:“好的,听母舅的,您老安心在我这过个年。我给小虎留好一些菜,您到时好给小虎带上。”
  
   三
   邓秋儿拘谨地坐下,再三恳求外甥别尽陪着他,耽误事儿。万玲回厨房做菜,潘建军把小红、小强叫进屋来,让孩子们恭恭敬敬向舅公问好。他给母舅递上烟点上火,打开电视让他看。自己领着孩子们,用面粉熬了一小碗浆糊,把上午写好的春联贴到大门外。
   邓秋儿手里捂着热茶,眼睛看着大彩电的屏幕,彩电两旁的大音响放出来的声音,在房间里环绕,比他这辈子只见过一次的露天电影好看太多了。他并无心思看电视,耳朵一直小心地聆听着外甥的动静。
   “春联知道怎么分左右吗?”潘建军问。
   “不知道,不能随便贴吗?”潘小强嘻嘻笑道。
   “门迎春夏秋冬福,贴左边。户纳东西南北祥,贴右边。”潘小红认真的回答父亲。
   “嗯,不错不错,小强好好跟姐姐学习。”
   贴好春联进门,潘建军将一封大地红鞭炮放在门口鞋柜上。转身将准备好的炭火盆生好,放在厅堂中央。屋子里瞬间被温暖的火盆,烘烤得热气腾腾。
   “母舅,我从小到大,我娘都要在除夕夜生一盆炭火,她说这样才叫过年。她一到冬天就喜欢烤炭火取暖,每年冬天之前我都要提前买几百斤木炭放在储藏间,好让我娘一冬都不缺炭。没想到,三年前没等到立冬我娘就走了,那年我给她提前买好的木炭,直到现在还没用完。”
   听了潘建军的话,邓秋儿悄悄抹着眼泪:“我在乡下住离得太远,都没能赶上送一送我姐。”
   潘建军的娘,是邓秋儿的姐姐,在邓秋儿刚出生的那年,家里实在太穷了,在城里推大板车卖苦力的邓秋儿父亲,狠心将邓秋儿姐姐送给了一户在城里做小本生意,一直未能生养的中年夫妇。邓秋儿母亲哭天喊地不同意,她没有更好养活家人的出路,最后只能认命。邓秋儿母亲曾经坐着父亲的大板车,偷偷到女儿养父母家门外,看过女儿一次。等到父亲回村后,因村子距城里山高水远,两位老人与女儿再也没有见过面。邓秋儿的娘离世早,邓秋儿父亲去世前,曾托村里的会计给女儿写过一封信,将家里的愧疚、邓秋儿的情况写了个大概。潘建军的娘接到信,并没有回信。
   等到潘建军大学毕业分配到市委上班,潘建军的娘让儿子写了一封信给邓秋儿,并寄了一大包生活用品和食品。邓秋儿收到信时,家里的日子正窘迫,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他活得和父母一样栖惶,时时为一家四口填饱肚子发愁。他收到从未见过面的姐姐寄来的稀缺生活物资时,想着娘日日歉疚的哭泣,夜夜泣不成声的样子,自知家里对姐姐亏欠太多,他不知道如何给姐姐回信。他想着等自己手上能有一些活钱时,一定要去城里看一看姐姐。潘建军的娘好几年未等到弟弟的回信,此事就不再在儿子面前提起。
  
   四
   邓秋儿是村子里出名的闷葫芦焉黄瓜老实人,他脸上总是挂着尴尬的笑容,在村子里不爱讲话,有空就钻进地头忙碌。只要呆在地里,低着头伺弄庄稼,乡人的恶劣嘴脸他就再也看不见,土地也不会看不起他。蛮横的邻人有意无意欺负他,他从不还嘴。在他看来,这偏僻的小村庄,大家活得都马瘦毛长牛衣对泣,哪怕被人多占一点地块,都犯不着打生死架拼上老命。
   有一天,村里的蛮子二条家下蛋的白耳黄鸡少了一只,他心疼得一骂三跳,冲进隔壁的邓秋儿家,动手把晒在外面的干萝卜筐掀翻在地上。邓秋儿的老婆刘花闻声跑出屋与二条对骂,被二条连吼带凶压住骂声没有了战斗力,刘花又气又急与二条撕打起来,被蛮子二条掼倒在地上好几次,摔得浑身筋痛。邓秋儿站在边上傻眼看一声不吭,二儿子邓小虎只有10岁,吓得尿了一身。恨丈夫不争气,又在看热闹的村民面前受尽了欺侮,刘花想不开,当天晚上喝农药自杀了。
   邓秋儿一家屈辱的办完刘花后事,年近三十的大儿子邓小龙,从外面闲逛回来,不声不响操起一根木棍,找着机会就从后背袭击了二条,将他打进了医院。邓小龙没逃出多远,就被派出所抓走了。
   邓秋儿的天塌下来了,在万念俱灰之间,为了救大儿子,他这辈子终于勇猛了一回,从未走出过村庄的他,硬是花了三天三夜,按外甥来信的地址,一路问到外甥上班的市委大院。这一年,距离他接到姐姐的来信,已过去8年。
   那天,潘建军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按到门卫打来的电话:“潘科长,门口有人找您,说是您舅舅。”
   潘建军听完电话脑子闪过一激灵,舅舅?他匆忙下楼。他看到一个衣衫破旧的男子,脚上的鞋子沾满了地头的泥巴,面如土色,那人抬起头来,他不禁愣住了,母亲的模样在他的脸上重现。
   市委很多90年代的干部,老家都是乡下的,常有乡下亲戚找到市委大院,有踩着泥腿卷着裤腿的,有挑着扁担的,有掖着化肥袋的,着装五花八门,男女老少无奇不有。城里长大的潘建军见怪不怪。他知道自己有一个乡下母舅,只是第一次见面,还是让他感到很惊讶。看上去这个母舅的日子,过得很苦。
   “是母舅吧?我是潘建军。”
   “好外甥,可找到你了。”邓秋儿泪如雨下,哽咽难言。
   潘建军把母舅带到办公室,给他倒了一杯开水,安慰他先歇口气再好好说。
   中午,潘建军把母舅领回家。母亲见到邓秋儿时,眼睛里溢满温和,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亲弟弟。
   “姐,求您和我外甥救救我大儿子小龙。”邓秋儿被姐姐握着手,他呜咽地哭诉。
   潘建军看到母亲的眼泪跟着“哗哗哗”流下来,连忙安慰:“娘,让母舅今晚先在家里住下来,明天我派个车,跟母舅下乡去派出所了解一下情况。”
   那一晚,姐弟俩坐在一起,潘建军听母亲问了母舅很多的话。母舅讷于言,结结巴巴地回着话。母亲越听越难受,哭了好几场。她找来儿子的干净衣服,让弟弟换上,安排他早早睡下。
  
   五
   第二日,潘建军安排了一辆吉普车,一路颠簸,陪着母舅来到镇派出所。他跑前跑后,了解事情的原委,找到派出所的所长,沟通被害人不当行为在先的事实,为邓小龙争取减轻处理。他和派出所经办警察一同去找受伤者及其家属,主动上门蛮子二条入住的医院,协商伤者医疗费的赔偿问题。
   下乡之前,潘建军的母亲悄悄将一沓自己的私房钱塞给儿子:“儿啊,你就这一个母舅,俗话说娘亲舅大。如今你母舅有难,你一定要全力帮他。娘这钱你拿着,该赔咱就赔,帮小龙解决好问题,早点放出来。”
   “娘,不用花您的钱,我身上都带着呢。”
   “你为母舅花点钱不冤枉,娘为弟弟做些事更是应该。这钱你拿着,处理完小龙的事,多的你都留给你母舅。我没想到,他的日子过得这么难。早知道,我应该多关心一点他的。”娘的眼睛又湿润了:“看到你母舅,我才知道,血浓于水,一家人哪怕没在一起生活过,只要看上一眼,这就错不了。”
   母亲还捆了两大捆衣服,让潘建军给母舅带上。
   蛮子二条的赔偿款到位后,派出所同意让看守所把人放出来。潘建军领着母舅去看守所接人。

共 915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小说中塑造的邓秋儿这一人物很令人同情,老实八脚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只晓得和土地打交道。因为贫穷,小时候姐姐被父母送人。妻子受辱喝药自杀,邓秋儿眼见着不能保护。大儿子邓小龙因为鲁莽被关押在派出所,邓秋儿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去找姐姐求助。姐姐顾念亲情,外甥潘建军仗义相助,为邓小龙解困,还给邓秋儿的小儿子邓小虎在城里介绍了工作。故事发展到这里本应该让读者看到邓秋儿活着的希望,可是邓秋儿在看见小儿子的现状之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也喝药自杀了!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是贫穷、缺乏教育,还是巨变的时代所致?作者这篇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时代感,潘建军的家庭和邓秋儿的家庭形成强烈反差,令人深思。感谢老师倾情分享的小说佳作,力荐赏阅。【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21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3-12-15 15:15:45
  问好老师,创作愉快,期待后续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阔以        2023-12-15 16:07:07
  感谢萧垦老师精彩编按!敬茶敬茶!
智慧到彼岸
3 楼        文友:何叶        2023-12-16 17:02:43
  恭喜精品!期待姐更多精彩!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阔以        2023-12-16 17:54:10
  谢谢何叶社长支持与鼓励!敬茶敬茶!
4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12-16 18:36:53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4 楼        文友:阔以        2023-12-16 18:39:37
  谢谢至简至爱老师留评鼓励!敬茶!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2-16 18:43:56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5 楼        文友:阔以        2023-12-16 20:37:26
  谢谢小雨老师留评鼓励!敬茶!
6 楼        文友:萧垦        2023-12-16 19:03:03
  祝贺老师小说加精,问好,点赞!
回复6 楼        文友:阔以        2023-12-16 20:38:13
  谢谢萧垦老师留评鼓励!敬茶!
7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3-12-17 08:52:31
  亲情感人。
回复7 楼        文友:阔以        2023-12-17 11:40:36
  感谢风土人情老师留评!敬茶!
8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3-12-20 17:09:18
  读了你的文章,感觉很受启发,感觉你的构思非常巧妙,叙述很通顺,看来你的基本功是不错的,建议你以后向纸媒,特别是报纸投稿,除了挣稿费外,还有一定的成就感。《烟台晚报》投稿地址ytwbytj@126.com
太行飞剑
回复8 楼        文友:阔以        2023-12-21 09:27:00
  感谢老师留评鼓励和推荐纸媒!收藏了!敬茶!
9 楼        文友:暗夜百合        2023-12-21 13:32:00
  拜读老师佳作,祝文思如泉涌,创作愉快
曲中影,酒中情。莫诉忠良。
回复9 楼        文友:阔以        2023-12-21 21:22:42
  谢谢老师留评鼓励!敬茶!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