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洒溪古村行(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洒溪古村行(散文)


作者:友友弟子 白丁,9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8发表时间:2023-12-15 22:08:09
摘要:本文是文明参加的一次洒溪古村旅游节活动,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在文字里,值得一读。

【菊韵】洒溪古村行(散文) 早些年,就传闻洪江市茅渡洒溪村的古民居建筑值得一看。因那时沿沅江而行的铜安公路一直没得到扩修,路面坑洼不平,山体常有坍塌,所以我就一直没能成行。
   四年前初夏的某一天,我与家人一起驱车去洒溪,半路遇上道路泥泞,车轮险些被陷,生怕掉进河里,只得返回。
   今年暮春,洒溪古村顺势而为,举办古村旅游节活动。那天天气阴沉,下着细雨,寒气袭人。此次去凑份热闹,以了却心中的那份夙愿,便毫不犹豫向着古村而去。
   改建后的铜安公路平坦,柏油路面,行驶很舒爽。到了洒溪地界,入山一直盘旋,约摸十来里的行程,见一扇架在公路上的仿古木质村门,猜测目的地已到。然而又向前继续行驶了一段路程后,见到了“老洒溪村”字样的又一木门,方知古村所坐落之处。
   大概是活动宣传造势到位,来此参加活动的游人,应是望风而动,车辆甚多。道路已不够用,通行不畅。我等只好下车,依路下坡步行至古村院落。虽天气不作美,冷风阵阵,然山中清新优美的景致,为行人增添了几分清雅。每见到青山环抱的风景,自然生发一种脱俗的气质,感知山野的魅力不可言喻。此时,正是江南的四月天,虽不能丽日当空,山明水秀,却也有些烟雨朦胧、山林隐约的味道。依稀传来的丝竹之声,为景色添上了几缕情调。下完坡,一山中小盆地赫然在前,只见民居建筑占据了半个盆地。依山势而上,古建筑保存完好的并不多,新增了一些景致后,让古村落显得尤为规整。
   古村落其实不大,不驻足停留,一刻钟就可走遍整个村子。只是深居崇山峻岭之中,犹如桃花源一般的存在。这样保持古朴风格的古民居,现在的确不多见。环视周遭,不由推测此地应为高官退隐之地。遥想农耕时代的元末明初,衣冠简朴的村民,耕作于田间地头,和着悦耳的蛙叫鸟鸣,哼唱沅江号子般的山歌,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那是何等的惬意啊!布衣们惬意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想必现代人难以企及那种美妙。
   暮色苍茫之下,炊烟缭绕在竹林之上。半山之中,腊肉米酒之香弥漫房前屋后。划拳猜令之声,在轻轻晚风里荡起生活的节奏。之后,灯光隐亮的书屋里,传承耕读文化的子弟,或摇头诵经,或掩卷沉思。古屋当年的主人见到此情此景,定是捋着胡须,眉开眼笑。当然,这些对于有些浮躁的现代人,那是一种久违的气息。
   村中杨姓先祖,由人杰地灵的安江择此地傍山建屋,聚族而居,自有它的道理。自那以来,人才辈出,繁衍生息,文风鼎盛,素有“耕读文化、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这里恐怕是深得风水学说的要领。可见其祖先独具慧眼,前瞻性极强。此处,虽道阻且长,却山水皆有灵气。七百年之后,仍能引得外人前来访问观瞻。
   建于明,盛于清的窨子屋建筑群,灰墙黑瓦,沿山体前伸。房屋斗拱窗花,与院后的青山相映衬,“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
   村旁小溪潺潺,环村而过。小桥上游人如织,岸上青树倒映潭流。溪中麻鸭戏水觅食,白鹅掌清波,仰天而歌,它们为自己而欢,自由洒脱。
   溪边古寺,数百年来伫立溪畔,默契感十足。青石门匾雕刻的“体物不遗”,字体雄浑,笔力遒劲,倒也精致。山与水,水与桥,桥与人,辉映成趣。想象黄昏时,此地“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佳配,很美,也很舒适。这里是寻求天人合一境界者的最好去处。
         古村建筑,砖墙围屋,端庄而结实;杉木建房,精致而舒适;青石铺路,讲究而大方。石板铺就的巷道、桥梁、柱子、天井,凝聚性极强,且通幽山林,庄重而不奢华。行道绕村,迂回延伸而四通八达。屋角翘檐,清一色的黑瓦,古韵犹在,整齐划一。惠民政策在这立竿见影,让古村焕发生机。古村的变化与村民幸福感的提升,自然让游人体味在心。
   屋后古井泉水清透,静静地流淌了几个世纪,没有丝毫的倦怠。古井可知岁月不老,岁月也知时光如流。山上的青松翠竹,是古村的见证者,是古村的护卫者,也得到了来此观瞻者的青睐。
   院尾处有一间低矮破旧的房子,木架有些倾斜;屋里光线有些零乱,部分角落昏暗潮湿;整个正门板面早已脱落,经不住风吹雨打了,像个驼背的衰弱老人。它需要匡扶,需要及时的救助。倘若任其倾颓下去,不久残砖碎瓦,只能伫地凭吊了。老屋旁边新栽的紫薇(树),此时正是嫩芽初发,等待夏天的到来,一展生命的灿烂。
   屋外田间油菜结籽,丰收在望。田野池塘偶有蛙鸣,高亢嘹亮,但与村中的音乐并不和谐。民间音乐团队的队员,尽显他们优雅的舞姿,一展他们嘹亮的歌喉,为游客送上了一桌丰富的视觉盛宴。此时,也正是青蛙放歌的时候,它们才是天籁之音的主角之一。当鼓点声声响起,为古村带来热闹,而点点蛙声,更显山野的几份宁静。热闹不常有,宁静是常态。蛙叫蝉鸣,那是古村的特质。
   当我正沉浸在古今融合的氛围中幻觉绵延之时,村子里男女的吆喝声打断我的思绪。他们在张罗长拢合宴,为远方的客人准备一顿午餐。我参加过诸多的乡村活动,观光过不少的古村民居,行走过不一样的的景区,均没吃过一顿免费的午餐。在洒溪古村,村民保留着纯朴好客的乡风,我免费吃上了美味可口的午餐。品尝这里的美食,自然会盛赞其古韵的种种。很多乡村旅游景点,多为应时之作,一阵风过,热潮便退,门可罗雀。
   洒溪古村,与他村景点不一样,瞅她旖旎多姿的样子,就知其未来可期。洒溪古村的未来,应该是有前景的。她的文化底蕴是有深度的,是沅水中上游地区安江高庙文化的重要延续,也是湘西杨姓辗转迁徙的重要站点。
   餐前漫步小巷,仰望高墙檐角。巷间走出一位老妇,手持篾筛,盛满红豆泥作馅子的油炸米粑。这种米粉做的油炸食物,是城里人基本吃不到的乡村传统美食。游客见了,争抢着买上一两个尝尝。也许有一天,这种传统美食失传,就没人为你送上美味可口的米粑了,但愿它常传于世。看到小孩子手中的可乐、棒棒糖,我担心自己的愿望,也许只是一个愿望罢了。
   洒溪古村落庭院深深,保留了原生态,窖藏着昔日的人文掌故与本地人的豪情。新建的景致,又为它增添了新的时尚元素。今日此地车如流水,人影憧憧,印证了巷深酒弥香,美艳了好时光。
   走出西门,再读门上对联“凤毛萃德蜿蜒古道流风远,燕尾弘谋斑驳羮墙仰日高”,品味“萃德”“弘谋”,感觉“德远”“谋高”很有深意。

共 25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洒溪村古民建筑,常闻名而未得一见,今春适逢有时,故驱车一往,终不负此行。虽冷风阵阵,但山中烟雨朦胧,丝竹添耳,增添了几分小民情调。古村不大,然位置颇佳,深居峻岭之中,卧与平坦之地,群山环绕之下,田垄齐整,竹林遍地,蛙叫鸟鸣;小桥流水,红掌拨清波,古寺肃立,树木森严,泉水甘冽,民风淳朴;耳边幼童诵读之声不绝于耳,窖藏人文气息。观其景,听其声,那是何等惬意!一篇悠闲散记,轻松惬意之情跃然纸上,好文共赏,推荐阅读【编辑:寂寞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寂寞寞        2023-12-15 22:09:58
  好景配好文,情景交融,好文欣赏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