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柚染秋香黄(散文)
一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年大寒将至,菊花芯该上市了。
等来了一场雪,赶忙回乡帮老爸采摘菊花芯。
半亩方塘,几块菜地,大片柚园,几乎是鲐背之年的老爸的全部世界,也是他晚年最得意的作品。劝他不要劳作的话说了多遍,他也听了多遍,全成了他耳旁刮过的一阵又一阵风。他自有其坚守的理由:地不能荒着,鱼不能饿着,人不能闲着。
闲不住的老爸,将一年四季能种的瓜果蔬菜全种上了,每周回家都有时令果蔬可采摘,从“四月八、吃枇杷”开始,夏天摘李子、桃子、西瓜、香瓜、黄瓜、西红柿、无花果,秋天摘花生、核桃、蜜柚、脐橙、椪柑、火红橘,冬天隆重登场的就是菊花芯了。
老爸栽种的各类水果中,我最喜菊花芯。长期用嗓过度的我,几节课上完,咽喉干涩,几瓣菊花芯入喉,格外熨帖。
二
菊花芯立春萌芽,谷雨绽花,霜降果黄,大寒果熟。吸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安安静静地将二十四节气过完,才果熟蒂落。它遵循着阴晴雨雪的时间刻度,不疾不徐,不慌不张,踏着自己的节奏走在生命循环往复的路上。
菊花芯比其他柚子要晚熟一两个月,皮囊厚实,足以抗冻。果肉淡粉色,仅心脏般大小,但浓缩的都是精华。得到了阳光雨露的滋润,经历了风霜冰雪的考验,果肉甘甜爽口,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成分,有降血糖、降血脂,解腻清火,润嗓清肠,减肥美容等功效。是柚中珍品,被誉为“柚中之王”。我们当地俗话说:“好水不及白沙井,好果不及菊花芯。”由此可见它在乡亲们心中的地位。每到打年货时,家家户户都会置办上几大袋菊花芯,用于招待春节期间吃多了大酒大肉的客人。柚子皮可以用来炕腊肉、香肠、血豆腐。腊月时,乡间混杂着柚子皮的清香与腊肉的熏香,你游走其间,在浓郁的烟火气中会感受到十足的年味。菊花芯耐储存、耐运输,每年年底摘,来年的四五月份吃,肉质还是那么脆嫩适口。
菊花芯除了给人带来绝佳的味蕾刺激、口舌之欢外,还有极好的教化功能。
它是一种极具人情味的水果。在我们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胡家河村有一个姓胡的人,一天,他在菜园薅草时,从高空掉下来一只受伤的布谷鸟,好心人将布谷鸟抱回家,给它敷上草药,就让它飞走了。几天后,布谷鸟竟然飞了回来,绕着好心人打转转儿,吐出几粒白籽,好心人把将布谷鸟带来的种子种下,春去秋来,暑往寒至,果树上挂满了黄灯笼似的果子,果脐处有似菊花的纹路,味道甘甜,水分十足,并且还可以长时间储藏。这如菊的心是善意满满的心,是知恩图报的心。于是,左邻右舍都种上了菊花芯,逢年过节送礼时也会选择送菊花芯。澧水沿岸的枫香岗、二家河、西溪坪、阳湖坪等地是高产区。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张家界菊花芯柚”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如今,菊花芯跻身张家界旅游特产市场,深受各地游客青睐。
我想,那些喜爱菊花芯的游客们,除了爱青山绿水孕育出的那份独特的甘甜味道,也愿意为“人鸟情未了”的温情故事消费。
在我眼里,菊花芯除了食用价值、教化功能外,还极具审美性。
首先,是它形状的独特性。菊花芯是一种神奇的水果,果子大,果肉小,就像穿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它的果顶微扁微凹,脐部有放射状沟纹,很像一朵盛开在金秋里的菊花,因而有了“菊花芯”这动听而浪漫的名字。老爸偏爱菊,除了栽种十几盆小盆栽外,在池塘周围也载种了几大丛菊花。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时,大朵大朵的菊花傲霜怒放。不久,西风渐紧,花残香冷。当菊花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菊花芯就会夺人眼球,因为它才是冬天的主角。
其次,是它颜色的独特性。它的颜色黄而不扎眼,总让我联想到《红楼梦》里贾母提及的软烟罗的一种颜色——秋香色。我不确定菊花芯的颜色算不算秋香色,但我内心深处是将其归入秋香色的,那是一种高贵而温暖的色调,一种带着秋果甜与秋叶黄的颜色,能给人带来味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美妙体验。秋高气爽的日子,袅袅秋风从柚园缓缓拂过,暖暖秋阳从蓝天柔柔洒落,一颗颗菊花芯,便镀上一层层浓郁的秋香色。初秋时是秋香绿,深秋时是秋香黄。凛冽的寒冬,菊花芯的亮色总能妆点灰暗的大地,温暖神色黯淡的人们。每个冬季,我都会在柚园穿行,寻觅最大最亮的菊花芯,放置家中恰当的位置,用其做装饰品。冷雨敲窗时,家里有一抹亮黄,自有一番独特的温馨与暖意。
再次,菊花芯最美之处还在它的耐寒性。它美在皮囊,也美在精神。冬月祁寒,草木凋零,万物清瘦。在突然安静的世界里,细雨裹挟碎雪,你双手揣在衣兜,紧缩着脖子,急匆匆赶路,不经意瞥见路旁菊花芯那又黄又亮的果子正蓬蓬勃勃地生长,你就会被它那卓然凌寒的气质震慑住,你就会在它那笑傲众生的睥睨下矮下去,你就会对它生命的韧劲肃然起敬。岁寒,然后知菊花芯之后凋也。你明白不经霜冒雪的菊花芯是没有灵魂的。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掏出双手,伸直脖子,小跑起来。你明白,人得像菊花芯一样,是需要点精神的。
三
于老爸而言,菊花芯还是长寿果。
老爸喜欢吃水果,也爱种水果,我常常想,他长寿的原因除了作息规律、热爱劳动、心态良好外,也与爱吃水果分不开。他每天都会吃水果,很少吃来历不明的水果,自家的水果不打农药,也不打甜蜜素。自从栽种了脐橙、菊花芯后,漫长的冬春就有放心的水果可以自给自足。
他每天会去柚园转一转。90岁的人,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走路带风,常挂着如菊的笑容。夏天五点多起床,冬天也不会超过七点。天气好的时候,就走进他那塞满了南瓜、冬瓜、橙子、柚子的工具房,挑选好工具后,这里挖一挖,那里锄一锄,果树下几乎寸草不生,草都被他割给鱼吃了。大多时候,陪伴他的只有白杨树上的喜鹊、池塘里的游鱼和菜园的柚子树。孤独可能是大多老人的常态吧,老爸习惯一个人清净地过日子,早睡早起,心无多念。也许,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内心是不可能拥有长时间的平和的;也许,长期与大地草木相处,受其滋养,自然变得简单质朴,没那么多烦恼。
每至周末,我会准时去看他,偶尔行色匆匆。他看我忙,就说,教好你的书,中学老师是辛苦的,不必周周去看他,也不要给他买什么,他吃的用的都够。其实,他哪里知道,与他在一起的闲暇时光,才算生活。他的菜地、池塘、柚园,是我疲惫生活中的糖。与他聊天,是在修正我生活的航向。很多时候,不是他需要我,而是我离不开他。
他曾在柚子花千朵万朵压枝低时说,不要看花开得多,果子结得多,到时,还是要打掉一些次果,一棵树留下八个、十个就差不多了,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有舍才有得。
他曾在我们面红耳赤地争论当下教育内卷问题时,慢悠悠地插上一句:不要急,等一颗菊花芯成熟要一年,等一个孩子成才不要时间吗?把每一天过好,孩子们能健康成人,你们都要满足,每一片草会有它的露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曾和我谈及他工作时的同事,说森林公园刚开发时,与他一起上山开荒斩草、筹备邮电局的六个人,如今只剩他一个人了。他时常会念叨他们的名字:赵春季、李志斌、刘光桃、张实在、黄家常。这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叔伯,我自然记得,我会鼓励他给老伙计们打电话拉拉家常,后来,一个一个电话号码变成了无人接听。老爸很重视养生,他的药箱、他的医药书、他的养生笔记常置案头。他会提醒我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要遵循规律,不要熬夜,身体没了,什么都没了……
老爸将菜地平整得方方正正,将池鱼喂养得肥肥美美,将柚园清理得不生杂草,将卧室整理得不染杂尘,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的退休工资也没怎么用过,按时吃饭吃药,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一天安排得井井有条,力所能及的事从不麻烦我们儿女,总说“每个人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天下就没那么多事了”。村里他最年长,很多长辈教育晚辈时,时常会以他为榜样。受其影响,我的几个同学及其家人,周末也会跑来乡下跟他学种菜,与他聊聊天,在池塘边一呆就是大半天。倍速生活的当下,大家内心深处都渴望一些能与土地和老人打交道的单纯时光。
老爸一辈子行胜于言,不说多话,但说一句是一句。尤其是那些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经验与智慧,朴实无华,却直击人心。就像经历四季才成熟的菊花芯,足以让人久久回味。
四
光阴流转,繁花落尽,又到柚染秋香黄时。老爸在他生命的黄昏里,乐天安命,随境而喜,不急不躁,耐心而虔诚地等待着果熟果圆……
那些菊花芯,也像老爸的老朋友,陪伴老爸安稳度暮年,一年一岁,在春夏秋冬的季风中,徐徐缓缓地带给他超越物种的愉悦交流,带给他健壮的身体与美妙的心境。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