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篱】太姥爷和他的麻子媳妇(小说)

编辑推荐 【东篱】太姥爷和他的麻子媳妇(小说)


作者:于秋月 白丁,4.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3发表时间:2023-12-24 21:57:20


   太姥爷叫丁老连,1878年出生在河北滦县。当时正逢中国百年不遇的旱灾、蝗灾、涝灾,史称“丁戊奇荒”。时“官仓匮,民储馨,市贩绝,客粜阻”。太姥爷是在饥饿当中长大成人的。
   太姥爷20岁时候,家里给琢磨了一桩亲事,也是户穷人家。新媳妇姓李,拜天地的时候,太姥爷发现李姑娘个头特矮,站在五块砖头上才勉强够和他对等,他这心就凉了一半儿。当年太姥爷绝对是个帅小伙,大个,浓眉大眼,可以说是相貌堂堂。等到拜完天地,一掀红盖头,太姥爷倒吸了一口气,这新娘子矮也就罢了,还长着瓦口脸,并且满脸麻子(出天花的结果)。太姥爷剩下那一半儿没凉的心这下子就彻底地凉了。
   就这样,太姥爷娶了个麻子媳妇儿,尽管心不甘,但太姥爷是个孝顺的孩子,他没作声,既然已经结婚了,那就行夫妻之道吧。李姑娘心知自己是个啥相貌,嫁过来后,小心翼翼地伺候公婆,屋里屋外抢着干活,对太姥爷更是言听计从,从不敢大声说话。
   一年后,麻脸媳妇生下个男孩,她喜极而泣,后来竟放声大哭。皇天有眼啊,她终于给老丁家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今后或许腰能挺直了。那厢,我的太姥爷也松了一口气,妥妥的,他也完成任务了。
   一个月黑风冷的夜晚,太姥爷避开麻脸媳妇,悄悄地走出房门,默默地朝爹娘的房间磕了三个头,带着平时积攒的那点儿盘缠离家出走了。之前他就打听好了,东北的青冈县有个本家远房亲戚,据说在那儿开了个“丁家油坊”,生意很不错,太姥爷决计投奔他去。
   从河北老家到东北那可是近千里的路程,走的时候又是冬天,一件破棉袄挡不住野狼似的西北风。太姥爷一路风餐露宿,靠着打工和乞讨果腹,吃尽了苦头。来到了青冈县的时候已经是春天了,柳枝吐着嫩芽,迎春花摇曳着黄色的花朵,似乎欢迎太姥爷的到来。
   丁家掌柜的与太姥爷年龄相仿,鬼都说不清究竟是咋回事儿,两个人竟然一见如故,不几日还义结金兰。丁掌柜的大太姥爷几岁,称之为兄,太姥爷是弟。
   太姥爷没提他是因为嫌弃麻脸媳妇儿,逃婚出来的,只说家里太穷生活不下去。
  
   二
   丁掌柜的见太姥爷孤零零的一个人,心中不免同情。一日,两人在家中饮酒,丁掌柜的借着微醉对太姥爷说:“弟,你也半大不小,该成家立业了。但是你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在我这里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贱内有个远房的妹妹,姓张,在兰西前店住,家挺富裕,人长得也中,年龄和你般配,就是……嗯,就是脸上有麻子。”太姥爷听了心中一沉,暗自叫苦,咋又是麻子?难道我这辈子就是娶麻子媳妇的命么?
   丁掌柜接着说:“我合计着你俩挺般配,哪天让我那贱内把她爹找过来,你们见见面,如何?”丁掌柜见太姥爷不吭声,心知他嫌弃女方是麻子脸,就又劝他,“有句老话说,当兵挎匣子,找老婆找麻子。麻子虽说不好看,但撂家里踏实,不会给你那什么。你说呢?”太姥爷沉吟片刻,对丁掌柜抱拳说:“大哥说话了,小弟哪有不从的道理。凭兄长做主就是了。”丁掌柜的听了满心欢喜,心想这个麻子小姨子再留就臭家里了。不几日,就让媳妇把张姑娘的父亲请来了。
   双方一见面,都觉得妥。张姑娘父亲见太姥爷一表人才,觉得嫁给他错不了。太姥爷到了东北孤身一人,这算是有个家了。当场这门亲事就定了下来。
   结婚时,娘家陪送了十几匹马,还有些被褥细软。丁掌柜的为我太姥爷指了一条生存之道,紧挨青冈的兰西县有个蒋家店村,那里是一片盐碱湿地,适合放牧。然后,丁掌柜又给我太姥爷又拿了些碎银两,说好先借他用,并叮嘱他到蒋家店之后就拿这个钱盖个瓦房,别委屈着媳妇。
   就这样,太姥爷牵着马,背着行囊,挥泪告别了义兄,带着我那个麻脸太姥寻梦去了。
   蒋家店在兰西县、安达县、青冈县交界的地方,属松嫩平原,人烟稀少,草原是盐碱地,人称“碱沟”,草原的碱草是放养牲畜的极好去处。正是初夏,是一年中松嫩平原最妩媚的时候,绿草像毡子一样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小碱湖星星落落地分散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嘛。
   看着眼前辽阔的松嫩大平原,太姥爷心情格外舒朗,现在他就是这片草原的“王”啊,从此,天高任鸟飞,他要在这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开辟另一番天地。
   我的太姥张姑娘虽然是小脚女人,但身材匀称,五官清秀,一双大眼睛生动有神,一头茂密的黑发盘成了发髻,站在那儿也是亭亭玉立,端庄秀丽。可以说除了脸上的麻坑没有任何缺点。太姥爷没想到娶了个这么漂亮的女人,慢慢地竟忽略了她脸上的麻子,越看越顺眼了。
   太姥是典型的贤妻良母,跟着太姥爷起早贪黑地劳作,不叫苦不叫累,也不多言多语,而且心灵手巧,两个人恩恩爱爱地过着日子。太姥是一个比较高产的女人,一路开枝散叶,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而且几个子女充分继承了他们良好的基因,男孩子英俊,(我手里有一张我姥爷中年的照片,照片里的姥爷丝毫不逊于电影里那些英俊小生)女孩子漂亮,聪颖。只可惜我太姥爷重男轻女,只供了两个儿子念书。
   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还有马匹,它们不断地交配,不断地生育,不仅给太姥爷的生活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希望。经过几十年的打拼,这一家人拥有了15垧地(相当于225亩)的牧场和200多匹马,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大户。
   斗转星移,子女们长大了,两个儿子也分别私塾毕业,有了官差,娶了媳妇。女儿们也找了婆家。丁氏家族成为一个大家庭了。
  
   三
   我是想象不出来那时的太姥爷有多富裕。后来,他有个女儿做了我的奶奶。小时候常听我奶奶说,她结婚前在家吃的点心都是在县里买的,而且从没断过。她的衣服布料都是绸缎的,她们的母亲手巧,把她们姐几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嫁到我们家后也过了几天好日子。我爷也是当地的富户,后来赶上了土改,我爷被划分为地主,扒拉到“黑五类”那堆里了。为了表现进步,我奶把手头的金银首饰都翻了出来,装了满满一大茶缸子,交给了村妇联。奶奶说,那些东西一大半是她的陪嫁……这是后话。
   好日子不等于有好身体。太姥生完孩子后身体却是每况愈下,最初只是咳嗽,发烧。太姥刚强,一直挺着,一天晚上一阵激烈的咳嗽后,一口鲜血喷涌而出,竟然吐了一小盆儿的血。太姥的脸蜡黄蜡黄的,村里人说她患的是痨病,怕是好不了,让我太姥爷准备后事吧。不几日,太姥就在太姥爷的怀里离开了人世。
   太姥的离世对太姥爷打击非常沉重,本来就不多言的他就更加沉默了。他给两个儿子分别盖了三间大瓦房,他和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姥爷在一起生活。
  
   四
   1940年夏天,蒋家店来了一个外乡人,操着河北口音,衣衫褴褛,看年龄也就40多岁,逢人便打听一个叫丁老连的人。蒋家店只有几十户人家,很快就有热心的人把他领到丁家。
   外乡人推开大门,看到正在院里干活的太姥爷“扑通”一下跪了下来,还没说话,人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太姥爷愣住了,那人的模样就像是从太姥爷脸上扒下来的。这时候就听外乡人喊了一声“爹,我找你找得好苦啊!”
   不错,来人是太姥爷的亲儿子,叫丁来信。
   丁来信的到来,犹如一颗石子抛在平静水面上,给太姥爷家掀起了不小的震动,村里有些好事的人悄悄地趴在他家的墙头上观看丁家风波。这时候,我的姥爷、奶奶、姨奶们才知道,原来太姥爷在河北还有个家,他们还有个未曾见面的“妈”。
   太姥爷见到丁来信又惊又喜,这些年其实他也惦记着老家的人,怎奈这边又经娶妻生子,况且路途遥远,只能在夜深人静的夜晚遥望故乡,默默为老家的亲人们祈福。
   晚上爷俩坐在火炕上对饮,用河北话唠起了家常。
   丁来信说,这些年来他和他娘无时无刻不思念父亲,每逢和父亲一起闯关东的人回家,他们都去打听父亲的消息。前些年只知道父亲在东北遥远的农村,可是偌大的平原,哪里寻到父亲的身影啊?丁来信流着眼泪说,爹呀,你这一走可苦了俺娘,她每天要照顾俺爷奶,还要做家务。到了晚上有点儿空闲了,俺娘就一个人去村口,默默地向远方眺望。有的时候也带着俺去,俺娘从一头青丝到满头白发也没把你盼回来。后来从东北回来的老乡说,你在黑龙江的兰西蒋家店又成家了。俺娘听后默默流了好几天泪,那时俺就想来找你,怎奈家里太穷,俺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对了,俺的爷奶都是俺娘一手伺候走的。
   丁来信说,前几年俺娘去世了,去世前把俺叫到跟前,叮嘱俺,日后若是有机会去寻寻爹吧,告诉他,咱们这些年有亲戚照应,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总算熬过去了,我也把他的儿子抚养大了。俺娘还说,你爹的做法我理解,我知道他嫌我丑,但我生是丁家的人,死是丁家的鬼,日后他若是有机会,念在夫妻的情分上,给我上上坟我就知足了。
   丁来信看着我太姥爷说,爹,咱家现在的日子好多了,能用笊篱捞饭吃了(过去穷,只能喝粥,笊篱派不上用场)。俺也结婚了,生了两个儿子,也就是你孙子。
   太姥爷喝着酒,默不作声,心,却乱如麻。
   丁来信住了几天后,试探地问我的太姥爷,爹,老家你打不打算回去?太姥爷轻轻地摇摇头,这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他的身体,精力都不允许他远行,况且这边还有他割舍不掉的满堂子孙。
   丁来信骑着父亲最心爱的枣红马,带着父亲给的盘缠,也带着失望,离开了东北。
   六年后一个阴雨蒙蒙的夏日,太姥爷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后人把他和我的太姥一起埋在了草原上,他们经常放牧的地方。
   若干年后,我姥爷带着我大舅和我妈回了趟河北老家,他们在族人的带领下,祭祀了我们的先祖和我的前太姥,也算是替我太姥爷了了一个心愿。
   我妈说,我前太姥的墓碑上刻着“丁李氏之墓”几个字。
   我妈感叹,老辈子不拿人当回事,人要想各种手段谋生,婚姻算什么!
   一段家史,其实,母亲也无法下一个结论。
  

共 38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双线并行,明线是太姥爷逃婚出走闯关东,二次成家立业,成为当地富户;暗线是麻子媳妇伺候公婆,独自养育儿子,凄凉离世。小说以太姥爷为核心展开叙事,却是一曲女性的悲歌。麻子媳妇因个子矮样貌丑而被太姥爷嫌弃,被丈夫抛弃却坚守“生是丁家的人,死是丁家的鬼”的信条,无论日子怎样贫穷,仍然替丈夫抚养儿子,孝敬父母,封建的婚姻观念,礼教思想束缚了麻子媳妇,而这个女人身上也集中体现了中国旧式女性的勤劳善良,温婉贤淑,无私奉献。为一个抛弃自己的人守着一个家,清贫度日,无怨无悔。麻子媳妇的悲剧人生令人唏嘘。而另一个麻子媳妇,也就是太姥也展示了传统女性的另一种人生。“太姥是典型的贤妻良母,跟着太姥爷起早贪黑地劳作,不叫苦不叫累,也不多言多语,而且心灵手巧”,从情感上来看,太姥爷与太姥日久生情,这是太姥的幸运,然而成年累月的操劳,生育子女的辛苦,终于让她油尽灯枯,撒手人寰。两个女性成就了太姥爷的一生,她们身上都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坚强执着,善良勤劳,温良淑德,却也都是为了家庭牺牲了自我价值。男性可以出走,女性却和土地、家庭牢牢绑定。两位女性互相映衬,一体两面,让人感佩的同时也为她们掬一把辛酸泪。小说叙事颇有传奇小说的风格,饥荒、逃婚、结拜、发迹、寻亲等元素使情节波澜起伏,从“丁戊奇荒”写到土改再到当下,也暗和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使这个家族传奇更厚重。语言深沉质朴,与小说风格相得。感谢您赐稿东篱,期待您更多的作品。顺祝冬祺!【东篱编辑:粗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粗人        2023-12-24 22:02:24
  小说富有传奇色彩,又有一点历史的厚重,其中女性形象的互为补充的设计巧妙,很荣幸成为您的读者,言不尽意,望您海涵!
回复1 楼        文友:于秋月        2023-12-26 09:15:09
  感谢粗人老师的编辑和精彩点评,让我有一种“路与知音,一见如故”的感觉。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2-25 06:11:54
  小说故事曲折离奇,精彩万分。画面感很强,很耐看,让人回味悠长,深思苦索。很美的文章,点赞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于秋月        2023-12-26 09:16:04
  谢谢老师的点评,现在想想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展的。
3 楼        文友:斯潜        2023-12-25 06:56:50
  拜读秋月老师的小说,耐读,设计巧妙,精彩!为美文点赞!学习了!期待继续佳作纷呈!遥握!祝在海南一切安好!
回复3 楼        文友:于秋月        2023-12-26 09:17:26
  谢谢斯潜老师的推介,使我和“江山”结缘,我会努力写下去,不负老师和“江山”的期望。
4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12-25 07:29:04
  看到于秋月老师的作品,倍觉亲切!同乡、社友,而今又成了篱友。老师虽是讲了一段陈年旧事,但却把当年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文化,以及对婚姻男女的不平等,和追求个性解放的烟火之气,铺陈描述的细致入微,让人生出对无情礼教入木三分的恨意。文中的几个人若按当时的文化苛责,太老爷属抛弃妻子,不养父母的小人,但摒弃封建礼数,按新时代新道德观念衡量,无疑又是受害者。同样使人生发同情与理解。小故事,诠释了大道理。学习啦!
回复4 楼        文友:于秋月        2023-12-26 09:21:32
  谢谢宋老师点评。是的,有些事情不是用理论和道德来评判的,记得谁说过:存在即合理。一个时期,一个特定的环境,可能就出现相应的行为和思想,我们无法做对错的判决,能做的就是还原一下情景,把它放到那个大环境中,放到历史的节点上,展现出来,继而思考。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2-25 08:38:45
  读到前太姥伺候公婆,抚养孩子,闲时去村囗眺望远方,从一头青丝变白发都没盼到自己的夫妻,我的眼泪出来了。这是女人的悲剧啊!像这种剧情以前社会处处都是啊!我邻村有个男的刚成家就跑台湾去了,妻子也是在家守一辈子,青丝变白发啊。此篇小说,构思精妙,娓娓道来,读着令人泪目。点赞!遥握问侯老师,谨祝冬暖精彩纷呈!
回复5 楼        文友:于秋月        2023-12-26 09:32:07
  湘莉老师好,先感谢一步一步耐心地指导,让我尽快加入到这个大家族中。是的,您说的对,在过去,女人的奉献成就了男人和家庭,我们都认为是悲剧,可能当事人却以为是理所当然的。写到前太姥,我确实充满了同情,也替她不平,长相不是一个人能选择的,命运对她不公,好在后太姥没有重蹈覆辙,虽然去世的早,却也过几年夫唱妇随的好日子。整个作品有些压抑,写的时候心情亦如此。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25 11:10:02
  读于老师的小说,我先一个词——好看!在我的心中,好看就是标准。是一个人的传奇,也是一个民族苦难的传奇。很多情节,太多的故事,我们无法下一个结论,但在曾经的社会里,一切事情,可能的,和不可能的,都会发生,也都必须发生。这些故事,在如今,不可能发生。发生,可能就是这个小说的主题吧。一个不好的社会,总是把人弄得没有了分明的道德。于老师是小说高手,我从来没有读到这样的好小说,从来没有把“发生”作为主题。我不知如此理解对不对,我就这样记住了这个小说。遥握,问候于老师冬祺,谨祝创丰,精彩继续!
怀才抱器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25 11:31:59
  这个小说的场景和时间跨度的转换,非常自由,不容易做到啊。在故事的叙事里,间插着景物描写,将故事镜头拉长推广,颇有影像效果。功夫深厚!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于秋月        2023-12-26 09:37:34
  问候怀才老师,评语到位贴切。这篇文章写得有点儿紧凑,昨天有网友提示我,这篇文章可以拍成剧看了。确实,3千多字的文章背后的空间很大,有好多留白。看来,写成中篇甚至长篇也未尝不可。感谢老师对我的鼓励。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26 10:29:40
  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不能一样,当太姥爷站在他的子女面前,他也只能是千言万语窝在心底,说什么?是一个必须靠自己谋生的社会,一切都只能是手段,婚姻算什么。子女也要理解那个社会,否则就是狭隘。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于秋月        2023-12-26 12:58:09
  是的
9 楼        文友:周丽纯        2023-12-28 13:31:13
  秋月老师这篇小说,我看了两遍,还是意犹未尽,写得精彩,故事性强,耐读。后来又看了编辑们的点评,更加深了我对这篇小说的理解。真是受到启发。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10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4-04-23 21:08:46
  故事很有意思,语言叙述也很到位,期待更多的好作品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