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冬天里的温暖(随笔)
前些天,甘肃、青海突发地震,牵动了多少国人的心。人们通过网络、电视及报纸等媒体,时刻关注灾区的救援抢险情况。虽然与之相距千里之外,但,恻隐之心仍让自己念念不忘灾区实况,相信每个心地善良的人都有这种共鸣。
就在三天前的晚上,无意间看到县政协委员群里范黎明委员发的三张捐款收据截图,他以“范家人”的名义为甘肃省红十字会捐款总计六千元,并附了一句“甘肃地震令人牵挂!”看了令人怦然心动,油然而生敬意。随后,县政协副主席雍冬明为他的善行点赞。范黎明委员是修武本地人,现为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南省范仲淹“毓英”奖学金负责人,长期从事范仲淹文化研究以及捐资助学活动,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好评。
星期四中午,去南台口的圆通快递站办理快递业务,为在汤阴的文友寄送一本书。等我停好电动车,进入快递营业室时,只见一老一小在办理快递业务。老的是位六十岁左右老太太,慈眉善目的。小的是十七八岁男孩,像个高中生。快递室的女主管让我稍等会,先办理老人的业务。通过她们交谈得知,原来老人是给灾区捐赠衣物的。见状,我很感动,没想到一位普通的老人竟有此善举。遂搭话道:“老人家,你真是个善人,捐赠棉衣是新买的吗?”“家里的旧棉衣,不过都是干净的,可以放心穿。”老太太不紧不慢地回复我。“我看到那边地震了,天寒地冻比修武还冷,就找来几身传布着的棉衣寄过去,略表一下心意。”“哦,是这样,别人雪中送炭,您这是雪中送棉衣啊!心眼真好!”旁边的电子秤边,整齐地摆放着四个包裹,虽然她说里面是旧棉衣,可从老太太的衣着打扮上,感觉棉衣也不会太差。“你们的包裹总共32块钱,来,用手机拍一下快递单条形码吧。”一旁的男孩像是老太太的孙子,急忙掏出手机扫码付款。看着她们祖孙俩离去的身影,我暗想,估计是孙子怕他奶奶年纪大不熟悉快递业务,于是过来陪他奶奶寄快递。
随后,快递女主管熟练地取了个包装袋,将我要寄送的书本包装好,还不忘告诉我:“刚才的老太太真是个好心肠,本来想把四件棉衣用大包裹袋装在一起的,听说是往灾区寄送的棉衣,便把它们分开了,这样包裹尺寸就不超标,邮寄费也低,要不然32块钱肯定不行。”我听了连连点头,对她说,你也是个热心肠,为你们点赞。
常言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想到这严冬里,在自己身边却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温暖的一幕。当然,自己所了解到的也许只是众多善行义举的冰山一角而已。记得昨天我还看到《焦作日报》推送的“情系灾区、爱心捐赠”消息称:为支援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抢险救灾,焦作市解放区焦南街道中州社区第一时间在居民群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向灾区捐赠救援物资。他们此次共募集棉衣和棉裤约1000件、棉被10条、棉鞋30双等。截至12月22日晚,物资救援车已全部装载完毕,正运往甘肃的路上。
连日来,情系地震灾区的爱心汇成一股暖流已经抵达或正在路上,祝愿地震灾区的人们能安然过冬,早日重建家园。也许,这冬天里的温暖,不仅温暖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地震灾区人民,也温暖了我。有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后,我也要见贤思齐,努力做一个温暖他人的人。
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