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一碗水端平有多难?(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一碗水端平有多难?(散文)


作者:创作修行僧 布衣,37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6发表时间:2023-12-25 05:42:58

【东篱】一碗水端平有多难?(散文)
   一直以来,我都固执地认为,影响多子女家庭兄弟姊妹感情的重要因素是父母亲的“一碗水端平”。而多数家庭的父母是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我父母亲在年轻的时候,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是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他们对不同的子女实行不同的教育标准,由于我从小在奶奶身边成长,来到父母身边的时候,已经是七岁了,又是长女,所以父母亲对我的要求很严格,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苛刻。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他们对我的期望值很高。正是他们对我的这种高要求,促进了我一生的进步。这一点我现在也是很感激他们。可是在我小时候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在我刚满七岁的时候,父亲母亲就要求我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他们说“黎明即起,打扫庭院,烧火做饭,孝敬父母”是一个女孩子应尽的义务。于是我从那时候开始,就每天早晨起来扫院子,做早饭,然后叫全家人起床。冬天,乌兰察布的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滴水成冰的时候,我从热乎乎的被窝里起来的那一刻,感觉是那么寒冷,冻得我浑身打颤。我首先劈柴,点火生炉子,将烟筒烧得红了半截,家里的温度升起来了,然后再用炉火烧开水,灌入暖水瓶里。
   接着到厨房点火煮稀饭、腾馒头或窝头,再切一块咸菜。这就是我们家的早饭。那个大锅很大,我根本端不动,只能将锅放在灶台上,点火做饭,有时候灶火不好烧,可能是因为风不顺,冒得满屋子是烟。这时候,父母亲就会骂我“笨蛋”,嫌乎我连个灶火都烧不好。当时,我并没有感觉不公平,虽然弟弟妹妹都在睡觉,只有我起来做饭,我以为,那是因为我长大了,已经七岁了,所以应该帮助父母亲做家务劳动了。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弟弟妹妹七岁了,八岁了,甚至九岁十岁了,父母亲也没有叫他们早早起床,更别说做饭了。我看见父亲给弟弟烤暖衣裤,亲手给他们穿衣服并哄起床的时候,我妒忌了。父母亲一边亲切地叫他们的小名或昵称,一边用温柔的语调哄他们起床。那种温暖的场景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想起我七岁的时候,若是哪一天起床慢了,父亲或母亲的笤帚疙瘩就会落在我头上。我感觉自己是不被父母亲宠爱的孩子,因此对弟弟妹妹充满了妒忌、羡慕、恨,甚至是厌恶。这种心理状态一直持续到父母亲去世以后,才慢慢地缓过劲儿来。由此可见,父母亲的一碗水端不平,对子女的双重教育标准,给我造成多么大的心里阴影。
  
   二
   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长,只有七岁到十七岁这短短的十年,十年中我曾经多次试图离家出走,每一次都是和父母亲对我的责打有关系。而父母亲从没有因为我的学习和劳动责打过我,因为我的学习从不用他们操心。而每一次挨打都和弟弟妹妹有关系。弟弟妹妹学习不好,父母亲叫我辅导他们的学习,而他们并不喜欢学习,不听我的指挥,我管得严格点,他们就告状,说“大姐打我”或“大姐骂我”。父母亲不问青红皂白,就会对我大打出手。因此,我小时候对弟弟妹妹很讨厌。感觉他们就是脚背上的癞蛤蟆,不咬人膈应人。
   结婚以后,在和爱人的闲聊中,我提到了“父母亲一碗水端不平”的问题。爱人说:“父母亲的一碗水端不平是常态,你那算什么啊,我们小时候,父母更是一碗水端不平,我和弟弟每天吃窝窝头,而哥哥吃馒头和花卷,我和弟弟曾经合起伙来将哥哥胖揍一顿,以对付母亲的偏爱教育。”我很诧异,在我们家老大总是让着弟弟妹妹,总是吃亏的那一个;怎么到了他们家就变成了哥哥吃细粮,弟弟吃粗粮啊?看来,只要做母亲的想偏向孩子,不论孩子是大是小,她总是可以找到理由的。那一刻我从心里可怜天下不被疼爱的孩子了!
   我和爱人同病相怜,都是不被父母宠爱的孩子,于是经常在周末的时候,炒几个小菜,买一瓶红酒,共诉衷肠。原来爱人心里的阴影比我还大,他小时候眼睛不好,父亲母亲担心他连做工人的资格都不够,会成为家里的累赘。于是他被父母百般嫌弃,经常是兄弟姐妹中“干活儿最多,挨打最多”的一个。一次他父亲休息,早晨起来就嚷着:“快,起来去捡白菜叶子去。”那天是星期三,他还要上学去,他的父亲说:“上什么学,家里都吃不上饭了。”他又问:“为什么不叫哥哥捡白菜叶子?难道哥哥的学习重要,我的学习就不重要吗?”他父亲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拿起火钩子对他打来过来。无奈,他只好跟着父亲去孙家滩捡白菜叶子。
   更有甚者,一次他患重感冒引起肺炎,发烧昏迷好几天,父母亲觉得救治无望,准备放手。幸亏命不该绝,同院子的大妈家因为孩子有病请回医生,顺便来我家给他看了看,根据病情打了一针青霉素,结果他死里逃生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听了他的回忆,我不禁感叹: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狠心的父母?
  
   三
   不知道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整个人生;不幸的人用整个人生治愈童年。”如果我的人生故事可以用前半句话解释,爱人的人生故事就是后半句话。我七岁以前跟着爷爷奶奶和三叔叔一起生活,我是他们的开心果,更是爷爷的掌上明珠。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我的童年是愉快的,幸福的,我曾经不止一次的用散文描写自己的童年,就是为了冲淡在父亲母亲身边受冷落的滋味,用于心灵的治愈。甚至我多次从理性的角度说服自己,说父母亲对我的期望值高,把他们未实现的人生梦想寄托在我身上,才对我那么苛刻的要求,感谢他们在我成长道路上的鞭策,使得我取得了比弟弟妹妹更好的人生回报,这是一种理性的爱。成年以后,我坚持每个月给父母亲寄钱,还帮助父母亲抚养妹妹,逐渐得到了父母亲的认可,父母亲改变了对我的态度。从而我可以从正面角度原谅了父母亲、理解了父母亲,从而加深了与父母亲的感情,使得自己的心情得到了平静。我深深体会到:我能原谅父母,不是因为父母是多么需要我的理解和原谅,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学会放下,轻装前进,才能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相反,我爱人由于童年时代的心理阴影,一辈子都很自卑,走到哪里都感觉自己不受待见,无论在哪个单位,和领导关系都比较紧张,总感觉人家不喜欢他。一辈子都在试图治愈童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他成年以后,父母亲仍然偏向哥哥,把家里唯一的房产给了哥哥,尽管他每月给父母生活费,尽管他在哥哥要走父母房子的情况下,仍将母亲接到自己家养老,母亲对他仍是不待见的态度,甚至说他“不孝顺、爱顶嘴,从来不想指望他”等等。因此他这辈子都没有得到父母亲的认可和理解,一辈子都生活在悲伤和失落的心境中。一辈子的修行和努力都没有治愈那受伤的心灵,直到去世的前一天还带病去看望母亲,回来后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退休以后,爱人身体不好,心情也比较郁闷,有段时间患上抑郁症,经常吃安眠药,一开始是普通的安定,后来是阿普锉伦、黛丽丝,每次跟老人见面,心情都很沉重,就这样,他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这个世界。看到这一切,我不禁问苍天,那偏心的父母亲,要端平一碗水就那么难吗?
  
   四
   后来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许多这方面的报道,许多家庭父母和子女的矛盾都是因为当父母的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有个女孩子是个学霸,学习非常优秀,一路顺利读到博士后,但是父母就是对她不满意,用各种刺激性的语言暴力对待这个女孩,以至于女孩做了妈妈以后,没有能力爱自己的儿子,对优秀的儿子鸡蛋里头挑骨头,最后造成儿女成家以后,八年不回家见父母。可是,这个不懂得“爱”的家长,对自己偏爱的子女却格外宽容。这就是“一碗水端不平”的典型案例。
   随着中国生育政策的改变,多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如果社会不能教育和提倡父母亲“一碗水端平”,那么家庭的和睦、子女的心理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父母亲的养老问题,如今有些子女主张“父母的房产和钱财给了谁,谁就给父母亲养老”,而事实上正相反,得到父母亲财产的子女往往非常自私,不管父母的养老问题,而没有得到父母财产的子女却在尽义务给父母养老。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必须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家风。
   心中有怨气,可能父母无论怎么做,子女都有抱怨。父母是人,不是神,他们不可能一碗水端平,做子女的唯有不计“水平”,付出亲情的爱,才是应该的。不能一碗水端平,就是“双标”,做父母的,有多难!
   为难的父母,我还是很爱你们!
  
   首发于江山网站
  

共 32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现实生活中,在多子女的家庭,部分父母亲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有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遭受父亲或者母亲的嫌弃,父母对这个子女总是鸡蛋里挑骨头,格外苛刻,使他(她)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但这往往也成就了这个孩子的自强自立,倔强发奋的性格。正如文中作者说,受宠的孩子往往很自私,“娇儿不孝,娇狗上灶”的现象常有。文中的作者是长女,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到七岁后,回到父母身边,不被父母疼爱,但作者总是大度地原谅父母,学会放下,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无独有偶,作者的丈夫是家中的二儿子,比作者更遭受父母的嫌弃,从小就不被父母待见,一直没得到真正的父爱母爱,生病得不到医治,差点直接埋掉。尽管他成家立室后百般孝顺父母,母亲还是故意刁难,以至于他有段时间患上抑郁,自卑。他一生都在不被父母关爱的痛苦中度过。像文中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的父母给子女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得不到健康成长,因此作者发出了“一碗水端平有多难”的疑问。文末呼吁“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必须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家风”。文章平铺直叙,通俗易懂,直言不讳地指出父母在对待多子女的问题上,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要给予孩子同样的爱,不管生活是否艰难,给孩子的爱心不能偏,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这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很美的文章,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祝福老师!【东篱编辑:红花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2-25 05:49:26
  文章平铺直叙,通俗易懂,直言不讳地指出父母在对待多子女的问题上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要给予每个孩子同样多的关爱,这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很美的文章,力荐各文友欣赏,祝老师冬日吉祥!
回复1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3-12-25 08:02:14
  谢谢老师的编辑和理解,俗话说“忠臣最怕君不正,孝子最怕父不公”您听说过老人讲房子送给大儿子,却要到二儿子家里居住养老吗?老二家的居住条件时全家人住在不足50平方的房子里。就是这样老人对儿子还是百般挑剔,说他不孝顺。这样的情况下他如何能过得开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选择修行,修一颗善良,真诚,坚强的心。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该做的,无论他人品头论足。
2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3-12-25 08:02:48
  谢谢老师的编辑和理解,俗话说“忠臣最怕君不正,孝子最怕父不公”您听说过老人讲房子送给大儿子,却要到二儿子家里居住养老吗?老二家的居住条件时全家人住在不足50平方的房子里。就是这样老人对儿子还是百般挑剔,说他不孝顺。这样的情况下他如何能过得开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选择修行,修一颗善良,真诚,坚强的心。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该做的,无论他人品头论足。
3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3-12-25 08:21:18
  直言不讳地指出人世间的丑恶也是需要勇气的,父母亲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也是人性丑恶的表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对我们自己孩子们更加爱护,无愧父母的称呼
太行飞剑
4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3-12-25 08:27:34
  “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太行飞剑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2-25 09:04:23
  也许是父母另一种爱吧,也许这种爱简单粗暴了,无意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原谅吧,把这种简单粗暴的爱称为“八字不合”,心里就好受了。遥握问侯老师,谨祝冬暖精彩纷呈!
回复5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3-12-26 15:57:14
  从父辈的家庭教育教训和经验中,我们想一下自己应该怎么做父母,我们对儿子和女儿,对儿子和儿媳,能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这是家庭和睦的关键,我试图想以此文说明这一点,不知是否说清楚了,感谢老师的提读和留评
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12-25 10:36:39
  对待子女的教育上,力求一碗水端平,只是相对而言。孩子的心理,身体,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很难做到端平一碗水。我认为,不同的孩子,有区别地对待,这才是父亲应有的责任。比喻残疾的或体质弱的读书少的要多关照。老师的文章写得有见地,好文章,拜读学习!祝冬祺!
回复6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3-12-26 16:00:11
  感谢老师在百忙中的提读和留评,我是一个50后的家长,小时候的记忆告诉我一个道理,对子女应该一视同仁,现在我努力做到这一点,不给孩子们造成心灵障碍。其实我也知道妈妈爸爸是爱我的。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25 12:41:00
  父母,一碗水端平,有多难?父母的举动,在织女心中,都被反复琢磨,反复计较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爱,父母对孩子,都是爱,但这种爱,无法放在天平上,每个子女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师的文章很有意义,我们都是已经是做父母的人,怎样等待孩子,对待所有的孩子,手里拿着的一定不是一杆秤,而是心中藏着善良。感谢老师投稿东篱,谨祝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3-12-26 16:09:00
  谢谢社长提读并留评,我这里有一些随笔,专门研究和讨论家庭教育问题,这篇是小尝试,我希望自己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知道应该怎么对待两个性格不同、学习成绩有差异的孩子。做到对孩子一视同仁,不偏向某一个。我们亲人中有不少将家产给了大儿子,却要求小儿子为其养老送终,我作为旁观者认为应该在财产和教育上都应该“一碗水端平”。人类和动物不一样,不应该叫身体强壮的儿子,来吃掉弱小的儿子,以求生存。我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冬安!666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25 15:03:45
  我想,太爱父母,就特别关注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吧。可能父母心中的那杆秤,一直是平衡的,只是子女想获得更多的爱,所以就有了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老师的文章写得很深刻,表达的是特别的爱。
怀才抱器
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2-25 15:17:16
  其实,就整个社会来讲,不公平就是公平。在家里、在学校、尤其在职场,家长老师领导总有自己偏爱的人,换做我们,也是一样,即使自己以为做事很公平,在别人的眼中也会出现差异,所以,一碗水端平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当然。父母对子女如果偏爱过分,应当受到谴责。都是自己的骨肉,何至于此?老师的文,选材立意新颖,观点深刻,值得为人父母者反思。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9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3-12-26 16:11:44
  谢谢老师的提读,留评,感谢老师的指点与启发。我是一位家长了,正在思考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对子女的影响。感谢老师的指点。冬安666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