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没有结论的思考(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没有结论的思考(随笔)


作者:孟飞 白丁,5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发表时间:2023-12-26 00:02:44
摘要:读史随笔


   一
   前些天和几个朋友小聚,席间一个朋友讲述了一个故事,虽然平淡,但却引起了我的深思。
   他说他的一个同学住在农村,母亲得了白血病,每次住院虽有新农合报销,但都会产生一大笔自费费用,两年下来,把家里的积蓄打扫了个精光。为了维持母亲的生命,他决定和亲朋好友告借一部分医药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县城搞房产开发的亲表哥,这是他母亲的亲外甥,小时候母亲没少背过这个表哥。未曾想,这个表哥一口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确实很充足,代表着今天不少人对社会、对亲朋、对出借、对癌症的观念。
   第一个理由是,他虽然有一个房产公司,银行账户也确实存有大笔资金,但这是公司的,他个人无权动用其中的一分钱,这一层意思是说他没有钱外借。
   第二个理由是,你母亲是白血病,那是死症,你花了个倾家荡产,再借上一屁股饥荒,你一个刨土吃食的农村人,用什么偿还呢?这一切,只是让你母亲多活上个三年两年的,值吗?我要是你老婆,非和你离婚不可!这一层意思是说,我即便是有钱也不能借给你这样既还不起,又去做给你妈治疗不治之症这种没有意义事情的人。
   这个同学向表哥没有借上钱,还受了表哥一顿教育,很是悔恨。但他不甘心放弃母亲的治疗,决定继续找人借借看。经过反复权衡,他想到了他的战友,这个战友转业后一直在县城里以做豆腐卖豆腐为生,据说有点积蓄,但转业后各忙各的,来往不多,向他突然提出借钱的事,会不会又像表哥那样被他教育一顿呢。他没敢轻易造访,而是装作买豆腐的客户接连几天骑着自行车从村里赶到县城来买战友的豆腐。开始时战友并没在意,后来战友悟出了其中的蹊跷,他再来买豆腐的时候,对他说:“有什么事直说,一起扛过枪的人,还至于绕出这么大的圈子!”这个同学说出了借钱的苦衷。没想到这个战友张口就骂了起来:“X!看你这副XX!为了老娘,命都可以不要,你还在乎你这副脸面?我的钱刚在你表哥那里交了首付,想买套房子,现在手头确实没有多少,先给你凑上五万,这么大的病,五万也顶不了几天,有个战友搞水滴筹,我让他也想想办法。”后来这个同学才知道,借给他的五万元是战友跟别人借来的。
   其实,这个故事让我深思的原因我却非常朦胧,说不清楚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在赞赏战友情谊的高尚和不可亵渎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亲情的冷漠,人性的荒凉。这表哥是房地产商,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没准还是政协委员、常委或什么奖章的获得者,在现在是妥妥的社会主流的代表,这么一个主流人物,能说他缺仁少义吗?如果他要缺仁少义,那不就是说这个社会缺仁少义吗?
   、
   二
   我忽然想到了法院对一个见义勇为者的判决,见义勇为者必须承担“人道主义”义务,让他拿出自己的积蓄来为自己马路上扶起了一个被撞倒的老人付出代价。这时,我就从心里赞赏他表哥的缺仁少义的言行。一个为了挽救母亲终究不能挽回的生命,却要在没有任何抵押的前提下,让表哥付出金钱,这实在是对表哥的极大不公平,说白了是对表哥的抢劫!这不是对孝的践行,而是以自己的“慨”而劫掠表哥的“慷”。
   我也想到了《水浒传》,梁山泊一百单八将里,从天罡第一星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到地煞最后一星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不论是在大宋朝,还是拿今天的眼光看,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刑事犯,在这些刑事犯中,又大多是死刑犯。试想,杀了老婆的宋江、杨雄,抢劫了财物的吴用、刘唐,放走了犯人的朱仝、雷横,不用说是故意,就是过失,不论在哪个朝代,也都是重刑犯。但这些人却一直被当作英雄流传在民间,而这部书也没有任何朝代禁止阅读过。我确实不清楚,宋朝的法律有了问题,还是宋朝后各代的法律有了问题,要不就是中国老百姓的世界观或者是中国的文化有了问题。但不论是谁有问题,在一代代百姓的心目中,“忠孝仁义”四字,不管是“愚忠”、“愚孝”、“愚仁”还是“愚义”,其地位一直比各种说教牢固,特别是“孝”字,是没有人可以动摇的。
   但终归是说不清楚。总觉得朋友同学的故事里包含着今天的人际关系观念,甚至可能还有什么世界观、价值观一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终归是说不清。
  
   三
   《世说新语•识鉴》有一则关于王含王应父子被杀的故事,《晋书》也有记载:“及敦败,王含父子俱奔舒,舒遣军逆之,并沈于江。进都督荆州、平西将军、假节。”证明了《世说新语》所讲的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故事说的是官至宰相、大将军的东晋权臣王敦发动叛乱的时候,他的弟弟王含和儿子王应都曾参加了叛乱。王敦在第二次叛乱进攻都城建康的时候忽然病死,叛军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王含父子也准备投靠有实力的地方豪强,以躲避朝廷的责任追究。
   当时王含的两个堂哥荆州刺史王舒和江州刺史王彬都有能力庇护他们,于是,在投奔谁的问题上,爷俩发生了争执。儿子王应想去投奔王彬,父亲王含想去投奔王舒。王含对儿子说:“大将军王敦平时和王彬的关系非常不好,大将军起兵的时候,王彬虽与大将军是兄弟,但他拒不参加,而且公开反对,还率兵与大将军对垒,你我当时都是跟随了大将军的,你现在却想去投靠他,他怎么会庇护我们呢!”王应回答父亲说:“这才正是应该去投奔王彬叔叔的原因。他在王敦强大的时候,能够坚持不同意见,不与强大者同流合污,始终保持做臣子的本分,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这样的人在看到了别人衰败、危急的时候,就一定会表示出同情和侠义来。而荆州刺史王舒一向道貌岸然,表现出一副循规蹈矩的样子,这样的人心里只有自己,是不会有亲情和侠义的,更不会按意料之外的做法办事!”最终王含没有采纳儿子的诫告,王应也不能违背父亲的决定,于是两人便一起投奔王舒。果然与王应判断的一样,爷俩还未登岸,王舒就派部队将他们抓了起来,立即将二人沉入长江,结果了二人的性命,并向朝廷汇报了他的大义灭亲的壮举。鉴于王舒的这一功绩,朝廷加封王舒为“都督荆州、平西将军、假节”。而江州刺史王彬听说王应爷俩要投奔他来,便进行了各方面的迎接准备,并派船每天到码头秘密等候,后来听说他们没有投奔自己来,而是投奔了王舒并被王舒杀掉了,王彬深感遗憾。
   记起了这个故事,也是因为对这个故事有过深思而且也是说不清的原由。这个故事列在《世说新语》的“识鉴”卷里,似乎是在明确地告诉读者,王应虽然是儿子,没有其父的阅历、资历和社会经验,但比他父亲王含更具有认识和鉴别人性、人品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从王舒和王彬这两个人对待王含父子的态度和行为去看待这一故事,深思和说不清也就是必然的了。
   这篇小文没有结论,只有思考。
  

共 26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李渔在《意中缘传奇》中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只肯添锦上添花,谁肯送雪中之碳!李渔的这句话道尽了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炎凉。文章开篇,作者叙述了一个为身患绝症的母亲借钱治病的故事,作者朋友的朋友向亲表哥借钱为母治病,表哥不但不借,反而还奚落一番,而其战友却重情重义,慷慨解囊,借了五万元,这五万元还是战友和别人借的,战友的重情重义和表哥的冷漠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在感叹人情冷暖的同时,也给予了这个借钱的战友高度评价。这个故事让作者深思的同时,也说不清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作者以经典名著《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为例,指出人们对“忠孝仁义”的看重,特别是“孝”,更是无人能动摇。所以,作者认为,朋友同学的故事,不仅包含着人际关系的观念,也融合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作者又列举了《世说新语•识鉴》中的一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鉴别一个人的人品人性的重要性。这篇文章立意新颖,铺排有序,通过故事引出思考,作者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思接千古,绪达八极,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章思想深邃,发人深思。作者通过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忠孝仁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孝,更是不可动摇,文中那位为母借钱治病的男子,正是孝顺的典范,值得赞颂!而他的战友重情重义的高贵品质,令人赞叹!文章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好文,力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2-26 00:03:56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铺排有序,通过故事引出思考,作者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思接千古,绪达八极,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章思想深邃,发人深思。作者通过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忠孝仁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孝,更是不可动摇,文中那位为母借钱治病的男子,正是孝顺的典范,值得赞颂!而他的战友重情重义的高贵品质,令人赞叹!文章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好文,力荐文友共赏!感谢投稿东篱!问好孟老师,遥祝冬暖吉祥!期待精彩继续!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26 08:36:43
  没有结论就是为了给我们思考。每一个社会,都要面临着道德思考和选择的困难,这就是社会的复杂性,这个复杂性的背后是价值观和人性在发挥作用。很多时候,我们暂时是无法做出评判的,但心中一直在衡量,可能就是没有结论的结论吧。读孟飞老师的文章,感触颇深。旁征博引,佐证厚实,让读者不能不做深度思考。我还是寄希望于这个社会,建立起不让人性受损的制度,致力于温暖的普及。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诚本真        2023-12-26 13:24:59
  小文思想深刻,立意不凡,本真过来给孟老师点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