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暖】江山文学一片净土(随笔)
年轻的时候我还是挺喜欢看书的,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把金庸、梁羽生写的小说都看完了,于是我又去找其它的小说其它的书。可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我就很少买书也很少去网上看小说看文章。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书的价格涨得飞快,书里的字很大,字与字之间、横与竖之间间隔的距离也很宽,所以不要看着是厚厚的书,内容却非常的少,看着厚厚的书,数着口袋里薄薄的工资,让我望而怯步。也就是在那个年代,很多文章的内容从遮遮掩掩的、悄悄的、慢慢的、到大胆的飞快得“染黄”,连很多书刊的封面大多数都是女郎在过非常非常热的夏天,天气热嘛,所以衣裤就穿的少,自然肉就露的多。好像书刊不带些黄色就不成书刊。再往后黄色还不够刺激不够吸引人,于是又开始搞穿越,穿越到古代去搞刺激搞黄色。不要说以前,就是现在很多大的网站,只要你打开就能看见着重描写情欲的内容,还有很多美女在过非常热的夏天。不是自己刻意去看,而是这些内容很显眼地跳出来,毫无掩饰地“强奸”你的眼睛。虽然说我文化水平很低,但是我真的不喜欢看这种内容,既不能感动我,又对我一点益处都没有。于是乎我就很少买书看也很少上网看小说看文章了。
人类之所以会穿衣着裤,会关门拉窗帘,就是因为懂得了廉耻有羞耻之心,所以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已经有几千年了,可是到了这个年代,反而有不少人喜欢把这种房中之秘事,打开来说,浓墨重彩得写,生怕别人看不到,很多影视也很露骨的拍给大家看。难道是文明到头了?要否极泰来?要返祖要回归原始社会?直到现在我还没有看过一部什么穿越的小说或者是穿越的影视。当然了,不会因为我不喜欢看,别人也不喜欢看,可能有很多穿越的小说写得很精彩被拍成了影视。但是我就是不喜欢看,我不喜欢这种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小说影视。
我个人总是认为好的文学一定源自于生活。比如说早些年的《亮剑》、《平凡的世界》,最近几年《以人民的名义》、还有电影《长津湖》等等收视力度很高点赞率也很高。之所以收视率点赞率这么高,就是因为来自于真实的历史来自于现实的生活。有不少影视,比如看《平凡的世界》《长津湖》的时候,用了很多纸巾——擦泪!说到看书,怎么又谈起了影视?因为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都是根据文学小说来拍摄的。所以,看影视也等于在看小说看书。
也许是因为年轻的时候自己喜欢看书,看多了,自己内心就蠢蠢欲动,也许是受了书香的诱惑,也许是因为近墨则笔,也许是因为感悟,也许是因为经历,所以自己也冲动地写了一些文章发表在红袖添香文学网、《我们》纯文学网。不知道什么原因十几年前几年《我们》纯文学网被关闭了,红袖添香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站等有名的几家网站前几年又被盛大收购了,一整合,我在红袖添香文学网站的作品就没有了,甚至我自己都很难进得去,自己不只是着急,而且有点难过。虽然年轻时候的作品很幼稚难人眼,但是自己毕竟花了时间精力,而且有些还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所幸、有些作品我是在电脑里写的还有底稿,所以我想把这些作品重找一个“家”安放。
我花了很多时间上网查询文学网站,在很多文学网站里不停地游览。很多网站里的作品图片还是老一套的染黄跳出来“强奸”读者的眼睛,不仅是染黄“强奸”眼睛,还有大量大篇幅明星隐私的报道跳出来“强奸”眼睛,以及那种很流行的穿越内容,越找越看越失望!
在江山文学网里,我不经意地看了一篇文章,接着又看了一篇文章,我有点惊奇,于是我在几个社团里面随意点出文章来看,这一下我开心了——终于找着家了。
在江山文学网我所看过的文章里面,没有见过有一丁点黄色。散文也好,随笔也好,写景也好,叙情也好,描景描得细致,述情述得感人,满满的都是正能量释放,宣扬的赞赏的都是人世间最珍贵的真善美,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精神家园。
江山文学带给我的是惊奇、叹服、惊喜。之所以惊奇是因为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一个纯正纯洁传统的文学网站;叹服是因为里面很多文章写得非常好,相比与自己的文章,我简直感觉自己是在滥竽充数;惊喜是因为我在闲暇之余终于有一个去处,在这里我不仅可以饱览很多老师的精美文章,而且常常会有收获的欣喜。
打开江山文学网,犹如在冬季的早晨推开窗,迎面一束温暖的阳光抚摸着自己的脸庞、温暖自己的心腔;犹如在紧闭的空调麻将馆出来,猛然间清新的空气毫不客气得灌进肺腔、钻进支气管,浑身舒坦,头脑重新清晰;犹如由远及近,才看清是一位久违的小时候的同学,拥抱啊!
现在只要是我开了电脑,我就一定会在江山文学看文章。我在看新闻看“八卦”之类的时候,要么是一目十行,要么是走马观花,要么是看个题目就翻篇了。在这里、在江山文学我看文章总是很慢,很多文章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因为很多老师编辑的用词非常精美精炼精准,景色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都非常细腻生动,不由得自己边看边“咀嚼”,就像是品尝美食,得细嚼慢咽,才能把营养充分得吸收。在江山文学,春夏秋冬即是干净整洁的,又是丰富多彩的——独缺黄色。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对于一个想看好书的人来说,江山文学网绝对是值得驻足休憩绝对是能获得美好收获的网站;如果家中有学生想学写作,那么江山文学就是一个最好最佳的老师。就像是我刚刚提起的美食,不仅是美味,而且绝对的是“绿色食品”。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少人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就算是有些人要看书,也是喜欢看一些“染黄”的、“重口味”的、荒诞的、标新立异的书籍,看一些明星的屁事。正因为很少人看书很少人想学文化,于是文学就越来越没有市场。很多网站为了生存为了吸眼球,于是就投其所好。真不知是因为现在人的重口味倒逼着作者“重”笔,还是因为作者的重笔引导着大众的口味。总之在很多网站都能看到这种染黄的、重口味的、荒诞的、标新立异的文章,以及大量的某位明星放了一个屁的“趣闻”。在众多的文学网站里,江山文学网就显得格外“不合群”,就显得“标新立异”,没有为了吸眼球、为了点击率而投其所好——染黄、重口味,荒诞、标新立异,放大明星的屁事。
在我的脑海里,江山文学就像是一位勇士,不顾安危站在悬崖峭壁的山之巅,努力地引领身体向上向上再向上,奋力拨开云层,让一束阳光直射下来照亮文学!招引一阵清风吹干净文学身上的尘垢,江山文学就是浊流中的一股清流,江山文学就是文学中的一片净土!
同样的,江山文学也得食人间烟火,可是江山文学又如此的“不合群”,我总是担心江山文学会被浊流淹没,担心江山会因为撑不下去而倒塌。我之所以有如此的担心是因为我把江山文学看作是自己的家,所以我就免不了替江山文学的安危、生存、发展着想,总想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既然不会同流合污,就该努力广开口子,让阳光让清风多一些进来,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参与进来。
江山文学是一道“绿色食品”,既然是食品我们就知道在这个行业有一群人就叫美食家,这些美食家不仅眼睛十分分“毒辣”看色泽就能判断火候的轻重,而且味蕾十分发达,一入口就知道酸甜苦辣的份量,提出来的意见往往精准得切中要害,对于厨师的厨艺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当然了,美食家不一定就知道做菜或者是比厨师做的好,但却很容易被引发或者是激起兴趣参与到做菜这个行业中来。在文学当中作者就好比是厨师,既然是厨师就不怕美食家来评论,相反的,还应当请美食家来批评指正,这对作者来说是一种提升。可是在江山文学里有个规定就是想要点评都必须注册登录才可以,这就好比要让美食家成为美食家之前,先得成为厨师才有资格评论,这样就阻碍了交流。有些读者看得兴高采烈看得热血澎湃,感觉感同身受意犹未尽之下就会忍不住进行评论,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是看法,也有可能会提出赞赏之处或者是遗憾之处,这对于作者来说都会是一种提升。如果要读者去注册,那么很多读者就会觉得麻烦而放弃评论,这对作者来说就少了一些有益地批评指正。就像前面说的要成为美食家之前就一定要成为厨师一个道理,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就算读者评论的过分也可以由作者自行决定是否删除。只有在跟读者的互动中才能激起引发读者的兴趣,参与到文学的创作道路上来,最终读者也成为作者。
在江山文学还有一种规定就是诗词的发表要达到十篇,文章要达到多少数字才能发表,我们设想一下,比如古代的诗词文章也是按这种要求发表,那么李白想家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东坡感伤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个时候编辑说不能发表不能宣传,还要凑到九首才能发表。那怎么办?李白恐怕一个晚上都不要睡觉了,苏东坡也得长时间的感伤了。很多诗词文章都是流露于真情都是有感而发,这种真情这种有感而发写出的作品才最能打动人心。如果长时间的感伤、有感,那就变成了沉论、矫情、造作。可偏偏一首不够要十首才能发表,那么就得接着写,其实就不叫写文章,而是造文章编文章凑文章,这种造的编的凑的又如何去打动人?又比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短短的249个字不仅对中华文明甚至是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编辑因为字数少而禁止发表,那么这位编辑肯定会影响了中华文明甚至世界文明历史的发展。又比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编辑说不能发表字数太少了,这个情况下刘邦是否郁闷的连龙袍都不想穿?这首《大风歌》虽然是短短的三句,却是大气豪迈地只追“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啊!长时间的感伤有矫情之嫌,长时间的灵感实为常态,所以感伤真情才打动人,灵感稀有才吸引人。我想说的就是不能让太多的条条框框把人才把文学爱好者挡在了江山之外,只有让更多的人喜爱江山文学,只有让更多的读者变成了作者才能让江山文学的队伍扩大,队伍扩大了才有机会立于不败之地,我想这也是江山文学要把文学发扬光大的宗旨吧。
在2024年临近之际,我要祝福江山文学的作者创作出更多的佳品,我要祝福江山的编辑老师身体健康,我祈祷江山变成铁桶江山,我更希望江山文学就算是永远“不合群”,也要保存这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