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弱德之美,其实是一隐性之美(随笔)
美这个中国字包含了太丰富的信息。在我们的认识当中,美包含显性之美和隐性之美两种,显性之美如山水,如容貌,如星空;隐性之美则多为不可见具体形象之美,如品德、心灵、意志、精神等。显性之美具体而可直视,带来的更多是涤荡心胸污浊,得自然雨水之欢。而隐性之美则能直击蒙尘混沌的心灵,叩开心扉,抑制悲伤河流漫漶,去忧谗畏讥,得达观豁达之人生格局,衄挫谷底,迎来天清气朗的心境。弱德之美就属于后者。
初触弱德之美,困惑不解,既然为弱者,弱岂能是一种美?犹如体魄康健者为美,恹恹病身者何谈有美?强者呼风唤雨扭转乾坤,浩荡之气有目共睹,是为美,而贫穷苦难者,衣食不周是为弱,堪有美者?对此,弱德之美原创者叶嘉莹先生对弱德之美作如下解释: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叶嘉莹先生之所以有感而发提出弱德之美,灵感则是来自读朱彝尊的《静志居琴趣》,获知词人的心历悲欣交集却能操持不发,推而广之,则衍生出这四个千钧之力的字词组合。
以我看来,弱德之美中的弱是一种处于被压抑状态境况下的弱者的姿态,但在如此弱不禁风的苦难中,没有丢掉初心,没有变更气节,没有自暴自弃,没有随波逐流,没有狂吠不公,隐忍而操持,实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大德。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弱者也,然有大善(即品德),是此等大美也。《大学》言:德者,本也。因此弱不是没有力量,而是因有德固本,去纤瘦孱弱之苦相,远超强者无德之短浅。
弱德之美,固然是一种大美,一种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但对于一个人生阅历不丰富一般人而言,是比较难以深彻体悟的。虽然难以体悟,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世界与我们喜欢的哪些作者们进行心历沟通。心历的沟通是可以跨越时空的。
我们更可以细细揣摩自己和身边的人,总有一些雪泥鸿爪可循。比如有的人养尊处优,父母宠爱一身,无风雨交迫之苦,学而则优;事事如愿,而有的人则少父母滋养,风雨独抗,虽耗尽心力仍不得理想之成就,苦闷沉郁。有此不同境况者,运好者则应珍惜更加倍努力,而运不好者则应有弱德之美,坚持,微笑,傲立不倒,数年后回望青葱岁月,实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生无一不受挫折困惑为难者,只是不同阶段的境遇不同而已。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生境遇不会一成不变,运好者也有变化者,运不佳者也有时来运转之机。因此运好者并非无需弱德之美,可观历史、身边人之阅历变化者,体悟逆境之中弱德之美的珍贵性,有备无患,人生碰壁也无妨。
弱德之美让弱者不弱,让强者不敢轻视其不可限量的力量之宏大。它是天地间一股浩然正气,它是每场人生的必修课,即使在强大的人也不能脱离。放眼历史,因为有了弱德之美,小的空间置换了大的空间,逆境变成了顺境,失败变成了成功的背景。
虽然不是世间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但至少弱德之美让每一个生命人有了品格,有了气节,有了精神的传承,有了对周围他人的正能量的持久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弱德之美是每个人应有的品质。
当我们遇到困难难以跨越,而别人可以轻松驾驭时,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轻言放弃,我们应当想起弱德之美,给予自己信心和勇气。当我们群体被困难的洪水围困固若金汤时,我们需要的不是劝解投降,而是用弱德之美的团结破壁。
有了弱德之美,我们不再孤独、沮丧、失望,不再渺小的没有存在感。虽然你我可能只是一粒沙,但我们也能有范仲淹老夫子那种宠辱偕忘,胸怀天下的湖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