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读《陋室铭》有感(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读《陋室铭》有感(赏析)


作者:你好样的 布衣,31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3发表时间:2024-01-01 17:05:49

【菊韵】读《陋室铭》有感(赏析) 初读《陋室铭》,是在中学时代的课堂上,在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似懂非懂的背下了全文的81个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只限于老师所讲的,这是一篇以山水起兴的铭文,文中极力描述了居室的简陋和自己志行的高洁,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表达了作者那种高尚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人过半百,时过境迁。现在从新翻开这篇文章,方觉它不仅仅是一篇单纯、简练、清新的像诗一样的精粹短文,更像是一首自具大雅,充满了人生哲理和生活情韵的散文。文章自然而恬静地再现了作者当时的生活实景和自娱自乐的生活状态。
   刘禹锡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巴山楚水凄凉地”,后一贬再贬,最后来到安徽和州县当了一名通判。“二十三年弃置身”的闲置,使他对仕途、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定位。在和州做通判时,多次遭县令的刁难,居所更是一搬再搬,先由城南门搬迁至城北门,再有城北门搬至城中。从起初的三间房屋变成最后的一间茅草屋。由京城的监察御史降至州县通判,仕途的幻灭使得他,从政治待遇到经济收入,从人际关系到生活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在和州任上,面对眼前门可罗雀的草屋一间,回想当年车迎马送的锦衣玉食,他写下了这篇《陋室铭》。
   封建帝制时代。被贬谪的官员,在政治上也就意味着被边缘化甚至是去仕途化了。刘禹锡的多次遭贬,使得大多数同僚对他敬而远之,更有甚者是与之割袍断义。他只身来到“无丝竹之乱耳”的和州,徜徉在“草色入帘青”的茅屋前。他没有像杜甫那样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言壮语。而是欣然接受这“苔痕上阶绿”的草庐。从这一刻起,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真谛。他没有铲除台阶上的杂草,没有割去攀上门窗的藤蔓。他坐于台阶之上,与小草对话,感受生命的坚韧与顽强;他斜依窗前,看藤蔓的虬劲与奋争。当然这不是仕途幻灭后的慵懒与懈怠,更不是对生活的无力抗争和心安理得。这是对绿色生命珍爱与尊重,这是对生活的思索与领悟。正是这一草一木的坚劲与灵动,唤醒了他内心深处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意识。与草木共处,与自然共生。是他谪居后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因此,这一桌一椅一床的斗室,也就成了他聆听生命博发,洞察自然和谐的好去处。只要有个居所,就要自由快乐,成了刘禹锡谪居后的生活理念,也成了他处世的基本原则。于是,立于茅屋之前仰天俯地,他发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感慨。
   京官外放,同僚远离,加之县令为表与革新派的决裂,而施加的排挤与打压,使得在和州本来就形单影只的刘禹锡更加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虽居住在城中闹市,但依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一个异地任职且被边缘化的通判,在衙门之中几乎无人可交无话可说,工作上自然更是无事可做。每天也就只能“无案牍之劳形”的碌碌无为了。然而仕途上的不通达,并没有消磨刘禹锡的斗志,更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爱。相反使他感受到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自由与快慰!
   刘禹锡谪居在这方寸斗室,语音方言与当地不同,风俗习惯和当地各异。在百姓眼中,他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京官。百姓对他还是心存敬畏而不敢与他交往,加上思想认识,文化层次的不同,老百姓能与之修好的甚是其微。和州远离京都,当地官宦和那些与官宦有交往的商贾、乡绅,或是因为出于对被贬官员的成见,或是出于县令的淫威,很少有人主动与他交往接触。身处异地,无同僚随从,无故交新友,因此他的生活是孤独而寂寞的,这正如他自己所说“往来无白丁”。好在刘禹锡会自我调整,凭借这一间茅屋,种花种草似陶公“采菊东篱下”;似唐寅“又摘桃花卖酒钱”。寂寞时他自斟自饮,有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恬静安逸;激动时有苏子“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慷慨激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日常中除了饮酒,就是抚琴吟诗阅经诵文了。何来琴瑟?斗室之内已无法容纳一张琴瑟了!听窗外的天籁,跳动的思绪拨动了心中那张沉默已久的心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刘禹锡来到和州后的第一次释怀,也是对和州生活的感慨。娴静时,他会沏一壶一1清茶捧一卷诗书,独依窗前,仰天观云卷云舒,俯地看沧海桑田。此时他已走入古圣先贤的世界,他在听孔孟讲学,他在与诸子论道!不在意生活物质的多寡,只注重精神食粮的富有。这不仅是他现实生活的再现,更是他情感世界的展现。“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弹奏的是心中那张曲高和寡的心琴,翻阅的是先贤的圣经典籍。斗室的简陋,无法阻止他在精神品质上的追求,他在诗书卷宗里,神交的古圣先贤,助他打开了精神世界的另一扇窗。因此他的生活中也就有了欢声笑语,有了宫商角徵,有了子曰诗云。“谈笑有鸿儒”,这些与他谈笑的古圣先贤都是他心中的鸿儒,也就是他心中的“仙”与“龙”。他们为山水赋予了灵气,山水因这种灵气而获得了生命。
   掩卷沉思,刘禹锡那清瘦干练的身影再次显现在眼前。草屋前石阶之上,随风的虬枝舞动,临窗的藤蔓舒展。他髯须飘飘只手高擎,目光如炬直视苍穹,口中高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浑厚苍劲的声音穿越千年,传的很远很远。

共 21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陋室铭》这首脍炙人口耳熟能祥的经典之作,经作者一翻精辟解读,让人顿悟,只有历经世事,才能读懂这篇文章,也能读懂刘禹锡。文为心声,本文是作者历经坎坷,命运多舛后悟透人性,而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的崇高精神境界,没有愤世疾俗,也没有自抱自弃,而以极高的思想境界看淡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活出自己孤傲而独特的人生。一篇不错的散文。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4-01-01 17:15:13
  初读《陋室铭》和作者有同感,经作者解读再读时便了然,生活中各种遭遇都是一笔宝贵财富,不经历世事写不出旷世之作,感谢先贤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食粮。
回复1 楼        文友:你好样的        2024-01-01 17:28:33
  感谢您的错爱,我会继续努力的!
回复1 楼        文友:你好样的        2024-01-02 13:16:10
  感谢编辑老师错爱!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4-01-02 14:21:26
  那浑厚苍劲的声音穿越千年,传的很远很远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寂寞寞        2024-01-08 22:30:41
  好文!有感而发,深切体会到刘禹锡的那种豁然开朗般的明悟,对人生的思考。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