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寻心之旅(随笔)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沉浸于庸俗,灵魂变得空虚乏味;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热衷于一切闹剧,心灵变得冷漠极端;又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醉心于世间纷扰,自己的人生变得黯淡无光。又有多久我们没有写下诗意灵动的文字,没有给予他人温暖,没有正视自己的生活了呢?我们究竟怎么了?我想我们大概是失去了一颗“心”,因而变得如同提线木偶了。是时候出发了,去找回我们失落的那颗心。
寻一颗童心,发现世界的本真与美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现在我们正是缺少这样一双眼睛,无论面对怎样秀丽的山川,纵使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夸上一句绝绝子,但古人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面对繁花似锦,只能干巴巴地说一句“太美了”,但古人面对渺小的苔花却能写下“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追星追得废寝忘食,却只会说“我家哥哥是我心里的YYDS”,但古人会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相比古人我们的生活日益富足,可我们的精神却日益贫乏。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眼花缭乱,从而无暇发现生活中的美。寻找美绝非难事,我们不必隐居山林只需像孩子一样怀着对世界最简单而真挚的好奇与赞美,用心体悟生命的美好。
童心不仅意味着纯真,还意味着最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力。新时代的“网言网语”绝非一无是处,而是散发着无比的生机与活力。部分媒体视其为毒瘤、糟粕,痛批“鸡你太美”“老六”为恶俗烂梗,认为它们毒害了下一代。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广大网民对此并不买账,梗早已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它的传播之广之快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匹及的。以今年爆火的“泰裤辣”为例,人们借此表达了对一些流量明星没有文化没有实力却大把捞金的不满,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能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达最尖锐的讽刺,这便是梗的意义所在。如今人们玩梗不只是为了有趣,更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载体。当然网络语言中必然存在一些低俗的语言,可那毕竟只是少数,不能作为全盘否认的理由。所谓诗意不仅限于清风明月,更应是寻常巷陌市井生活,不只是田园牧歌,还可以是新潮的网言网语。请怀揣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去寻找人间美好。
寻一颗是非之心,相信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多一点善意与关怀,少一点恶意与脑补。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最夺人眼球的消息才能获得关注。人们逐渐热衷于闹剧,期待惊人的反转,但这也使得有人宁愿相信阴谋也不愿相信正义。现在的热搜充斥着无数暴力而刺激的字眼,无一不触动着人们的眼球与心灵。在一桩桩不幸事件发生后,总有人认为一切充满了黑幕与阴谋,更有甚者去网暴受害者及其家属从而又引发新的悲剧。他们自诩为正义的使者可以洞察一切,实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的人早已失去了是非,只愿相信自己想看到的而非事实,宁愿用臆想蒙住双眼也不愿睁眼看看这个世界。
当然也有明辨是非、伸张正义、传播大爱的人存在。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从来不缺少为民请命的人、舍生取义的人。有博主愿意无偿为受害者争取正义,即使他们素未谋面;有人不远万里扎根边疆,即使那里是他乡;有人支教乡村钻进深山,即使他们与大山里的孩子毫无瓜葛。这才是用行动践行正义与大爱的人。正义与是非绝不应只存在于嘴上,而应通过行动去捍卫与践行。怀着一颗是非之心,保持对真相的敬畏,不主观臆断、不恶意中伤,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善意,更多一点行动。
最后寻一颗初心,寻找生命的本真,与自己重逢。我们忙着关注别人的生活,却忘记看看自己的内心;我们在意他人的眼光,却忘记正视自己清澈的双眸;我们心里装满了他人,却忘记给自己留下一隅之地。有多久我们沉溺于信息洪流中,而忘了书写自己的故事;有多久我们忙着为他人欢喜或忧伤,而忘记为自己欢笑或流泪;又有多久我们忙着踏遍千山万水,而忘记在路过自己面前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洗去铅华,重拾本心,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出发,又要走向何方?怀着一颗初心,初心不改,使命长存,出征归来仍是少年。
我们不愿变得贫乏庸俗,请让诗意滋养我们干涸的心灵;我们不愿变得冷漠自私,请用温暖点亮自己照亮他人;我们不愿成为无心的木偶,所以我们奋力追寻,遗失的飞鸟与诗篇、隐匿的善良与正义、还有人类的本真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