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李树,犹如邻家女孩亲切婉约(散文)
一
李树,再不陌生的。每次见到,就如见到邻家女孩一样,既亲切,又熟悉。
春天一树雪白,盛开时,一片叶子也不见,纯粹的如白雪压枝,白得晶莹,白得惊艳。而夏天呢,一树树果子就已成熟了,一颗颗果子甜酸可口,真是夏季难得的水果。
在我的故乡,走进村庄,栽植最多的果树,一般除了沙果,就是李子树了。可是,感觉每家每户的李子,也不如我家邻居李爷爷家的李子长得好,花开的茂盛,果子结得多,这还不算,而且,他家的李子好吃,不涩,酸甜适度,很是爽口。
我家离着李爷爷隔着三个门口,我们一排房子居住六家,李爷爷家在最东头。
经常的,我和弟弟还有几个小伙伴紫丁,红果,白杨,松子几个要去东小河子去玩耍,采野花野菜洗衣服刷鞋子。都要路过李爷爷家,走到李爷爷家后院子时,就会伸长了脖子往里看呀看,看那几棵李子树。
春天不久,好似还有点子冷呢,它就已经开花了,不留心,还以为是昨夜下了一场雪呢。
望着满树李花,喜欢诗词的李爷爷的孙女青儿,经常的大声读着诗句:什么“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秾李花开雪满空。缟裙香袂俨春容。 艳妆一笑喜相逢。拟倩清歌留白日。”什么“桃花争红色空深,李花浅白开自好。”“ 山庄又报李花穠,火急来看细雨中。”……
我们听着,感觉真好,但是,并不知什么意思,就问:青儿姐姐,解释一下呗。读得蛮好呢,可是,不知什么意思嘞。
青儿姐姐在省城里读大学呢,师范大学,报了志愿,毕业后,要回我们村子里来教学呢。李爷爷经常说青儿毕业后回村来的,那时,你们眼里的青儿姐姐也会桃李满天下了,多好呀。
我们一群小孩子,听了,感觉青儿姐姐真是了不起。母亲还对我说,做老师好呀,老师在过去就是先生,是受人尊重受人爱戴的。孔子,那可是圣人呢,是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是儒家的始祖,也一直被教书先生尊为祖师呢。
我和小伙伴一说,一个个都感觉老师,真了不起。孔子,一代圣人,令人敬仰。
青儿姐姐要是回村当老师,那可是,我们村的大好事,我们快乐的事儿。每次见了青儿姐姐,都会问一些不知道的事儿,青儿也从来不摆架子,问什么都会有问有答,和我们说说话,讲讲外面的事情。讲的最多的,就是省城里与我们村子不同之处,什么公交车,火车站,高楼,大厦,街道,商场,公园,游乐场……太多的事情,我们都不知道呢,有的见也没见过,看来读书就是见识多,懂得也多。
记忆里,一树树李树下,坐着青儿姐姐,在读书。李爷爷在劳作,不是除草就是浇水施肥,总也停不下来。青儿很小没有了父亲,母亲改嫁走后,很少回来看她,是爷爷把她拉扯大的,再就是村里乡里乡亲的人,也都来资助她,帮衬着这一老一小的。
母亲总是给青儿姐姐做针线呢,衣服裤子没少做的。村里人哪一家的饭,青儿也几乎吃过的。哪一家也都吃过李爷爷家的李子,李子成熟时,不用来要,李爷爷就会摘下来,挨门挨户给送呢。
二
李树,雪白的花儿间,一树树雪白春风里绽放,真好看。我喜欢李花,也喜欢吃李子。就回家,要我父亲也栽上几棵李子树。
春天,母亲就对父亲说,什么也不做,也先要栽上几棵李子树。你宝贝女儿,要等着看李花,还要吃李子呢。
可是,李子树,看似并不娇气的,但是,栽种起来,也并非易事。看着也栽成活了,但是,并不像李爷爷家的那几棵茂盛。我很奇怪,不知这是为什么,跟在父亲身后,就问父亲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母亲坐在树影里正在做针线活,说:蕤儿呀,可能你还不知道呢,李树那是李家保护神,是李家的呗。
听了,惊奇。弟弟更是不断央求母亲快说说,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故事?母亲就一边做着针线,一边不紧不慢地给我讲了有关李树与李氏子孙的传说。
说呀,皋陶的家族以官名命为理氏,到了商朝时呢,有一位叫理征的后代担任着大法官。由于理征为人处世刚正不阿,面对权势,从不趋炎附势,平生,他最厌恶的就是阿谀谄媚,因此得罪了商纣王,被商纣王杀害,理征杀害后,他的夫人带着理氏子孙逃命。逃难的路上,一行人吃也没得,喝也没得,已经饥渴难耐。幸好在荒山野岭的逃亡山野里,他们寻到了李子树,因此保全性命。为了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理氏子孙从此,遂改为“李”氏,这才有了“李”姓。
母亲还说,从那时起吧,就有许多李氏子孙以李树为图腾树,一般的无论家里庭院大小,都要在院子里栽植几棵李树。
哇,李树,原来还有这么动人的故事呢。弟弟睁大眼睛赞叹不已。
我听了母亲的故事,为李氏的图腾而振奋,同时也担忧起来。担心咱们不姓李的人家,岂不是种植不好李树呢。
父亲知道了我的担心,他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好闺女,相信你爸爸吧,这个无须担心的,李家能咱们老王家也能的。
弟弟却大声说:我信,老爸准行的。
可是,我却一脸狐疑的看着父亲,父亲很有底气的说:只要肯下功夫,舍得出力气。再就是要认真做事,凡事最怕“认真”二字的,只要认真起来,就没有不成功的事儿呢。
母亲依旧在忙着针线,轻风儿吹着母亲的短发,单薄的衣裳,花影在母亲原白的衣襟上变幻着,美丽的画图,流苏般在小小庭院里晃动。
母亲看看我又看看父亲,点头说:蕤儿,你爸爸,说得对呢,记住了哈,以后做什么事儿,都要认真,要坚持不懈,准能成事的。
母亲将针线收起,直一直腰,站在李树下微微笑着又说:蕤儿,记住了,只问耕耘,莫问收成,就是这个道理。
三
当我家的李树渐渐长高长大,也开始结李子时,我已经上小学了。
紫丁,红果,白杨,松子几个伙伴就从来没有分开过,也一起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都报了名,一个个新书包买好了,书本也买好了,背上小书包,相约着去上学了。
弟弟小,年龄不到,只好留在家里,李树就成了弟弟的伙伴,我一放学回来,弟弟就会给我讲他和李树在家里发生的故事。什么飞来一只鸟了,落在树上,啄着李花啦,什么邻家淘气孩子来我家了,摘几颗没有成熟的李子吃了,吃香很好玩,酸的舌头伸出来,缩不回去了。
还有村后养羊的武家,没看住羊,羊跑到我家庭院来了,好吗,弟弟一眼没注意,羊儿吃了几口李树叶子呢。武家婶子追了来,狠狠打羊呢,下班回来的母亲遇见,得知咋回事,就会拦着说:谁家没有养着哑巴生出呀,羊知道什么,不要打了,打坏了怪心疼的。
弟弟却心疼李树,快要哭了。母亲安慰弟弟说着:不要紧的,几天就又长出新叶来了,李树皮实着呢,不娇气的。
当我发现我家的李树也如李爷爷家的李树相差无几时,青儿姐姐,已经毕业回村了,就在村子里学校教学呢。
别看青儿姐姐不教我们,但是,只要是周末,我们照样像从前一样去青儿姐姐家玩耍,她会给我们摘李子吃,也会教我们读唐诗宋词的,还经常给我们辅导作业。
李爷爷老了,年纪大了,什么也做不了。青儿姐姐也不让他再做什么了。李爷爷看着我们一群小孩子边吃李子边叽叽喳喳说这说那,或是安静地在李树下写作业,总是眯着眼睛微微笑着,说:青儿也和你们一般大呢,一转眼长成大姑娘了。一个个小树苗儿一样,看着不大也小的可怜见的,窜起来,挺快呢。
松子说:爷爷,那是你的功劳呢,是你一个人拉扯起来我青儿姐,村里人们都这样说。
是呢,是呢。
一群孩子都说着,李爷爷却对青儿说:青儿,要记住哈,是全村子的乡里乡亲们把你养大的。要报答,要回报呢。
青儿点着头,说:爷爷,我记住了,你对我说了多少遍了,我从没忘记。
那就好,那就好呀。那样爷爷就放心了呢。
李爷爷说着,又去院子里忙他的李子树去了。老了,也闲不下来呢。
紫丁说:青儿姐姐,还记得松偷摘李子的事儿吗?
红果说:羞羞呢,松子挨他爹的打了。我记得呢。
白杨说:还是我妈和蕤儿妈妈给拉开的,不然他的屁股就开花了,嘿嘿。
真是哪把不开提哪把呢,我都多大了,咋还提那事?我早改了,不准再提了哈。松子笑着说。
我看见一棵棵果实累累的李子树,不禁感叹:感觉现在李子树不仅长得李子多了,也很少有孩子偷摘李子了。
弟弟也嘻嘻笑着说:是呀,我家的李子树也是满满的李子,从没少过呢。
若是栽在路边呢,满树的李子,会是什么情况?青儿姐姐问着,并且说:这里有一个故事呢。停顿一下,她就讲起故事来,说有个小孩,叫王戎,和一群小孩玩耍,看见道边上的李子树上长满了李子,就一窝蜂似的,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他说了什么呢?你们来回答吧。
大家七嘴八舌,展开想象,说什么的都有。
最后,青儿姐姐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就是说李树在道旁,李子还那么多,一定是那李子苦呗。大家摘下来,一尝,果真如此。
哈哈,几个说对的就得意起来,没有说对的,有些灰心,低头不语。青儿姐姐就鼓励说:答案虽然只有一个,但大家说的,分析一下,也都各自有点意思呢。以后再努力吧,但是只要敢于大胆想象,就很好呀。
一个个立时脸上都有了光彩,叽叽喳喳喜鹊一样,开心快乐着。
现在想起,依旧很快乐,家里栽有李树真是好呢,能与李树为邻,那就更是一件幸事。李树默默,不言不语,春有花朵一树白,喜气洋洋,夏有果实灰紫黄绿压枝头,硕果累累。
每次见到李树,都会想起故乡,想起儿时,天真烂漫的时光,令我难忘。
哦,李树,犹如邻家女孩亲切婉约。


